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人民日报批判“双十一”

作者:新青年2050 来源:激流网 2020-11-13 1169

1962年人民日报批判“双十一”

新青年2050

1962年人民日报批判“双十一”

激流按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各路商家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蚂蚁花呗,满减红包,分享提现。然而这一切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罢了,背后的逻辑在58年前就被人民日报一语道破——买买买。消费者的购买力越萎靡,商家的手段就越刺激。电商盛宴越是轰轰烈烈,那它的惨淡收场也就越来越近了。

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信贷,是由银行、专业金融机构、商业资本家或其它社会组织,提供给消费者或提供给出售消费资料的商业组织的一种信用,以便消费者购买消费资料或作为各种生活开支之用。在美国,这种制度已有多年历史,但是它的特别发展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是有其客观原因的。战后,资本主义总危机进入了第二阶段,美国经济愈来愈动荡不定,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爆发,国内市场萎缩,垄断组织企业普遍感觉销售困难。在这样尖锐的资本主义矛盾之下,垄断资本就尽量利用消费信贷来推销滞销商品,制造经济上的虚假“繁荣”。消费信贷侵占到劳动人民的未来收入,它既为资本家开辟新的利润源泉,同时又恶毒地使劳动人民奴役于这个或那个资本主义企业之下。

1939年,美国各种形式的消费信贷只有七十二亿美元,其中分期付款占四十五亿美元;1945年消费信贷总额也只有八十三亿美元,到1961年8月已猛增至五百四十八亿九千万美元,其中分期付款占四百二十六亿四千万美元。据前几年的统计资料,美国人民对消费信贷的负债额每年每人大约是二百五十美元,每八美元收入中就有一美元要用来清偿债务。这样一笔庞大债务的对象大都是收入仅能糊口的家庭,例如每年收入在三千美元以下的占借款的33%,三千至七千五百美元的占50%,七千五百美元以上的占17%。消费信贷债务的增长证明了,美国劳动人民为了购买日用消费品,已经愈来愈没有能力用现金来支付,而不得不靠消费信贷来饮鸩止渴。

消费信贷在美国尽管是花样百出,但基本方式不外是两种。一种是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一次还清的个人小额借款。消费者可以利用这笔贷款来购买他需要的消费品或支付其它费用,如医疗费等等。另一种方式是分期付款,它是消费信贷中的主要形式。它的做法是消费者先付出一部分款项(称为期初交付款),就可以买回他所需要的耐久消费品和半耐久消费品(资产阶级统计学和经济学对于消费资料的分类名称:能使用三年以上的消费品称为耐久消费品;使用六个月至三年的如皮鞋、衣服等称为半耐久消费品),其余部分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陆续分期偿付。这个办法照理讲是不差的,因为它可以便利一些收入较低的劳动人民购买价格较高的商品,同时又可使百货公司等借此机会推销商品,加速商品流转。但这样一种原可促进社会繁荣和增长劳动人民物质福利的办法,在美国腐朽的社会制度之下,已经变了质,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并且已成为垄断组织掠取高额利润的手段和制服劳动人民的工具。

在美国,一般人购买汽车、电视机、电冰箱、家具、照相机、自行车、房屋、各种日常用具、衣着等,大都是采用消费信贷。偿付房租、支付医疗费用、缴纳税收以及假期国外旅行,也可以采用消费信贷。甚至在洛杉矶的街上,还出现了葬礼分期付款的广告。在美国发放消费信贷的机构很多,例如商业银行、专业金融公司、百货公司以及其它代理商和零售商都经营这种业务。此外,还有什么个人放款公司、信用合作社等等也都从事这种信贷。尽管它们机构不同,信贷条件和资金来源也不一样,但是做法基本上是相同的。现在让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来看看资本家是如何靠消费信贷来发财致富的。

假如有一位约翰先生要买一辆汽车,他可以到汽车代理商那里用分期付款的办法,先付出一笔期初交付款(假定是30%),其余的(70%)价款,他可签发三年(假定)分期付款借据,于是,他可以把汽车先拿去使用(要注意这时候汽车的所有权还不是属于约翰的)。汽车代理商为了周转资金,可以把约翰的分期付款借据拿到商业银行去贴现。银行付给代理商款之时,必定要求以出售的汽车作为抵押。此后,约翰的分期付款即可直接付给银行。这时候分期付款的信用实际上已由代理商转嫁为银行所提供。

在这样一笔消费信贷的交易中,垄断组织是如何获取巨额利润的呢?

第一,靠抬高商品价格。在美国分期付款的消费品价格要比现金交易的来得高,通常约高15%—30%。像电气冰箱现款价是三百八十美元,分期付款就要四百七十美元,高24%。当然,约翰的汽车也绝不会例外。

第二,是靠高利息。对于利息高,假如约翰不仔细研究还不容易发现问题。譬如这辆汽车,先付了期初交付款后,其余的分期付款是一千八百美元,规定三年偿还,年息六厘。按照银行的规定计算,年息六厘,一年的利息就是一百零八美元,三年是三百二十四美元,于是约翰按月既付本又付息,似乎一些没有错。但是,仔细一考虑就可以发觉,约翰在每个月偿还本息时,其欠款的额度在到期前已在逐月减少,而银行的利息还是照原来的金额直付到最后一个月。所以,这笔分期付款的利率,早已比原来的六厘高出一倍左右。此外,假如约翰到付款时手头很紧,他只好用借债的办法来还债,去银行另借一笔小额信贷。这时候他又要提防这个利息问题了。约翰如借一千美元,利息六厘,他想大概一年是六十元利息。不料他去付的时候,银行说是“月息”六厘,这样,约翰又要吃亏多付两个月利息。

第三,这些信贷单位想尽办法,巧立名目来收取费用。譬如,每笔贷款要收一笔调查费,说是用来调查消费者信用的费用,一般大约是八九美元。再有就是收取保险费。约翰用分期付款买来的汽车抵押给了银行,银行为求安全,以免在欠款未清偿前由于汽车毁损而蒙受损失,就要求约翰投保汽车险。约翰的汽车保单必须过户给银行,因为这样一来汽车如发生事故,保险公司的赔款就由银行直接领取,约翰当然是领不到的了。至于约翰所付的保险费,因为银行和保险公司有契约关系,它们就可以从中取得优厚的折扣和佣金。假如这家保险公司就是这家银行所投资的,那末可以说,全部保险费都落入了这个垄断组织的手里。另外,约翰假如要借小额贷款而没有财产抵押,银行又会要求他投保人寿保险,因为银行怕他在未付清款之前死亡,使自己放出去的款项没有着落。垄断组织剥削消费者事实上还不是到此为止。假如到期约翰不按时付款,还要付过期罚金。时间拖得长了,不管以前约翰付过多少,就要把汽车取回拍卖,拍卖后,不足之数还要向约翰追偿。

劳动人民为了生活需要,一旦负担了消费信贷债务,就好比跌入万丈深渊,无法出头。他们不得不每月束紧裤带,在微薄的收入中拨出极大一部分来偿付债务。大多数消费者往往由于同时几种消费品的分期付款都要扣款,实在无法过活,于是只能再借新的消费信贷,用挖肉补疮的办法来补救。这样就使他们欲罢不能,不断地为垄断资本家卖命。更恶毒的是垄断资本家利用劳动人民这样的处境,进一步向他们进攻,因为他们知道,劳动人民失业就意味着从分期付款的房屋中赶出来,就意味着失去汽车和电视机等等。所以,我们可以说消费信贷在美国是垄断资本家套在劳动人民身上的镣铐。

1962年9月5日《人民日报》,题目是《美国的消费信贷——垄断资本家套在劳动人民身上的镣铐》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7
0
0
4
25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