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黄大发

作者:胡懋仁 来源:北航老胡之闲话 2024-04-19 354

当代愚公黄大发

最近看到黄大发的优秀事迹。他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人,曾担任过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长,后来又担任过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黄大发就带领村民,要修一条水渠,解决山区村民长期缺水的问题。他对村民们说,只要有了水,就能让大家吃上大米饭。他领着大家开始修渠,但没过多久,由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工程被迫修修停停,耗时十年,还没有修成。有的人开始泄气了。但黄大发就是不甘心、不服输。

1989年,黄大发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到附近的水电站,一边帮工,一边学习。三年多的时间,只有小学文化的黄大发,从基础学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许多水利知识。对此,我非常佩服他。他不是只靠力气蛮干,他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他不顾自己文化基础低,坚持学习。虽然他掌握的水利知识不够系统,也不会有太高的水平,但这种精神非常可敬可佩,而且这样的做法对他后来的工作也确实有用。

1992年,引水工程终于开工。在此期间,他们带领乡亲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也战胜了其中的许多险情,有几次他们都与致命的危险擦肩而过。在修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他的二女儿和小孙子,都因病而不幸亡故。他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坚持带领大家修建水利工程,没有一丝退缩。他所带领的工程队,没有一人因工伤亡。

1995年,一条跨过三重大山、10余个村民组,越过三道绝壁(大土湾岩、擦耳岩、岩灰洞岩)、穿过三道险崖,总长9400米的水渠全线贯通,其中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草王坝彻底告别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村民以黄大发的名字命名这条渠,叫它“大发渠”。此举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黄大发还筹资帮助村里建了一所小学,这样村里的孩子上学就不用去太远的地方了。他的儿子原本也是学校的老师,但工资太低,每月只有90元多一点。儿子后来进城打工,一天工资60元。今天看起来,这类工资也还是低工资,但比起做小学教师来还是要好了不少。黄大发硬是劝说儿子放弃进城打工,回村当小学教师。儿子也听从了父亲的劝说。我不知道黄大发说了一些什么话能打动儿子放弃打工。但不管怎么说,儿子最终的决定肯定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报告文学的作家何建明,为了采访黄大发,他亲自到黄大发当年要引入村里的位于崇山峻岭的泉水源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个泉水源肯定对黄大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花几十年的心血去凿那么一条“天渠”。何建明说,那天他走了六个小时,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人走过的十来厘米宽的渠壁上,青苔和残泥混在一起,天还下着细雨,开始还可以正常行走,后来拄着竹竿横着走,一步一移,后背的汗水比落在身上的雨滴还多。他回北京,过了一个多月腿脚还在发酸。可见道路之艰辛,行路之危险。

曾经有一段时间,网上对于愚公移山争论还是很劲爆的,相当一些有文化的人都在否认愚公精神,而支持智叟的所谓“智慧”。黄大发肯定就是那些人眼中的愚公,而那些蔑视愚公的人应该都是智叟。当年,跟着黄大发一起修水渠的人当中,有的人放弃了,退缩了,他们也不想当愚公了。但是今天的愚公精神最终还是胜利了,他想要做的事终于做成功了。在今天的中国,在今天的中国农村,这样的愚公大有人在。愚公从来就不是多数,但是愚公能带领一大批人做出惊天伟业。愚公说,他每天挖山不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黄大发的儿子也算是今日愚公的儿子。虽然他与父亲的想法并不完全一致,但他最终听从了父亲的话,也回到村里做了一名当代愚公。教育农村小学的孩子,这也是一项艰巨的挖山工程。更多的乡亲们,跟随着黄大发做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事业,他们同样也是当代愚公。

当年的红旗渠,参与其中的建设者们就是一个愚公群体。那样一条红旗渠,创造了世界上的伟大工程。这样的工程在所谓现代化的世界上依然绝无仅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这样的愚公精神仍然是要不断发扬光大下去的。没有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中国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也是无法完成的。

毛主席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然,这个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并不是完全与物质利益无关,也不能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是如果只凭物质利益的吸引,而缺乏崇高精神的导向,那么有很多事即使想做,也未必都能做得成。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完全脱离物质基础而片面强调精神的作用,是行不通的。黄大发之所以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要修一条水渠,就是因为修好了水渠,能够引水上山,能够灌溉大量农田,就能长出水稻,让乡亲们都能吃到大米饭。这样的物质利益和物质需求,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实现这样的要求,却有着无比艰辛的难度。黄大发为了乡亲们能吃上大米饭这样一个简单的物质需求,就是要带领乡亲们一定要艰苦奋斗,为了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的未来。

当年寓言故事中的愚公移山,也是要搬开挡住门前道路的大山,不想走一条绕远的路,就是要让自己出行便利一些。这也同样是为了实现一个物质上的利益。但是愚公虽然是为了自己一家,以及自己家族后代的出行之利,还是要坚持一种奋斗不止的精神。在这里,精神与物质利益并不是截然割裂开来的,更不能用物质利益来取代精神的动力。这种精神在智叟们看起来很愚很蠢,但在实践中,这恰恰才是最有效的动力,也是愚公们最需要坚守的精神动力。

毛主席当年在党的七大闭幕会上,讲了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今天看起来,用意还是很深的,当年,抗日战争即将获得胜利,但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要真正地推翻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发扬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如此,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今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愚公移山的精神依然是非常必要的。没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没有这种顽强抗争到底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也将一事无成。愚公移山精神与艰苦奋斗的精神,从一开始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斗争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从来就没有顺利。

从民主革命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每个时刻,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愚公移山精神,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法宝是不可以丢掉的,灵魂是不可能泯灭的。有了这个法宝,守住这样的灵魂,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一定会无往而不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