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务副书记:忽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产生严重后果

作者:张建明 来源:求是 2015-11-04 2203

        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求是》撰文,呼吁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然很危险

  11月1日,《求是》杂志最新一期刊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文章《从战略高度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文章指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的事业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章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表明忽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然产生严重后果。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失误,思想舆论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给高校师生带来消极影响,造成高校学潮迭起,不仅影响高校的稳定与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带来冲击。

  全文如下: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的事业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管理权。

  一、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表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

  意识形态是社会与国家稳定的重要思想基础。如果意识形态工作出现失误,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盘散沙,社会稳定和国家稳定也难以维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表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影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影响政权的安危。

  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意识形态工作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方向、政治安全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包括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内的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都有过十分重要的论述。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他还特别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忽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然产生严重后果。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失误,思想舆论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给高校师生带来消极影响,造成高校学潮迭起,不仅影响高校的稳定与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带来冲击。

  二、高校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决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

  高校是传承和创新知识与思想的重要园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是国内外社会思潮的聚集和交汇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功能,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我国近2500所高校中,在校大学生达2400多万人。这个庞大而重要的青年群体,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确定的过程中。这些“90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比较强,但是由于成长于改革开放环境,缺乏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更没有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对党的历史和中国国情了解不深,容易受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更加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理论队伍、推进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武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人员近50万人,拥有较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一批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骨干队伍,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主力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人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

  高校青年教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近年来,高校教师群体逐步年轻化,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高校专任教师的60%以上,青年教师中有海外学习、进修经历的逐年增加,很多高校“海归”教师已达20%,个别高校甚至超过50%。海外学习有助于青年教师开阔视野、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文化,这是应当充分肯定和鼓励的。但他们中有些人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仅有直观感受,停留在表面层次,做不到批判地认识,个别教师甚至在课堂讲台、学术论坛、网络平台上发表与主流意识形态不一致的观点,极易产生负面社会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把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状况反映高校意识形态意义重大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总体上保持了比较平稳的态势,为维护国家和谐稳定和推动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保障。面对新时期带来的新挑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复杂挑战。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从国际上看,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大对国内高校意识形态渗透。从国内看,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热点问题相互叠加,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纭激荡。从互联网的发展看,传媒领域、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高校师生是网络上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亟待加强。应当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仍然存在“认识上重视不够、举措上不够有力、效果上不够明显”的问题。有的对意识形态工作不重视,没有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宣传思想工作缺乏合力。有的对课堂、讲座、论坛、出版、社团等阵地管理不严,意识形态领域噪音杂音时有出现。有的对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应对不力,主动发声不够,没有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力量不足,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并对整个社会的宣传思想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必须加强阵地管理,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摆在首要位置;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予以加强和改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8
0
0
1
1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