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城:我们同沈志华的分歧

作者:周新城 2017-04-06 950

如何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关于我们同沈志华的分歧

周新城

周新城:我们同沈志华的分歧

看到《北京青年报》2013年4月14日刊载的沈志华的讲演:《斯大林模式的症结与终结》一文,实在不敢苟同。文章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而完全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并把它看作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文章涉及一系列原则问题,这里不可能一一评述。这里只讲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二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三是如何分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一、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求是》杂志,2012年第23期。]这段话是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现在就有一些学者自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发生动摇,甚至以批判马克思主义为时尚,而且竭力把“缺钙”的病症传染给大学生。沈志华的文章就是一例。但是没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科学的研究,尤其是对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样复杂而政治性又十分强烈的问题的研究,必然得不出科学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质,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同这种性质的生产力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唯一的出路是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这是起码的常识。

然而沈志华却不赞成这一基本观点。他说:“马克思当时的判断有误,他没有设想到后来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变化和溶解它内在的矛盾。为什么呢?当时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但实际上,后来从罗斯福新政,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战后,逐步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马克思提出的结论就有问题了,不是只有打碎私有制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北京青年报》,2013年4月14日。]

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是在19世纪中叶提出两个“必然”的,此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无论是罗斯福新政,还是凯恩斯主义,以及别的什么招数,生产社会性与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仅没有消失,相反,范围更加扩大了,性质更加尖锐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至今尚未摆脱的世界经济危机,以“99%反对1%”为口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都说明了资本主义是无药可救的,这一点,连西方正视事实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了。沈志华是资本主义辩护士,他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自身固有的矛盾,不需要用社会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像这样重大的结论,如果是严肃的学者,是要做详细论证的,然而沈志华却一笔带过,轻飘飘地否定了马克思毕生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同样,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沈志华也不做任何论证,就宣布“马克思提出的结论有问题了,不是只有打碎私有制才能解决这个矛盾。”为什么不消灭私有制就可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呢?他一句话也不说了。这是一位到处当客座教授的人应该干的事吗?用这种武断的学风,到处传播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言论,是会使学生得“软骨病”的,误人子弟,那是罪过。

苏联搞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理论基础的。沈志华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然要否定十月革命、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了。他整篇文章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说下来的。然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法否定的,他整篇文章也是站不住脚的。

周新城:我们同沈志华的分歧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时间段

习近平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时,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时间段,明确指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巩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苏联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沈志华是怎样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的呢?他是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他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比作染了一身重病的病人,无可救药,一上手术台,就完蛋了。然而凭什么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说成是无可救药的重病人?他也仍然没有做出必要的论证,只是下了这么个断语。

沈志华抓住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犯的错误、体制上存在的弊病大做文章,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坏透了。能不能依据这些事实就完全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就需要作点分析。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付诸实施的第一个试验场。马克思恩格斯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推论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但它作为人类伟大的理想,怎么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施呢?苏联是在没有前人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想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既然是探索,就难免犯错误。正如列宁指出的:“在这样崭新、艰难和伟大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样对待这些错误呢?列宁强烈地批评了那种“对这些缺点采取讥笑(或幸灾乐祸)态度”的人,说他们是“除了维护资本主义的人以外,就只有那些毫无头脑的人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1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挫折的教训,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宝贵的财富,都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材料。所以我们对待前人的探索必须采取尊重的态度,重要的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时,必须全面地观察和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列宁曾经说过,“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因此他告诫我们:“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们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列宁全集》第28卷,第3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如果从总体上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有两个基本事实是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沙俄是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1913年苏联疆域内的工业总产值只占美国的6.9%,到1985年已达到美国的80%,从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而且苏联是在其国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蹂躏的恶劣环境下取得这一成就的。如果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是失败的,那么怎么解释这个事实呢?丘吉尔在纪念斯大林逝世时曾指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看他接手的时候,国家是什么样子,而他离开的时候,国家又是什么样子。斯大林接手的时候苏联是马拉犁耕地的落后国家,而他离开的时候苏联是拥有原子弹的强国。大家知道,丘吉尔是坚决反对共产主义的,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另一个事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德国挟大半个欧洲的军事、经济实力进攻苏联,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苏联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靠广大劳动人民和红军战士战胜了法西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如果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失败的,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国内人民怨声载道,矛盾重重,那么在希特勒疯狂进攻面前,苏联怎么能顶得住并取得胜利呢?

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评价,毛泽东是辩证唯物主义分析的典范,他的分析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值得我们学习和认真思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毛泽东第一个指出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需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照搬。他在世界社会主义各国纷纷照搬苏联模式的环境下,强调必须以苏联为鉴戒,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探索,走自己的路。然而在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时候,又是他站出来捍卫斯大林的正确方面,强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是基本的,不能否定。1956年8月底,毛泽东明确指出:“因为苏联发生了一些错误,这方面讲得多了,吹得多了,似乎那种错误不得了,这种观察是不妥的。任何一个民族,不可能不犯错误,何况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又那么久,不发生错误是不可能的。苏联发生的错误,像斯大林的错误,它的位置是什么呢?是部分性质的,暂时性质的,虽然听说有些东西有二十年了,但总是暂时的、部分的,是可以纠正的。苏联那个主流,那个主要方面,那个大多数,是正确的。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经过十月革命变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建设了社会主义,打败了法西斯,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它有许多东西我们可以学。当然,是要学习先进经验,不是学习落后经验。”“所以,要加以分析。”“对斯大林要三七开,他们的主要的、大量的东西,是好的,有用的;部分的东西是错误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进行分析,同时分清主流和支流,这是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唯一正确的、科学的方法。

说到社会主义模式,很多时候指的是“制度模式”。从社会制度角度看,怎么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呢?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也要有正确的方法。1956年我们党在批评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错误时,在毛泽东主持下撰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在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具体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分开进行评价。过了半个世纪,回过头来看,这个分析方法十分正确,也十分重要,它可以对一种社会制度做出科学的判断。社会制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社会基本制度,一是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前者是决定性的,它反映了社会的本质特征,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实现形式,是由前者决定的。我们应该就这两个层次分别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而不要笼统地谈论苏联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

苏联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这些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们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十月革命的普遍真理,它是任何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坚持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这一层次的内容,必须充分肯定。把这一层次的内容定了,那就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的具体制度,即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是苏联人民把十月革命的普遍真理与苏联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类制度是在探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这些具体制度必须进行具体分析。苏联建立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正确的,别的国家可以学习和借鉴;有的是错误的,必须抛弃;有的在苏联条件下是对的,但只适合苏联的国情,不能照搬到别的国家去;更多的情况是,有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却必须进行改革。

把两个层次的内容综合起来,我们该怎样评价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根本的、第一位的;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是基本制度的实现形式,是第二位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有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是正确的,不能否定,它是不同社会主义模式中的共同的东西,只要搞社会主义,就应该坚持,抛弃了就不叫社会主义了;有关具体体制、运行机制的内容则是有对有错,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我们不能照搬,而应该把它作为借鉴,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两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应该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从制度角度看,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尽管列举起来弊病甚多,但从整体上看,应该说是“三七开”,不能说是失败的。

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实践这段历史是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习近平指出:“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了。”“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一路否定下去,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了。”“最后‘城头变幻大王旗’只是一夜之间。”这说明,对社会主义的历史搞虚无主义,是会亡党亡国的。应该看到,敌对势力正是从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攻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进而要求“以英美为师”,“回归人类文明的正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的警惕。

周新城:我们同沈志华的分歧

三、必须正确分析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原因

既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成绩是基本的,问题是第二位的,那么怎么会搞到亡党亡国这样悲惨的地步呢?一个身有疾病,但并不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人,上了手术台,却下不来了,给医生治死了,那就不能责怪病人,只能说是庸医杀人了。苏联正是被党内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领导集团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搞垮的。

关于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我们党是早就有结论的。1990年2月,在戈尔巴乔夫主持下,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当时我们党就指出:“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实际上是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它的实质是否定国际范围的阶级斗争,改变共产党的性质,推行西方议会民主政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本不是什么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向资本主义方向演变。”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以后,我们党总结苏联的教训,进一步指出:“苏联东欧的变化,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证明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东欧演变、苏联解体,说到底,是因为执政的共产党出了问题,背弃了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的目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因此才导致政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错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重要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是难逃历史责任的。由于苏共放弃了上述对社会主义制度来说生死攸关的东西,苏联就被葬送了。”应该说,中央把苏联垮台的根本原因说清楚了。

在苏联剧变过程中,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和弊病确实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因为这些错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从而为敌对势力煽动群众、制造动乱、乱中夺权提供了可乘之机。然而对这些失误和弊病应该做具体分析。第一,这些错误和弊病,在整个社会主义实践中是处于第二位的,属于支流,不能由此得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重病在身、下不了手术台”这样的结论;第二,这些错误和弊病不是出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在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环节上出现的,因而纠正这些错误和弊病所需要做的工作是改革体制和改进工作,而不需要也不应该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些问题的出现,只是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不能说明垮台的必然性。如果执政的共产党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那么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纠正错误、消除弊端,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从而使敌对势力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化为泡影。问题并不在于没有失误和弊端(这在一定意义上是难以避免的),而在于如何对待这些失误和弊端,换句话说,关键在于党的路线。

我们把中国和苏联做一比较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谁都承认,我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70年代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远比苏联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严重得多,然而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出现了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得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堡垒依旧屹立在东方。在苏联,80年代中期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尽管比70年代末我国要少得多、程度也轻得多,却出现了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悲剧。从这一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联演变的症结不在于社会主义是否有失误和弊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难免的),而在于如何对待这些失误和弊病。这里,路线的确是决定一切的。

苏联亡党亡国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否正确对待既有的社会主义实践,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所以会解体,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苏联共产党之所以会失去政权并顷刻瓦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理论上、政治上出了问题。他们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污蔑和攻击自己的革命领袖,从赫鲁晓夫丢掉斯大林这把刀子,到戈尔巴乔夫公开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思想上彻底解除武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结果“城头变换大王旗”,真是一夜之间的事。殷鉴不远,这个教训我们是不应忘记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周新城
周新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16
0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