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原始部落独木舟前思考公有制的过去和未来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5-01-13 2329

张志坤:原始部落独木舟前思考公有制的过去和未来

记得有一年去杭州公干,公务之余,同侪陪同参观杭州郊外的湘湖风景区,风景区里有一名为“跨湖桥遗址”的博物馆,馆内藏品琳琅满目,其中最为突出和珍贵的,是2002年在这里发掘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据介绍,这是一条原始部落居民门所使用的独木舟,是人们当时所开发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出土保存完好,基本以原貌展现在如今的世人面前。

伫立这条独木舟前,听讲解员做了简单的介绍后,笔者内心相当震撼,不仅由衷地感叹,这真是一项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当此之时,笔者既想了很多,也与同侪交流心得、互相启发,近乎受了一场思想洗礼般,十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仍然印象深刻。

具体地说,站在独木舟前,笔者当时思考了如下几个问题

其一,集体劳动很伟大

一条独木舟,在今天看来很不起眼,无非是把一颗粗大的树木中间挖空而已。可是,如果我们穿越8000年,来到当时的原始群落社会当中,将发现这可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试想,使用石器工具的人们首先要将一颗十分粗大的树木砍伐放倒,然后去枝、剥皮、截取,然后在一点点地将树干中间部分挖空……这将会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啊!因此可以预计的是,这一定是几百上千人的集体劳动,并且还要持续相当长一个时期。没有这样集体有组织的劳动,完全没有可能完成这样一项伟大工程。

张志坤:原始部落独木舟前思考公有制的过去和未来

其二,公有制度真管用

那么,这样一种集体劳动是靠私有制来支撑还是靠公有制支撑呢?回答是:完全彻底的公有制。因为原始社会没有货币,不可能支付这些人的工资,他们的劳动完全是义务性质的。更重要的是,为支持这样的劳动,还需要有一批人义务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即提供饮食等保障,这也要建立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因为如果没有人义务地提供饮食等服务,那么这些打造独木舟的人要么一批批地饿死,要么半途而废作鸟兽散。而我们今天之所以有缘还能见到这条出土的独木舟,完全拜原始社会那种干净彻底的公有制之所赐。

其三,公共管理是起点

如同动物群落有动物群落的规则一样,人类的原始社会也有公共管理,上述打造独木舟的集体劳动以及相关保障离不开公共管理,而接下来独木舟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更是要贯彻公平、公正与统筹兼顾的原则,只有在这样的原则下,才能让部落全体成员平等地使用这条独木舟,不然得话,就将引发激烈的争夺与冲突,严重的话自己内部就要打起来了。

要想在独木舟建成之后内部更加团结有序,对外能有效保护独木舟的主权,这就需要更完善、更高级的公共管理,而这样一种公共管理的基础则是公有制为基础,即独木舟为全民所有,而不能为某家某户或某几个人私人占有,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人类之所以是人类,之所以日渐走向文明而没有成为狼群或者羊群,公共管理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参观之后,上述三点思考一直萦绕在心中,挥之不去,每遇到重大社会政治与经济矛盾时总要浮现出来,同现实纠缠在一起。眼下也是这样,当下舆论与思想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公有制与私有制关系的问题,二者究竟孰是孰非、孰高孰低,相关争论相当激烈。这样的现实往往令人思考一些终极性的问题,即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怎样走过历史走到今天的呢?我想这条独木舟提供了很好的启发,那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秉持“天下为公”的信念走进了历史,也是靠“天下为公”的信念才走到了今天,如果把私有制奉为神灵,人人自私自利,以谋私为至高无上的准则,那中国社会还能走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足迹,还能有今天的中国吗?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自从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以来,古圣先贤们概都号召与弘扬立德立人、立言立功,从没有哪个人把发财致富当做人生的目标与追求,最多也只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已。

同样,中国人应该如何走向未来呢?究竟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才“真实不虚”、“度一切苦厄”呢?才能“般若波罗蜜多”呢?

想来想去,根本上恐怕还是要公有制才行。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而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总不能永远只呆在摇篮里。现在,人类已经迈上了通往外星的旅程,以人类之渺小,在浩大的宇宙中要有所作为,必须集成全人类的力量才有可能,比之当年制造独木舟还要难上千万倍,各自为政的私有制又有多大的战略空间与终极价值呢?

当然,如果有人只想自己,认定身后洪水滔天也与自己无关的话,那这样的议论也就没什么价值、没什么说服力了。但就终极意义而言,公有制是人类的起点,代表人类未来的与方向,更将是人类社会的归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7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