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计前嫌优待处分过自己的老校长张干

作者:韩延明 来源:党史博采 2024-09-10 958

毛泽东不仅对当年教育、指导、呵护过自己的老师敬爱有加、关怀备至,就是对当年没有善待自己甚至处分过自己的张干老师,也同样以德报怨、豁达大度地予以尊重和帮助。

(一)毛泽东险遭“开除”

毛泽东就读湖南一师时,时年不到30岁的张干担任第15任校长兼数学老师。1915年6月,学校传达了湖南省议会颁布的一项新规定:“从下学期开始,学生每人每月须缴纳10元学杂费。”这个规定,据说最初是张干向省政府提出的动议。“内幕”一经揭穿,学生们异常愤懑,立即在全校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罢课、声讨为主要形式的抗议活动,并四处散发传单,揭露张干不忠、不孝、不仁、不悌之类的事实。

毛主席不计前嫌优待处分过自己的老校长张干

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

毛泽东认为,散发的传单没有击中要害。他对同学们说,我们不是反对他当家长,而是反对他当校长。于是,他找来笔墨纸砚,愤慨地写了一篇言辞犀利、气势磅礴的《驱张干宣言》,组织同学连夜油印了千余份在校内外张贴、散发,猛烈抨击张干媚上欺下、漠视师生、办学无方、贻误青年的行径,由此而引发了全校大规模的“驱张运动”,很快传遍了整个长沙城,惊动了省府要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当张干得知起草宣言、组织驱张活动的人是二年级学生毛泽东时,恼羞成怒,决定立即挂牌“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名“闹事”学生。后因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袁吉六、王季范、王立庵等教师仗义执言、据理力争才被迫收回成命,但仍然给了毛泽东“记大过”处分。9月,张干被免除校长职务,卷起行囊,悻悻离去。

(二)“记大过”不计前嫌

新中国成立后,张干一直惴惴不安、如坐针毡:一是当年他曾给予“记大过”处分的毛泽东,如今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二是国共重庆谈判前夕的1945年8月21日,时任邵阳市省立六中校长的他曾替蒋介石当说客,给毛泽东发电报,以老师名义敦促他“万恳应召赴渝,赞襄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三是自己土改时已被划为地主,成了革命对象。然而,毛泽东却豁达大度,不计前嫌,以德报怨。

1950年10月5日,当毛泽东听说张干(字次崙)一直在长沙妙高峰中学教数学课和一家六口人生活窘困、心境愁苦时,于10月11日致函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张次崙、罗元鲲两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年均七十多岁,一生教书未作坏事,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张为校长,罗为历史教员。现闻两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给津贴米若干,借资养老。”(《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9页)接信后,湖南省政府先后两次将1200斤救济米和50万元人民币(旧币)送到了张干家中。

毛主席不计前嫌优待处分过自己的老校长张干

张干

1950年10月30日,感激涕零的张干含泪展纸握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深情的感谢信。12月14日,毛泽东复信:“十月三十日惠书,并为中苏条约致贺一函,均已收到,甚为感谢!生活困难情形,极为系念,已告省府有所协助。”(《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62页)“极为系念”一语,牵心动肠,催人泪下。

(三)“毛主席优待我们,可谓极矣”

1952年9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与张干、李漱清、邹普勋、罗元鲲、王季范几位师友共进午餐。他躬请张干坐上席。这两位曾有“过节”的师生分手35年后在首都握手畅谈。

席间,毛泽东亲自为老师们夹菜,逐一敬酒。饭后,又陪同他们参观中南海、看电影。毛泽东还用自己的稿费,为他们每人买了一套盖被、褥子、布毯、毛呢服、枕头、枕巾、面巾、袜子、香皂、牙刷等生活用品。心怀愧疚的张干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毛主席优待我们,可谓极矣。我们对革命无所贡献,而受优待,心甚惭愧!”

毛主席不计前嫌优待处分过自己的老校长张干

(右起)邹普勋、李漱清、毛泽东、张干、罗元鲲在中南海留影。

1952年9月27日上午,毛泽东又安排张干等师友游览了颐和园、故宫等名胜古迹,还乘坐飞机鸟瞰长城和京津风光。11月8日,毛泽东与4位师友在中南海瀛台合影留念。晚上,再次请他们吃饭、看电影。11月12日,张干行将启程南归时,毛泽东又派人给他们每人送来零用钱100万元(旧币)、一套衣服和一件毛呢大衣,并特地给他们每人捎来鹿茸精一瓶,诚望老师们多多保重身体。作为大国领袖,如此耐心细致、体贴入微,实为罕见。

(四)“此生此世,不知如何报答!”

毛主席不计前嫌优待处分过自己的老校长张干

毛泽东致张干手迹。

20世纪60年代初,张干因疾病缠身、工作不便,生活颇感拮据。1963年初,他在病中两次给毛泽东写信。接信后,毛泽东于1963年5月26日复信:“两次惠书,均已收读,甚为感谢。尊恙情况,周惇元兄业已见告,极为怀念。寄上薄物若干,以为医药之助,尚望收纳为幸。敬颂早日康复。”(《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93页)信中提到的“薄物若干”,即是毛泽东托周世钊给病重的张干捎去的2000元钱!这在当时人均月工资只有40元左右的年代,可谓相当大的一笔款项。他在同日给周世钊的信中写道:“惇元兄:信收到,甚谢!复信一封,人民币二千,请转致张次崙先生为盼!”(《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第229页)对于毛泽东捐弃前嫌、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耄耋之年的张干逢人便说:毛泽东真是“天高地厚”“胞与为怀”,“此生此世,不知如何报答!”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28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