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作者:子 午 来源:子夜呐喊 2020-08-12 938

《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自媒体上经常看到的标题就是“方方已是过街老鼠”,“公知已是过街老鼠”;微博上乍一看,某些自干五更是整天牛X哄哄,自得其乐,似乎群众都跟着他们走了。

  原准备去年暑期上映的电影《八佰》,因为大批网民对其恶臭营销中表现出的错误历史观的批评而暂时下架。一年以后,《八佰》终于迎来了定档的消息——定于8月21日上映,并在14日开启超前点映,出品方华谊兄弟的股价应声大涨。

  离点映还有三四天,笔者随手搜了一下所在城市的点映预售,市区点映排片的好几家影院均显示满座:

《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另外几家没有显示满座的预售出票基本也都过半了,要知道,这离正式点映还有三天时间:

《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很高的点映排片已经反映出资本势力对《八佰》的鼎力支持,而城市小资群体这种“用脚投票”的行为,也等于是给那些自信满满的自干五群体泼了一盆冷水——对《八佰》的舆论批评和抵制显然远未达到预期,现在就下结论“公知成了过街老鼠”还为时过早。

  《八佰》的上映是一种商业行为,笔者没有义务更没有能力去“教”资本家怎么干?但就《八佰》这部影片所要传递的历史观,笔者是坚决持批评态度的。

  去年年初,在给《八佰》做推介时,该片的导演管虎就去拜访了“飞将军”孙元良的后人秦汉,并在微博上高调宣传:

《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这个“飞将军”非彼“飞将军”,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善骑射、北拒匈奴、保家卫国,是真正的名族英雄;而“飞将军”孙元良获此称号,却是因为他很能逃跑——淞沪会战跑了,南京保卫战跑了,淮海战役还在逃跑。

  蒋介石准备撤出淞沪战场的时候,命孙元良殿后,做做样子给美英列强看;孙元良却连样子都懒得做就先行跑路了,真正率领八佰壮士(实际上只有四百人)镇守四行仓库的是谢晋元。

  管虎这样做就有点儿不地道了,这就好比你宣称拍一部歌颂岳飞的点映,却找秦桧后人合影;一边号称要歌颂四百壮士英勇抗日,一边又做出亵渎烈士英魂的下作之举。

  管虎的历史观由是可见。

  找四百勇士名义上的领导孙元良的后人合影并高调宣传,则折射出了管虎导演头脑中的精英主义和精英史观。

  四行仓库保卫战值不值得铭记?当然值得铭记!四百勇士的抗日事迹值不值得后人歌颂?当然值得歌颂!

  问题是,放到整个淞沪会战的历史背景下,四行仓库保卫战本身就是个悲剧,反映出了淞沪会战的彻底失败,更反映出了国民党组织路线的彻底失败。把对四百勇士的歌颂,与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以及整个淞沪会战的反思与批判结合起来,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影片《八佰》单纯地歌颂四百勇士、甚至由导演出面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罪人孙元良的后人表达暧昧,显然就背离了这个基本的历史观。

  九一八事变以来,蒋介石对日媾和的投降主义路线,已经引起中国民众的极大愤慨,国际上对于蒋介石的表现出了失望,哪怕是国民党内部主战派的倒蒋声浪也愈发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迫切地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对日反击战来收复自己的政治失地,于是淞沪会战仓促地开始了。

  蒋介石的战略考量是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于是在上海发动了主动反击,这个战略安排总体来说倒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中日双方总共投入兵力100万,其中国军一方先后投入近80万。从人数上来说,国民党是占优的,但从海陆空武器装备来说,日本侵略军却占有绝对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国军却摆出了一个对自己极其不利的阵型,犯了军事上的大忌。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本身是一个“突出的三角”,因为国军部队协同作战不利,两翼率先被日寇占领,从而实现了对三角的扇形包围,让80万国军处于两翼被夹击,而正面遭受日寇飞机、战舰重火力的猛烈攻击,淞沪战场顿时变成了一个绞肉机。

《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毛主席的战术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充分发挥人数和火力优势;而蒋介石的淞沪会战却反其道而行之,“充分不发挥”80万国军的人数优势,导致淞沪会战全面失败。

  淞沪会战全面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进攻南京”这个清晰的战略意图相比,蒋介石打着太多的小算盘,战略意图上表现得举棋不定,更多的是把淞沪会战当作一场政治战——战斗打得越惨烈,自己可以赚取越多的政治资本。

  如果国军可以拱卫两翼,让开中间,一则可以避开日本海军的火力优势,二则可以充分利用战略纵深诱敌深入,实现对日军的反包围,那么,整个淞沪会战就完全有可能是另一种局面。遗憾的是,在蒋介石的指挥无能之下,让80万国军将士白白喋血,30万人伤亡,主力耗尽,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淞沪会战全面失败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军队糟糕的战术组织和协同作战能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一种重要前提就是高效的组织协同,这就需要官兵一致、上下齐心。基层抗战的国军将士不可谓不英勇、不可谓不顽强,遗憾的是国军的高级将领大多却只求升官发财、临战则贪生怕死。

  国军的战术协同显得非常糟糕,例如国军的一个坦克营冲上去,后面却没有步兵跟进,导致坦克营成为孤军被围剿。在日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之时,国军前线大乱,部分部队为避免自己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而此时蒋介石仍举棋不定,迟迟不下撤退命令。最终决定撤退时,又不安排各部撤退秩序,导致数十万军队拥挤在狭长的公路上任由日军狂轰滥炸,大撤退变成大溃逃。

  这真应了那句“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远远大于淞沪战争国军与日军的差距,而最终中国人民志愿军却以远小于联合国军的伤亡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充分体现了国军与共军在组织路线上的巨大差别,淮海战役共军以60万对国军80万,硬是把一锅夹生饭啃下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是人民军队在组织路线上的优势。

  在决定撤出上海前,蒋介石希望孙元良的88师能够在上海顶一下,以死守四行仓库来向中国民众和西方列强展示国军抗战到底的决心。

《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孙元良

  孙元良本人倒不是有什么过人的能力,但他既是蒋介石的老乡,又是校长黄埔一期的学生,因而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获取了无尽资源,手上清一色的德国装备。孙元良跟顾祝同一商量,反正就是“表达一下决心”,留下一个团就够了。顾祝同点头之后,孙元良就只扔下一个400人的加强营,由团副谢晋元指挥,自己则带者88师的主力率先逃跑。

  2007年,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杜撰了解放军某团下的一个炮灰连的股市,这种事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冯小刚这部编造历史的电影因而受到广泛的舆论批评。而反观死守四行仓库的四百勇士,这才是赤裸裸的炮灰。

  国民党在淞沪战场败局已定,死守英租界附近的四行仓库,除了表演给西方列强看、给蒋介石赚取政治资本,从战略上讲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还要白白牺牲我中华好儿女的性命,这分明是TMD老蒋在对中华民族犯罪。

  说到死守工事,笔者想起了2009年康洪雷执导的抗战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师长虞啸卿是国民党精英将领的代表,平时表现出一副“国难当头,岂能坐视”的大义凛然状,高唱“与子同袍、岂曰无衣”,关键时刻却为了自己的前途,断送兄弟们的性命;个人能力上却眼高过顶,指挥才能、应变能力堪忧;兵痞龙文章却把一群精英将领眼中同样是“兵痞”而欲抛弃的普通士兵,充分组织起来了,在最后打了一场艰难而漂亮的防守反击战。

《八佰》预售满座,谁给你的自信说“公知是过街老鼠”?

  因为这是一部讲国军抗战的电视剧,很多果粉为电视剧打了高分,他们却根本没有看懂这部电视剧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这部电视剧真正要表达的正是对人民史观的歌颂,以及对精英史观的辛辣嘲讽。国民党的败亡也正是由于其对人民的背叛。

  《八佰》的导演管虎与《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导演康洪雷相比,思想境界完全不在同一层次。

  在阶层分化的今天,《八佰》所塑造的英雄形象恰恰切合了城市小资群体和知识精英的阶层优越感;而《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兵痞则更多的代表了那些身处底层的默默无闻的“下里巴人”,这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尽管获得了很高的评分,却没有赢得足够多的观众。

  在市场大潮的洗礼下,资本的意识成为塑造现代市民社会的主流;而历史虚无主义横行,再叠加上现实生活中对自身阶层的不如意、生存压力以及压迫感,就系统性地造就了小资群体与传统革命的疏离、甚至背离,以至于他们将种种问题归咎于革命本身和前体制。这是《八佰》这类歌颂“对立面”的电影能够大行其道、赢得观众的根本原因。

  就像昨天文章提到的,当自干五群体将群众的不满统统斥为“添乱”,“不识大体”的时候,你们拿什么去跟公知争夺群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9
0
0
5
1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