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民: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

作者:张亦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7-17 718

 

  毛泽东与朝鲜战争

  ——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和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而作

  张亦民

 

  今年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0周年,也是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而且是抗美援朝的最高决策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奠基礼,也是毛泽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留下一笔最珍贵、厚重的财富,因而也是当今“西化派”要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主要攻击内容。这里,乘三个甲子聚焦之时,特作此文,以志纪念,并献给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的先烈和志愿军老战士。

 

  (一)

 

  朝鲜战争(美方称韩战)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分三个层次:一,南北朝鲜的民族统一战争,从两个政权对立开始的边境军事冲突到“六二五”全面爆发,是内战,不存在谁侵略谁的问题;二,美国干涉朝鲜内战,使战争升级为局部的国际性朝鲜战争,美国干预的是侵略战争;三,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是受侵略一方的邀请,为挽救危在旦夕的邻邦主权,并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而举起正义的旗帜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分清朝鲜战争的内战、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三个互相联系、又相互不同的内涵,对读懂朝鲜战争的发生、发展、性质、特点、结局是首要的问题。

 

  朝鲜战争以中朝两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一方,同美国为首的16个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加南朝鲜共17个国家为一方,在一定意义上是当时两大阵营之战,参战国之多,时间之长,实际上也是20世纪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在另一种意义上讲,又是中美之战。从朝鲜战争的结局看,参战双方是通过和平谈判,互相让步妥协、签订协议,宣告停战的,是一次未分胜负的战争,打了个平局;但从各自的战争目的来讲,美国想通过战争干预占领整个朝鲜半岛而未成,是输家,失败者;而中国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达到了支援朝鲜,保卫祖国,挫败了美国侵略的企图,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无疑是胜利者。说抗美援朝战争不该打、不值得,是别有用心。

 

  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到朝鲜战争的代表人物很多,有始于朝鲜内战的金日成与李承晚,有升级后的美国杜鲁门、艾逊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也有支持北朝鲜一方的斯大林和参战一方的毛泽东、周恩来等等。怎样看这些人物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不仅看他们都是高层决策人,能出多少兵力、武器、装备和财力等战争实力上的承担力,更要分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决策在战争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就此而论,考察、对比上述所列的人物,究竟谁是在朝鲜战争中胜人一筹的伟人——毛泽东。

 

  (二)

 

  近一、二十年来,国内有的专家、学者,凭着他们手中掌握美国和俄罗斯的解密档案,以西方的思想观点阐释和运用资料,想当然地作出一些不科学、不负责任的判断,对读者起了很坏的误导作用。

 

  去年,一家杂志发表一篇题为《中美双重“误解”至朝鲜战争升级》的署名文章,说什么朝鲜战争升级的原因在于“中美双方对朝鲜干预前,都对对方参与朝鲜内战的可能性及目的存在误解。”显然,这篇旨在否定抗美援朝进而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文章论题本身是不能成立的,内容是错误的。

 

  需要指出的是,朝鲜战争升级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战争的双方确实存在着误判,但误判的不是毛泽东,而是美苏两个大国作为南北朝鲜的后台,对各自的对方缺乏正确的判断。首先,是美国违反美苏间关于朝鲜和平统一的协定,率先单方面成立南方的李承晚政权,并帮助制订了“北进统一”的计划,准备择机而动,这是美李一方迫使北方采取相应措施,导致内战的基本原因;其次,美国当局在1950年初发表所谓“弃台”和“不干预”东北亚事务的声明、讲话,被金日成误读为美国不会干预朝鲜内战的信号,斯大林也从不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的作法,转变为大力支持的态度;其三,美国当局对东亚政策的声明和讲话,原本是针对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谈而离间中苏关系的策略,一方面在麻醉了朝苏的同时,也麻痹了美国自己,本来想利用“不干预”的说法,让李承晚放手“北进统一”,却让金日成的先发制人而打破了美梦,反过来又迫使美国自己迅速出兵干涉,成为侵略者;其四,美国错估了中国在自身尚在解放战争之中,加上国力军力的落后,听不进中国政府一再警告,认定中国是不可能出兵的,杜鲁门错听麦克阿瑟的误判,下令美军越过三八线,直扑平壤,其结果是意外地造成了美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丢失了面子的战争,吃了毛泽东的一次大亏。

 

  那么,毛泽东是怎样看待朝鲜战争的?毛泽东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都是同国内外反动派打交道的,最懂得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其态度坚定明朗,并一以贯之地看待朝鲜战争。主要表现在:,1949年3月,李承晚的“北进统一”计划出笼,5月,毛泽东在北平西山“双清别墅”接见了金日成的特使,听了关于朝鲜统一战争问题的汇报后认为,这是美苏雅尔塔秘密会议留下的后果,“朝鲜半岛的冲突在所难免”,对金日成的备战表示积极支持,答应将原在东北抗日和支援中国解放战争的朝鲜籍官兵返回朝鲜,组建人民军,同时也希望朝鲜的民族统一战争能在中国统一之后,以作有效的支援;,1950年4、5月间,金日成在莫斯科同斯大林商定后转到北京向毛泽东通报情况中,一方面同金日成交谈了统一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一方面仍希望待到中国解放台湾之后。这是金日成在打响“六二五”前未通报中国的主要原因,但毛泽东出于国家安全与国际主义义务,不因朝鲜未通报中国而不予支援,有的人将此说成毛泽东屈服斯大林而出兵的,这是恶意诬陷攻击;,当“六二五”内战爆发后,毛泽东天天在关注朝鲜战争的进展,并有三次通过总参建议朝鲜当局关注后方被美国海空军突袭。当美军仁川登陆后,不顾我政府一再提出以三八线为底线的警告,直逼鸭绿江边时,毛泽东义无返顾地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迎头痛击了美国肆无忌惮的侵略。这些行动都反映了毛泽东高瞻远瞩的形势认识和正确的对策,何来误判问题。

 

  毛泽东又是怎样看杜鲁门在年初发表的所谓“弃台”声明?其实,毛泽东并不在乎这个东西,“弃台”不是“弃中”,而是要弃“点”取“面”,同时,“弃台”更不是“弃朝”,无论是事先或事后都说明先解决台湾问题是正确的,但又没有因美国“弃台”有加速提前攻取台湾的想法,仍按照吸取金门失利的教训,让粟裕制订攻台计划,推迟到有把握时去解放台湾。其实,美国的“弃台”政策是“三大战役”后,美国已决定“弃蒋换马”政策的必然反映,同时也是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的一种东方政策。所以,毛泽东在莫斯科闻此消息并不为之所动,中苏友好条约照样谈判签约。有的朝鲜问题专家学者来看,当时的毛泽东就应该顺着美国的“弃台”声明,倒向美国一边,于是提出“中苏同盟阻碍解放军攻台”这样的命题来。让读者觉得毛泽东在建国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错的,从而为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起了先导作用。

 

  (三)

 

  战争是国力、军力、人力、财力等物力的较量,也是双方统帅部的战略智慧,指挥员的胆识,部队的战斗意志等人的思想、意识、精神方面的较量。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人与物的辩证法之运用。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上有过一次中日甲午战争,其实这是半个世纪前的一次由陆战开始到海战结束的抗日援朝战争。当时的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1894年春,朝鲜南部东学党发动农民起义,朝鲜王室请清廷派兵镇压,清廷先派去二千人进驻牙山,日本则以保护侨民为由,急剧派出万余人进驻汉城,并设立战时大本营。这时农民起义已被镇压,清政府向日本建议双方撤军。日本“明治维新”后,就制定以掠夺朝鲜和中国为首要目标的“大陆政策”,日本不仅拒绝撤军,而且占领王宫,发动政变,进攻清政府驻朝总理公署,同时进犯驻牙山的清军,从而引发中日战争。开战后,李鸿章秉乘清廷旨意坚持避战静守方针,置清军被动挨打,败退国内。日本接着用海军袭击北洋海军,丁汝昌率领官兵打得英勇顽强,但清廷为了保存舰队实力,让舰队回港避战中全军覆没。日舰乘势侵犯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最后以割地赔款签订《马关条约》结束战争,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与日本,赔二万万两白银(相当日本四年半的财政总收入或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须知,当时中国的国力远远超过日本,北洋舰队也是东方第一流的海军,是清廷政治衰败无能所致。昔日“上邦大国”败倒在“弹丸岛国”脚下,使中国大伤元气。整个战争过程反映出清廷政治腐败和孔孟之道治国方针的错误,而非实力不够,国家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50多年后的抗美援朝战争,适得其反。1950年的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是100亿美元,而美国是2800亿美元,只是美国的28分之一。当时工业化水平的标志是钢,美国是8780万吨,而中国是60万吨。国力、军力都无法相比。所以,当时讨论要不要出兵支援朝鲜时,多数人都不同意是可以理解的。但毛泽东为什么独排众议,要坚持出兵呢?难道中国出兵能打败美国侵略吗?如果没有把握打赢,岂不是会导致引狼入室之祸吗?……

 

  毛泽东不是这样看问题,在他看来,虽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合法性的声明。他主张出兵,除了保卫国家安全外,主要关注点在于应对新中国面临的挑战。他早在深思新生的中国避不开同美国的较量,当美国已经打到鸭绿江边、威胁到中国安全的时候,不敢有所作为,新中国能真正站起来吗?所以,首先考虑的不是参战的胜负问题,而是摸一摸老虎屁股。对此,毛泽东和周恩来在1970年接见金日成时有一段对话,大意是:我们不帮助,不仅你们没有发言权,我们也没有发言权了。我们打过鸭绿江去,无非是被美国人赶出来,那我们总进去跟他打了一回,美国人占领鸭绿江以东也是不安心的。以后我们两家可以合起来组织游击队,再钻进去占领鸭绿江以东嘛。如果按兵不动,以后就没有理由了嘛。

 

  可见,毛泽东下决心在没有空军支援下也要抗美援朝,首先考虑的不是战胜战败的问题。毛泽东在国内敢于同蒋介石的政权进行斗争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要不要翻身做主人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世界大格局中一员,能不能“立得牢”,承认不承认你是“局”中一员的问题。在毛泽东看来,打出去即使被打回来,也说明我们是局内人;不出去,连入局的机会与可能性都没有。所以,毛泽东的战略眼光里,战胜战败不是出兵不出兵的标准,参与、不参与和入局、不入局,才是出兵与否的理由。这个参与、不参与的“局”,就是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格局。这就是毛泽东比人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的大眼光、大境界、大决心和大举措,也是毛泽东能从“十六字诀”开始,先打败蒋介石,再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的奥秘所在。

 

  (四)

 

  有的人说,你抗美援朝既没有把美国赶出朝鲜半岛,也没有援助朝鲜实现民族统一,为什么要接受谈判?原地停战岂不是中途而废,有何胜利可言?

 

  众所皆知,战争双方都是为战胜对方而战的。但战争的胜负不是以主观意志来决定的,主观能动性是建立在客观条件基础上的,超越了客观条件的能动性谓之“左”,看不到经过主观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而放弃主观努力,失去机会的谓之右。左、“左”,右与极右的界限,都是建立在主观与客观是否相适应的现实性与可能性的最后结果来判断的。凭心而论,当初的毛泽东未必想过会以停战方式结束朝鲜战争?当打了一、二次战役后,得知对方试诱中方停战谈判时,毛泽东就没有理会它,直到五次战役后,得到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接见了美国前驻苏大使凯南的私人会面通报时,仍“对是否应当在三八线上停下来还颇为踌躇”。后来经与金日成来北京会谈,得知金日成倾向于谈判停战后,毛泽东才第一次向斯大林暗示了中共想要寻求停战的意向,并派高岗同金日成一起去莫斯科向他汇报“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

 

  斯大林在6月13日听取了高岗和金日成汇报后,一方面答应提供中方60个师的武器装备的申请订货,一方面当提到是否可以考虑三八线为界举行停战谈判时,斯大林显得十分不安,并激动地说:“你们现在打得很好,为什么要停战?害怕打下去的应当是美国人,不是我们。我了解美国人的心理,你们多打死一名美国兵,他们多往国内送回一具棺材,他们国内反对这场战争的压力也就越大,最后要停战的一定是美国人。”后经高岗和金日成解释了中朝方面的困难之后,斯大林转变了态度,说“如果你们一定想停战,那就试一试,也许是件好事。”于是有1951年7月开始的边打边谈,经过长达两年之久的谈判才得以停战。

 

  这次高岗同金日成一道向斯大林汇报准备接受停战谈判问题,使人联想到一年前派周恩来、林彪带着出兵与不出兵两种方案去莫斯科同斯大林谈判具体援助问题颇有相似之处,因他怕出空军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只好同意不出兵的方案,并要中国做好接收朝鲜流亡政府的准备。毛泽东得息后恼火地说:你斯大林讲话可以不负责任,我毛泽东不能对不起朝鲜同志。于是深思两天之后再同政治局统一认识,表示苏联不出空军也要出兵。三次战役之后,苏联空军也出动了。(开始是规定空军不过鸭绿江,以后扩大了掩护范围到清川江以北,怕飞机被击落在美军控制范围而抓住苏联参战的证据。)改善了后方支援,但总体制空权仍在美国手中。

 

  这次高岗和金日成去谈判停战谈判,是否也有斯大林如能有更多空军支援,也不一定接受谈判,直到把美军赶出南朝鲜的可能呢?这是值得研究的。事实是,毛泽东得知斯大林的态度,才开始思考如何开启谈判问题。当时,中朝方面处于防御态势,在此情况下要求停战,会被敌人视为软弱的表现,于谈判不利。因此,“最好这样做:一,等待敌人提出;二,最好由苏联政府根据凯南的声明向美国政府试探停战问题。”毛泽东还主张由斯大林“亲自主持谈判”,遭拒绝。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府更取向停战谈判。随后经过四个多月在谈判桌和三八线上的较量,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停战。

 

  (五)

 

  总而言之,不论是纵深透视,还是横向剖析,关系到朝鲜战争双方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来看,毛泽东是比较中最为正确的一位。可以这样说,如果按照毛泽东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先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再解决朝鲜的统一,那么台湾和朝鲜问题都可以获得先后解决;同样,如果当初参战和后来停战谈判前,都能得到苏联空军的支援,又会是另一种结局,毛泽东和斯大林原来并不想停战的愿望也可以达成。但是,哪怕毛泽东的认识最正确,也限于当时中国的实力限制难以付诸实施。最后以停战结束战争,这正是主观意志难以超越客观现实的铁律在战争中的反映。

 

  回顾战争爆发,是美苏双方都对主客观因素方面的误判;看战争结局,正是毛泽东对主客观辩证统一于战争的结果。朝鲜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与和平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是以哪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客观环境条件和主观意志的愿望,让双方都感到打不下去或打下去于己不利的时候,才会经过讨价还价的谈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然而,停战又意味着什么?是和平的开始,还是另一场战争的准备?该怎样维护和平,又怎样迎接另一场战争?毛泽东一方面从朝鲜战争中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加速国家实力发展,推进工业化建设,加强国防力量,做到有备无患。一方面通过日内瓦会议,争取解决朝鲜问题并推动了法国在越南撤军,继而实施了有效的援越抗美战争,改变了中美关系的被动地位,最终迎来了尼克松叩门来访毛泽东的好局面,开创了60年和平建设的时机。

 

  战争的胜利总是属于掌握战争与和平发展规律的人,属于能调动组织人民群众意志并为之奋斗的人民领袖,属于战争之神的毛泽东和他开创的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

附文:

浅论抗美援朝精神

//m.syxtk.com/wzzx/llyd/ls/2013-05-01/4373.html

怎样看朝鲜战争的“第一枪”?

//m.syxtk.com/wzzx/llyd/ls/2013-05-01/4389.html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3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