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党争的工具

作者:杜剑峰 来源:《社会观察》 2013-06-17 642

  原标题:CBS向左 FOX向右——奥巴马政府丑闻及媒体站队

  5月11日早晨,白宫西翼的一个变电装置出现故障,烟雾引发火警,众多在西翼工作的驻白宫记者都跑到了白宫外面的街上。“白宫新闻室因火警疏散”,许多媒体很快在网上报道了这个消息。保守派电视评论员理查德•格里尼尔(Richard Grenell)看到消息后,发了一条微博:“白宫新闻室很多年前就没有记者了。”

  格里尼尔是在讽刺美国主流媒体在过去几年中,对奥巴马政府处处维护,没有尽到媒体对政府进行监管的责任。

  阵野分明

  在美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能够理性、客观和公正地报道政治事件的新闻机构。无论电视、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台,在报道中均程度不同地夹带着预设的立场和意识形态,非左即右,阵野分明。其中绝大多数传统主流媒体倾向于左翼民主党,只有默多克治下的新闻集团是右翼共和党的“御林军”。

  电视目前仍然是美国公众获取政治新闻的主要信息源。美国的电视机构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由CBS,ABC,NBC和FOX构成的传统“四大电视网”;另一类是数百家有线电视台。

  电视网历史悠久,不需要额外付费,而且在全美各地拥有大量附属的地方电视台,实力雄厚,其制作和播出的节目种类繁多,观众覆盖面极广,每档节目收视人群以百万计。

  作为传统豪门,“四大电视网”对其所制作的新闻节目要求高,对传统新闻标准和伦理更为看重,所以节目中的政治倾向要更加隐蔽一些。虽然隐蔽,却也不难判断,四大网中,CBS、ABC和NBC均是倾向民主党的“左派”,新闻集团所属的FOX是共和党的同情者。(FOX的新闻节目由有线台“FOX新闻台”制作。)

  相对而言,有线电视是业界新军,竞争激烈,新闻报道尺度更大,政治倾向也更明显。美国有线新闻台多达数百家,绝大多数有线台播出的节目均集中在特定领域,或娱乐,或体育,或历史。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有线新闻台有三家,倾向共和党的FOX新闻收视率极高,MSNBC和CNN彼此竞争亚军的位置,后两者在意识形态上都倾向民主党。

  报纸的传播力要弱于电视媒体,但是擅长深度报道,影响非常大。美国有三家报纸具有全国性的政治影响力,《纽约时报》的左倾倾向非常明显,它同另一家《华盛顿邮报》一起,站在右派旗帜《华尔街日报》的对立面。

  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美国的杂志受到很大冲击,发行量持续下降。曾经风光一时的左倾杂志《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均已陷入经营困境,影响力均大不如前。

  电台广播虽然是非常古老的媒体形式,但却是美国人每日驱车出行时的第一媒体选择,其他媒体形式难以与之竞争。美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虽然一直以中立自诩,但实际上同大部分主流媒体一样,也是民主党和奥巴马的“粉丝”。一些极右翼的保守人士,如拉什•林堡(Rush Limbaugh)等,正是依靠在全美联网的电台中播出节目,成为了美国保守派政治运动中的核心人物。

  媒体成为白宫丑闻的帮凶

  5月17日,刚刚因丑闻而被迫辞职的美国国税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IRS)前局长斯蒂文•米勒,同国税局监察部长罗素•乔治被召至众议院,共同在听证会上作证,配合国会针对国税局打击保守派政治组织行为的调查。

  听政会上议员们获悉,美国政府财政部的官员早在2012年就已经被告知国税局存在违规审计行为。这一信息被公之于众是调查中的一个重大进展,第一次将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同丑闻联系起来。听证会结束不久,《纽约时报》的网站首页上迅速进行了报道,报道的题目是:“财政部2012年已经得知国税局的审计行为”,文章第一段便重点强调了听证会上获知的调查进展。

  然而一夜之后,当《纽约时报》18日的印刷版上市之时,相关报道被挤到第12版,题目被改成“共和党扩大对国税局违规时间的调查,目标指向白宫”,关键内容只是被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行文位置也从文首降至文中。同一个新闻,不同的角度,见报的新闻稿将丑闻描述成党争,白宫方面感到的压力自然也小了很多。

  “国税局打击政治对手”只是奥巴马政府最近接连爆出的数桩丑闻中的一件,丑闻相继爆发之后,媒体和公众均非常震惊。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不是大部分主流媒体在奥巴马上任后对他一味维护,像《纽约时报》一样常常“笔下留情”,现政府大概也不至于犯下诸般大错。某种意义上讲,媒体也是白宫丑闻中的帮凶。

  很多时候,一些媒体将自己的政治倾向性隐藏得很好,如果不是对政治非常敏感的受众,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洗脑”。比如今年年初,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相继推出2013年联邦政府预算草案。倾向于民主党的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记者在报道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草案时,刻意强调其中有大量的“税收”(Tax)内容。时隔一天,同一时段同一档节目同一个记者,在报道民主党占多数的参议院的预算草案时,便改用“政府收益”(revenue)来描述草案中的税收内容。一般民众对“税收”畏之如虎,但是当税收被冠以“收益”的称谓时,往往不明就里,对草案也不再那么反感。一词之差,NPR便暗中左右了很多听众对两党草案的看法。

  不过,在媒体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很多新闻机构,尤其是有线电视,在向受众兜售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新闻”时,已经顾不上掩饰了。

  1980年,CNN开创了24小时滚动新闻报道的播出模式,并依靠报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一战成名”。但是近年来,FOX新闻台却牢牢占据了有线新闻的收视冠军宝座。FOX新闻成功的秘诀便在于进行毫不掩饰的具有倾向性的报道,在黄金时段播出同情和支持共和党的新闻和评论节目,对民主党却不假辞色。

  在2008年和2012年两次总统大选期间,FOX新闻在晚间黄金时段不停播放奥巴马的负面新闻,即使在他当选总统之后,有的主持人在谈及他时也常常称其为“这个家伙”。但是对小布什总统则赞誉有加,很少播出关于中东战局的不利消息。一些研究机构的民意调查发现,在伊拉克战争进行数年后,长期收看FOX新闻的观众,仍然有大量人认为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存在。依靠偏颇的报道,FOX新闻在竞争中获得了巨大的优势,收视率往往比两个竞争对手加起来还要多一倍。

  受到FOX新闻“成功故事”的启发,MSNBC在2007年开始也走上了进行极端意识形态化报道的道路。FOX挺右,MSNBC便占领左派市场,成了民主党的忠实拥趸。不过MSNBC“步子迈得更大”。FOX新闻只是在评论节目中倾向性明显,但是也制作大量遵循传统新闻标准的客观报道,MSNBC则几乎将所有节目都变成为民主党站脚助威的舞台。奥巴马政府执政时的失误很少被主持人提及,奥巴马在选举中的竞争对手则每晚都是节目取笑的对象。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初发布的综合媒体评估报告显示,MSNBC所制作的节目中,有85%均为充满偏见的评论性报道。

  在MSNBC的世界里,每天24小时,民主党和奥巴马政府的所作作为都是英明正确的,但是打开FOX新闻,奥巴马的一言一行却无不证明他是一个祸国殃民的“昏君”。

  白宫无记者

  美国主流媒体的偏颇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美国的知识精英普遍对民主党抱有同情的心态,在纽约和华盛顿的新闻编辑室中,往往从主编以降,整个团队都是意识形态上的左派,其编辑方针自然也向左偏;另一方面,带有强烈倾向性的报道往往投受众所好,是通往商业成功的捷径。MSNBC决定制作方向“向左转”后,收视率迅速上升,虽然还不足以同FOX新闻抗衡,但是已经迅速超越了另一个竞争对手CNN。

  此外,还有一些更加“不足为外人道”的因素也影响了美国媒体的中立和客观。在2012年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使馆被袭击事件发生时,国务院应对不力,事发后白宫还涉嫌误导公众。但是当时正处于大选的关键时刻,所有明里暗里支持奥巴马的媒体均对该事件不闻不问,造成了一个罕见的报道真空。经验丰富的CBS调查记者莎瑞•阿金森却一直没有放弃,挖掘出很多对现政府不利的素材,然而她的报道却没有机会播出,自己也受到来自CBS高层的巨大压力,甚至被迫考虑离职。

  近来在班加西事件再次发酵后,经一些保守派人士披露,人们才发现,原来CBS新闻事务总裁叫大卫•罗德,同白宫负责安全事务的副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德是亲兄弟,而ABC新闻总裁本•舍伍德是奥巴马身边国安顾问伊丽莎白•舍伍德•兰道的哥哥,CNN副总裁弗吉尼亚•莫斯莉同助理国务卿汤姆•内德是夫妻。这些关系被曝光后,主流媒体长达8个月时间内不去调查班加西丑闻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大部分媒体都倾向奥巴马政府,白宫发言人杰•卡尼在过去四年多里很少被问到棘手的问题,所以支持共和党的格里尼尔才有“新闻室里无记者”之叹。

  可是尽管传统媒体整体上对现政府格外宽容,但“卿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记者们对白宫一心袒护,换来的却是白宫对媒体的格外严苛。

  5月13日,美联社对外宣布,该社多名编辑和记者的工作和私人电话记录被司法部暗中获取,虽然司法部是以调查为名,但是违反了美国政府一直以来的保护媒体隐私的惯例。消息传出后,迅速演化为一桩大丑闻,并引起新闻界的广泛抗议,司法部的行为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在限制美国媒体的新闻自由。就在美联社风波方兴未艾之际,又传出司法部在数年前获取一名FOX记者私人信件的消息,而且该记者还因为从事新闻调查而被列为潜在的“犯罪嫌疑人”。这些消息令整个美国新闻界愤怒异常,对于那些一贯支持奥巴马政府的记者们来说,格外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在竞选政治的大环境下,为了维护自己精心打造的政客形象,历任美国总统几乎无一例外都曾同媒体斗智斗勇,一些媒体的主动“配合”并不能满足白宫的胃口,反而令奥巴马政府愈发想尽办法打压记者报道的空间。

  白宫“自媒体”将记者隔离在外

  奥巴马政府不仅在控制媒体上极为卖力,而且还另辟蹊径,利用日益兴旺的网络平台给自己创造出了一个绕过传统媒体的机会。

  奥巴马被认为是第一位“新媒体时代的总”。在他出马竞选总统的时候,正赶上网络媒体从萌芽状态走向成熟,不仅极大地扩展了美国时政报道的维度,甚至成为政客们自我宣传和党派间斗争的工具。

  在这样背景下出来“打江山”的奥巴马,迅速地占领了新媒体平台,不仅在两次总统选举期间充分利用脸书、微博笼络年轻一代选民,进入白宫之后,新媒体也成了他宣传政策、塑造形象的大好平台。

  白宫网站上,选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各种讲话视频、文字记录,还有大量的由“御用”摄影师拍摄的“生活照”。白宫和奥巴马个人的微博账户每天都会更新,第一夫人还在图片分享网站上贴出两人约会时的老照片。奥巴马自己曾经多次参加网络选民会议和微博“微访谈”,当然在技术人员的控制下,网民们从来没有像福克斯电台记者那样问出什么令总统难堪的问题。

  无论是奥巴马跟下属开玩笑的照片,还是第一夫人祝贺自己宠物狗的微博,都让选民们觉得从未如此接近和了解第一家庭的生活,尽管那些打着“生活照”旗号的照片,其实都是精心挑选、同竞选广告无异的“宣传片”。

  而与此同时,白宫的记者们却费尽心机也无法了解到,奥巴马在国家大事上如何做出决断、同国会怎样谈判。

  就这样奥巴马一边在选民中树立了透明政府的形象,同时又成功的把记者们挡在门外。在过去两年时间里,驻白宫记者们已经多次对无法获得足够的报道自由而抱怨不已。从福特总统时期就开始报道白宫的美国广播公司(ABC)记者安•坎普敦公开表示,“在重大国家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总统完全将记者们隔离在外。”“这同我以往报道的任何总统都不同,本届政府想尽办法同媒体保持距离。”

  有了新媒体,奥巴马在同选民交流,宣传自己的时候,不再需要传统的报纸电视来充当中间人,而减少同传统媒体的接触,也避免了在施政出现误差时面对质问的尴尬。某种意义上来说,奥巴马政府利用白宫网站同社交媒体,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全由自己随心所欲掌握内容的“自媒体”。

  如果说华盛顿的政治斗争是一场发生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体育比赛,那么记者和编辑们本应担任旁观和仲裁者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裁判过程中不仅偏心袒护、“吹黑哨”,甚至置新闻伦理于不顾,干脆赤膊上阵加入战团,成为党争中的先锋悍将。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也为美国政客逃避新闻监管提供了一条捷径。

  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公布的一项长期民意调查显示,在过去25年中,美国民众在48项涉及价值观的重大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加深,可以说,日益偏颇的美国媒体对推动社会在意识态上的分裂“功不可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