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令人难忘的故事

作者:佚名 来源:历史百家争鸣 2019-09-08 1840

 毛泽东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令人难忘的故事 

“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在1944年9月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因公殉职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即兴发表了讲话,这就是尽人皆知的“老三篇”之一的《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多次题写

毛泽东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每一幅都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在1944年9月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因公殉职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即兴发表了讲话,这就是尽人皆知的“老三篇”之一的《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还亲笔题写了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同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1945年的任务》一文中,又明确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还进一步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全党的行动指针。此后,毛泽东还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的这一幅幅题词,每一幅都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为邹韬奋题写挽词

1944年7月,邹韬奋在上海病逝。当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延安为其题写了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1月22日,延安各界2000余人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大礼堂为邹韬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1949年7月24日,毛泽东还为邹韬奋逝世五周年纪念题词:“纪念民主战士邹韬奋”。

为大公报社职工题词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以出色的独家政论著称于世。它因对国民党政府的“小骂大帮忙”而备受蒋介石欣赏,也因在国民党新闻封锁下较早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消息、反对投降坚持抗战等正义之举,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的瞩目。活跃在此报记者队伍中的一批中共秘密党员和进步青年,为报纸最终转向人民立场发挥了作用。

1945年8月,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国共谈判,经过43天的艰苦努力,终于促成《双十协定》的签订。

8月28日,毛泽东抵达重庆后,《大公报》记者彭子冈前往采访,写出了《毛泽东先生到重庆》的著名通讯,文中说毛泽东纯朴平易,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身负重托,冒着极大的风险,工作十分繁忙,日夜辛劳。但在百忙之中,他仍然抽出时间分别会见了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外记者。

其间,毛泽东和《大公报》负责人有过几次接触。9月20日,《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以个人名义发出请柬,在李子坝大公报馆设宴欢迎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当晚七时许,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董必武应邀到达,《大公报》的部分负责人作陪。

在宴会进行中,针对当时有人提到“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的问题,毛泽东当即指出:“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的炉灶里不许我们做饭。”在座人士无不为毛泽东含义深刻、一针见血的幽默作答频频颔首。

宴会结束时,外勤记者张蓬舟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当场提出了让毛泽东为报馆职工题词的请求。毛泽东当场题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将他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凝于其中,昭示报界。

毛泽东多次题写 

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题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曾多次出现于毛泽东的讲话和文章中,而作为亲笔题词,是1949年11月27日为庆祝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开学典礼而作,并在当时该校校刊上刊登。中央军委工程学校的前身,是1931年2月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通信学校。此校1937年1月随中央领导机关迁到延安,通称“延安通校”,1948年扩建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简称“华北电校”)。1949年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将渡江南下时,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将其扩建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校址选在当时的察哈尔省会张家口市。当时,校领导经军委办公厅恳请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题词。于是,毛泽东题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九个大字。朱德题写了“学习科学技术,巩固人民国防”的题词。聂荣臻的题词是:“树立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为烈士后代郭志成题词

1950年初,毛泽东在出访苏联期间,接见了一些在苏联学习的革命烈士后代。

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革命烈士郭亮之子郭志成被人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拉住郭志成的手,慈爱地对郭志成说:“你长得像你父亲,一样高。”

郭志成的父亲郭亮是湖南省长沙县人。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主办《湘江评论》期间,进步青年学生郭亮积极参加了由毛泽东领导的“新民学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毛泽东又亲自介绍郭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后期,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地屠杀共产党人。由于叛徒出卖,1928年3月,郭亮在湖南岳阳被捕,在长沙惨遭杀害,他的头颅还被残酷的敌人悬挂于城头。不仅如此,敌人连刚满三周岁的郭志成及其母亲也不放过,企图加害。在毛泽东的关心下,郭志成及其母亲从长沙转移到上海,后来郭志成又辗转到达延安。当时延安生活比较艰苦,毛泽东非常关心这些烈士子弟,经常派人送一些日用品给孩子们。为了给这些孩子一个安定的成长环境,在毛泽东的直接关怀下,蔡畅护送这些烈士后代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顺利地到达了苏联。

见到毛主席,郭志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他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您老人家为我题个字留作纪念吧!”毛泽东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握笔在郭志成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为卫士长李银桥题词

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只上过两年小学,深感自己的文化水平低,渴望去学校学习。1950年,当李银桥从报上看到中直机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招生启事后,便向毛泽东表示了自己想去上学的愿望。

李银桥在主席身边工作了多年,这次要离开一段时间去集中学习,他真有点恋恋不舍。临行前,他拿出一个黑漆皮面的练习本,请主席题词留个纪念。毛泽东提起笔,想了想,便在第一页上写道:

努力学习,学好后再做工作,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一九五○年七月十二日

为公安干部杨颖题词

杨颖是辽宁省的一名公安干部,曾在毛泽东身边做过保卫工作。1960年冬,杨颖出差来到北京很想再见见毛主席。但他担心打扰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只与李敏通了电话。可未曾料想他很快接到通知,请他去中南海做客!

杨颖到中南海在毛主席身边度过了难忘的三天,毛主席给他讲了许多人生道理。临别时毛泽东笑吟吟地问他:“要回去了,还有什么要求吗?”杨颖说:“希望和主席照个相,以留作永远的纪念。”毛泽东听了,愉快地说:“行,行。”毛泽东立即请来摄影师,让杨颖坐在身边,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照完相,毛泽东又和蔼地问杨颖:“这几天住得好吗?”杨颖回答说:“住得好,这几天给主席添了不少麻烦。”毛泽东笑着说:“哪里,哪里,我就愿意和基层同志多谈谈,了解了解情况,向群众学习学习。”毛泽东接着一再叮咛:“你以后有机会来北京,一定要到我这里来,可不许客气。”杨颖笑着说:“主席工作太忙,要见可不容易呀!”

毛泽东一听,大笑着说:“我有什么特殊?我不是和你们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嘛。”说完,他走到办公桌前,挥毫泼墨,在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了“实事求是,努力为人民服务”十一个大字。他把杨颖叫到桌前,说:“我给你写了几个字,写了四张,你随便挑一挑,选一张你满意的,留作纪念吧!”

杨颖心情非常激动,禁不住说:“主席,这四幅字就都送给我吧。”毛泽东笑着答应了。

为护士钟学坤题词

钟学坤是庐山疗养院护士。1959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全会期间,庐山管理局选派了钟学坤为毛泽东做保健工作。会议进行了一个多月,毛泽东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工作之余,他率领青年们登庐山,搞锻炼,偶尔抽空还与青年们讲讲学习,谈点人生,并写出了著名诗词《七律·登庐山》。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了北京。钟学坤十分怀念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日子,为了让毛泽东了解她的工作、学习情况,便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就毛泽东的那首《七律·登庐山》中的“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诗句请教毛泽东。

毛泽东见信后,回信道:

学坤同志:

信收到了,谢谢你。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我甚好,谢谢你的关心。你的工作和学习如何?尽力工作,业余学习,真正钻进去,学一点真才实学,为人民服务,是为至盼。

毛泽东12月29日

1965年8月,钟学坤又写信给毛泽东,信中除了简要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外,还表达了希望得到毛泽东的亲笔鼓励之词的心愿。毛泽东收信后,回了信,在信中附上了亲笔题写的“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并在信中教导她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有许多有关“为人民服务”内容的题词,展示了他时时处处以“为人民服务”律己、示人的情怀。譬如,1944年冬,毛泽东为党内刊物《书报简讯》题词:“书报简讯办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为党即是为人民服务。”1945年5月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64年,毛泽东为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题词:“勤学苦练,为人民服务”。1965年5月,毛泽东为湖南省委接待处工作人员郭国群题词:“加强学习,力求进步,好好为人民服务”。1965年7月20日,毛泽东给北京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高殿英题词:“好好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高殿英同志”。1965年9月15日,毛泽东为庆祝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二十周年题词:“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4
0
8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