陈晋南:没有毛主席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支强大的海军

作者:陈晋南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3-12-25 893

没有毛主席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支强大的海军

——纪念伟人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

陈晋南

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我们深情缅怀毛泽东主席。1993年,在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时,在《海军装备》上,海军装备部几任部长李友白、陈右铭、郑明发表深情缅怀毛泽东主席丰功伟绩的文章[1]。

新中国成立后,我的父亲陈右铭先后在多个领域工作。1963年8月,从海军快艇部队调任位于上海的国防部第七研究院一所所长,开始了后半生海军装备研制生涯。1966年9月,调到北京任七院院党委常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8年2月兼任国防科委核潜艇办公室主任。1969年10月,兼任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办公室主任、造船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他离休前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于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装备部队。“他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引自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核潜艇史料集(1958-1988)》书中对陈右铭的评价)。1979年9月8日国防科委、国防工办任命彭士禄为核潜艇工程第一任总设计师。

父亲陈右铭过世后,我清理父亲遗物,学习了父亲发表的所有文章,把父亲发表的文章都载登《陈右铭自传与文集》[2]下卷中。为了弘扬老一辈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顾历史,温故知新,这里载登下面这篇的文章[1]。

深情缅怀毛泽东主席

——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李友白 陈右铭 郑 明

我们几个人分别在不同时期担任海军装备战线的领导工作。今天,在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重温毛主席对人民海军建设和海军装备建设事业所做的英明决策,回顾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在毛主席亲切关怀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更加激发了我们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之情。

陈晋南:没有毛主席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支强大的海军

(一)

党中央、毛主席对海军建设和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历来十分重视。当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中共中央于1949年1月发出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的指示中,就明确提出了加强包括军火工业在内的后方勤务工作以及建立空军、海军的任务。1949年8月28日,毛主席为华东军区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同年9月,毛主席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陈晋南:没有毛主席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支强大的海军

陈晋南:没有毛主席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支强大的海军

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在长江舰上与官兵交谈留影。

1953年2月,毛主席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接连五次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1953年12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审查海军建设五年计划方案时,毛主席又对人民海军建设的总任务、总方针做了非常完整的表述,为以后海军建设和海军装备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关于武器装备建设,毛主席在1953年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离不开复杂的专门技术。”

1958年6月21日,毛主席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造船),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毛主席的一系列指示,指明了海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方向,同时确立了武器装备建设和装备技术工作在海军建设中的十分重要的地位。

1950年8月,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刚刚成立不久的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召开了建军会议,提出了“建军初期以空(海军航空兵部队)、潜(潜艇部队)、快(鱼雷快艇部队)为主,其他兵种部队相应发展”的海军建设和海军装备建设方针。按照这个方针,在海军初创时期,一方面缴获修复了原国民党海军的100多艘中小型舰艇(主要是快艇和炮艇),改装了部分商船;一方面边买边造,积极执行中苏“六·四”协定,通过对旧船厂的扩建和技术改造,进行转让制造,满足了海军建设的急需,加强了海军初创时期的实力,为日后仿制改进和自行研制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毛主席做出了国防建设向尖端技术发展的重大决策,海军建设方针也相应地有所调整,主要是进一步掌握导弹舰艇新技术,提高新武器装备的研制水平。

1959年2月4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从苏联引进导弹舰艇新技术的“二·四”协定。1959年10月,海军党委向中央军委报告,提出今后海军装备以导弹为主,以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的建设方针。这个方针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海军装备建设的重要依据。

1960年8月,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中断技术援助,给“二·四”协定转让舰艇及其器材设备的国产化工作造成重重困难。加上我国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以及政策上的失误,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在受到国内外双重挫折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十分关怀船舶工业的发展和海军装备建设,当机立断,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生产常规武器的基础上,把导弹舰艇等新型舰艇作为科研和国产化的重点。同时,集中力量,积极调整部署海军装备的科研生产。1963年9月,根据毛主席对国防建设和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指示精神,中央军委聂荣臻副主席经与有关方面研究后提出:为了解决海军装备的有无问题,现阶段主要是搞出鱼雷潜艇和鱼雷快艇;船舶工业今后十年内应先搞“两艇一雷”(鱼雷艇、护卫艇、蒸汽瓦斯鱼雷),后搞“两艇一弹”(导弹快艇、中型鱼雷潜艇和舰舰导弹)。为贯彻调整方针,中央有关部门还采取积极措施,确保“三机一电”〈高、中速柴油机,特辅机,蓄电池〉重点配套项目的建设。

自1961年起,海军坚决落实中央关于调整生产方向,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指示。在1963年11月召开的海军党委二届三次全会上,也及时做出了《关于加强海军装备建设的决定》和《关于正确对待国产装备的指示》,促进了新型舰艇的仿制、改进。到1965年底,先后完成了铝质鱼雷快艇、木质导弹快艇、大型导弹快艇和中型鱼雷潜艇首艇的仿制任务,交付海军部队使用。在仿制新型舰艇的同时,又根据海军的急需,在50年代初自行设计制造53甲型和55甲型巡逻艇的基础上,自行研制和成批建造了62型高速护卫艇和037型反潜护卫艇,小批建造了65型护卫舰,增强了海军装备的实力。

(二)

海军初创时期,装备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在当时,仅仅靠修复旧舰艇,改装商船,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而自行研制生产,国家的造船工业水平还很低,条件很不成熟。因此,向国外购买就成了当时海军武器装备的又一个重要来源。在解放战争刚刚结束,百业待兴,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高度重视和关怀海军建设,抽出大量资金购买海军装备,引进装备技术。1950年5月18日,毛主席致函苏联政府,提出为了更快地巩固国防,加强中国海军建设,请苏联政府给予经济援助。函中具体提到,为了建设护航驱逐舰、大型猎潜艇、基地扫雷舰、远航鱼雷快艇等,请许可输入材料、发动机、辅助机器和武器,在中国船厂建造。

1953年6月4日,中苏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六·四”协定,中方向苏方订购战斗舰艇以及飞机、海岸炮等技术装备。为配合转让制造,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在派驻工厂监造组的基础上,分别在江南、沪东、求新、芜湖、武昌和广州造船厂等工厂设立了军事代表室,并任命了第一批驻厂总军事代表,建立了驻厂军事代表制度,对产品进行检验验收和质量监督。承担舰艇转让制造任务的海军装备部门和船舶工业部门,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1956年1月10日,毛主席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江南造船厂正在建造的中国第一艘中型鱼雷潜艇。1958年9月20日,毛主席登艇视察了芜湖造船厂建造的木质鱼雷快艇,乘坐227艇在长江上航行了近30分钟,并亲切接见了船厂领导和驻厂军事代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视察和接见,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造船职工和军事代表,加快了造船工作的进程。

1955年12月和1956年3月,芜湖造船厂和求新造船厂先后建成木质鱼雷快艇首艇和大型猎潜艇首艇。1956年12月,基地扫雷舰首舰在武昌造船厂建成。1957年12月,护卫舰首舰和中型鱼雷潜艇首艇分别在沪东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建成。到1959年“六·四”协定转让制造舰艇都已基本建成,并通过验收,列入海军装备序列。“六·四”协定补充协议中规定转让给我国建造的后续舰艇,也于60年代初全部建成。“六·四”协定是由毛主席亲自决定的,是我国海军装备史和船舶工业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是在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成功的尝试。它不仅及时地为海军提供了必要的装备,加强了海军初创时期的实力,而且也锻炼和提高了海军装备和船舶工业的技术队伍,为日后研制积累了经验。

(三)

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特别是舰用武器装备,必须走出仿制的圈子。60年代中期,原“二·四”协定转让的5种型号舰艇的仿制任务基本完成,立足于国内材料设备配套的海防所急需的护卫舰、高速护卫艇和反潜护卫艇等先后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海军装备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向研制第一代新技术舰艇,主要是核动力潜艇、中型导弹驱逐舰和远洋测量船队。其中,核动力潜艇和远洋测量船队的研制则由中央专委直接领导,始终得到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格外重视与支持。早在1958年我国第一座实验原子反应堆投入试验和第一批转让制造舰艇即将建成时,核潜艇的研制就提上了日程。1958年8月,毛主席批准《关于开展研制核动力潜艇的报告》。1959年9月,在苏联政府拒绝了中国政府提出的有关核潜艇制造的技术援助请求后,毛主席十分气愤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同年10月,他又高瞻远瞩地激励全中国人民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一定要攻下这一尖端技术堡垒”。

陈晋南:没有毛主席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支强大的海军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安排,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大调整的困难日子里,仍然坚持了核动力装置的预研工作。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刚完成,中央就决定全面开展核动力潜艇的研制工作,并确定了研制工作分两步走的重大部署。第一步先研制鱼雷核潜艇,第二步再搞导弹核潜艇。

毛主席先后为研制核潜艇作过8次重要批示。其中,1968年2月至1969年2月一年内,就作过5次批示。他还两次签发电报,指令沈阳军区派部队参加核潜艇总装厂的建设;责成成都军区加强对陆上模式堆工程的领导,并派部队支援工程建设。毛主席的指示,对于指导工程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工程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1967年8月,中央军委向全国发出了确保核潜艇研制进度的《特别公函》指出,核动力潜艇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一项国防尖端技术项目,所有承担核潜艇工程项目的单位和人员,必须群策群力,大力协同,排除万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任务。1972年8月12日,毛主席签发电报批准首制鱼雷核潜艇进行扩大航行试验。远洋测量船队工程也是由毛主席于1968年6月亲自批准的。对于这项工程,从1970年到1979年,中央曾先后发出37个文件,有的也是毛主席亲自签发的。从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全面开展研制到交付海军服役,历时9个年头。远洋测量船队从开始论证到研制成功,奋战了13个春秋。这两项尖端技术装备的研制成功,不仅增强了国防实力,有力地推动了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提高了造船、核工业的水平和生产能力,促进了航运、交通、海洋科学和核电建设的发展。

在重点研制核潜艇和远洋测量船队的同时,还研制成功了051型导弹驱逐舰、053型导弹护卫舰、035型常规动力潜艇、四管鱼雷快艇、小型导弹快艇、低磁钢扫雷艇、艇具合一型扫雷艇和中型登陆舰等。其中051导弹驱逐舰成为海军水面舰艇的主力舰种,在执行发射洲际运载火箭海上测试的护航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海军舰艇的研制成功,推进了海军舰艇的综合配套和更新提高,增强了海军战斗力,谱写了海军装备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四)

现在,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完成第二代海军装备的研制,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要继承和发扬在毛主席亲自关怀下和毛泽东思想培育下形成的海军武器装备建设的优良传统。

一是坚持服从大局、锲而不舍的传统。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这是毛主席的一贯思想。1953年12月,毛主席指出:“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1956年,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毛主席精辟地论述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指出:“只有经济建设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并要求“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以便抽出更多的资金,多开些工厂,多造些机器。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不但会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弹。”海军装备建设始终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和国力的实际出发,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1952年2月14日,毛主席首次视察海军领导机关时,要求海军把准备购买舰艇的外汇转买抗美援朝战争急需的飞机,海军就对从苏联购买舰艇的计划做了调整。1953年,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海军提出的五年建设计划改为实现中苏三年海军订货协定的计划,海军也重新安排了发展计划。1956年召开的海军第一届党代会的工作报告指出:“我们的海军建设,必须建立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没有国家工业的发展,海军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不能脱离国家工业建设,而孤立地进行海军建设。因此,海军建设必须服从国家工业建设。”

海军装备战线的老前辈们,都是坚持既要胸怀国家全局,又要为海军装备争取发展的原则,在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根据国家提供的经费,正确选择发展方向,明确有限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军内外已有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研制出了第一代海军装备。今后,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服从大局,在“忍耐”中求发展,为实现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奋斗,在海军装备建设上是可以继续有所作为的。

二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传统。早在建国初期,党中央和毛主席就确定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1953年1月,毛主席在中央会议上指出:“无论抗美援朝的结果如何,都要搞国防工业的建设与军工生产”。1960年8月,苏联中断援助、撤走专家的消息传到正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时,毛主席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回顾海军装备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为主的发展史。50年代,从自制小型炮艇、巡逻艇开始,经两次从苏联引进技术,从苏联转让制造的舰艇基本建造完成;从60年代开始,立足国内,逐步实现了国产化;70年代,包括高技术的核潜艇、远洋测量船等在内的第一代舰船相继自行研制成功。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装备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在这种形势下,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邓小平同志对这个问题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指出:“依靠我们自己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1985年6月4日,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要立足自己搞科学研究,我们能够自己设计出好的飞机、好的海军装备和陆军装备,就更好”。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决策,80年代以来,海军以自力更生为主,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使海军武器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历史证明,自力更生为主是发展海军装备的一条有效途径。引进技术是为了提高海军装备研制起点和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只有自力更生为主,引进技术才能够发挥作用。

三是积极扶持造船工业的传统。军队要支援国家工业建设,是毛主席的一贯思想。立足国内积极扶持造船工业,是海军装备建设的传统。1952年和1960年,海军分别将江南造船所和南海舰艇修理厂移交给国家船舶工业局,支援造船工业。1957年到1959年,海军又从自己的造船费中抽出9000万元支援潜艇、鱼雷艇主机厂的建设。海军还抽调工程部队协助鱼雷制造厂的施工建设。50年代后期,为了仿制和舰船配套的需要,海军多次向中央军委建议并支持海军专用设备配套厂的建设。60年代初,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和中央的安排,大批军队干部到地方工作。为了支援造船和兵器工业建设,海军也派出许多优秀骨干到工业、科研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充实技术队伍。

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军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国防工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积极支持造船工业部门对军民结合实行统筹安排,在保证军品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成好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注意把先进的民用技术移植到海军装备上来,搞好技术储备。同时,支持工业部门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保留的军工生产能力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新一代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需要。这些有益的做法,归结起来,就是把海军装备建设的目光放在振兴造船工业上,把发展海军舰船与促进造船工业联系起来,使海军装备建设与造船工业同步发展。

四是坚持工业、科研、使用三结合的传统。海军装备科研生产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做法,即由海军、研究设计单位和工业生产部门“三结合”开展工作。海军驻厂军事代表,既是海军装备检验验收和质量监督的部队代表,又是部队与研究设计单位、工厂联系的桥梁,是部队装备质量的忠诚卫士,一直受到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多年以来,军事代表除负责海军武器装备的监造验收外,还参加了装备科研生产各方面的工作,作为“三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随着海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研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装备质量和可靠顶用,更要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厂军事代表工作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军事代表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军事代表在“三结合”中的作用。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驻厂军事代表在海军武器装备质量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军事代表队伍建设和军事代表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今天,在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在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亲切关怀下,人民海军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了缴获修复、边买边造、转让制造、仿制改进和自行研制等发展阶段,已建成一支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诸兵种合成的海上战斗力量。在对敌作战,巡逻警戒,海上抢险救灾,护渔护航,支援海洋开发和海洋运输,南极考察,编队出访南亚及洲际导弹、通信卫星发射等任务中,海军武器装备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与毛主席对海军建设、海军装备建设的一贯支持和亲切关怀密不可分。毛主席在晚年仍念念不忘要建设强大的海军,1975年5月31日,他说:“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毛主席用小拇指形容海军小。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和军委赋予海军的使命任务,有效地遏制和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海军武器装备必须实现现代化。由于国家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时期内对军费的投入不可能有大的增加,军队还要继续“忍耐”。这些都要求我们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谆谆教导,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认真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正视困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使海军武器装备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新台阶,为海军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1993年10月7日,父亲陈右铭写了两首诗,深切缅怀毛泽东主席:

陈晋南:没有毛主席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支强大的海军

谒毛主席纪念堂 其一

含哀悲泣泪难终,缅怀领袖毛泽东。

辞世周年谨哀吊,仰慕伟业想元戎。

醒世文才彰广宇,惊人武略计无穷。

三风育党群心聚,四化兴邦壮志洪。

丰功伟绩无伦比,毕生尽瘁鞠全躬。

拨开云雾乾坤转,太阳一出东方红。

陈晋南:没有毛主席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支强大的海军

谒毛主席纪念堂 其二

庄严肃立三鞠躬,缅怀领袖毛泽东,

诞辰百年谨凭吊,仰慕伟业瞻遗容。

丰功伟绩永不忘,毕生尽瘁鞠全躬,

乾坤扭转成新局,春寒之时觅英踪。

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的特殊一年,我们成立了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核潜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员会,深入研究核潜艇精神。核潜艇的研制是毛主席亲自批准、周总理亲自抓的一项重大国防工程,其复杂程度甚至超过了“两弹”。它涵盖了几代核潜艇人在科研、生产、试验、训练、使用、维修、核安全、退役等环节中创造的智慧结晶。核潜艇精神是一种具有特色和创新的红色文化,它不仅是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光辉历史。

2024年将是中国第一膄核潜艇服役的50周年纪念日。为了传承和弘扬核潜艇精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核潜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员会将召开成立大会,我们将发扬核潜艇大协作精神,深入研究核潜艇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我将发挥余热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做贡献。

注:陈晋南征求了核潜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员会几位顾问专家的意见,增加了三幅照片,修改了海装几位老部长文中的几处笔误。

参考文献:

[1]李友白,陈右铭,郑明.深情缅怀毛泽东主席——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J].海军装备,1993(12):3-8.

[2]陈右铭著,陈晋南、陈晓宁编.陈右铭自传与文集.当代文艺出版社,2023.8:172-181.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21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