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圭:《中国青年》杂志与陕西富平党团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作者:严复圭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9-29 197

党的光辉指引着陕西富平党团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我父亲与《中国青年》杂志七十多年的深厚情谊

严复圭[1]

严复圭:《中国青年》杂志与陕西富平党团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中国青年》于1923年10月20日由恽代英担任首任主编在上海创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距今创刊已经100周年了。我父亲严木三走上革命道路就是深受《中国青年》杂志的影响,也影响了包括习仲勋在内的一大批他的学生,这些学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父亲严木三1902年出生于陕西富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陕西富平党团组织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习仲勋同志曾回忆:“严木三先生曾是我的级任老师,他小心谨慎,在教学中宣传进步思想,引导许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2]

1920年上半年春季班,我父亲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陕西省师范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完全科甲班。在省立第三师范,我父亲受到了胡景翼、于右任等领导的靖国军民族、民主等革命气氛的感染,接受了杨明轩、李寿亭等具有思想进步教师的熏陶。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我父亲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开始在三原及渭北各县积极组织、参与反帝反封建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中国青年》创刊,我父亲是学校第一个订阅读者,从第一期一直到最后查禁仍秘密订阅。他不仅逐期精读,而且在三原多校宣传,向相识同学推荐订阅,以作为启蒙思想读物。

1924年初,我父亲与蒲克敏、王云等人受共进社《共进》杂志宣传的影响,组织建立了青年同志共进社,成员有二十余人。青年同志共进社受赤水C.Y(Communism Youth缩写,共青团)支部直接领导,赤水C.Y是由恽代英从武汉派遣的王尚德同志建立。同年秋,我父亲与亢心栽、蒲克敏等出刊《三师旬刊》宣传革命。

1924年冬,受共青团中央委托、恽代英派遣,三原人李子健由就读的上海大学返回家乡组建团组织。李子健了解到“青年同志共进社”的情况以后,即倡议成立了“渭北青年社”。后来成立的三原团组织是由设在上海的团中央直接领导的特别支部,由于特别支部的工作很有起色,经常向上海团中央汇报,时常收到恽代英、任弼时署名的团中央文件(通告)。李子健和我父亲年龄相仿,脾气相投,关系紧密,在革命生涯中对我父亲影响很大,工作中他总是提起恽代英这个名字,讲述恽代英的思想,因此恽代英这个名字深深的刻在我父亲的脑海里,他对恽代英非常敬仰,也梦想着下午有机会见到恽代英。当年,我父亲将自己学习《中国青年》的感受,通过生动的语言在课堂上传播给习仲勋等他的学生们,学生们无不被杂志中讲的内容所感染,唤起极大的革命热情,正是这些思想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生,涌现出许多优秀党团员,在未来的革命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我父亲学业成绩优秀,思想进步,当毕业考试刚一结束,胡景翼将军便送来了立诚公学[3](今富平立诚中学)的聘书。1925年元月,即将毕业前,李子健郑重约我父亲在三原北城其家中,介绍我父亲参加了C.Y,并指示他回富平后从事革命活动。

在立诚公学任教期间,父亲担任小学部高小班级任老师,并任教多个年级的自然课。他一到立诚就引导学生传阅《中国青年》,并指定应精读篇目,征求读后感受,吸收进步学生加入“渭北青年社”。1925年10月,父亲成立了“渭北青年社富平立诚公学分社”,接着吸收了其中较进步的唐玉怀、宋光龙、白振江等10多名青年社社员为共青团员。

严复圭:《中国青年》杂志与陕西富平党团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立诚中学屹立百年的藏书楼

1926年春,习仲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富平县庄里镇立诚公学高小部上学。我父亲是习仲勋的级任老师,由于习仲勋学习刻苦、追求进步,深受父亲喜爱。父亲向同学们宣讲《中国青年》的文章,带领习仲勋等学生在街头宣传革命,发动交农运动(即农民上交农具),与恶霸势力作斗争。

严复圭:《中国青年》杂志与陕西富平党团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习仲勋等进步青年曾经上课的教室

我父亲因多年阅读共青团中央主管主办刊物《中国青年》、中国共产党早年创办的中央机关报《向导》,深受党的教育和熏陶,又接受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和鼓励,加之自小生活在农村,所以对农运感到需要和熟悉,于是在课余和假期,着力于农运工作。在立诚公学,我父亲带领学生参加农民运动,鼓励农民要组织起来,成立保卫团抗粮抗捐。1926年春寒民困,伪政府催粮太紧,勒索太苛,我父亲与徐志鸿等人,在一年多以来的宣传鼓动基础上,大搞过一次万人交农运动,即农民上交农具,围困富平县城六七日,迫令政府暂缓催粮。

1927年2月,富平新任县知事刘麟阁任命我父亲为富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校长。我父亲来到一高后,教师全部聘请了思想进步的青年,十一名教师中九位是共产党员。父亲要求青年教师认真阅读《中国青年》,并在课堂上传播先进思想。1927年春节过后,得知老师担任一高校长后,习仲勋、华岳重等一批立诚学校的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追随老师转入富平县城第一高小上学。一高开学前,我父亲拟定了一高男女儿童一律招收的宣传启示,贴满了富平城关及县城附近各村。当时富平守旧势力强大,全富平城乡小学都是男女分校,一时间波澜四起,虽然最终只有六个女生报了名,但在当时思想落后的富平开了风气之先。

1928年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远下令逮捕我父亲,得到消息的父亲被迫长期避居乡下。1930年杨虎城主政陕西后,陕西局面逐渐好转,我父亲化名严树森,开始在西安尤其渭北一带从事教育事业。自1931年到解放前,《中国青年》多次停刊,我父亲想方设法得到新出刊的《中国青年》。我父亲后来在华县私立咸林中学(今渭南华州区咸林中学)、西安师范附属小学、西安师范实验小学(后与西安师范附小合并)、同官县立初级中学(今铜川市第一中学)任教或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每到一个学校,他都在宣传《中国青年》自创刊以来的先进思想,引领很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严复圭:《中国青年》杂志与陕西富平党团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我父亲与在华县咸林中学的的富平学子合影

1944年暑假后,我父亲担任了富平县立第一中学校长。他一到富中,即刻大量购买进步书刊,成立学校图书馆,约请进步友人赵栖梧为图书管理员,鼓励师生阅读进步书刊。他鼓励学生订阅进步刊物《中学生》,伪政权插入的训育主任多次建议“过激言论太多”不要继续订阅,我父亲未予理睬。我父亲把他保存的《中国青年》和从西安购得的《展望》《观察》《世界知识》等进步刊物,放置在办公室外会议桌陈列,供师生借阅。当时这些书籍明令为禁书,其实那些进步书刊,一经查禁,借阅的人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师生接受了进步思想,一旦有反动当局来校,我父亲立刻收藏。

严复圭:《中国青年》杂志与陕西富平党团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富平一中秋三五乙级全体同学毕业留念合影

解放后,我父亲还一直订阅《中国青年》,是中国青年的忠实读者。1993年春节前夕,我父亲在新华书店购买了很多本《中国青年》,走路把它们抱回家。春节,90多岁的我父亲送给看望他的一些六七十岁的学生每人一本《中国青年》,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为党做好工作。

1997年1月24日,我父亲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一生追求真理,热爱教育。父亲成年后的七十多年时间里,以《中国青年》为伴,在《中国青年》指导下走上革命道路,在《中国青年》指导下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父亲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让红色基因不断传承下去,鼓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谱写出最美的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4年9月

注:

[1] 本文作者严复圭系严木三的女儿

[2]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习仲勋传》

[3] 立诚公学:1920年7月,胡景翼将军在原靖国军阵亡将士子女学校的基础之上,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为阵亡将士遗孤所建的革命名校——富平县立诚学校,孙中山为其题写校名“立诚公学”,廖仲恺、于右任等先后担任校董。

[4] 来源:【陕西英烈谱】严木三:富平党团组织的奠基人 中共富平县委宣传部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