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引领高校经济学教育

作者:丁堡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1-26 52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提出要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日前,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启动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

  从目前中国一些高校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西方经济学大行其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再具有主体教学地位。一些高校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狭隘地划归“政治理论课”,放到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压缩讲授。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学却被作为没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与国际接轨的纯粹经济学,而放到经济学院(或者是商学院,或者是管理学院)进行系统的讲授。这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化了西方经济学和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教育体系。

  2005年刘国光同志曾经发表一篇关于经济学教学研究存在问题的长篇谈话,这个谈话分别从高等学校经济学教育方针、教材、师资队伍建设、经济学高等教育领导权等方面,指出了中国经济学高等教育西化的情况,并且相应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然而,此后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经济学西化”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一些人那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贴上政治课标签,被严格地限定活动范围。学生除了在入党、提干或参加社会活动时偶尔还能想起之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再无别的地位。而当他们遇到人生问题,例如升学读研、工作选择时,所运用的都是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在这些概念范畴背后所隐藏着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当下通行的这一旨在强化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教育体系,要害在于它人为地割裂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实际上,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物质存在来看,是一种全新的物质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它们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存在的反映,因而也是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这种全新的意识形态,一方面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所阐述,另一方面由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践经验进行政治经济学的概括和总结。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两方面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然而,在当下有人有意无意地低估前一部分内容。在他们看来,《资本论》毕竟是一百多年前写成的,其理论宗旨是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现在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已经灭亡了,我们要考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观点看来,建设社会主义与认识资本主义可以没有必然联系。然而,恩格斯的看法却不是这样。恩格斯说,“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显然,恩格斯在这里明确地说到,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或者说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必须依据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来获得。这当然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事实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既客观地发生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中,也作为历史事实记述于马克思的不朽著作《资本论》之中。可见,建设社会主义与理解、批判资本主义是分不开的,因为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它的物质形态,而且同时也要注意建设它的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两方面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注意在物质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要素,那就丢掉了根本。但是,如果只注意它的物质形态建设而不注意建设它的意识要素,那就忽视了精神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工作做不好,那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也有可能出现苏联东欧国家亡党亡国的灾难性后果。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已经使我们的一些干部和群众头脑中毒了,甚至快要精神分裂了。

  西方经济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一点是连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家都公开承认的事实。然而,我们的一部分教育精英和一些不明真相的教育行政领导机关,却因其所具有的外表形象(即市场经济学的外观)而将它奉为主流。事实上,宣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西方经济学占领我们高校经济学教育阵地,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如果我们的经济学教育按照所谓的学术自由的要求:某所大学奉行货币主义或芝加哥学派自由主义传统,某所大学奉行新古典经济学传统,另外一些大学则奉行新制度经济学传统;如果我们的经济学教育不能够引导教师和大学生对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鉴别;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大学生对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盲目信仰,那么,就一定会动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已经“进课堂”,更要让这些思想进学生的头脑;如果青年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难以“进头脑”,更无法化为自觉的行动。任其这样发展下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必然是一句流于形式的空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会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教学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问题,更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我们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彻底解决我国经济学高等教育领域里“全盘西化”的问题,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占领高校阵地,为同心同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系吉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