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的企业文化里,有个欺凌华人、华资企业的传统

作者:长河红阳 来源:长河红阳 2020-06-17 774

汇丰银行的企业文化里,有个欺凌华人、华资企业的传统

长河红阳

汇丰银行的企业文化里,有个欺凌华人、华资企业的传统

汇丰银行的寡廉鲜耻,在配合美国制造孟晚舟事件上,表露无遗。这件事情,网上相关文章很多,笔者不赘述。笔者现在的文章,只不过是捡拾汇丰银行寡廉鲜耻的其他边角碎料,给众位看官看一下汇丰的企业文化,看一下这个企业文化里的,一个一以贯之的传统:欺凌华人、华人企业的传统。这里的华人企业,既包括人民共和国之前的历史时期的中国人的企业,也包括海外华人在异国兴办的华资企业,当然,还有孟晚舟事件背后的华为——共和国时代的中国人的企业。

讲这些旧事的目的在于提醒:凡是共和国的企业、个人,还是海外的华资企业、个人,都要做正牌中国人、都要做真正的华人,别和汇丰银行打交道!当然这不是说香港、大陆应该发起排斥汇丰银行的群众运动,也不是说大陆的金融机构自觉行动,马上全部断绝与它的业务往来,更不是说中国政府应该雷厉风行立刻把它踢出香港,踢出中国,不是的,因为把汇丰银行踢出中国,还要有个过程、过渡的,咱慢慢来,但是一定要做,天天拱卒式的去做!

这个银行,说起来是一家英国银行,但是,它的主营业务是对华(中国、海外华人)。它在孟晚舟事件上,配合美国政府,就是有这个“便利”做前提。因为有这个“便利”,汇丰银行类似坑陷华为的事情,做了可不止一件。在1986年,它就和美国政府联手算计了一家在美国开业的华资(美国华人出资)企业——金洋银行。

金洋银行,原是美国华人创办的一家银行。说起来这家银行的经营是比较成功的,1977年成立,当时资本仅有三百五十万美元,经过多年经营,业务不断扩张,除在纽约设有四家分行外,还在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矾、芝加哥、休士顿以及香港,台北等地设有办事处,拥有资产一亿六千万美元,成为美国东海岸有相当地位的华资银行。其存款户,除美国华侨外,就是美国以外的华人。

这家金洋银行吸收的客户资金不仅仅有正大光明的阳光资金,据说还有部份台湾外逃资金。这样一家相当成功成功的华人金融机构在1985年6月间,被人举报到了美国联邦财政部金融司。这个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根据举报材料,做了调查,并查核了账户后,当即下令该行停止营业。理由:

【账目不清,财务表报不实,作业严重违规,负债超过资产等等。】

不过这样的停业原因并没有多少人相信,人们更认为这是美国当局歧视华人的种族政策所致。然而又有“熟悉内情”的人透露,是该行负责人不择手段,到处拉拢华侨存款后,进行非法投机失败。其中因收购台北财神酒店亏损,即达一千万美元以上。到底原因如何,在1980年代中期,中美刚刚开启交往之时,如今的网络没影子,信息的传送途径不畅,所以如上两个原因,不可能用更多的信息予以甄别,金洋银行的倒闭原因,也仅仅是有此两说。

金洋银行倒闭后,直接受到损失的,当然是在那里存钱的储户,尤其是华侨。所以,该行的停业倒闭,在海外华人社会中,投下了阴影;同时对于华人资本的经营与动向,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着保护储户利益的原则,击倒金洋银行的出手者——美国财政部有责任、义务遴选一个合规的金融机构接手经营金洋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储户的损失降到最低。然而也正是这个必须有的动作,间接地折射出金洋银行倒闭的不寻常。美国政府遴选出的合规机构是汇丰银行。单就这个信息也算不上什么可疑,可疑的是,汇丰接手金洋资产的对价出奇的低廉:它只以六百三十五万美元的超低价,就接管了该行拥有存款达一亿二千万美元的资产(即收购价占其存款数的百分之五点三),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不选一家美国银行,却选中汇丰这个外国银行,许它以超低价收购一家美国银行,汇丰何德何能?怎么看,都像是美国财政部在向汇丰银行行贿讨好它,这不奇怪吗?说起来,汇丰的妈-英国和美国是关系最好的“连体”,但是,生意归生意,美国政府的操作也太过于反常!汇丰银行收购该行后,将其改为汇丰银行的纽约分行,并公开宣称:

【收购的目的,是为了纽约华人存户提供全面服务,将继续发展存款、贸易、贷款等业务。因为金洋银行及其四间分行,均座落在纽约唐人街,属于华语地区,在业务上有发展的潜力】

这个“公开声明”说的明白,就是要挣在美华人的钱。这就让当时的中国金融界人士对金洋银行倒闭的原因有了警觉。汇丰银行,虽然是一家英资银行,可1980年代,它的总部却设在香港,而且它绝大部分的业务、利润都来自于中国以及海外华人。就金洋的业务来讲,它的客户也全是海外华人。可以这么讲,就业务来说,金洋银行与汇丰银行是天生的死对头。而且金洋银行的业务发展迅猛,客户不限于美国华人,还在香港、台湾设立了办事处,这等于是杀到汇丰的“地头上”夺食吃,要汇丰大肚容让,不可能的事。对汇丰来讲,金洋银行倒闭,再由它接手金洋的遗产,就好像瞌睡给了个枕头。怎么这么逮便宜的事,就让汇丰遇上了呢?金洋倒闭不像是它违反了什么规矩,倒像是他被同一领域的死对头汇丰下黑手算计了。无论有什么样的,关于金洋倒闭原因在流传,已经有了警觉的中国金融界,不得不对汇丰银行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如果金洋银行的倒闭真是汇丰银行暗中捣鬼,那么,金洋在美国的客户群值得汇丰银行用“阴招”算计?当然值得,太值得了!这要从海外华人的财富说起。在上世纪80年代,华侨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就很广了,人数据当时国外统计,人数已达三千万,可以动用资金达二、三千亿美元。甚至有人认为,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同胞等的金融势力,将可以和犹太金融资本、伊斯兰金融势力(石油美元)并列。这种说法,是否有夸大可以商榷,但是华侨、华人资本,在世界各地无疑是有相当地位的。为了争取海外华人(包括在美华人)这个客户群,汇丰银行将金洋银行这个华资银行用黑手打倒,是合乎它逐利的本性的。

华人资本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在1969年有人做过调查,大约总共七十亿美元。其中亚洲占80%强,居绝大部分,其次为是美洲、欧洲等地。资本分布行业,以资本体量大小,顺次为商业、工业、娱乐业、农林交通及其他四类。不过,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华人资本开始大举向北美/美国流动,资本投入行业也从早先的商业向工业倾斜。在这个过程里,与银行的信贷联系逐渐紧密,一些华人资本开设的银行也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且,随着华人资本到1980年代的大幅增值(二、三千亿美元),华人开设的银行的实力也同步增长。这在种族主义盛行的美国,本身就犯了大忌,那么,金洋银行因为突如其来的举报,被美国政府的强力介入打击而倒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汇丰为什么能以微乎其微的对价获得金洋银行的巨额资产,没有凿实的内幕证据还真不好做出板上钉钉的结论。不过呢,如前文“熟悉内情”者透露说,该行负责人在台湾财神酒店的投资产生了“一千万美元以上”的损失,这个要紧的情况最可能被谁先人一步知道?美国的其它金融机构?或者干脆就是美国财政部?可能性都不太大。那么,总部在香港,以对华业务为主体,与金洋银行是竞争对手的汇丰银行的可能性怎么样呢?无论如何总比美国人的可能性强。所以,汇丰银行在金洋银行的倒闭中,实实在在难逃黑手嫌疑。至于为什么美国政府会把金洋上亿美元的资产,用六百万美元出头的对价“送”给汇丰,其中有什么交易黑幕,还是那句话,材料所限,无知。不过就把举报金洋的黑嘴算在汇丰头上,也没什么不妥,要知道,汇丰可是孟晚舟事件的出卖黑嘴啊!对衣食父母尚且这样,何况竞争死敌?无论如何,美国政府与汇丰银行的勾结深度远超寻常人想象。也许、可能,汇丰在孟晚舟事件里,勇当黑嘴的原因里,就有汇丰回报美国赐予它金洋银行过亿美元资产的“一餐之德”?那么,我们应该小心汇丰,它与共和国打交道三十余年了,以它对中国金融内情的熟稔,它做个经济间谍,向美国通报中国金融界的动向,应该不是难事!

总之,金洋银行,这家华资银行的倒闭,汇丰有洗不干净的骚臭味儿!它诬告金洋,是它逐利的本能。它绝对不会坐视华人资本从亚洲流向美国,失去这么一块大肥肉!更不可能容忍金洋银行这样的华资银行为北上去美国的华人资本服务,那么,汇丰追随这些资本北上必然的!这和非洲大草原上,追随角马、野牛往来迁徙的狮群、鬣狗群是一样的。但是,汇丰追随华人北上资本去美国,从头开张培养客户群是个不容易的事情,等到培养了客户群,“金洋银行们”会壮大到什么程度?天知道。所以,勾结美国政府打掉金洋银行,以极低代价入主金洋银行,来个鹊巢鸠踞,利用金洋已经培植好的客户资源打造自己的聚宝盆,不省事吗?

汇丰一定要在美国发展挣钱,要挣钱,金洋银行必须死!

在汇丰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中,被坑陷的华人企业不知有多少,限于笔者搜集能力的限制,除大家共知的孟晚舟事件外,只知道区区二个,下面再说另一个事情:上世纪三十年代轰动一时的申新七厂拍卖事件。

这个申新七厂,是当时中国棉纱大王荣宗敬创办的申新系统的企业之一。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向世界输出经济大危机之后,我国工商业无不深受其害,棉纺行业也遭受沉重打击,棉纱价格跌至1912年水平以下。荣宗敬的申新系统各企业经营全陷于困境。1933年10月30日,荣宗敬向上海汇丰举债,以申新七厂全部房屋地基和机器设备作抵押,向上海汇丰借款200万银元,利息8厘(8%),1934年12月31日到期,如荣氏到期不能清偿借款利息,汇丰可以暂时占有各项资产或将其出卖。

在借款到位后,大环境惨淡,荣氏企业经营依旧没有起色,以中国银行为首的中资银行也因为经营困难,竞相抽紧银根不发放贷款。荣氏的企业还是难以为继。荣宗敬继续向民国政府求援。当时的“佛爷”——民国实业部长陈公博提出“整理”方案,实际上是想趁火打劫,以超低价将荣氏申新七厂吞掉。荣氏绝不接受:

【实业部想拿三百万元来夺取我八、九千万元的基业,我拚死也要同他们弄个明白。 (徐锋华《民族企业的涉外纠纷与生存策略———以上海申新七厂拍卖案为个案》)

于是他通过官、私两个途径,分别向蒋介石、孔祥熙、吴稚晖等民国大佬申诉。但是,作用不大。1934年12月31日,向汇丰的借款到期,申新七厂无力清偿全部借款以及利息,荣宗敬向上海汇丰请求转期,并愿意偿付全部利息和部分借款。但是,上海汇丰概不理会,坚持要将申新七厂所有抵押资产予以拍卖,并通过律师通告第二债权人中国银行与上海银行,按照借款合同对抵押物实施拍卖。受托拍卖的是英国鲁意丝摩登洋行。

荣氏听说这个恶讯,紧急请律师在报纸上连登三天反对意见;联合中国银行、上海银行联名向上海法院申请假扣押。法院批准荣氏请求,发表公告拟对申新七厂财产施行假扣押。但是汇丰银行抢先一步在申新七厂厂门上贴了封条。上海法院在汇丰的封条上加贴封条——汇丰的行动不合法。但是,汇丰对上海法院的裁定根本不与理睬,它委托的拍卖会如期在1935年2月26日举行,汇丰给出的拍卖底价是225万银元,而拍卖会的拍卖过程仅仅四分钟就结束,由日本一律师代表委托人拍得,他的委托人是谁,该律师缄口不语。不过很快华东社记者调查得知,竞标得主是日商大连汽船会社,由丰田纺织厂株式会社出面购得。而汇丰不顾荣氏请求,无视上海法院裁定,强行拍卖申新七厂,背后就是日本商人撺掇。

这场拍卖,说起来是按着荣氏与汇丰签订的借款合同发起的,但是,这其中挖了两个坑坑害申新七厂,坑害荣宗敬。第一个坑,拍卖的底价出奇的低。按着荣宗敬的愤激时的真言,申新七厂资产价值八、九千万元。如果汇丰公道办事的话,那么首先要请第三方机构评估申新七厂到底值多少钱,是不是“八、九七千万元”,拍卖时以这个估值设置底价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偿付自己的借款本息以及拍卖行的费用,余下的钱交给荣氏;或者拍卖申新七厂部分资产冲抵自己的借款及利益,以及拍卖行的佣金,申新七厂余下资产交还荣宗敬。这样做才是公道的拍卖做法!但是,汇丰直接把拍卖底价设在225万元,这其中有它的借出本金200万元,有所得利息“八厘”(8%)——16万,剩下的就是拍卖行鲁意丝摩登的酬劳,至于荣宗敬,在拍卖会之后,八、九千万的厂子自己一文不名!这不是汇丰和日寇合伙挖坑活埋人吗?!

第二个坑,当时的中国工商业,被美国输出的经济危机害惨了,连荣宗敬这样的棉纱大王都拿不出二百万,那么,225万元的拍卖底价,中国工商业者都接不住,只能任由日本商人无竞争压力地轻松取得。八、九千万的申新七厂就这样被日寇用225万元超低价拿下。这个价钱相对于申新七厂“八、九千万元”的总值,连3%也不到!这个拍卖时机选的太毒,太绝户!

表面按合同办事的拍卖会,明明白白的有这两个大坑,可是谁也无可奈何!

只能指望政府支持,但是得不到政府有力支持的荣氏,只能以发动舆论促使政府出手,赢得社会同情以及援手。当然还有法律上的控辩理争。

在汇丰与荣氏签订的借款合同上,倒是写着,荣氏不能到期偿付所有本息,汇丰可以暂时占有申新七厂各项资产,也可以拍卖资产偿付全部借款本金利息,但是:

【汇丰与申新的契约实质上是一种“流质”契约。所谓“流质”契约,根据旧中国民法规定,凡抵押借款(包括不动产抵押、动产质和权利质)到期不取赎,债权人必须经过起诉手续,由法院判决后,才能处分抵押物。如果原借款契约有相反的规定,则不能生效;对于这种契约,通称“流质”契约,意即不稳定的契约。(同上)

汇丰对这一点是清楚的,所以,它在借款合同上写了一句:

【所有关于本抵押借款所发生的问题,均应照大英帝国法律解决。(同上)

所谓“大英帝国法律解决”,意思就是汇丰说了算!这是一种绝对不平等的霸王条款!根据最基本的法理原则,尽管汇丰是英国银行,但是在中国与中国人发生利益纠葛,必须服从中国法律的裁定,那么,它和荣宗敬签订的借款合同,该怎么理解、执行,要听中国法院的,要遵从的是民国民法的规定。所谓“大英帝国法律解决”,实际上就是用“治外法权”压迫荣氏,压迫中国法律,压迫中国主权!在这个事件中,汇丰的“治外法权”服务的是对象却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商人,可见,当时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法子,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现今公知们对1949年之前的帝国主义国家区别看待,毫不犹豫以英美为“友善”,扭扭捏捏很不情愿地把日本当“敌人”,是不是别有居心呢?

法理既明,但是民国政府又不敢以枪炮捍卫民国法律的尊严,那么,起作用的就是当是中国人自发的反帝斗争了:

【国货工厂联合会也于2月27日下午六时,借大西洋西菜社招待各界,讨论援助办法。参加者有中华工业联合总会、上海市民提倡国货会、中华国货维持会、总工会、市商会、市民联合会、中华国产厂联会等三十余团体……2月28日,中华国产厂商联合会报据紧急会议议决案,分函本市国货厂商:“据昨日报载申新纱厂第七厂被英商汇丰银行非法拍卖之新闻一则,阅之实深痛恨。外商银行凭借其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野心,实行摧残吾国实业之露骨表现”。“本会痛恨之余,爰于昨晨9时特召集临时紧急会议。除议决呈请中央及分函各界予以尽量救济及交涉作有力之抵抗外,并经决议,通告全市国货厂商,即日起,对外商银行实行断绝往来各在案。凡吾国货商人,务须以身作则,切实履行。相应函达,统希查照实行,至深公感”。(同上)

一句话,所有中国企业,再不和“外商银行”打交道,挣中国人的钱?做梦去吧!其实这也是一次“排英”行动。声势浩大的“排英”行动狠敲了汇丰一棍子,先是它甩锅日本,后来不得已表态:

【解除拍卖,改为正式押款。(同上)

而最终的解决方式:

【到1936年12月,终于由荣宗敬与汇丰签订合约,将押款200万,延至1940年底偿还。 (纪峰《三十年代轰动全国的申新七厂拍卖事件》)

申新七厂在汇丰与日寇的操弄下,本来是要办成坑害中国人的陷阱,但是荣氏得到全国工商业者的支持,汇丰的陷阱成了给它添堵的闹剧。

我们合看一下本文提到的两件事情,和孟晚舟事件:坑害荣宗敬发生在对外软烂的民国时代,你可以说国弱百姓跟着倒霉;但是1986年整垮金洋银行呢?那些兴办金洋的华人,可是有美国国籍这个“虎皮”在身,够威风了吧?可是汇丰还是能整垮它,这为什么?是否是因为美国政府不保护他呢?可是,孟晚舟,以及她代表的华为,我们共和国可是呵护有加的,现在的中国在不少方面隐然有挑战美国的实力,不容小觑。然而,汇丰依旧有胆子想法子坑害孟晚舟、华为,到底这个汇丰一而再、再而三地坑害华人、华人兴办的企业为什么?

反复思量后,只能有这样一个思考结果:汇丰人、或者说英国人,还没有被中国狠狠地整治过,如果被中国狠狠地整治了,它也就老实了。英国、汇丰,只服拳头。不错,紫石英号它被教训了,但是,这样的惩治远远不够!也别说抗美援朝英国兵被教训了,那才几个人?怎么说那个什么女王没有在什么投降仪式上签字吧?那一次对英国并非挑衅的主角,所以对它的教训,我们做的力度很不够!还别说香港被中国收回了,其实英国认为,它只是没有力量来亚洲打中国,如果能来亚洲打仗的话,很难说香港会不会被中国夺回。如果否认英国人的这个心态,那么,谁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英国政府敢在香港问题上种蛊下蛆,汇丰银行为什么敢于对孟晚舟下黑手!很多网文说,汇丰害怕被美国人罚巨款惩治,所以出卖孟晚舟;但是我们要想一想,如果汇丰知道中国政府是个有仇必报,而且还会恶狠狠报复的狠角色,一定能做得出把汇丰彻底踢出中国的绝门儿事,那么,汇丰还敢出卖孟晚舟吗?还敢坑害华为吗?美国的罚款虽然不少,但是被踢出中国,汇丰从哪里挣钱?汇丰不长脑袋吗?!

从汇丰在中国扎根之后,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它怎样欺凌华人、华企,汇丰都没有被我们恶狠狠地整治过,所以,惯出它的一个恶习,或者说“培养”出它的一个企业文化:华人都是好欺负的,不管什么时候的华人,也不管是哪里的华人,都好对付,都好欺负。那么凡是华人兴办的企业,它只要逮住机会就要不择手段地坑害!孟晚舟事件不会是最后,华为不是终结。

参考文章:

陈钟《从美国金洋银行的倒闭看华侨资本的动态》

纪峰《三十年代轰动全国的申新七厂拍卖事件》

徐锋华《民族企业的涉外纠纷与生存策略———以上海申新七厂拍卖案为个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