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军网 2018-04-12 2284

中国军网: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中国军网: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辈出、将星璀璨的历史。

为将者,被坚执锐,冲锋陷阵,势不可当。为将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驰奔。为将者,在世人心里留下的,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威武雄壮。

在人民军队如云的将星行列中,有这样一位独特的将领:

他战功赫赫,戎马生涯屡为先锋,历经三次“长征”;

他扎根农垦,戍边开荒风餐露宿,结出累累硕果;

他筑路千里,身先士卒靠前当先,创造人间奇迹。

他就是曾经担任国家副主席的开国上将,王震。

4月11日,王震将军诞辰110周年。让我们一起回忆缅怀这位“工农兵合一”的传奇开国上将。

为兵:从长征路到大西北,打出“王胡子”猛将威名

王震将军有个著名的绰号,叫“王胡子”,何来如此绰号呢?

1946年,王震率领南下支队北返延安,曾发誓说如果队伍一天没到达延安他就一天不刮胡子,结果抵达延安时,王震的胡子已经有近一尺。王震率部返回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当他带着神采飘逸的长胡子去见毛泽东时,引起了毛泽东的好奇询问。当得知原因后,毛泽东给王震取了个“王胡子”的外号。

“王胡子”,体现的是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敢打敢拼、啃硬骨头的刚猛作战风格。

中国军网: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1947年,王震在定边前线指挥战斗。

多年的战争经历使王震养成了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的习惯。1935年4月的陈家河之战中,身为红六军团政委的王震亲临51团阵地,团长负重伤后,他立即将其后送治疗,亲自指挥作战。战意正酣时,王震将军骑一匹战马,挥刀冲锋在前,右肩却中弹。可他负伤后仍不下火线,红军士气大振,迅速占领敌人阵地,最终取得胜利。

1934年8月,湘赣红军主力踏上了西进的征途,军团其他首长都认为,先头部队由一个团长指挥即可。但王震却执意亲随先头部队开进,以便遇到敌情,可以及时果断处置。

1944年11月10日,王震率部从延安出发,摆脱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山岳河流险阻,克服严寒酷暑、饥饿伤病等困难,辗转两万余里,历时650余天,于1946年8月胜利回到陕甘宁边区,毛泽东称赞它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两年后的7月,王震的359旅在豫陕交界遭到胡宗南部队的堵截。情势危急,为了亲自指挥前卫部队的行动,王震带了20余人的警卫部队离开军区机关,穿过敌人的封锁,突然出现在359旅的前沿阵地上。他一出现,就立即被指战员们围了起来,人人欢呼雀跃。指战员们说:“只要王胡子在,我们什么都不怕。当王胡子的兵虽然很苦,但有他的指挥,我们就能走向胜利!”接连几天的作战,部队强渡丹江,激战鲍峪岭,胜利打开了通往陕南的通道。

王震将军戎马生涯的第三次“长征”,就是解放战争末期率部入疆。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王震主动请缨率部进军新疆。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王震率部解放了咸阳、武功、扶风、岐山、蔡家坡等地,并击退了胡宗南、马步芳、马鸿违部的联合反扑。作为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率领麾下的第二军一马当先,由西宁挥师北上,翻越祁连雪山,占领张掖,解放酒泉,大军逼近新疆甘肃边境,最终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中国军网: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1939年,王震和夫人王季青在雁北抗日根据地。

第一兵团7万大军历时两个多月,行程3000多公里,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进军新疆的任务。“王胡子”威名传遍整个大西北。

正如王震自己所说:“对重要的作战方向,必须亲临第一线,这样才能正确地指挥。冲锋在前,也是鼓舞士气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支部队打起仗来,全都嗷嗷叫,不怕死,就先胜了三分。”

为农:从南泥湾到北大荒,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奠基者

人民军队战将如云,王震将军的战功可能并不是最突出的,但从垦田屯兵的能力和业绩看,却无人能出其右。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几十万大军不去前线,而是把陕甘宁边区围得水泄不通,断绝补给,意图困死八路军。陕甘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却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国民党开始封锁陕甘宁边区后,军队吃穿难以为继,百姓压力负担过大,军队生产自救势在必行。

当时,359旅旅长兼政委王震将军率部驻扎延安的南大门——南泥湾。此地土地肥沃,但自清朝中后期以来久经战乱,几近荒凉。王震率领全旅指战员,“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开荒种地,积极生产。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南泥湾成为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抗战时期,王震在南泥湾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农垦指导艺术,积累了丰富的农垦经验。在进军新疆以后,王震将南泥湾的经验运用于新疆的困难条件,率领驻疆部队开垦荒地,生产自给,开展大生产运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开荒百万亩,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又在新疆北部试种棉花取得成功,打破了北纬42度以上不能植棉的禁区,让新疆成为了我国的产棉大区。

中国军网: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1951年5月,在库尔勒十八团渠放水典礼上,王震兴奋地跳进水渠中。

1951年2月,春节刚过,迪化(今乌鲁木齐)驻军整修和平渠。7200立方的片石,要从30多公里外运到工地。当时没有汽车,没有骡马。王震作为司令员,与全师指战员一道,每人拉一个爬犁,利用冰冻的路面,拉运片石。近6000名解放军官兵,从将军到士兵,肩并肩走在雪地上,排成了一条长龙,场面壮观,轰动全城。“将军拉石头”成为街谈巷议的一段佳话。

中国军网: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1956年,王震任农垦部部长。这是他在农场现场办公。

王震将军于1956年担任国家农垦部部长。当年,他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的报告,摆开了大规模开发黑土地的战场。两三年间,建起了七个军垦农场,组成了“密虎宝饶”一统天下的大垦区,“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王震作为“农垦将军”的美名永垂青史。

为工:从黎湛路到鹰厦线,开辟华东南出海通道

除了在农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王震将军于1954年担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他的有力指挥下,黎湛、鹰厦两条铁路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开创了中外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为加强海防建设,打破海上封锁,中央于1954年夏秋,决定抢建黎(塘)湛(江)、鹰(潭)厦(门)两条铁路。这两条铁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条靠近台湾,一条靠近海南岛。在敌舰封锁东部海岸,阻挠我国对外通商的严重情况下,加紧抢建黎湛铁路,开辟湛江港,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意义非凡。

1954年8月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见王震司令员,交谈间,毛主席递给王震一本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一度辞去政务,专心从事铁路建设,然而他的规划没有实现。

中国军网: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1955年,王震和参加黎湛线铁路通车典礼的华南各界人民代表参观郁江大桥。

王震深知这两条铁路的重要意义,但如今要在短时间内修好,难度不小。为了确保顺利完成任务,战争年代就屡屡冲锋在一线的王震做出了一个决定:将铁道兵总部机关从北京搬到铁路工地去,就近指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避免了指挥不畅等问题。

自受领任务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王震在黎湛铁路线路沿线带队勘察,论证铁道走向,掌握第一手数据。1954年9月25日,黎湛铁路正式动工,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和两广沿线10多万民工同时在300多公里的铁路上筑路。由于指挥得当,计划周详,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胜利完工,黎湛铁路于1955年7月1日全线通车。全国人民称这个建设速度为“革命速度”,赞誉铁道兵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黎湛铁路胜利建成,鹰厦铁路的建设也上了快车道。1955年5月,黎湛铁路通车前夕,王震率铁道兵总部移师福建南平,在那里着手指挥8个师又1个独立团,以及闽、赣两省12万民兵,投入抢建鹰厦铁路的战斗。

王震更是在鹰厦铁路建设过程中在武夷山、戴云山隧道工地蹲点,和风枪手、爆破手研究打眼、爆破办法,甚至接过风枪操作。司令员以身作则,官兵干劲十足。经过艰苦奋战,鹰厦铁路仅用22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1956年12月9日竣工通车。

中国军网: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王震在批阅文件。

回想王震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不论是为兵、为农还是为工,无处不体现了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冲锋精神,敢挑重担、一往无前的担当精神。

世界上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世界上没有完成不了的艰巨任务。当兵打仗,不怕征途的遥远,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垦荒戍边,不怕边疆的荒凉,结出美丽的丰收果;建设施工,不怕工期的紧张,干出一流的业绩。这,也是这位开国上将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正所谓:

一马当先冲云天,南下北上只等闲。

陕北江南耕耘事,戍垦流芳疆塞边。

路通东南重任负,心无旁骛只向前。

雷震寰宇垂青史,将军英名传万年。 

(原题为《亦兵亦农亦工,缅怀传奇开国上将王震》)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5
2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