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为民发言:对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不能任意曲解和错误定位

作者:侯为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8-10-20 2010

对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不能任意曲解和错误定位

侯为民

侯为民发言:对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不能任意曲解和错误定位

在中国的各种论坛中,某中国经济论坛以顶尖阵容著称。其系列言论更是被媒体界誉为观点犀利。在今年举办的纪念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学术研讨会上,该论坛更是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主张。然而,拜读了他们发言,笔者深感困惑和忧虑。论坛的部分言论违背学理之甚,令人咋舌!越出底线之远,令人震惊!现就其中个别突出观点,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如何看待新时代中经济学家的使命

毋庸置疑,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使命,就是中国经济学者的新使命。这个新使命是时代赋予的,也是面向新时代的发展目标的。然而,一位经济学家在本次论坛中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说:经济学家的作用,××人论坛的作用,主要这几个方面:第一,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要强调市场经济的有效性。第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当中,我们还要提出如何过渡的步骤、方法、路径。第三,在进入到市场化以后,其实经济学家就没有作用了,市场化最重要的特点,市场中的千千万万的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焕发出巨大的效率的提高。现在还有一个作用,当我们看到市场化可能会遭到破坏,或者遭到逆转,我们也要出来提出警示,我现在想说的是,我们现在可能面临这样一种时刻。他所要警示的是什么呢?中央早已明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他所强调的仅仅只是市场化,而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作是一种破坏逆转!并且要将提出警示作为自己的任务!这真是个别经济学者的一份自供状!

从这位先生本人的逻辑来看,进入市场化以后,经济学家们应当就没有作用了。但是,既然西方实行了几百年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相关的经济理论仍然被中国一些学者奉为圭臬,成为这些卫道士眼中的法宝。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家们就没有作用了呢?恰恰相反,中国经济学家在新时代一定会大有作为。只是他们的使命,不可能是盛洪先生眼中的警示,而只会是真诚地立足现实去积极建言献策。

二、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改弦更张、另谋他途

论坛中另一位经济学家断言,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改弦更张、另谋他途。这是直接推翻中央历来的文件精神,也是在刻意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正实践,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曲解和有意误读。

科学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是关系到正确评价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的大是大非问题。改革开放不是否定社会主义,而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延续。应该说,新中国建立后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阶段,虽然在外部环境、生产力基础、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构成新中国辉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两个阶段的关系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相辅相承的关系。改革开放前的一个阶段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基本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必要的国际环境;而改革开放后的40年,则是在前30年基础上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时期。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不能相互否定。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改弦更张、另谋他途,是历史虚无主义在经济理论界的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改弦更张,这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了,而且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也多次强调了、讲清楚了。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习近平同志也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些科学论述,准确阐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驳斥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污蔑。

同样,中国的对外开放也不是另谋他途,而是举马克思主义的旗,走自己的路。用开放中的对外借鉴来污名中国道路是与中国的历史发展不符的。中国的开放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而不是脱离党的领导去照搬国外经验。这是关系到对中国当代发展历史分析的大是大非问题。

三、中国的全方位开放不能定位于主要向发达国家开放

这位经济学家还认为,40年之经验,全方位开放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对发达国家开放。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以前,这个主要方向不能动摇、不能改变。在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可能更不是问题。向其他方向的开放,不应喧宾夺主,更不应成为改变和对抗主要方向的手段。这种思维,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没有看到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贸格局的新变化,显然是落伍的。

中国的全方位开放是在原有基础上深化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所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既存在向发达国家借鉴的一面,国际社会也存在着从中国开放中获益的一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能将中国的对外开放解读为只是单方、单维度的受益者,更不能只解读为只能向发达国家开放。

中国的开放始终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始终以自主开放为前提、以合作共赢为条件。实际上,中国快速发展之需,让众多的国外企业涌进中国,大量的国外产品抢占中国市场。无论是世界工厂,还是中国制造,或是中国智造,中国都向全世界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有利于稳定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保持世界经济低通胀运行。这些都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贡献。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为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让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提供了坚实基础。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仅有16%的世界人口目前居住在高收入经济体中,而中国几乎占据了世界人口的19%。这一变化对其他国家和企业的影响,将被中国自主对外开放的战略放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全方位开放,中国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经济发展成果将辐射到几乎所有国家,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福利。过去,世界习惯于中国作为世界的商品主导市场。现在,中国将成为世界高质量消费和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主导市场。特别是,中国在高质量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发展,以及她所创造的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遇,意味着中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不谋而合。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更是经济层面上的。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就国际贸易层面看,当前中国在对发达国家开放中始终处于价值链下游,以资源、环境、廉价劳力为代价,付出了极大的成本,也为西方发达国家转嫁负担、加快金融资本积累和转移国内矛盾背书。但西方发达国家并没有对我稍存平等相待之心,反而变本加厉,在市场经济地位、高科技领域等方面对我极力打压。因此,中国不仅需要在全方位开放中拓展开放领域,更要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和地域,而不能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应当看到,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美国的孤立主义思维和保护主义思维在抬头。而且,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以来,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方面都在收缩,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主要旗手。在这个时候,中国需要应时而动,用实际行动填补真空,这是中国坚持自主开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也是适合中国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将中国主要开放对象锁定在主要发达国家,显然与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战略变化相悖!

四、在全方位开放中应当怎样坚持中国立场?

立场总是和利益关联的。但是,利益有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区分。在对外开放时,坚持好中国立场,重点是要坚持中国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从中国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当前需要正确认识中美贸易争端的本质。

这位经济学家还提出:对于中国来说,中美贸易摩擦绝非好事,从中国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不应当只顾眼前的进退得失,采取寸利必争、分毫不让、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态度和政策,而应当做出必要的让步,以便达成妥协,尽早结束争端,改善外部环境。这是完全站在美国立场,而不是站中国立场得出的结论。

中美贸易摩擦是好事还是坏事?对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就短期而言,中国在贸易争端中可能有部分利益受损,但美国受损更大,而且美国目前国内矛盾更多,经济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多、更难。因此,还是需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出发来看待中美贸易争端,好事可以转化为坏事,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方法正确了,可以化危为机;方法错了,虽然机会满目,却始终立危墙之下。客观地说,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是必然发生的,是与中美两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及社会制度的对立分不开的。

从前者来看,中美两国在商品贸易和服务投资领域的开放是极不对称的。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双方得到的利益也并不对等。尽管中国在中美货物贸易领域有2700多亿美元顺差,但美国在中美服务贸易领域有大额顺差,2016年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约为550亿美元,同时不少美资企业更是通过对华投资而非出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相比之下,中国企业进入美国的投资门槛则极高。在贸易利益上,由于转口贸易和来料加工的影响,双方直接利益并不相等。2015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高达4814亿美元,远高于中资企业在美256亿美元的销售额。20186月德意志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估算美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利益》认为,从商业利益角度分析,考虑到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对双边经贸交往的影响,美国实际上在中美双边贸易交往过程中获得了比中国更多的商业净利益。可见,美国在贸易领域发动争端的目的并不在于贸易利益本身,其矛头指向是打压中国的发展,迟滞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步伐。此外,美国储蓄率过低、政府财政赤字过高,是导致其整体贸易出现逆差的宏观经济原因。美国整体贸易逆差系由其国内经济结构问题造成,其期望中国为其买单是无理的,没有理由让中国为其买单。

从后者来看,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奉行的是不同的意识形态,选择的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这种对立,决定了两国贸易的争端关系到国运的消长,更关系到各自国内经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尽管美国从中美双边合作中取得了巨大经济利益,但美国以零和博弈观点看待双边经贸合作,根本目的还是遏制中国。美国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制造2025》中包含的高科技领域,反映了美国遏制中国技术追赶的意图。美国从维护其全球霸权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发展模式横加指责。美国污蔑中国发展模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无端指责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强制性技术转让要求、中国支持企业走出去是获取先进技术的政府行为、中国政府支持网络盗取美国商业机密与知识产权,肆意批评中国实行产业政策,等等,都是遏制中国的潜台词罢了。中国拒绝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谴责穷兵黩武的霸权之道,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并带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严重冲击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的西方现代化模式,颠覆了那种惯以西方价值标准为圭臬来衡量其他国家的狭隘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全新参照,开始全面进入世界舞台。

从历史视野和制度博弈来看,都不能将中美贸易争端仅仅看作是贸易领域的摩擦。相反,中美贸易争端应当看作为制度竞争的前沿领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新问题。要科学认识这一问题,需要重新回顾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的有关论断,认清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20179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这个指明的历史时代,就是社会主义和垄断帝国主义竞争的时代。既然还处在这个时代中,期望美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大开方便之门,只能是幼稚的幻想。

中国的全方位开放,只能是以人类共同体为背景,而不能以替发达国家垄断资本的国际统治背书为基础。完善全球经贸新规则和开辟世界经贸新格局,是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2017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向世界提供的核心发展理念,体现着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理论吸引力、思想感召力和实践生命力,在全球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成为有关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中国在宣示以更为广阔的胸襟和更为大胆的力度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同时,也表明了要以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要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方案正在进入推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历程。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的普遍认可、积极响应,将进一步凸显全球治理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5
0
0
1
2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