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作者:司马南 来源:司马南频道 2021-05-07 805

“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司马南

  今天是2021年的5月6号,星期四。最近网上有一个视频,视频内容是有人把很多乳酸菌饮料大量拆开然后直接就倒掉了,让人怎么看怎么生气,简直是让人瞠目结舌呀。这些人就把这些乳酸菌饮料随意地倒了,他们可不止倒一瓶两瓶,一箱两箱,而是把一整面“酸奶饮料墙”这么多的奶给倒掉。这画面看了之后让人又心疼,又生气。荒唐不荒唐!为什么会有这种事啊?

司马南:“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涉事饮料的生产企业是一个选秀节目的合作方。这个节目有一个巧妙的设计就是观众买了这家企业的酸奶之后,酸奶的瓶盖里面有一个二维码,扫一下这个二维码才可以给这个节目里的选手投票,投票投的多了,这个选手才能“中标”(出道),所以就有人把这个所谓的投票形象地称为“奶票”。这些小粉丝,作为年轻人喜欢追偶像,你签名啊,合影啊,看演唱会呀,这可以理解,但是你为了追星,你要奶瓶不要奶,整箱整箱的倒牛奶,你说任何一个有理性思维的成年人,尤其像司马南先生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他们看到这种行为分外觉得心疼呀。

司马南:“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何况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浪费问题,这简直是明目张胆地宣传浪费。这是打着消费的旗号,打着文化的旗号,打着娱乐的旗号,愚弄年轻人。现实世界竟然发生了这种荒唐到极点的事情。我们过去只听说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宁肯把牛奶倒掉也不给人喝。我们还知道这样一个经典的模型: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一个深刻的、根深蒂固的内在矛盾(即资本内部生产的有序性和整个社会的无序性之间的矛盾),正是这种内在矛盾推动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爆发,最终社会主义将战胜资本主义。但是现在我们怎么解释在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呢?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但是还有很多老百姓很穷,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曾经讲过,我国现在还有6.1亿人每个月收入不足1000元。司马南表示把这些白花花的、很多老百姓可能都舍不得喝的、堆成小山的奶制品倒掉,如果我们对此仅仅停留在痛心这个层面上,是不足以从中吸取教训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可能会再次发生,所以我们要再进一步去思考其中的深层次的原因。

司马南:“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这种倒奶现象的原因不是粉丝为自己的偶像投票这么简单,这里边水很深,情况很复杂。扫了瓶盖里面的二维码然后参加某种促销活动,这是商家常用的一种商业手段,这种情况也出现了多少年,但是以前公众好像没听说过某种产品因为这种活动导致诸如白花花的牛奶倒到沟里这种大量的商品浪费事件。

  司马南提出,对于这个掀起了巨大社会舆论风潮的具体事件,我们必须要追责。节目有没有责任?赞助商有没有责任?策划人有没有责任?批准方面有没有责任?观众要投票就得狂买牛奶,狂买牛奶就要疯狂倒牛奶。据说他们“饭圈”还会攀比谁家的奶墙垒的更高,这说明这种浪费现象不是一个圈的事儿,是n个圈的事,他们彼此你追我赶着看谁浪费的多,甚至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些粉丝为了一时的快乐,简直像是进入了癫狂的、疯魔的状态,这就是当今娱乐圈的现状。

司马南:“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如果不是有关方面叫停,如果不是因为媒体报道这件事情,像司马南这个年纪的人可能都想象不到事情能发展到这种地步。从投资方到赞助商,他们在干嘛?他们把流量当生意,他们在制造粉丝经济,他们在收割粉丝的韭菜,他们在愚弄年轻人。商家赚了个盆满钵满,年轻人的价值观呢?社会风气呢?这叫不叫低级趣味?这叫不叫拜金成风?对这样的事不重拳整治,还等什么呢?

  司马南认为在这一事件中,被浪费的、毁掉的不仅仅是牛奶,还有一批年轻人也被毁掉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很多媒体对此事的批评很到位。

  比如,新华社从法治角度出发,把这件事情上升到了刚刚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的高度,说他们铺张浪费,顶风作案,一定要严肃整治;央视专门谈到商家平台,难辞其咎。国家重拳出击,叫停了相关节目。

司马南:“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因为这件事不但涉嫌违法,还可能会引起恶性的示范效应。因为像这样的节目影响到的人,不是像司马南这年纪的人,不是20多岁的成年人,更多的影响的是很多初中生、高中生,这些精力旺盛的孩子,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批评归批评,问题的关键是这种事情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吗?

司马南:“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司马南对一件事很不满意:各大媒体都对涉事商家的名头避而不谈,哪个商家涉事商家?就是那个蒙牛呗。怎么就不能提呀?一天倒掉27万瓶牛奶,蒙牛凭什么可以误导这些年轻人这么做?蒙牛那个蒙啊,多蒙吧,你蒙谁呀?蒙牛有什么特权可以这么做?这家企业如此倒行逆施,正是他们在价值观上的错误引导,导致了这样的浪费行为,违法行为。有人说不提这家企业的名字是因为不想给他做广告,真是这么回事吗?

  27万瓶这种乳酸菌饮料价值约124.2万元,这在今天对于很多人有钱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这事不能简单地用钱来衡量。企业做大了、品牌响了以后,是不是享有某种特权呢?司马南以前的若干期节目提到过周小川先生的一句话,“一家企业如果大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这样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蒙牛现在做到了了不起的地步,但这就意味着媒体要给你留面子吗?蒙牛有没有面子?蒙牛如果有面子,现在做出了这种事,还有面子吗?

  有人说,蒙牛会不会觉得自己冤枉啊,他们只是想卖东西有错吗?他也没鼓励大家去倒奶呀。对此司马南说,蒙牛最开始的动机当中绝对没有引导大家把他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掉的念头,但是如果他是蒙牛的决策者、公关人士,他至少会有这样的表态:我对这种事情的发生表示遗憾,我在客观上对这件事情负有责任。倒掉的是100多万的产品,虽然在蒙牛的总产值所占比重不大,但是粒粒皆辛苦。我还会表示说,我没有想到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此我在这个事情上有一种痛惜,我希望年轻人是什么样的,我希望粉丝是什么样的,我希望社会风气是什么样的。要蒙牛表示这么一个态度是件很难的事情吗?蒙牛的董事会、CEO、股东,蒙牛的公关团队,你们在这个事情上究竟有怎么的想法呢?

司马南:“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在这个倒牛奶的视频中,旁边路人的表情,一脸惊诧呀。好好的为什么要倒掉?司马南提出一个问题:蒙牛在整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蒙牛为了促销跟节目组合作,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了促销让人扫瓶盖里的二维码这也是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在你们的引导下出现了这样令人痛心的铺张浪费的现象,而且是你们是如此地不避人,如此地猖狂、嚣张,仅仅批评一下够吗?何况还是以这样遮遮掩掩的方式进行批评。天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像司马南这样点名道姓直接了当,还有一种批评是遮遮掩掩地,代之以“有的人”。

司马南:“倒牛奶为偶像打投”并非愚蠢那么简单

  为什么要给蒙牛这样的企业留面子?还有那家节目的平台大家也没好意思提,为什么不点名道姓呢?司马南认为如果我们的批评建立在一种笼而统之、泛泛的基础之上,有些人可能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如果不汲取教训,下一次这种恶劣的事情会改头换面,以一种别的形式出现。据说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只不过这一次通过媒体发酵,大家才看到了。

  中国今天经济发展了,老百姓过好日子了,我们都怕家里边的小宝贝磕着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顶上还觉得不够高。家长都费尽千辛万苦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但是我们今天的社会好像走上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糊涂虫的歧路了。现在我们的社会环境,把有些孩子培养成了这种小粉丝,对我们社会的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现在媒体连他们的名字都不好意思提,只是有关方面做了一个决定,停播了这个节目。那那个节目呢?那些节目呢?这一类节目呢?我们还要他继续下去吗?为什么这一类节目泛滥成灾?跟谁学的?竟学到了如此变态的程度。司马南认为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简单就算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司马南
司马南
主持人,学者
5
0
0
0
0
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