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张东刚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6-05 249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他同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青少年教育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命与途径。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而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形成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学校是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责无旁贷。

  当前,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明显不足,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力举措,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重点举措。

  做好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注重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同优势。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龄段、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区分层次,整体设计,系统推进。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多措并举。把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适时启动课程标准修订,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同时发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打造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全面提升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建设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完善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和督导机制,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为教育部社科司司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