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作者:帕卡沙·加 来源:优酷 2013-06-09 2513

影片概况:
  导演: 帕卡沙·加
  主演: 阿俊·拉姆鲍 阿布依·多尔 Manoj Bajpai
  上映日期: 2012年10月24日
  纳萨尔派是印共中的激进派系,信奉毛主义,主张通过农民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盘踞在南迪格地区的纳萨尔组织,困扰政府多年。安迪警官奉命清剿,不料屡屡受挫,遂将好友卡比尔送入敌营,充当卧底。卡比尔不负期望,提供情报,为警方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当他亲身体会到农村的贫穷落后,当他亲眼目睹政府强占穷人的土地,当他与毛派分子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卡比尔开始理解这帮激进分子的诉求,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
  影片不仅仅是一个卧底故事,因为承载了太沉重的话题。片中反复出现的口号“Lal Salam”,是通行于南亚大陆的革命口号。“Lal”意为红色,象征共产主义;“Salam”意为致敬、敬礼。

附文:一部优秀的印度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简介

作者:方舟 来源:乌有日刊

  2012年10月24日,印度上映了一部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最近流传到我国,有正义人士将其配上中文字幕,为几十年浸泡在黄赌毒文化里的国人带来了难得的精神食粮,犹如久旱逢甘霖,不能不与亲爱的网友们分享。

  一、主要人物

  卡比尔:30多岁,出身中下层的彪形大汉,爱打抱不平,重视情谊,在好友安迪·汗的资助下完成了私立学校的学业,毕业后当了警察,却因为替同事出气而得罪上司,只好辞职去做手机生意结果破产,不得已再次投奔了正步步高升的安迪·汗

  安迪·汗:30多岁,出身中产阶级的高材生,“情商”也颇高,毕业后一步步成长为博帕尔的高级警官,因为在镇压共产党的工作中表现突出,所以仕途得意,住进了豪宅

  珠希:20多岁,贫农的女儿,父亲为了让她上学而借下高利贷,结果失去了土地、房屋和两个女儿(珠希的两个姐姐),年仅九岁的珠希被警察玩弄,被共产党解救,并成长为骁勇善战的游击队长

  拉乔:30多岁,南迪格地区的毛主义共产党游击队领袖,珠希的上级,令政府和警察闻风丧胆夜不能寐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传奇英雄,在革命队伍中有崇高威望,以南迪格为根据地进行革命的武装活动,导致该地区的警察局仅剩下方圆2公里的“管辖区”

  文德教授:60岁左右,出身富商,留学英国,获牛津大学博士,归国后当教授,因为同情贫苦人民而在30年前抛弃一切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毛主义共产党人的精神领袖,领导人民走上了武装反抗压迫的道路

  纳葛:大约是流氓无产者出身,当上了共产党的分区司令,并负责该地区的筹款工作,有严重的贪污行为,当时尚能参加对政府的作战,而没有反水

  此外,还有安迪·汗的老婆、部长大人、内政部长、警察头子、曼汉塔公司老板及其儿子、脱衣舞女、村民内奸、以及若干游击队战士等角色

  二、故事梗概

  影片一开始,戈文德教授就在博帕尔进行的地下活动中被安迪·汗抓捕,在狱中进行不屈的斗争,他被指控“谋杀”了上百名警察。在安迪的庆功宴会上,发生了两件事,一是主角卡比尔出场(生意破产来投),这一段浓重渲染了他跟安迪的友谊;二是南迪格最高警官KK及其近百名手下被拉乔全歼,导致曼汉塔(外国财团)的30亿美元投资项目几乎要泡汤,政客们互相推诿丑态百出吵得一锅粥。

  于是,安迪“临危受命”,从博帕尔调任南迪格,他满怀信心要再创“辉煌”。一到任就采取怀柔政策,收拾起了警察欺凌百姓横行乡里的作风,亲自给一位小腿受伤的农民上药,还在村民中进行针对共产党的反向宣传,博得了小部分农民的信任,并在其中发展了一个“线人”。当拉乔在这个村中开大会时,线人用手机给安迪打电话,结果很快被发现,并被处死。第二天,拉乔让可靠的村民扮作告密者去给警局“报信”,安迪闻信大喜,以为将要旗开得胜,结果却中了埋伏,损兵折将,自己也险些丧命。

  正当安迪一筹莫展、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躺在医院的时候,卡比尔前来探望,安迪悲观地诉说了自己的窘境。卡比尔为了报答安迪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自告奋勇去当卧底,安迪喜上心头却欲擒故纵(或许导演认为是真心实意的,但效果却不是那样),说卡比尔对自己如何如何重要,卡比尔于是更加坚定了舍命报答的决心。最终,安迪“艰难地”答应了卡比尔的建议。

  安迪设计了一场苦肉计,计中卡比尔仗义打了欺辱群众的警察,被抓进监狱打得皮开肉绽却最终逃出监狱,还撞破一个警官的鼻子,警方“通缉”卡比尔。在“追捕”的枪声中,卡比尔“逃”进了游击队的区域,依靠打警察、被通缉、以及文艺特长,被编入珠希管辖的文艺工作队,并逐渐跟珠希互生爱慕。依照安迪的计划,卡比尔“侦听”到了政府军的动向,使游击队躲过一劫,于是被作为难得的技术人才(游击队员基本都是文盲,很多人数数都数不过20)调到了拉乔身边。于是游击队的噩梦降临了,先是他们藏匿的一百多支步枪被警察搜缴,接着又在一次集会中被偷袭,失去70名党员战士,其中包括拉乔的左膀右臂。

  卡比尔对安迪不宣而战、滥杀无辜的行为非常不满,但安迪用一番大道理把他说服了,这些“道理”大意就是:穷苦百姓是应该过上好生活,但他们不该对抗政权,因为枪支制造了恐怖主义,而社会只有改良才能进步;只要抓住拉乔,解散游击队,这个地区获得了外国投资,老百姓自然就会过上幸福生活。

  游击队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几乎已经陷于绝境。为了鼓舞士气,拉乔请示上级,决定奇袭南迪格警察局总部。因为卡比尔身边总有人,而且部队进军的方向正是警局,所以卡比尔这次未能通风报信,结果游击队几乎大获全胜,不但打了当局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成功营救了戈文德教授。然而,战斗即将以全胜结束、拉乔的自动步枪已经对准了浑然不觉的安迪·汗的头部、将要扣动扳机的时候,负责掩护拉乔的卡比尔却放了黑枪,救下了安迪,重伤了拉乔,拉乔转瞬间就从胜利者变成了俘虏。于是,当局这场本应是耻辱的失败,就因为拉乔的被俘变成了政客口中“伟大的胜利”。失去拉乔的游击队在戈文德教授和珠希的领导下继续转战,可是所有的人仍然对卡比尔毫无怀疑。

  拉乔被俘,曼汉塔举行了项目启动揭牌仪式,参会的有政府高官、曼汉塔老板,以及被征地的群众,大会上高管发表“重要讲话”,遣词造句非常“亲民”,充满“关怀”,他说“每个家庭得到幸福,整个国家才会进步”,承诺群众将获得“美好的未来”、“说到做到”。仪式结束后,曼汉塔父子找到安迪,恭维一番,然后拿出一张清单,上面有让他“解决”的230个村庄。安迪以“我的武力只用来维护秩序”拒绝了。于是小曼汉塔召集当地地头蛇,在私人武装(类似于我国房地产商雇佣的打手)的保护下,扩音器大喊着“给你幸福”之类的话,推土机开始了大规模强拆。安迪闻讯赶来抓走了地头蛇,但曼汉塔早已搞定安迪的上司,安迪只好释放了那些地头蛇。

  与此同时,戈文德教授率领游击队救济难民、发动群众,却再次遭到警察袭击,损失了数十名战士。卡比尔建议买枪复仇,戈文德教授拒绝了,他说当务之急是用游击队仅剩的财物救济群众,因为穷苦人民的幸福就是党的目标,必须全心全意去实现,如果游击队不去救济群众,那么就不会有人救济他们。大家被戈文德教授说服。贪污堕落的分区司令纳葛经人民法院审判被枪决。

  安迪的老婆(也是警察)通过卫星发现了珠希游击分队的行踪,大批警察在警长马哈夫的率领下蜂拥而至,将珠希他们包围在一个村庄。马哈夫抓走两个儿童一名妇女当人质,扬言烧毁村庄。队员们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但珠希决定用自己的被捕换取村庄的安全。马哈夫枪杀了人质,带走了珠希,并在树林里的警察分局中殴打、强奸了她。卡比尔带着两个队员尾随而至,俘获马哈夫,杀死5个警察,炸毁警察分局。马哈夫被吊死在大树上示众。

  在目睹了警察与地头蛇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压迫人民,又目睹了共产党游击队保卫人民却被残酷迫害的一系列事实后,卡比尔逐渐产生了顿悟,他决定真正成为共产党游击队的一员。此前,他刚刚被不知他底细的戈文德教授任命为拉乔的继任者,并命名为阿扎德,那时候他的内心正在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而此刻他已经毫无犹豫了。他约见了安迪,告诉他自己的转变,并告诉他“下次我俩见面,只能有一人活着回去”。安迪说自己“养了一条毒蛇”,卡比尔说安迪“终于现出了本性,警察的本性”(在南迪格毛主义共产党的语境中,“警察”的意思就是“狗腿子、恶棍”,是骂人的话)。

  卡比尔回去以后,立即组织了绑架小曼汉塔的行动,并获成功。他在电视上露面,要求用小曼汉塔交换拉乔。阴险的安迪在拉乔尚未痊愈的伤口内埋入了GPS芯片,于是游击队走到哪儿,警察就追到哪儿。安迪还在报纸上公开了卡比尔是卧底的信息,在游击队内产生了震动。卡比尔险些被枪决,但他说明了自己的转变过程,戈文德教授和拉乔选择了信任他,可是珠希回想起牺牲的战友,打了他。警察的武装直升机又来了,卡比尔记起安迪曾试图给他安装芯片的事情,从拉乔的伤口中果然发现了芯片。他决定自己拿着芯片引开敌人,情况危急,战友们尽管舍不得却也没办法。卡比尔与大部队的方向完全相反,越走越远,陷入重围。珠希放心不下,带着两个战友前去营救,却相继牺牲。

  最后,卡比尔也负了伤,他坐在一块巨石上,一手抱着珠希的遗体,一手试图去摸索跌落的枪。安迪率领一大帮警察持枪与之对峙,嘴里念念有词,希望卡比尔束手就擒。但卡比尔摸到了枪,准备继续战斗,却被安迪的老婆一枪命中心脏。安迪及其老婆迅速冲向快要断气的卡比尔,向他道歉,卡比尔的遗言是“我对我的行动无怨无悔,唯一遗憾的是伤害了你(指安迪)”。

  字幕交代,戈文德教授和拉乔继续战斗,毛主义共产党游击队迅速扩张,剧终。

  三、精彩片段

  下面是5个精彩场景的截图,请欣赏,重点是台词,写得好,翻译好。

  (1)文艺宣传队 吸食血汗,制造贫困,消灭穷人——这就是在某些人眼中无比美好的资本主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2)部长的演说 瞧他说的多动听啊!但他的主要意思是,资本家圈地,是为了给人民谋福利。但问题在于,为什么劳动人民不能享用劳动果实?他回避这个问题,大约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吧(才不管为谁发展的事儿呢)。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3)强拆 “230个村落……请解决他们”,原来劳动者在资本家眼里根本不算人,只是用来“解决”的。“美好的未来”在扩音器里“等着你们”,可是铲车和推土机却在屋旁边,一片瓦砾废墟中,“政府与你们同在”,太讽刺了。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4)共产党人 是不是令人依稀想起毛主席的共产党?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5)道路不同 残酷的现实,让任何心存幻想的改良主义者梦醒——前提是这个人有正义感,是真诚的人。相当部分的“右派”,会像卡比尔一样认识到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私人的恩怨绝不能抹杀残酷的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阶级而战,“下次见面,我们只能有一个人活着回去”,这应该是本片的中心思想。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一部记录印度毛派游击队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四、简单评价

  对文艺批评,笔者是外行,所以抛砖引玉吧。

  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成功源自真实,而不是虚构。最真实的地方,就是阶级的真实性。尽管大家都不太了解印度,可是影片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太多的相似相通之处。无需大道理,无需严密论证,观众的内心会因为强烈的共鸣而被说服——真正的恐怖分子是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任何有良知的人在残酷现实面前都会变成坚定的革命派,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成功还源于艺术性。两个男主角之间超阶级的友谊与阶级感情的对立始终形成冲突,并因为卡比尔的顿悟上升为阶级立场的针锋相对,使这一基本冲突达到高潮,给观众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认识到世界上其实并不真的存在什么超阶级的“爱”,私人情感必须也必然服从阶级斗争——下次见面,只能有一个人活着回去!除了两个主角塑造很成功,影片中各配角的人物形象也大多比较丰满,就不一一列举了。

  影片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党群关系的刻画方面(尤其群众的形象居然是毫无差别的惊慌人群),对先进人物(如戈文德教授、拉乔、珠希,主角卡比尔应该算是正面人物,但并非先进人物)的塑造方面,显得比较单薄、抽象、肤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显然是缺乏生活,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编剧、导演缺乏生活,一是印度毛主义共产党缺乏相关实践。看起来后一种可能较大。印共虽然意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且全心全意救助难民,可是他们似乎缺乏党建理论、根据地建设理论,也没有意识到只有人民的觉悟才能造成人民的解放,他们似乎不做群众运动。他没既然没有把自己的战争变成人民的战争,也就必然会采取片中那种有些神秘主义(很容易被诬蔑为恐怖主义)的做法,并且也不可能拥有神出鬼没的战术。印共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却没能取得胜利,上述缺陷大约是主要内因吧。或许也因为缺乏先进理论和实践,造成印共内部山头林立,不少干部腐朽变质(这种情况似乎几年前一篇文章中有介绍)。总之,影片的这些不足,笔者倾向于认为是印共的不足所导致的,这种不足既然在现实中不能使人看到希望,那么反映到电影中自然也就使观众看不到胜利的方向。

  瑕不掩瑜,题目是《无法避免的战争》,影片用强大的逻辑、鲜明的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论证了这一点,这就够了,给95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8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