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等:论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制度保障和分配改革

作者:李建平 李军军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3-02-12 28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科学内涵、制度保障和分配改革

李建平 李军军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内涵,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处理好效率与公平、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次分配中的引导作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李建平等:论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制度保障和分配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1]2021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中国未来发展做出新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2]党中央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阐明了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以及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胜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偏大,人们生活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促进共同富裕还面临各种现实挑战。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把握推进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特征,继续加强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深入探索如何更快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改革和创新实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李建平等:论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制度保障和分配改革

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证明了人类社会必然要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他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中揭示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和基本特征,其中之一就是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这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因为没有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人民就不可能过上富裕的生活,“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3]改革开放之初,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把共同富裕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初心和光荣使命就是国强民富,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生活。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说到底是社会主义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任务就是摆脱贫困落后,快速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全面共同富裕。

2.共同富裕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只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保证以人民需要为目的的公平分配,而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情况下,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防止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只有促进共同富裕,全体人民都有获得感和自豪感,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核心理念是“共享”,强调“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能停留在一部分人的先富上,也绝不能满足于少数人之间的“共赢”和局部地区内的小范围共富。[5]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贫富悬殊的少数人富裕,更不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贫困基础上的少数人富裕。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地区不能掉队,一个人不能丢下,这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这里所讲的“美好生活”,既包括物质生活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物质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都能享受数量丰富、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物质产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品种不断增多,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均等化,而且表现在有良好的生态居住和工作环境,空气清新,食物安全,不断健全多层次医疗保健体系,保障居民的健康长寿。精神生活富裕要不断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做到人人尊法纪、知礼节、明荣辱,因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努力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使人人成为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4.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中国逐步从贫穷落后发展到小康文明,再向富裕强盛迈进,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富裕的程度和水平而逐步提升,因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实现过程,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要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而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要充分估计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既要有坚定的信心,也要有持久战的准备,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灰心丧气,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使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福利随着生产力合理提升。正如习近平所指出:“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努力。”[8]

5.共同富裕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共同富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现,在正视现有收入分配差距的情况下,不能为了公平而牺牲效率,也不能为了效率而牺牲公平,共同富裕不是富裕程度完全相同的平均富裕和同步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为了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必须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则,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先富起来,允许存在富裕程度的合理差别。不能通过牺牲中高收入群体来弥补低收入群体,各收入群体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协同并进、互帮互助的关系。“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1]同时,社会主义需要把公平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通过先富带后富、大富帮小富,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李建平等:论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制度保障和分配改革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势,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1.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设想未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9]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将会“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10]明确表达了未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提出“统筹兼顾”方针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在党内首次正式提出共同富裕目标。[11]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总结以往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和系列论断,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出于发展生产力的“硬道理”,他提出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构想。[12]此后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个人分配应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3]都坚持和发展了共同富裕思想。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实践,丰富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使之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全过程,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奠定了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

2021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提出了到21世纪初、2035年和21世纪中叶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要遵循的总体思路、要把握好的四条原则和六大举措等重大问题。在202112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指出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是各国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不能走一些西方国家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长期存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邪路,而应该“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4]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把“蛋糕”做大和分好、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等问题做了具体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系列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切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和防止两极分化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充分发挥制度优越性,不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所有制、收入分配和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既确保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给其他所有制形式提供了发展空间,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剥削劳动者并享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要求生产资料为人民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人民可以共同享有劳动成果。邓小平曾反复讲:“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2]这两项根本原则全面反映了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所有制保障,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可能。但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仍较低的现实基础,我国还存在区域、城乡、产业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事实,需要充分调动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5]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又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运动的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看到资本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它的消极作用也不能忽视。资本的特性就是追逐利润,不受约束的资本无序扩张,在经济上形成垄断,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生态,危及实体经济和国家经济安全,侵害劳动者、消费者和众多小资本的利益,既影响效率,又影响公平,最终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资本无序扩张还涉及民生的一些领域,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出现过度商品化现象,加重人民群众生活负担,严重干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此,党中央提出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16]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既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又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限制其消极作用,趋利避害,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优势,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发展。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依据进行分配,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可以有效避免贫富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17]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优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完善企事业单位工资薪酬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逐步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2020年国家进一步提出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体现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的价值。[18]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既调动了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各类要素利用效率,从而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又突出各要素对社会的贡献,按其社会贡献的大小参与分配,符合共同富裕兼顾公平和效率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相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能更好地配置生产要素,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只有得到市场承认才有价值,其劳动报酬的多少也由市场决定,从而实现了市场化的按劳分配。一方面,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有选择劳动者的自由,按照劳动者在企业中贡献分配劳动报酬;另一方面,劳动者有选择职业和企业的自由,凭借自身劳动能力和知识技能,通过提供劳动获得报酬。与此类似,其他各种要素的社会贡献和分配所得也是由市场做出识别、评价和客观衡量,体现了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

但是,完全由市场决定要素报酬,必然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任贫富差距扩大的市场经济,而是强调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为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19]我国政府发挥制度优越性,成功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利用国企利润补充民生社保,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缩小区域差距,在推动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提供创新创业致富机会、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体现了政府在推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关键作用。

3.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

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比资本主义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更快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推进和全面深化改革,破除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阻碍因素,使生产力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充分,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制度保障和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0]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坚持了共同富裕的方向。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5]

党的十八大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奠定了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生产关系基础。围绕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使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推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效协同,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使发展更充分更平衡。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新动能。坚定发展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教育和文体领域纵深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共同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积极参与新型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新时代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等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同富裕进程加快推进,社会更加公平公正、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要深化分配改革

李建平等:论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制度保障和分配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充分发展、平衡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是合理分配,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共同富裕还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21]分好“蛋糕”,就是要继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路径,加快缩小收入差距,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1.发挥有效市场对初次分配的积极作用

初次分配是共同富裕的基础环节和治理源头,要建设生产要素统一大市场,发挥市场对初次分配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的初次分配收入结构。

一是建全生产全要素市场。加快生产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生产要素市场间的壁垒,畅通要素市场定价机制,提高各类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建立知识、技术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市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充分体现要素价值。理顺不同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建立初次分配收入结构的比例指导线,纠正资本或单一要素所得过高的倾向,避免初次分配收入的不合理差距传递到再分配领域。

二是营造公平的创业就业环境。破除各种非必要的行业准入壁垒,打破有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垄断,扶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支持更多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就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公平的致富机会。规范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用工模式,促进构建和谐稳定的雇佣关系,确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动力流动通畅,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坚定推行同工同酬制度,完善劳动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三是提高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经营能力,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和农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以市场适应能力为目标,推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发展,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发挥有为政府在再分配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体现国家意志进行再分配,是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正义。

一是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加大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清理借改革之名变相增加高管收入等分配乱象。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

二是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合理培育税源,优化税制结构,建立更加有助于社会公平的税收体系。完善直接税制度,逐步扩大直接税比重,提高资产增值税和资本所得税,推进征收房产税和遗产税;继续推进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度,减轻中等收入家庭负担,大幅度降低劳动所得税比重;深化资源能源和环境监管制度改革,逐步提高资源和能源税收;加强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税收征管,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适度增加奢侈品和非理性产品消费税,逐步降低居民日常用品消费税,增加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加强税收监管,限制和清理不合理的税收减免和补贴,避免跨国避税漏洞和国际逃税。

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的责任划分,合理测算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科学评估转移支付绩效。全面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民生保障领域转移支付比重,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东中西部在资本、技术、人力、管理等方面禀赋优势,促进市场要素有效合理配置,推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完善协作帮扶长效机制,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推进欠发达地区形成内生发展动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基础,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统筹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养老保险长期以来存在的巨大差距。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统筹水平,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新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财政补贴比例,推行低收入群体医疗补充制度性保险,完善兜底救助体系。优化基础教育投入,完善基础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公办基础教育质量,降低家庭教育负担。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壮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

3.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次分配中的引导作用

以公益慈善为主的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

一是弘扬公益慈善文化。从道德层面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向善、为公、乐施等社会价值理念,形成大众积极参与慈善的社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广大中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增加受赠方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加捐助者的成就感,培育整个社会的公益热情和慈善文明。

二是完善多层次慈善体系。在现行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基础上拓展公益基金筹资渠道,创新公益基金产品,加快民间慈善组织发展,把政府指导和市场化运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强化慈善组织运作的社会化、公开化和透明化。鼓励发展网络捐赠、社交平台捐赠和众筹等慈善途径,拓展慈善服务领域,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优抚、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等各种慈善形式,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慈善渠道。

三是建立慈善法规和配套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法制和政策环境,提升慈善组织监管水平,积极推进慈善事业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相关体系有机融合,推出税收优惠、购买服务、费用减免、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对社会捐赠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赠热情,发挥慈善事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适逢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 北京:求是,2021( 20) : 4  8

2]习近平.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N]. 人民日报,2021  08  18( 00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38

4]邓小平文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73

5]文魁. 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解析[J]. 北京: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 2) : 12  16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7]习近平.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 人民日报,2021  01  12( 001) 

8]习近平.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  02  26( 00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04

10]恩格斯. 反杜林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05  306

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08

12]邓小平文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0  111

1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 人民日报,2007 10  25( 001) 

14]习近平.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J]. 北京:求是,2022( 10) : 4  9

15]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  12  19( 002)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EB/OL]. ( 2020  05  11) 2022  05  18].

http: / /www gov cn /gongbao /content /2020 /content_5515273 htm

17]刘国光. 关于国富、民富和共同富裕问题的一些思考[J]. 北京:经济研究,2011( 10) : 4  8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EB/OL]. ( 2020  03 30) 2020  04  09].

http: / /www gov cn /zhengce /2020  04 /09 /content_5500622 htm

19]习近平. 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N]. 人民日报,2014  05 28( 001) 

20]习近平.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 北京:求是,2018( 1) : 3  8

21]习近平.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 人民日报,2014  01  01( 002) 

(作者简介:李建平,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李军军,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本文原载《当代经济研究》,授权红色文化网发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6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