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形态

作者:王伟光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4-11-12 621

王伟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形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依据,科学理解、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基于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可以判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什么别的文明,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坚持继承、发扬和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兼收并蓄国外先进文明;始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国特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且强调,“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并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年7月7日,他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依据,科学理解、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

全面、科学地理解、把握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首先要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历史、辩证、具体地认识社会文明,赋予社会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定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搞清楚“什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专门著述集中阐释社会文明问题,但从他们涉及社会文明的经典论述中,可以学习理解他们是怎样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阐述社会文明问题的,进而从中概括出他们关于社会文明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领悟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就是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人类社会文明的性质、特征、历程与状况,概括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而形成的关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总看法、总观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看待人类社会文明,首先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历史观的大视野出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科学分析入手,从人类大的历史时代和社会形态演变的客观规律着眼来认识人类文明这种社会现象。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语境下使用“文明”“文明制度”“文明国度”“文明国家”“文明社会”“工业的文明的社会”“现代文明”“文明民族”“欧洲文明”等字眼时,一般情况下,其“文明”二字特指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制度。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进行了最彻底的,又最符合历史辩证法的阐述、批判和揭露。他们在肯定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历史进步性,肯定“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的同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出发,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阶级剥削本质及其虚伪性。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制度”的基础就是剩余价值剥削,剩余价值剥削使得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分裂,分裂成资本的所有者和除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创造了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即“资产者或资产阶级”“无产者或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阶级基础就是建立在剩余价值剥削基础之上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阶级分裂和对立。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剥削压迫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国家、民族和劳动人民群众,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制度”的基础,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最根本的特征。他们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就是“资产阶级文明”“资本的文明”,揭露了其社会文明的剥削阶级本质。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制度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对内压迫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对外进行帝国主义侵略。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弊端和发展趋势时,强烈谴责和鞭笞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是镇压无产阶级的“罪恶的文明”“虚假的文明”,明确指出每当无产阶级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时候,资本主义“制度的文明和正义就显示出自己真正的凶残面目”,讽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血腥镇压“真是‘文明的一个进步’”,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凶残的阶级本性和虚伪性、欺骗性。他们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是“旧文明的最后阶段”,这种“旧文明”一定会被“真正的普遍的文明”,即共产主义社会文明所代替。他们明确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创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治统治,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条件,无产阶级是创造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达到而且已经达到“高度的文明”,揭示了未来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把社会文明视为纯粹精神运动的结果的历史唯心主义文明观,明确指出社会文明的形成和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结果。他们从人类社会形态演变发展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经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至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出发,概括了人类社会文明演进发展经过原始社会公社所有制起源文明、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文明到未来社会的“真正的普遍的文明”,即社会主义所有制、共产主义公有制文明的不同阶段及其不同形式,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譬如,恩格斯在使用“文明”一词时,有时也参照并借用摩尔根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期,使用了“文明时代”一词。他把“文明时代”划分为“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恩格斯所讲的“古代文明”,还应包括初始的、萌发的、起源的原始社会文明。因为恩格斯借用了摩尔根的说法,“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这个论述包含着文明的产生是从人类学会对天然产物的加工开始的,把天然物加工成工具,如旧石器、新石器。实际上,在原始社会,人类开始学会加工天然物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也就开始了社会文明的起源,此为“古代文明”产生的起始点。当然,他们把分工、由分工产生的商品交换与生产,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作为社会文明形成、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这同恩格斯赞同关于“古代文明”起源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判断并不矛盾。他关于“古代文明”的说法有时也包括原始社会的起源文明。但原始社会的起源文明并不特指人类已进入“文明时代”。在恩格斯那里,“文明时代”特指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的社会文明。他所讲的“古代文明”在某种意义上也包括原始社会起始的、萌发的文明或称原始社会起源文明,而从原始社会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奴隶社会就进入了“文明时代”。按照恩格斯关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划分标志,“古代文明”指的是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现代文明”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

第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在用语上有时也借用西方人使用的“野蛮状态”字眼,代指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文明状态,但他们与西方狭隘的资产阶级历史观点根本不同,他们高度肯定资本主义社会文明之前的“古代文明”。而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把人类社会的“古代文明”,特别是东方民族的“古代文明”视为“野蛮状态”,宣扬“西方文明中心论”等资产阶级狭隘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点。他们把“古代文明”称为“野蛮”,是贬损“古代文明”,尤为贬损东方民族“古代文明”。这同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古代文明”,特别是东方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根本不同的。正如毛泽东在1958年同黑非洲青年代表团的谈话中指出,因为“我们中国过去、现在都没有占领别的国家,将来也不会去占领美国、英国作殖民地,所以我们始终是文明国家”。他在1959年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共产党领导人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要破除某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所说的“西方文明”“东方野蛮”“西方人是文明民族”“东方人是野蛮民族”的贬损东方文明的荒谬说法和迷信观念。毛泽东坚决反对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说我们野蛮、不文明”的观点,认为“这要翻过来”。真正野蛮的国家应当是残酷压迫、剥削、杀戮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帝国主义强盗,而东方民族是文明国家,因为他们从不占领、殖民他国。

第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阶级社会的社会文明问题,揭示了阶级社会社会文明的阶级性,指出自原始社会公有制解体以来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譬如,恩格斯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第一次大分裂,从此阶级的分化与对立就“继续存在于整个文明时期”,即整个“文明时代”。他指出,“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近代的雇佣劳动制”,就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制度形式,这是整个“文明时代”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这“三大奴役形式”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他把“近代的雇佣劳动制”,即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称为“隐蔽的奴隶制”。恩格斯的阐述表明,所谓“文明时代”,始终存在着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文明“三大奴役形式”。他认为,奴隶社会以来的“文明时代”是由分工及分工引起的商品交换和生产开始的。在经济上有四个特征,即出现了货币资本、利息和高利贷,出现了商业阶层,出现了土地私有与抵押,出现了奴隶劳动。在家庭形式特征上,出现了以专偶婚制男人对女人统治为特征的个体家庭。在政治上的特征,便是出现了国家,“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他还指出了“文明时代”其他特征,即出现了城乡对立的旧式分工,私有财产继承制度。通过对“文明时代”特征的分析,恩格斯指明“文明时代”,无论是“古代文明”,即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还是“现代文明”,即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都具有阶级剥削、阶级压迫、阶级矛盾、城乡对立、旧式分工的特征,揭露了人类以往的任何阶级社会的文明都具有“奴役形式”文明的阶级剥削本质,揭示了整个阶级社会的“文明时代”从“古代文明”(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到“现代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

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社会文明的经典论述、论点、论据的综述,可以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是怎样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分析认识社会文明问题的,进而正确认识和阐发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文明”一词,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用法、不同的所指、不同的内涵。可以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来使用“文明”一词。如,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古代文明、现代文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等用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使用“文明”用语、阐述社会文明问题时,贯穿了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使用“文明”一词时是有着严格限定的,对文明概念赋予了唯物史观的界定。

第一,把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状况、水平作为认识人类社会文明产生、发展及其性质、状况、水平的根本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最终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文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真正原因。譬如,马克思将“文明的一切进步”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一切增长”,认为文明是工人创造的对象。他还指出,“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commerce]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认为文明进步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的性质、状况、水平,首先应该分析该社会文明所处的社会形态的性质、状况、水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引起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出发,遵循人类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的原理,依据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把人类社会文明看成“五种社会文明形态”依次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

第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文明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必须对阶级社会的社会文明进行阶级分析,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阶级社会的文明现象。譬如,马克思恩格斯都把阶级、国家的产生看作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恩格斯指出,文明是社会的素质。社会性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特性,阶级性是文明社会性在阶级社会的集中表现。马克思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又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原始社会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奴隶社会的“古代文明”开始,到封建社会的“古代文明”,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文明”,都是阶级剥削与对立的社会文明,其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对阶级社会的文明进行阶级分析,深刻揭示了阶级剥削社会文明是建立在阶级对立和阶级剥削基础上的文明,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与斗争就是文明发展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正如1949年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指出的那样:“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自原始社会公有制解体以来的人类社会文明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四,文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能用抽象的、永恒的、超历史的“普世文明”衡量不同社会形态、不同阶级、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社会文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文明是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他们充分阐明人类社会文明是历史的、具体的,从来就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普世”的社会文明,绝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所谓“普世文明”标准来衡量不同社会形态、不同阶级、不同类型的社会文明形态。

第五,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社会文明相对前一个社会形态的社会文明都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都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阶级剥削社会的旧的社会文明将被未来社会的新的社会文明所取代,这是历史的必然。譬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社会文明的进步性给予历史辩证法的应有的评价,肯定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又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与斗争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是“旧的文明”,必然引起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从而为新的文明形态——“真正的普遍的文明”,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所替代。

第六,坚决用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战胜历史唯心主义文明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彻底批判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论证人类社会文明是纯粹精神的产物,主张人类社会文明史“野蛮—文明”二元划分论,鼓吹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是“野蛮状况”,“资本主义社会是文明的终点”,宣扬“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资产阶级狭隘的历史唯心主义文明观。譬如,恩格斯批判了把“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被归功于头脑,归功于脑的发展和活动”的唯心史观观点,指出推动文明进步的历史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的物质生产生活“需求”,而不是少数人的思维。如今塞缪尔·亨廷顿所鼓吹的“文明冲突论”,是当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批判的唯心史观文明观的当代变种,“文明冲突论”抹杀人类文明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企图用超历史的、抽象的“文明冲突论”代替阶级斗争的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文明的总的看法和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对文明给予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他们涉及社会文明问题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社会现象,是体现、标志、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状况、性质和程度的重要范畴,是人类社会进步状况的性质和程度的体现、标志和概括。必须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文明问题作历史的、具体的、辩证的、阶级的分析和认识。

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什么别的文明,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性质、内涵与意义,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意义上判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什么别的文明,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起源文明、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当下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阶段,同时又处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已经创造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原始社会起源文明以后至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都是阶级剥削社会的文明,阶级剥削社会的文明都是建立在残酷的阶级压迫、阶级剥削、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基础之上的社会文明。阶级剥削社会文明是与剥削、压迫、战争、流血、杀戮交织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创造了比以往任何社会更伟大的社会文明,但它仍然没有克服阶级剥削社会文明的弊端,存在着两极分化与对立、斗争与流血,存在着种种社会阴暗面,存在着极为不文明的社会问题。

列宁在1920年《迎接国际劳动妇女节》中指出:“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达到而且已经达到了高度的文明。”我们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所谓新纪元,就是代替旧的社会形态的新的社会形态诞生了,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先进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尽管苏联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新形态中途夭折了,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使得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得以接续与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造就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将要彻底替代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物质形态的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的先进社会文明。从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两大社会现象来划分,可以分为物质形态的文明和观念形态的文明两大社会文明现象。物质形态的文明可以简称为物质文明,观念形态的文明可以简称为精神文明。人类的社会文明是物质形态的文明和观念形态的文明的历史的、具体的、辩证的统一。譬如,青铜器是中国奴隶社会文明的物质形态,是物质形态的文明。青铜器的物质原料经过采矿、冶炼、浇注等技术工艺,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的文明象征,是物质的文明。然而,青铜器上的文字镌刻、纹饰等所体现的奴隶制的“礼治”思想,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又都是观念形态的文明,是精神的文明;青铜器所体现的奴隶社会等级森严的“礼”仪制度又是制度形态的文明。可见青铜器本身就是物质形态的文明和观念形态的文明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也是奴隶社会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的体现。观念形态的文明必须以物质形态的文明作为物质担当,物质形态的文明又要以观念形态的文明作为精神体现。物质形态的文明不能离开观念形态的文明,观念形态的文明也不能离开物质形态的文明。任何物质形态的文明如果没有思想、观念、技术等渗透其中,就无法构成物质形态的文明。所以,任何社会文明都是物质形态的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的统一体,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物质形态的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高度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文明统一体。

第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生态“五位一体”的系统的社会文明体系。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来划分,人类社会文明又可称为经济形态文明、政治形态文明、文化形态文明等三个方面,简称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文明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围对社会文明的区分,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且交叉与重叠。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文明都各自包含物质形态的文明和观念形态的文明两大方面。譬如,经济文明即以物质形态的文明为主,但又包含观念形态的文明,渗透在经济运行、经济制度之中的经济思想就是观念形态的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也是如此,它们既包含物质形态的文明,也包含观念形态的文明,观念形态的文明成分相比物质形态的文明成分更多一些。

人类的社会文明不仅仅是观念形态的文明,也是物质形态的文明;不仅仅是文化形态的文明,也是经济形态的、政治形态的文明和制度形态的、生态形态的文明。制度形态的文明与生态形态的文明是从另一个侧面对特定社会文明现象的概括。制度文明与生态文明贯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贯通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仅仅把人类社会文明看作观念形态的,或看作文化形态的文明,都是对社会文明的不全面的认知。正因为社会文明是物质形态的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的统一体,所以社会文明就应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以系统方式存在的社会文明。

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经济形态的文明,即经济文明。经济文明主要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而构成的,是由人类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全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构成的,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构成的。人类历史上的经济文明经历了原始公社公有制生产方式的经济文明,奴隶社会奴隶主私有制生产方式的经济文明,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的经济文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私有制的大生产生产方式的经济文明,共产主义公有制的生产方式的经济文明(社会主义社会不完全的公有制的经济文明是其前提与准备)。当然,在每个不同国家、民族和区域又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经济文明。

社会文明的政治的上层建筑是政治文明。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国家,及其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力机构,政治的上层建筑就是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社会形态的历史时代,政治文明是不断递进发展的。奴隶社会的政治文明就比原始社会的政治文明更成熟、更进步,封建社会的政治文明就比奴隶社会的政治文明更成熟、更进步,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就比封建社会的政治文明更成熟、更进步。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既继承之前一切社会形态政治文明的优秀成分,又克服以往一切社会形态政治文明的历史局限,必定是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的新形态,是清除一切阶级社会文明弊端的新型政治文明。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既密切关联、相互契合、互有重合,又具有各自内涵和外延的范畴。文化的适用范围要比文明窄得多。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构成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领域、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是该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体现、升华和概括,同时又给予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反作用力,或是促进作用,或是阻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文化就是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一定的阶级斗争服务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人类的文化生活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深化与提升,文化是经济、政治的继续与反映。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从广义上看,文化是一切人类创造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成果;从狭义上看,文化是指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精神成果,又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文化可以分成物质形态的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两大类,一定的物质形态的文化必定以观念形态的文化为内核、实质和反映,而一定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必定以一定物质形态的文化为载体和担当,二者是统一的。就拿宗教来说,它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范畴,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即宗教文化。寺庙观堂是物质形态的宗教文化,而宗教的教义、信仰、思想、理论则是观念形态的文化,二者是统一的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既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又是通过宗教的寺庙观堂、经书神器等物质形态的文化体现出来。

总之,物质形态的文化与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社会文化现象的统一体。按照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区分,从广义上看,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与观念形态的文化;从狭义上看,文化又特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如思想理论、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文化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方面和领域,也是文明的重要体现和标志。也可以说,文化与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重合又有分别。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总成果、总标志。文化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文明包括文化,文化是文明的一个方面、一个内容、一个体现、一个标志。可以说,文化是集中体现出来的社会文明现象,也称为文化文明。当然,仅仅把社会文明局限于精神、思想、意识等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不全面的。

制度文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明形态。制度文明是以制度形态存在的社会文明,是社会文明性质、状态、特征和水平的显示器,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社会的制度文明的水平标志着该社会文明的进步水平。人类社会文明愈发展,制度文明程度就愈高。制度文明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等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一切层面,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政党制度等,既体现物质形态的文明,又体现观念形态的文明。制度文明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制度文明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对经济、政治的提升、概括和反映。制度文明核心是人类的思想理论的制度认知,既体现在政治的上层建筑,又体现在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必须加强制度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改造和保护的状态、程度和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类就与自然发生着对自然的认识、改造、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人化自然就是人认识、改造、保护和利用自然的结果。在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人既受到大自然的恩惠,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们逐步认识到,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不仅要改造利用自然,取自自然,还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人对自然的认识程度、改造利用程度、热爱保护程度同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资本无序扩张使得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与报复越来越严厉。资本主义社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生态观,然而靠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彻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只有靠先进社会制度,如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建设真正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设真正的生态文明。

制度形态的文明与生态形态的文明是从另一个侧面对特定社会文明现象的概括。制度文明与生态文明贯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贯通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

人类社会任何一种文明都同时具有较之前社会的文明更为优越的方面,也具有历史局限性方面。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文明,还是观念形态的文明,抑或是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等,都是如此。譬如,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第一阶段或准备阶段,它创造了比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更先进、更成熟的社会文明,但相较于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文明,它还具有不完善、不成熟的方面。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创造了较之以往人类历史一切政治文明更为优越的文明,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和缺陷,这也是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政治文明所不可避免的。

人类的社会文明不仅仅是观念形态的文明,也是物质形态的文明;不仅仅是文化形态的文明,也是经济形态的、政治形态的文明,更是制度形态的、生态形态的文明。仅仅把人类社会文明看作观念形态的,或看作是文化形态的文明,都是对社会文明的不全面的认知。正因为社会文明是物质形态的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的统一体,所以社会文明就应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以系统方式存在的社会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全面的、系统的、全方位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文明,还应包括观念形态的文明,是包括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的、系统的、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体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应当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共同繁荣的文明,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社会文明的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面发展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逐步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高境界的文明形态的必然途径。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什么别的社会文明,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是物质形态的文明即物质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即精神文明历史的、具体的、辩证的统一的社会文明,是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文明体系,是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一致、相协调、相连接的新型社会文明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自原始公社公有制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都是阶级社会,任何阶级社会的文明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明都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社会文明,都必然带有一定的历史的局限性。无论是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都是如此。只有消灭阶级差别与对立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新型社会文明形态,其过渡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是迄今为止最为进步的社会文明,是向着人类最文明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文明新形态。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为消灭阶级,为过渡到人类最进步、最全面、最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文明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前提和准备。所谓超历史的、普世的、抽象的社会文明是根本不存在的,追求超历史的、普世的、抽象的社会文明,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首先坚持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和发展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民的文明,是绝大多数人的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共享、人民的喜闻乐见、人民的自觉自愿、人民的首创为原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生态“五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始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再发展、再进步、再繁荣,如果离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会丧失生命力,不可能再持续发展下去。中华民族文明绵延至今从未中断,就是靠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根脉和魂魄的维持与滋养。如果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而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不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不注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会丧失根与魂,就会中断甚至泯灭。要始终保持中华民族文明的持续发展、经久不衰、连续不绝、鼎火旺盛,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四,始终坚持继承、发扬和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枝繁叶茂、永续发展。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采取科学的态度,做到批判式的继承。坚决反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的两种绝对主义态度。应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清良莠,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既要反对历史复古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放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首位。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灵魂与指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主线,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持续发展。

第五,始终坚持兼收并蓄国外先进文明,建设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封闭的、僵化的社会文明体系,绝不拒绝任何外来优秀文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既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社会文明,也是兼收并蓄国外先进文明的社会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反对拿来主义,又反对关门主义,要批判式地接收国外先进文明,以马学为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第六,始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等于私有化,等于资本主义化”的歪理邪说,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复兴大道。只有推进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七,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国特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其根本特征就是中国特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根本的就是保持中华民族特性,失去了中华民族特性,也就失去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本文参考文献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4
2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