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国内各方优势资源发展中国芯,关键在于要像搞“两弹一星”那样下定决心

作者:铁流 来源:铁流 2019-02-19 512

一、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不宜“皇帝的命,太监的心”

日前,产业界大佬表示做“中国芯”得是企业做,不能是国家去做。因为民企会对用多少钱、卖给谁、什么时候卖等等,了解的非常透彻。因为一做不好就赔了,所以必须拿命博很小心,还是要敢往里投/往里闯。最好的研发单位,实际就是在企业的研究院。

然而,从实践上看,这位大佬指掌的公司一直以跟在洋人身后吃土著称,政府采购扶持,核高基项目扶持给的钱很多,但CPU和OS完全是空白。其实,过去并非国家不给企业钱,而是给企业很多钱,但企业基于短期商业利益,压根不敢另起炉灶,建中国版Wintel。实践证明,中国需要的是毛时代的全国一盘棋。

铁流一直呼吁全国一盘棋建中国版Wintel,但行业里的人很多都持否定态度,一心跟在X86和ARM身后吃土,观点和文章开头的那位大佬类似。甚至还用日本当年自己搞一套的悲剧作为论据,但如果就事论事分析,机会发现,用日本的当年自己搞一套最后失败了作为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利用国内各方优势资源发展中国芯,关键在于要像搞“两弹一星”那样下定决心

在2G通信时代,GSM标准是国际主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组建的2G网络就采用GSM标准,全球80%的2G网络也采用了GSM标准。其次是CDMA标准,主要是北美运营商和中国电信使用这个标准。而日本却偏偏在本国推行PDC标准,也就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小灵通。但由于日本本土市场过于狭小,而欧美运营商大多只支持GSM和CDMA标准,不支持日本的PDC标准,这就使日本手机和设备厂商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最后自然悲剧。

利用国内各方优势资源发展中国芯,关键在于要像搞“两弹一星”那样下定决心

再来看计算机。在美国IBM公司发售IBM-PC的第二年,日本NEC公司推出了PC-9800系列计算机。虽然日本的PC-9800系列计算机也曾采用美国英特尔公司的处理器和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与IBM-PC在基础软硬件上完全兼容。但日本政府要求,计算机必须支持日文处理,这就对海外计算机企业打进日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依靠政府的保护性政策,NEC的PC-9800系列计算机占据了日本绝大部分市场,形成了一个非常排外的独特市场。

日本政府还搞了一个TRON项目。这个项目是汇集操作系统和CPU于一体的发展计划。目的是要建立日本独立的计算机软硬件体系。也就是要在美国的Wintel联盟之外另起炉灶。可惜的是,这引发了美国高度反弹。美国向日本政府施压,TRON项目的财政补贴被大幅削减。在失去政府输血后,TRON项目自然就悲剧了。

利用国内各方优势资源发展中国芯,关键在于要像搞“两弹一星”那样下定决心

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另起炉灶悲剧的原因在于本国市场过于狭小,以及本土驻扎着美国大兵,美国要求日本放弃补贴,放弃冲击美国的技术天花板,日本只能照办。

但这两点对于中国来说,完全不存在问题。

中国是具备三级核打击力量的大国,半个多世纪前,武装到牙齿的十八国联军被装备简陋的志愿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如今中国军力今非昔比,只要肉食者没得软骨病,那些对付日本的胁迫和讹诈对中国无效。

中国本土市场异常庞大,以通信产业来说,全球一共500多万个基站,中国就建了超过350万个,其中中移动一家就建了200万个基站,一旦中国自己搞一套,老外不来跟随,那等于是爱立信、诺基亚自动放弃了全球70%的市场,如果老外不做中国标准,就欧美那点有限的市场,保不齐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

利用国内各方优势资源发展中国芯,关键在于要像搞“两弹一星”那样下定决心

就计算机产业来说,也是类似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有全球最为庞大的受政府控制和影响的市场,党政军单位、事业单位、国企等的采购量就足以养活中国版Wintel。

如果说,日本是先天不足,“丫鬟的命,正妻的心”,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那么,中国如今一些专家和产业界大佬的观点和做法,就是“皇帝的命,太监的心”,哪怕你自己挥刀自宫,但大国体量摆在这里,老牌霸主不弄死你,怎么能安心?

二、发展中国芯可借鉴日本“官产学”模式

对于如何发展中国芯,铁流认为,日本的“官产学”非常值得借鉴。

日本政府采用了“官产学”结合的发展模式,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使日本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

“官产学”中,官指的是政府,产指的是产业界,学指的是高校。“官产学”就是充分整合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力量发展经济。

利用国内各方优势资源发展中国芯,关键在于要像搞“两弹一星”那样下定决心

日本政府在日本电子工业腾飞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首先在资金上,日本主管工商贸易的机构,通产省,联合日本财团投入了700亿日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其次,日本政府于1971年和1978年先后颁布了《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和《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为日本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和电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保障。

日本通产省把产业界的大公司全部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在日本通产省的牵头下,各家公司都选择了各自的主攻方向,比如通产省把光刻机研发任务交给尼康和佳能,把存储芯片攻关任务交给东芝、NEC、三菱,把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任务交给三菱、日立……这样一来,既避免了技术上重复投入,又避免了门槛高的技术领域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这使日本整个半导体产业在原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全面发展。让NEC、东京电子、尼康、佳能、日立、东京精密、索尼、富士通、三菱电机等一批优质企业在技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利用国内各方优势资源发展中国芯,关键在于要像搞“两弹一星”那样下定决心

日本政府还充分动员了学术界的力量,将高校和政府研究所的人才与富士通、东芝等巨头的科研人员汇集到一起,技术攻关。这项政策实施4年之后,日本的高校、研究所和科技公司共取得了约1000多项专利,使日本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上与美国并驾齐驱。

“官产学”结合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70年至1985年,日本电子产业的产值增加了5倍,内需增加了3倍,出口增加了11倍。在很多领域,美国科技公司被日本企业打的节节败退。比如,在存储芯片领域,日本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力,让美国英特尔公司不得不放弃该项业务。

可以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日本电子产业辉煌的巅峰时期。当时,正值对外开放,日本电器风靡全国,松下电视、东芝冰箱、三菱空调、三洋洗衣机、佳能照相机、任天堂游戏机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利用国内各方优势资源发展中国芯,关键在于要像搞“两弹一星”那样下定决心

日本电子产业曾经如日中天,每年贸易顺差一度达到10万亿日元,为日本外汇储备做出过巨大贡献。NHK电视台纪录片《电子立国:日本自传》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继汽车之后,电子产品成为了日本赚取外汇的又一大得力干将”。

有趣的是,中国不仅在国家战略、科研、教育、产业方面相互脱节,在产业政策制定和盲目对外开放上与日本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相比之下,中国则走了和日本完全相反的道路。“造不如买”的政策直接摧毁了中国独立的科研和产业体系;科研面是单打独斗,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的微乎其微;高校教育沦为附庸,大多是为留学和外企培养人才;产业则沦为组装厂,为外资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

在日本和韩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具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举国体制方略,把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起来的同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却盲从自由市场经济,盲目对外开放,把自己的半导体产业败的几乎一干二净,直到96年台海危机和99年大使馆被炸后才有所警醒。这恐怕是东亚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4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