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冬青:得诺奖多少说明不了中美体制的优劣

作者:翟冬青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3-06-15 1835

翟冬青:得诺奖多少说明不了中美体制的优劣

在诺奖获得者的数量差距上,现在东方大国和西方欧美国家之间还是有着明显差距。有人说,这是东西方国家之间体制的差距,欧美的资本主义体制善于创新,东方的社会主义体制不善于创新。本文对此说进行更深一步的规律分析。

严格地讲,创新分为科学创新技术创新无科技创新三个种类,三类创新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各有千秋。技术创新无科技创新与体制有关系,社会主义体制的集体优势很大,而科学原理创新的发展与体制关系有限,更多的是有历史先发优势有关。

无科技创新种类里,家庭妇女和普通民众都可以发挥作用,比如茶叶蛋可以煮得更好吃、喂猪的某种饲料可以增肥更快、手机扫码可以结算货币之类的。据报道,日本国就曾经召开全国家庭主妇的创新比赛,这样的比赛我国过去也有,类似车间劳动竞赛,某些女工甚至可以用车间吊车的挂钩开啤酒瓶,其工艺创新能力令男工汗颜。

其次谈技术创新种类里,比如一种金属加工工艺的提升,工人、技师和院校教授等都可以同步发挥各自的作用。如果是在大型工业产品的装备制造过程中,如飞机、汽车和轮船等复杂工业产品会涉及到广泛的、丰富的、协作的工艺创新。在推广鞍钢宪法的时代,曾提倡过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生产,工人参加管理)的集体创新法,对快速提升新中国的工业技术创新发挥过巨大作用。产线工人不再是原地被动地等待来图加工,也不再是一台只能听上级指挥的人肉机器,一线工人以主人翁姿态涉足产线上协同工艺改造,完全起到了今天柔性智能制造的良好作用。英国罗罗公司在发动机工程研制的管理模式上,曾经盛赞过我国企业过去实施的“三结合”模式。上个世纪的这种特定双创,立足工业一线、农村基层,实事求是地全面进行小步快跑式技术微创新,远比现在让大学毕业生搞伪双创的效果好。

最后谈当代瞩目的科学原理创新,这是一种高等思维和认知的创新,能够从事这种高等创新的人数是少数人。首先,科学创新者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在普通的世界现象中看到与众不同的高光现象,同时也要能理解一种或者几种既有的物理科学原理,以及掌握若干数学逻辑的工具,而不是只能写论文 “发论文科学原理创新者能够以物理原理的思考创新和数学工具的演算应用,对所发现的、更为新颖的科学原理进行全所未有的规律阐述。比如笔者本人发明了世界第一种四维坐标系的宇宙物理建模,优于笛卡尔三维坐标系对天文物理的表示方法,这就是一种物理规律用于数学建模的创新;再如笔者发明了一种解算微积分的创新方法,不同于微分和积分而有固定的微积分数,这是一种数学原理的创新。科学原理创新的巨大价值在于它可以延伸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由一变为多,比如四维坐标系可以转换为巨型工业系统的寿命管理模型,这样大型飞机等巨型系统的各部分系统寿命管理就有一种全新的直观几何混合技术物理的建模法则了。

理工科诺贝尔奖的创新内容,就是非数学内容、非控制科学内容的科学原理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诺贝尔奖的主要理工科种类里,没有数学,也没有计算和控制学,更没有天文学、海洋学、地球学、燃机动力学等,只有物理学、生物化学和(西医)医学。其实,物理学、生物化学和(西医)医学这三类,是三种不同领域的物理学,生物学是生物物理学,(西医)医学是人体物理学。在科学原理创新上,它的创新内在规律是先发制人凡是在一定历史阶段里物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三类学科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它的科学界在诺奖上就容易连续获得先发制人的科研优势

比如我国近年在火箭绕月发射方面获得了世界闻名的取土第一名,因而在此基础上连续对月球科研取得了系列第一,如查明月球土壤含水份等,同时侧面验证了美国阿波罗登月有可能证据不实。再如我国医学前辈的屠呦呦早在几十年前就发现了青藁素,攻克了虐疾重症,世界医学史上绝对领先,无人能敌。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科学原理的创新关键就是在特定学科的成果上要先发制人及连续先发制人

因此,物理学、生物化学和(西医)医学这三类诺贝尔学科的先发制人确实是欧美国家长期领先。这一点,我们今天应如实承认,不应该盲目说我国的先进。这三类诺贝尔学科先发制人的诺奖成果,不是姓社姓资的体制问题,而是来自纯粹的科学发展自身问题。我国晚清时期,清政府刻意实行愚民政策,弱化科技能力,造成了中国在这三类学科的落后。但今天我国依然能够依靠钱学森、邓稼先等爱国科学家,尤其拥有了卓越的于敏大神级科学家,让我国实战型氢弹技术至今遥遥领先欧美。因此说,对科学原理创新的诺奖创新水平,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析每一个特定的具体学科,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笼统分析东西方科技是高是低。

理工科的诺贝尔奖仅能覆盖物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三个学科,而数学、计算控制科学、动力科学、天文学、海洋学、地球学、材料科学等,都有大量的科学原理创新尚未被诺奖奖励范畴所覆盖。我国在数学、动力科学、海洋学、地球学、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科学等方向上都曾有极为卓越的创新,比如数学史上我国曾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冯康研究员发明的有限元分析,这是当时世界顶级的成果,也是今天工业软件的普遍原理。燃机动力学上曾有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吴仲华发明的三元流体计算法,成为世界喷气发动机仿真计算的鼻祖,在此之前世界喷气发动机只能采用作坊式的试验摸索研制。当代的巅峰科研,除了大西南成飞的第五代战机歼-20以外,我国还有潘建伟院士发明的量子计算机,可以不用“量子存储器”就能完成冯诺伊曼结构的计算模型,居然比美国快100万亿倍!(按照2022.11新闻报道)这可真是世界计算机史上匪夷所思的突破哟!

我国独特的科学原理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在“非诺贝尔奖”的很多领域里比比皆是,根本不需要单纯在诺奖上与欧美比算术数量。比如所谓的科技先进国家——日本的诺奖数量近年攀升到27人,但研制一架中型客机MRJ,最后竟然走到拆除6架样机,完全失败终结下马,眼睁睁看我国的C919拿到千架订单进入商业航线。日本还有号称世界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但经过福岛核灾难后现在居然向全世界海洋排放核污水,核废处理技术拙劣到不会使用土壤收敛剂。日本国的这些劣等科技作为,根本不是诺奖数量所能表彰的“先进水平”,在工程科研上极为拙劣无能。因此说,对比物理学、生物化学和(西医)医学三学科的诺奖数量不足以做为当代中国与欧美科学实力的对比。我国的科学原理创新能力,经过建国以来70年的几代人奋斗和积累,今天是在全方位学科领域内大踏步前进!

国家创新能力在科学创新技术创新无科技创新三大门类上,是一种全面考量的综合能力,它体现出一个国家在科学界、工业界、全体民众中协同创新的举国体制驾驭能力。因而,我们大可不必被诺奖中区区三个学科的诺奖数量一叶障目,看不到新中国以来积累的伟大科学成就,可以肯定,中国在很多方面必将引领全世界人民的科学进步!

2023年6月14日撰写于曲阜古城息陬镇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12
5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