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将新中国原子弹爆炸的绝密照片交给了谁

作者:孟红 来源:党史纵横2019.1 2019-02-11 1066

周恩来将新中国原子弹爆炸的绝密照片交给了谁

周恩来和邓颖超陪同斯诺参观密云水库

毛泽东曾说:“斯诺先生是为建立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几乎一生都在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人民艰巨、宏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独特的杰出贡献。早在烽火岁月里,他冲破层层阻力深入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区域广泛实地采访,洋洋洒洒著成一部响誉中外的《西行漫记》,向全世界介绍了一支真实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一个为了人民利益而勇于流血牺牲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到中国访问考察,出版了许多介绍新中国的著作,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特殊交往中,斯诺与中共领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其中,与周恩来的关系最为亲密。周恩来通过斯诺向全世界传播新中国的真实情况,在争取世界人民支持、在推动中国外交事业上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周恩来夫妇陪同斯诺去密云水库参观

1941年,斯诺回到了美国。无论是快乐生活的时候还是度日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始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斯诺一直想亲眼看看新中国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子?人民的生活究竟怎样?这位好奇心极强的西方记者一心想找到答案。直到1960年,经过顽强的斗争和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冲破了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与阻挠,以“作家”身份实现了重访中国的愿望。斯诺为能够访问新中国而感到无比激动,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报道新中国真实情况的美国记者。

1960年7月初,斯诺来华访问。一踏上阔别20多年的土地,他感到特别的亲切,就像回到了久别的故里一样。这次来中国访问,斯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希望将他的访问尽量安排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到过的地方,这样可以使他有充分的机会掌握第一手材料来判断中国的变化,对比现在的中国与过去的中国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斯诺的目的是要写一本书。周恩来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

对于斯诺这位老朋友的到来,周恩来十分重视。他亲自召集会议,专门研究有关斯诺来华后的接待问题。在华访问期间,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见到了许多老朋友。斯诺在中国的5个月间,行程几千公里,足迹遍布14个省的19个城市,参观了人民公社、工厂、部队、学校、医院、监狱,与各个阶层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甚至和末代皇帝溥仪等70余人交谈。斯诺表示,20年不见,中国完全变了样,变化之大、速度之快令他惊讶。他对一名解放军士兵说:“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完全没有仇恨。由于歪曲宣传,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不了解。但即使不了解,我能向你们保证,如果美国政府向中国发动非正义战争,美国人民决不支持也不会参加。”

周恩来将新中国原子弹爆炸的绝密照片交给了谁

8月29日深夜,斯诺接到周恩来的电话,热情地邀请他到首都的北面做一天的旅行。百忙之中的周恩来亲自陪同斯诺参观密云水库。一来放松放松自己疲惫的身心,二来借此机会继续回答斯诺提出的一些问题。当然,也是想让斯诺看看新中国的建设与变化。

次日,在火车上见到斯诺,周恩来微笑着同斯诺紧紧握手说:“你好!我们欢迎你再次来到中国。”随后,斯诺与周恩来、邓颖超及随行的陈毅和夫人张茜、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龚澎、翻译冀朝铸等人一一握手。宾主落座之后,周恩来对斯诺说:“快20年了,你今天才重访中国,真是拖得太长了。”斯诺苦笑着摊了摊双手,表示无可奈何。周恩来又向斯诺解释说:“美国记者不被欢迎到中国来的问题,完全是美国当局对台湾的政策造成的。台湾岛之属于中国,犹如夏威夷之属于美国一样清楚。如果华盛顿不承认这个事实,美国记者将不被欢迎到中国来。”周恩来就斯诺事先提出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到了密云水库后,周恩来与斯诺一行人来到大堤上。高高的大水坝,气势十分雄伟。斯诺感慨道:“我30年代住在北平的时候,这里是强盗土匪出没的地方。那时,到这里来的官员,是一定要由荷枪实弹的军队来保护的。”大家一边走一边参观,周恩来不时地向一些工程人员了解情况。走了一段路后,周恩来与斯诺同乘一艘游艇,泛舟于风景秀丽、、群峰环抱的宽阔湖面。斯诺在饱览密云水库美丽风光的同时,仍不忘向周恩来发问:“周总理,中国现在有多少耕地呢?”周恩来不假思索地回答:“大约有一亿一千万公顷。”“它比5年前增加了多少呢?”“没有增加。相反,减少了二百万公顷。”斯诺闻言很迷惑:“为什么?”周恩来笑着说:“很惊讶吧?但原因你大概已经看见了。你看,新的公路、水坝、水库、运河;大规模的城乡住房与工业发展;还有新的街道、学校、医院、实验所,以及新建的铁路和机场等等。但我们现在并不急于迅速增加耕地面积,虽然这个目的每天都在进行着。你可以看到,我们首先要对现有耕地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充分的利用——在很多方面都要实行农业科学化。”斯诺进一步提出他的疑问:“但最近好像出现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中国的南方和西北地区都洪水泛滥。”“是的。也许明年将是艰苦的一年,但我们已经作好了安排。”周恩来凝视着湖面,沉思着,说:“对我们而言,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是在长征时期——特别是当我们横越西藏附近的大草地时。我们的情况已临绝境。我们不但没有东西可吃,也没有水可喝。然而我们却生存了下来,并且赢得了胜利。”“你是不是认为余下的全国性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斯诺问。“容易?没有一件是容易的。十年前,全中国开始了第二次‘长征’。我们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只是第一步。如此而已。”就这样,周恩来对斯诺提出的40多个问题,概括起来加以回答。

有趣的是,在密云水库的接待大厅里,斯诺好奇而仔细地端详着陪他参观的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用他特有的美国腔的中文发问:“让我看看,你们还像在延安的时候那样相亲相爱吗?”斯诺边说边歪着脑袋略带玩笑意味打量他俩。斯诺幽默的问话,把周恩来和邓颖超逗笑了。

周恩来将新中国原子弹爆炸的绝密照片交给了谁

10月中旬,斯诺结束对中国其他地方参观访问后回到了北京。之前,周恩来托人传话:同他可以谈得深些,带些理论陛的,因为他了解中国的过去,可以回去写书。斯诺也感觉与周恩来的谈话还未能尽兴,于是他请求周恩来抽空再会见他一次。

10月18日,针对斯诺提出的另外一些问题,周恩来与他进行了第二次深谈。周恩来在谈话中论及了许多问题,但核心是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斯诺后来说:“周向我提供了迄今在公开采访中提供过的有关中美关系和中国政策的最完整的阐述。这次谈话将是这方面最根本的文件。”周恩来阐述道:“中美两国有关台湾地区的争论是一个国际问题,而新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台湾蒋介石集团之间的军事行动,则是内部问题。美国政府认为这两个问题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坚持:这两个问题是可以而且必须分割开来的。”周恩来接着说,“中国和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争论没有达成协议,就想看到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也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美争端,同时反对美国侵略中国的政策。中国解放后,美国政府宣布它不会干涉中国内政,并且宣布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艾奇逊在白皮书中作了如此声明,后来杜鲁门也承认了,事实上,在日本投降后,台湾已于1945年回到当时的中国政府手中……”

针对斯诺的提问,周恩来回答说“现在美国的杜勒斯政府其实是把美国置于一个危险的位置上”时,周恩来给满脸疑惑的斯诺作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比喻:“你知道美国现在在世界各地有200多个空军基地,这就像一个满手拿着鸡蛋的人。他不能走动,只要一动就会全部都要失去。你要知道,用拳头打跳蚤是打不着的。”周恩来说着,将手指头散开,按在桌面上,继续说,“你看,你一只指头也不能动,否则跳蚤便会逃出去。这样的一个人对其他未人他陷阱的跳蚤基本上是毫无抵抗力的,这些跳蚤可以随意移动,择地而咬。”周恩来突然将两手用力一拍,接着说:“这样,只有这样才是捉跳蚤的方法……”斯诺被周恩来形象生动的比喻逗笑了。周恩来在谈话中,最自信、最掷地有声的一句是:“中美关系的解决办法总是会找到的,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次访问后,斯诺首先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他把采访周总理的两次十分重要的谈话记录率先发表在美国《展望》杂志上,这是首次见诸西方报刊的中国对美国政策最权威的发言。这也是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对外国记者阐述中美关系问题。它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他又写了长达810页的《大河彼岸》一书,并于1963年初出版。此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及新旧对比,全面、系统而详细地介绍和描述了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同时,斯诺也指出中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但他仍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他还澄清了西方的一些谣言,揭露了杜勒斯的所谓“非中国化”“即将消逝”的谬论。

1963年3月11日,周恩来的秘书浦寿昌打电话给外交部:“总理想问一下宦乡同志,研究室对斯诺回去后写的《大河彼岸》研究过没有,是否有什么翻译计划。”周恩来还要宦乡、龚澎向在华外国专家了解对《大河彼岸》一书的评价,以及是否在中国翻译出版。

周恩来把中国原子弹爆炸的绝密照片交给斯诺作独家报道

1963年10月以前,斯诺又多次来信申请访华。周恩来让浦寿昌转告龚澎:“总理觉得,斯诺屡次来信和寄书来,我们都未答复,是一个疏忽。总理请你立即写一封信给斯诺,在信中说明,他历次来信都已收到,寄来的书也已转送各领导人。对于迟至现在才复,表示歉意。至于他要求访华事,在信中可说正在考虑,相信不久可以满足他的要求。”

在周恩来的亲自指示和过问之下,斯诺访华的愿望很快得到实现。1964年10月18日,为了亲眼实地了解中国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所取得的成就,斯诺以法国《新直言》周刊记者的身份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斯诺的这次访华,意义重大。1964年10月,对中国来说,发生了两件轰动世界的大事:一件事是10月15日赫鲁晓夫下台,标志赫鲁晓夫反华活动的失败;第二件事是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由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向世界显示了中国的实力。

1964年10月31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热情接见并宴请了斯诺。同年12月,周恩来又两次会见斯诺。

晚上的长安街华灯初上。一辆轿车把斯诺从北京饭店接到了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精神饱满,气色很好,与斯诺亲切握手。周恩来对斯诺说:“你的这次访问计划,还在我办公桌上放着,我看了大部分,还有一点没看完。你的要求太广泛了。你要求见那么多人,当然可以见一些老朋友,但是谈问题还是找那些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人去谈好。在原子弹这个问题上,我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人。”的确,周恩来是新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决策者和组织者,自然掌握原子弹的第一手材料。颇有新闻记者职业敏感的斯诺听完周恩来的话,两眼立刻闪现出兴奋的亮光。他马上追问:“你今天所讲的,是供我做背景材料呢,还是可以发表?”自从1936年相识以来,周恩来与斯诺达成了一种默契。每次谈话后,斯诺总要问清楚他们的谈话哪些内容可以公开发表,哪些内容不宜立即公布。有时,斯诺还把自己整理的谈话记录送交周恩来审定。他完全尊重周恩来的意见。周恩来也信任斯诺,谈话的内容也很随便。这常常使得斯诺可以获知一些其他驻华的外国记者难以得到的“内部消息”。那些外国驻华记者因此对斯诺羡慕不已,经常围着他打听“内部消息”。

周恩来明确告诉斯诺:“你可以写文章。”接着他又故意逗笑说,“恐怕不能等到写在书里吧?”斯诺高兴地笑了。这样的独家号外新闻,斯诺太知道它的时效性了。“我今天和你谈话只有1个小时了,三两天内再找个机会和你谈话。可是我声明,是要在夜间12点以后。”斯诺很乐意地连连点头说:“OK!”“这次你回去,美国国务院一定要你向他们报告。”周恩来端茶杯向斯诺示意。“不一定,可能又要在4年以后。”斯诺这样说是根据前次的经历。1960年斯诺访问中国回去后,美国国务院有关负责人漫不经心地与他只谈了12分钟04年以后,新的国务院负责人才又重新找斯诺去谈他在中国访问的印象。“这次不会,时代变了。”周恩来肯定地说,“美国国务院原来说中国爆炸了一个小的东西,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三四天后,就改了口气,现在又说这颗原子弹可能比他们扔在广岛的那颗还要先进。”斯诺说:“我过去去保安,在窑洞里访问你们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你们今天爆炸原子弹。你们都会打扑克吗?我今天正在想,你们手中拿了一手好牌。你们手中有一张K(指当时阿富汗国王来访),两张Q(指来华访问的阿富汗王后和布隆迪王后),一张J(指来华访问的怡和洋行的董事长凯瑟克),并且又向桌子上打出了一张A(指原子弹)。”周恩来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件大事,赫鲁晓夫下去了,我们原子弹上去了。”说着,周恩来拿出了中国原子弹爆炸的12幅照片交给斯诺,并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龚澎都没有见过这些照片。你们在座的(指陈忠经等人)都没有看见过。你今天晚上不要马上发电报出去,可以立即回瑞士去发。”斯诺双手接过照片,作为记者,他十分清楚这些照片的新闻意义,一旦公之于众,必将震动全球!

周恩来将新中国原子弹爆炸的绝密照片交给了谁

回到饭店后,斯诺小心翼翼地掏出周恩来交给他的绝密照片,心潮澎湃,他激动地说:“我真做梦也没想到他答允把特号消息告诉我,还有照片。这照片恐怕会惊动世界。看来,这件事唯独对我一个人说了。”第二天,斯诺带着这些珍贵的照片和周恩来的嘱托,回到了日内瓦,在瑞士报纸上发表了这12幅照片。果然,照片一见报端,便引发了世界轰动。

周恩来曾与斯诺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便是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在1964年12月16日的谈话中,周恩来对斯诺特别提到:“中国这几年调整的目的,不仅在于发展数量,还在于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使工业产品的数量同品种、质量以及各种工业产品之间,都均衡地发展起来。现在,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经济形势已经好转并将要有新的发展。但是中国人口多,从需要量讲,经济还很落后,要变成现代化国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情况复杂得很,搞了15年经济建设,老实说,我作为总理还没有学会呢!我们都在学习。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极其复杂的,我们认识了一些,还有更多的未被认识的经济发展规律。15年来,我们做对的不少,也有做错了的。人必须有两方面经验。人类总是不断地实践、总结经验,不断地发现、发明、创造、前进。’

之后,斯诺在中国其他地方进行调查采访,并与毛泽东等很多重要人物会面,畅谈。1965年1月19日,斯诺结束了这次访华,满载而归。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11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