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围剿中国大解密及中国的全球突围对策

作者:余云辉 来源:余云辉 2019-06-18 2583

美国围剿中国大解密及中国的全球突围对策

余云辉

(本文写于2010年3月,2018年12月7日删改)

美国围剿中国大解密及中国的全球突围对策

一、美国“魔鬼三角阵”的结构剖析

维持中国40年经济高增长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经济社会陷于日益艰难的处境与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有关,与美国针对中国设计并推行的美国国家战略有关,与美国的“魔鬼三角阵”所形成的围剿合力有关。

我们通常认为美国综合实力强大,任何国家和地区难以与美国抗衡,只能俯首听命、惟命是从,并形成了对美国国家综合实力的迷信和恐惧,但是,没有人仔细研究和分析美国综合实力的内部构成和各种具体力量的真实内涵,没有人研究美国综合实力内部不同的具体力量通过因时因地的组合所形成的战略威慑和摧毁能力,更没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美国力量的实用的综合对策。

美国综合实力是由三种力量组成,即,美国的“巧实力”、美国的“软实力”和美国的“硬实力”。这里,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美国的“巧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避免概念之间的模糊和混乱。

巧实力

美国的“巧实力”是指美国借助美元霸权以及全球金融与商品市场的定价权进行巧取豪夺的力量。具体地说,美国的“巧实力”包括:

1、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塑造能力和控制能力;

2、美元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的主导权以及对其它国家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控制能力;

3、石油、粮食以及其它各类大宗商品的全球定价能力、全球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操纵能力;

4、通过美元霸权、利率定价权、汇率定价权、以及金融与商品市场定价能力,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通货膨胀和转移美国本土经济危机的能力;

5、不受外国资本控制的,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企业所组成的遍布全球的金融机构体系。

美国的“巧实力”其实就是美国对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巧取豪夺的能力。美国这种巧取豪夺的“巧实力”创造了美国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

软实力

美国的“软实力”是指美国的体制、科技、文化、教育等力量。美国“软实力”的具体内容包括:

1、美国基于自身国家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而建立的制度,以及对这种制度的维护能力和应变能力;

2、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理论概念的创造力及其传播能力;

3、国内和国际舆论体系的建设能力、控制能力与引导能力,并以此形成全球话语权的能力;

4、国际组织的话语权、表决权和操纵能力;

5、科学技术的原创能力;

6、通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全球渗透能力;

7、对被锁定的战略围剿目标国家实施文化渗透、政策操纵、政治控制以及扶植傀儡或代理人的能力。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描述了“软实力”的可怕威力。美国无疑是将“软实力”发展和运用得最好的国家。

硬实力

美国的“硬实力”是指美国不受外国资本控制的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工业产业体系和流通产业体系,以及基于国内产业体系所形成的海、陆、空、天一体化、立体化的全球军事打击力量。此外,美国的“硬实力”还包括石油及主要大宗商品的战略储备与控制、北约军事同盟等。

美国的“巧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相互组合,构成了一个个战略围剿的目标指向十分明确的“力量三角形”。

美国围剿中国大解密及中国的全球突围对策

这些“力量三角形”,或者因时因地突出其中一个力量的主导作用,其它两种力量作配合;或者随机应变地,协同作战,共同发力,联合打击。无论围剿前苏联,还是占领伊拉克和阿富汗,至今为止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就是美国的“魔鬼三角阵”。

美国围剿苏联并促使强大的苏联土崩瓦解堪称是“美国魔鬼三角形”的经典之作。

首先,美国动用“硬实力”,通过军事威慑和推动“高边疆战略”诱导苏联开展军备竞赛,增加财政支出;然后,美国启动“巧实力”,利用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石油结算货币的地位,通过操纵美元利率政策来操纵全球资金流向和世界经济景气程度,进而压低苏联的石油及其它资源的出口价格,减少苏联的财政收入,导致苏联财政赤字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内部矛盾激化;再次,美国施展“软实力”,通过对苏联内部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和执政官僚的洗脑,使得苏联上下形成一致的但致命的所谓“社会共识”,采取了以政治西式民主化、经济全盘私有化为主题的改革。

美国控制和操纵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组织给予了苏联人民美好的蓝图、给予了苏联领导人诺贝尔奖项和奖金、但是,就是没有兑现给予技术输出和经济援助。西方政治家事后得意的描述是:他们麻醉了北极熊,把它抬上了手术台,在开肠破肚大出血之后,他们悄悄地走开了。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愚弄,也显露了“美国魔鬼三角阵”的巨大魔力与威力。

苏联因此瓦解了。

国内多数人怀疑苏联解体背后的黑手并非美国,而是苏联体制本身走完了其生命过程,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雇员彼得·施瓦茨在他撰写的《胜利》一书为我们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在书的序言中洋洋得意地说道:

【“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死亡的原因究竟何在?病人吃的是真正对症的药方吗?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全球军事对手消失了。美国开始围剿和控制中东的能源。伊拉克成为“美国魔鬼三角阵”的又一牺牲品。

美国通过其“巧实力”冻结萨达姆的海外资产,实施对伊经济制裁,削弱伊拉克的经济实力,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软实力”告诉全世界并使全世界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此取得攻击和占领伊拉克的道义借口;最后,通过“硬实力”摧毁了毫无还手之力的伊拉克军队,完成了对伊占领。

在占领伊拉克的同时,美国进一步陈兵阿富汗,形成了对伊朗的夹击态势。这一态势不仅有利于强化美国对中东能源的控制,而且开始落子布局中亚,将美军的皮靴踏入中国的后院,从此,中国的西部和新疆不再是战略后方。

二、美国:围剿中国利益巨大

继前苏联和伊拉克之后,哪个国家将成为美国战略围剿的第三个目标?这是每个中国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我们放弃幻想,面对现实。

如果研究一下美国的历史可以发现,美国的崛起起因于美国国家战略从追逐地区霸权到追求全球霸权的持续胜利。东西方各国模仿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但他们都没有成为第二个美国。让美国成为美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的国家战略及其实施国家战略的耐心和能力。美国的扩张或称之为发展,需要将美国的根须从北美伸向南美、从美洲伸向全球。在此过程中,美国国家战略总是清晰地锁定其现实的围剿目标和潜在的围剿目标,并集中美国国内力量和国际盟友力量,实施“集中优势、精确打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直至目前是美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迅速上升的黄金时期。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利用“美国魔鬼三角阵”,美国成功围剿了苏联,使统一强大的前苏联四分五裂,进而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然后,美国及时锁定中东石油,将伊拉克和伊朗纳入战略围剿的目标,并抛开道义的面纱和道具化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以反恐的名义成功地占领伊拉克、陈兵阿富汗,形成夹击伊朗高压态势,牢牢掌控着全球能源的源头。

同其他大国相比,美国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实施这二大战略,让世界各国再也不敢无视美国国家战略的威力。

美国的国家战略既针对敌人(如前苏联的军事),也针对利益(如中东的石油)。按照美国国家战略的逻辑来看,前苏联必须解体,否则就是美国的天然敌人;同理,中东的能源必须交给美国控制,否则就是美国必然的围剿对象。根据这一逻辑,如果一个国家既是美国潜在的对手,又是美国潜在的利益,那么,这个国家必然被美国列为战略围剿的对象。我们应该在这样的坐标系中寻找美国继前苏联和“两伊”之后下一个战略围剿的目标。我们认为,下一个美国战略围剿的对象必然是中国。

具体地说,中国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现实围剿目标的理由是:

第一、中国国家统一的本身就构成美国的担忧,美国必然要把中国列为威胁美国全球霸权的潜在敌人。

自二战以来直至现在,中国的统一或统一的中国一直被美国战略专家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这种定位绝不会因为中国对美的友好言辞和谦让态度而改变。因此,即使以改革开放的名义向美国及其代理人输送了大量的利益(开放市场、出售股权、购买美国国债、默许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动武等等),只要中国没有像前苏联一样解体,中国就始终被美国视为潜在的敌人。

中国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领导者对美国的定位时常徘徊于敌人、朋友甚至老师之间,但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从来没有改变过,即中国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潜在敌人。这正是美国的成功之处。长期以来,美国也从未停止过策划和支持中国的政治分裂、领土分裂、民族分裂,并始终执行武器禁运、不允许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这些手段正是美国对付其世界各地各类敌人的基本手段。无论中国给予美国多大的经济利益输送和国际政治支持,美国始终没有改变对华武器禁运和对华高科技封锁等敌对政策。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必须丢掉幻想,尽早觉醒。

第二、中国大量的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外汇储备、产业股权、金融股权、自然资源、产品市场空间对美国构成极大的诱惑。

这种诱惑并不亚于中东的石油资源。美国的全球攻略需要费用、维持全球军事的高压态势也需要费用。这些费用需要找人买单。中国是合适的买单的国家。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最大发现不仅在于剩余价值,更在于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美国印刷了大量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进入中国并换走了股权、资源、产品和劳动,完成了美元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未来,这些代表美元资本及其增值利润的人民币资产需要重新兑换为美元返回美国,完成美元资本运动的第二阶段。这才是致命的关键。

中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仅仅考虑了美元运动的第一阶段的特征,没有预见到美元资本运动第二阶段的致命危险,更没有看到美元资本的多次的持续的进退运动对于中国经济体系的“洗牌式掠夺”所组成的政治后果与社会后果。尽管美国始终将瓦解中国的版图作为终极目标,但美国围剿中国的攻击目标必然首先选择掠夺中国的储蓄和外汇储备。这场战争已经打响。

(上述预测结论成文于2010年3月,当时仍然处于国际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从2015年6月股灾开始直至今日,属于国际资本运动的第二阶段,中国经济从此步入艰难时期)

第三、中国跟苏联和伊拉克一样都属于轻敌的国家。

从主流媒体的声音和政府官员引导舆论的谈话上看,中国已经没有国际敌人的概念。曾经最大的敌人无非是中国主权覆盖下的台湾之陈水扁。陈下台之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仿佛敌人不见了(2010年3月)。

中国经济管理部门的各级官员容易被西方文化普遍糟粕中的某些有限精华所引导、也容易被短期的、私人的利益所诱导和收买。

从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的现状上分析,美国选择现在开始将国家围剿战略对准中国并最终肢解中国,其难度并不比当年的苏联和伊拉克大。这意味着美国战略围剿中国的成本不高,但利益巨大。

也许有人会认为美国国家战略围剿的下一个首要目标可能不是中国,而是伊朗、俄罗斯或北朝鲜。如果我们以“前苏联”代表美国的潜在敌人,以“伊拉克”代表美国的现实利益,那么会发现,伊朗近似于“伊拉克”,但不是“前苏联”;俄罗斯近似于“前苏联”,却不是“伊拉克”;朝鲜既不像“前苏联”,更不是“伊拉克”,美国不可能真打朝鲜;而只有中国既像(是)“前苏联”,又像(是)“伊拉克”。

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在美国国家战略版图中的定性和定位,那么,我们将会不再惊讶于美国针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一系列攻势了。而所谓的“中美战略对话机制”在本质上和结果上看,不过是美国实施“巧实力”和“软实力”围剿中国的战场而已。

三、美国对华的“软实力”围剿

经过60多年特别是近30多年的精心布局,“美国魔鬼三角形”已经完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合围。

美国在战略上从来都是把围剿的对象当作冬季的青蛙,并为每一只青蛙准备一锅温度适中的清水,青蛙不会拒绝诱惑。美国集中力量煮沸了第一个锅:苏联解体了;然后移来薪柴煮开了第二个锅:伊拉克被占领了;现在开始把所有的薪柴移到第三个军锅下面加大了火焰,所以中国开始处处感到烫手了。

美国并不是一个进攻花招很多的国家,但属于将有限的进攻招式坚持得很好的国家。通过研究美国在拉美、前苏联、中东的操作案例,可以把美式攻略基本上概括为:1、“软实力”的侵蚀和渗透;2、“巧实力”的控制和掠夺;3、“硬实力”的打击和占领。

其实,美国针对中国的围剿战略早完成了“美国魔鬼三角阵”的布局,并走过了文化侵蚀阶段、政治渗透阶段,目前已进入了经济控制、财富掠夺、经济制裁阶段。可以预见,中国遭遇美国的军事打击已经为期不远。

美国对华的“软实力”围剿:

1、在中国的经济、教育、新闻、文化、思想等领域,美国的影响占据了主导的地位。美国文化思想教育事实上成为先进性代表,占据了一个个培育中国社会精英的课堂,占据了中国精英阶层的灵魂,而这些社会精英主导着中国的经济、金融、外交、文化、教育、新闻、卫生等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许多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国际外交的做法,看不到爱国主义的精神,却体现着爱美国、媚美国的行为。

2、美国通过在华设立基金会、思想库、游说团、独资合资企业等组织,将领导干部的子女亲属、退休干部吸收到这些组织,同时,通过国内和境外的利益安排,拉拢、收买、最终控制中国内政外交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美国在华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了强势的话语权。这种强势的话语权不仅诱导着民间的舆论,而且影响着政府的决策,甚至决定着关键岗位官员的任免。美国将其在拉美国家和前苏联的传统做法和手段娴熟地运用到了中国。

3、通过IBM、微软、思科、甲骨文等企业以及各类科技投资占领中国信息技术领域、控制互联网企业。同时,通过鼓励互联网技术企业在美国上市、鼓励各类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上市从而接受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方式,美国可以及时全面地获得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的情报。中国证监会不正确的监管思路不自觉地增强了美国在华的“软实力”,许多中国高科技企业是被中国证监会逼迫到美国去融资上市,最终扩大了美国证监会、美国审计机构在华的势力版图。

4、通过标准普尔等四大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主权债务、银行、保险和企业债务的评级,直接操纵和决定中国的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

5、美国及其军事盟国控制着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如果中国遭遇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中国的处境不会好于前苏联、伊拉克和利比亚。

四、美国对华的“巧实力”掠夺

美国及其盟国对华的“巧实力”围剿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步骤:

1、西方经济理论的洗脑;

2、控制中国主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主要原材料供应、如技术核心及其持续原创能力、如最终销售网络,等等;

3、中国市场份额的占有、中国产业股权的占有、中国金融股权的占有;

4;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期货市场上设计有利于外资操纵的游戏规则洗劫中国的国民财富。证监会和交易所大力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密切配合着外资机构做空中国。这明显与中央发展经济、稳定经济的精神相违背;

5、在国际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流入阶段),迫使人民币升值,大规模地引导量化宽松政策之下的垃圾美元进入中国,稀释人民币储蓄的购买力,掠夺中国的国民财富;在国际资本运动的第二阶段(流出阶段),迫使央行维持人民币汇率于高位,掩护外资撤离,套取汇差利益,为人民币汇率暴跌储备做空能量。

6、利用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通过量化宽松的美元货币政策,操纵石油、铁矿石、粮食、黄金等主要商品价格的飙升,巧妙地掠夺中国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

7、在国际资本流入阶段,利用美国在华的“软实力”,制造所谓的“提高人民币汇率、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可以抑制中国式通货膨胀”的舆论环境,诱导中国央行进一步陷入美元陷阱而难以自拔,热钱美元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淹没中国;同时,中国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可以配合美国及其盟国达到进一步摧毁中国出口导向性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目的,把美元输入所引起的流动性危机转化为中国的产业危机和社会危机。

8、在中国经济走向深度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和国会将进一步逼迫中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并进一步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允许外资控股国内金融机构;国内经济学家和海外资本的代理人同时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名义制造舆论,配合着美国“巧实力”的围剿,最终达到外汇储备快速蒸发、人民币汇率断崖式贬值的目的。

当年,当一批披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学者专家成为政府贵宾、成为官员老师并占据中国主流媒体和讲坛之时,美国对华的经济洗脑已经开始。当他们的信徒和代理人开始逐步掌控中国国家经济行政权力的时候,这是美国及其盟国收获的季节。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美国及其北约成员国联手瓜分了中国的市场、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产业、获得相关产业的大部分利润,瓜分了中国的金融版图,削弱了货币主导权。

以汽车工业为例,海外资本在中国以40%投资,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拿走70%的利润。汽车产业是诸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产业的缩影。外资已经控制着大部分产业或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目前,外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加紧控制中国农村种子、粮食、油料,从而达到掌控中国民生与稳定之大权的目的。

从商品市场到产业股权、从产业股权到金融股权、从金融股权到货币主权,美国对华经济掠夺攻略不断升级并战无不胜、斩获丰厚。各级政府或主动或被动打开国门、招商引资,将国家和民族的立足根本换取了3万多亿美元的数字。当年西方人用彩色玻璃珠向印第安酋长换取珠宝和土地的故事在当代中国重演了,所不同的是,今天的美国及其盟国是以符号化的垃圾美元换取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股权以及产业控制权和货币主导权。当这场现代版的“玻璃换珠宝”的游戏接近尾声之时,当中国的实体财富蒸发成抽象的美元符号之时,美国对华经济政策必然从经济掠夺走向经济制裁。

如前所述,如果中国已经成为继前苏联和伊拉克之后的美国国家战略围剿对象,除非中国选择像前苏联一样解体、除非中国像伊拉克一样选择被占领,否则,美国对华经济制裁已经无法避免。

中国主动让人民币升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等,只能减轻美国大棒当下的打击力度,但不能阻止美国的后续打击,因为大棒之后还有大棒。这正是全世界人民眼中所看到的美国与中国之间近年来打与挨打、虐待与受虐的游戏。

中国人早已将美国供奉为内心的老师,其地位远远超过了孔子的地位。面对“老师”的掠夺、制裁和持续的大棒蹂躏,官员、民众和媒体因费解和疑惑而再次陷入榜样的危机。这种状况正是由于我们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认识美国、没有在美国国家战略的作战地图中找到中国的位置。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与人民币升值政策的组合是美国用于摧毁中国经济的核武器,这是对中国的掠夺,更是对中国的制裁。其主要后果是:

1、美国量化宽松直接造成美元贬值,使中国的外汇储备缩水,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蒸发中国以美元资产表现的财富;

2、迫使人民币升值,有效降低跨国公司在华进口零部件的成本,提高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的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冲击中国的本土产业;

3、在国际资本流入阶段,引导热钱流向中国,迫使中国央行被动增加美元资产并增加基础货币的发行,推高中国房地产、股票、农产品等价格,制造中国国内通货膨胀,从而威胁社会稳定;

4、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美国在华代理人会游说中国银行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和提高存贷款利率,从而进一步吸引美元套利热钱的流入,使得外资掌控的人民币资产比重进一步上升;

5、在人民币升值幅度足以摧毁中国实体经济的临界点上,美国及其在华的代理人必然会搬出各种数据和模型要求甚至强迫中国开放资本账户,放弃资本管制,促使中国外汇储备迅速蒸发和人民币汇率断崖式贬值,进而为美元资本重返中国席卷资源做好政策准备和汇率准备。

可以预见,开放金融市场和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必然成为美国国会、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下一步主攻的战略重点。这没有悬念。因为开放金融市场和开放货币自由兑换是美国完成对华经济攻略的最后阶段。这也是美国推进下一阶段对华攻略的必要条件。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和开放货币自由兑换,美国操纵下的国际舆论可以集中唱空中国经济,同时,美国一定不失时机地推行美元升值战略,外资机构可以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集中做空,外资热钱和国内其他人民币持有者会展开一致行动,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迫使人民币迅速贬值;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美国及其盟国可以以各种借口甚至动用经济制裁的手段阻止中国产品出口,从而形成内外夹攻的态势,逼迫中国经济全面崩溃(注:2010年初的预言已成为今日的现实)。

当贸易逆差、热钱撤退、产业凋敝、银行坏账、股市暴跌、通货膨胀、社会动荡等问题集中爆发之后,美国一定会通过国际国内的舆论工具上把造成这一系列后果的原因归之于中国政府和执政党的无知、无能和腐败之上、归之于中国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银行的低效和垄断之上,而与美国的经济围剿战略无关。

中国经济崩溃的阶段正是美国重新开动美元印钞机进一步大举收购中国企业股权和金融机构股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的决策机构只有二项选择:第一、接受“援助”,即接受美国及其盟国控制下的国际货币组织的“援助”,同时,交出大型骨干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控制权,彻底清除独立自主的政治主张和自主创新的经济主张;第二、接受战争。

五、美国对华的“硬实力”围剿

随着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经济制裁过程的持续推进,中国即使在未来没有陷入动乱和分裂,也将沦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并存的病态国家。此时,才是美国及其盟友考虑是否通过军事手段进行最后谢幕的时刻。

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美国设立了四百多个军事基地包围着中国,这里布置着导弹甚至核弹。这些军事基地构成了一个体现美国硬实力的完美链条。随着美军的军靴稳稳地踏进阿富汗,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性包围已经完成。中国已经没有战略回旋的腹地。在军事上,中国已经落在美军的军锅之中。其实,美国对华经济控制和军事包围已经完成。这是一个堪称精彩的布局。

当美国或其盟友以他们的导弹落在中国本土的爆炸声作为围剿中国战略的最后收尾的庆典礼炮声时,中国的命运和伊拉克是多么相似。

六、以增进国家安全为目标,重塑世界新秩序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格局中,中国的战略突围必然伴随着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突围战略需要与未来的新的世界格局的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和谐的世界环境。

因此,在构思和筹划中国的战略突围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未来怎样的世界格局才有利于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战略突围的各种对策应该如何与建设有利于中国的世界格局结合起来?为此,中国对世界必须要有自己的愿景、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追求、以及对应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方可制定中国的国家战略和突围方案,并为其实现而努力。

世界总体格局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类型:多极世界、单极世界、两极世界和三极世界。

多极的世界往往是一个不稳定的世界。二战之前的世界格局属于“多极世界”。

两极的世界是可制衡的、可平衡的世界。二战之后到苏联解体之前,世界格局属于“两极世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快速工业化和朝鲜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当时特殊的有利的“两极化的世界格局”。如果离开当时苏联的支持,新中国初期的快速工业化和打赢朝鲜战争都是不可想象的。

单极的世界是一个缺乏公平、正义、和平保障的世界。当今世界就是一个由美国霸权主宰的单极世界。这是对中国最为不利的世界格局。

三足鼎立的三级世界(或称之为“三级鼎立的世界”)往往属于平衡、和谐、稳定的世界格局。理想的三足鼎立的三级化的世界格局是:

1、欧盟脱离美国,形成独立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从而构成世界的一级;

2、中俄之间形成经济、军事、外交的共同体而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有效力量;

3、美日韩仍然以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同盟而存在,但受到中俄朝以及欧盟的牵制,使其无法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为所欲为。

欧盟存在脱离美国而独立的趋势,但还不会在短期内成为现实(注:2018年开始欧盟脱美的趋势更加明显了)。为了打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其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新的世界格局,中国的现实任务是:与俄罗斯建立起经济、军事和外交的同盟,改变单极的世界格局,形成两极的世界新格局。

通过与俄罗斯的结盟,使得中俄两国可以同时突破美国的“魔鬼三角阵”的围剿,改变中俄遭遇美国“魔鬼三角阵”各个击破的命运;中俄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结盟可以彻底打破目前单极世界的格局,形成可制衡、可平衡的两极世界;中俄两国版图相连、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军事的互补性强,中俄结盟可以成为维护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同时,中俄在经济、军事和外交等领域的结盟能够有效削弱美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削弱美国在主要商品市场的全球定价能力,从而加速欧盟和欧元脱离美国和美元,使两极世界向三级世界发展。

因此,中国的战略突围目标应该从重建两极世界、改变单极世界开始,并逐步推进三级世界的形成。

通过中俄的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结盟,增强中国的硬实力。中俄结盟本身就可以极大增强双方的硬实力,从而可以有效地突破美国“魔鬼三角阵”的围剿。

面对美国长期打造的“魔鬼三角阵”,中俄两国的领导人都需要问一个问题:强大无比的美国尚且需要欧洲、日本和韩国等盟国,难道并不强大的中俄不需要相互依靠、相互结盟而可以独立而尊严地生存吗?因此,中俄结盟是全球战略格局演变和中俄两国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俄同盟可以为中俄两国打开巨大的战略空间:

1、中俄两国可以联合起来参与中东事务,开展与中东国家的战略合作,而中俄同盟的强大吸引力同样能够加大中东一些国家“脱美”的速度,增加中俄同盟之外的卫星国数量;

2、中俄同盟可以为中国争取到巨大的战略后援,可以大大提高中国处理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各类问题的实力,有利于解决南海问题,不战而胜(只有战无不胜,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俄结盟的全球战略意义还在于可以为伊朗、朝鲜以及其它受美国及其盟国压迫的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会使这些国家加速加入到中俄的阵营中来从而进一步壮大中俄阵营,最终将加强中国和俄罗斯的国际保障能力。

中国应该通过全球战略格局设计并主导全球大格局建设来化解四处狼烟的困境。只有重视大战略和大格局的建设,才能达到“以无事取天下”的治理境界。

七、确定正确的发展道路,增强中国硬实力

中国的国家硬实力是由中国的工业化模式以及工业制造体系的国防转化能力决定的。正确的工业化模式应该满足以下标准:

1、每一个产业的龙头企业由本国资本控制,本国资本控制着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并拥有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不受外资控制;

2、本国装备工业可以提供各个产业部门开展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的核心装备和核心技术,这些核心装备和核心技术不受外国政府和企业的控制;

3、本国所有的工业部门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机构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

4、本国产业部门的主要企业拥有国际和国内各类原材料采购的定价权和产品销售的定价权,他们牢牢控制着国际和国内的各层次流通渠道,各种流通渠道和商品定价权没有被海外资本所控制;

5、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创造的财富以利润、工资、利息和税收的形式主要由本国资本、劳动者、金融机构和政府拥有,而不是由海外资本和海外组织所拥有;

6、本国资本控制的工业企业具有良好的国防装备生产的转换能力,国防工业实力强大;

7、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可以为国家实行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而不是急于通过设立A股国际板、QDII等方式输出国内居民储蓄而为境外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8、探索并形成一个完善的、扎根于民族传统又具备现代先进性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组织体系,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实体的持续发展。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工业化都是结合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并吸收了工业化国家的先进企业制度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组织模式,最终完成了可自主、可持续的工业化。

工业化或工业现代化不是简单肤浅地追求所谓的开发区化、GDP化、城镇化、城市化、货币化或金融深化,等等。如果工业化不能转化为国家的硬实力,不能形成国际舞台上的铁拳,那么,所谓的工业化无非是一场制造虚假繁荣、并引来杀身之祸的泡沫化。

总之,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需要科学的选择标准和行动纲领,必须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竞争的硬实力。

八、壮大本土资本,限制海外资本

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是从关停并转、改制变卖国营企业开始的。随着国营企业的资产和人才的流失,一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因此,在经济改革的初期,出现了大批的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差但经营灵活的中小型企业。对照西方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发展自由资本开始的。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自由资本需要在市场保护的环境下历经50年至100年的发展才能过渡到垄断资本阶段。但是,中国推行的经济开放政策并没有给本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留下发育时间和市场空间。

改革,发展了本国自由资本;但是,开放,引进了国际垄断资本。于是,本土自由资本与国际垄断资本在中国境内展开了完全不对称的、甚至不平等的竞争。这是一场发生在经济领域的类似于义和团与洋枪队的不对称战争。海外垄断资本凭借百年的资本积累、技术积累、韬略积累,迅速地控制了中国大部分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抢占了中国的本土市场,封杀了自由资本升级的空间。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看,先期发展起来的英国资本并没有成功挤占后起的法国、德国的本土资本的发展空间;欧洲的垄断资本并没有成功封杀美日韩的本土资本发展空间,但是,英法德美日韩各国的垄断资本却成功地封杀了中国本土自由资本向垄断资本升级的市场空间。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这不能不说是一场经济发展的悲剧。这是在“改革+开放”这一发展模式下的必然结果。(先)改革是真理,(后)开放也是真理,但是,“改革+开放”就是谬误了。哪个国家是依靠所谓的“改革+开放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了?“改革+开放”模式可以称之为“现阶段的中国特色”,但不能称之为“可持续的正确道路”。

加拿大华侨马耀邦先生指出:

【“中国的邻国日本和韩国由于对本国工业实施保护,限制外来投资,从而都拥有世界级公司和许多全球商标。为此,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认定,中国之所以缺乏世界级公司,归因于其拥护全球化、新自由主义、自由贸易和履行了入世协议的苛刻条件。……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鉴于中国公司在华盛顿收购美国企业遭遇到强大阻力,中国商务部长依然呼吁进一步开放。与大多数中国决策者一样,这位部长可悲地忽略了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当今拥有大量跨国公司和全球商标的世界经济强国都是通过贸易保护制度,保护其本国新兴工业,从而成功并致富的。”】

中国的自由资本无法完成向垄断资本的自然过渡,也就无法主导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为了避免海外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增强国家硬实力,因此,发展和壮大国家资本,由国家资本主导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成为唯一现实的选择。这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在现有的经济格局之下,发展国家资本并使之主导产业升级、主导经济发展是合乎经济规律的。近年来,国家资本主导的各类现代企业的迅速发展,表明了如下事实,国家资本是唯一具备与跨国垄断资本竞争的经济力量可以预见,中国国家资本和国有企业必将成为美国政府和议会重点围剿的对象)。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是“海外垄断资本主导模式”,也不可能是“国内自由资本主导模式”,只能是“国家资本主导模式”。国家资本需要支持和扶持国内自由资本的发展壮大,同时,国家资本必须制约海外垄断资本的渗透与控制。在国家战略角度分析,国家资本是增强中国国家硬实力的核心力量。

九、解决“三农”问题要走对路子

离开“三农”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中国的硬实力,就没有中国社会的稳定。

中国经济已经得了癌症。房地产癌症、城市化癌症、城镇化癌症、开发区癌症、高能耗高污染癌症已经突破了农业生存、农村生存和农民生存的底线。长期积累的“三农问题”终于传导到城市,成为城市的高房价、高通胀、高失业的“三高问题”。中国的“三高症”不是简单的“货币现象”或“货币问题”。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手段,不仅不能解决“三高问题”,而且会使得“三高”更高、更严重,加速经济社会全面危机的提前到来。根除中国经济的癌症必须从发展“三农”开始。具体措施是:

改变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通过发展各种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商会、农会组织和农业企业,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定价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水平。

改变农业补贴模式,把现行的“政府->农民”和“政府->土地”的补贴模式,转变为“政府->农业组织”和“政府->农产品”的补贴模式,以财政手段引导农民重新走组织化的发展道路。

建立产品差异化和定价差异化的制度与机制,提高优质绿色农副产品的定价水平和定价能力,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副产品定价过低问题、而解决农副产品定价过低问题的关键是解决产品差异化分类和定价差异化问题。实现农副产品差异化和定价差异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农副产品的差异化分类与差异化定价需要在生产、认证、采购、运输、仓储、检测、销售和监控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在此,推动农民组织化,扶持由政府资金支持的大型的农副产品采购、运输、仓储、销售内资企业,加强农副产品检测和质量监控,推进农业生产销售过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完成农副产品差异化分类和定价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完成农副产品差异化分类和差异化定价也是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城乡就业的重要工作。

政府财政和国家资本应该大力投入于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农村职业培训网络、种子肥料等农资供应网络、农副产品采购网络、医疗卫生教育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这些流通性、服务性、基础性的网络体系再将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商会、农会组织和农业企业组织起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农业组织化。

农业组织化的过程也是农村流通性、服务性、基础性的网络体系的建设与投入的过程,是吸引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流向“三农”领域的过程,是增加“大农业体系”的社会就业岗位的过程,是减轻城市乡镇就业压力的过程,是提高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供应能力和效率的过程,是从根本上解决通胀压力和社会矛盾的过程。

如果说美国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全球输出了通货膨胀,那么,中国则需要通过“定向宽松”货币政策(而不是通货紧缩政策)来根治通货膨胀,即,中国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定向宽松地向’三农’领域提供倾斜性的货币供应”,以此提高“三农”领域的各项生产性、流通性、服务性、基础性项目的建设,提高中国的农业组织化程度、生产供应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中国的通货膨胀不是因为货币投放太多,而是货币投错了方向。

十、中国必须尽快构筑“经济金融拦鲨网”

——构筑坚实的“经济金融拦鲨网”,积极防御美国“巧实力”的巧取豪夺与攻击围剿,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金融安全。

在实体经济的权益被货币化、证券化和虚拟化的大背景之下,财富掠夺和经济侵略已经轻松突破传统的国家政治版图的疆界。当我们集中精力在中国政治版图内对实体经济实施积极的地面防御之时,美国以其强大的“巧实力”正在中国“虚拟经济的天空”(如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对中国经济实施空中打击与掠夺。在中国虚拟经济的天空里,体现美国“巧实力“的隐形战机无处不在,但我们时常视而不见,疏于防御。

美国“巧实力”已经夺取或正在争夺中国经济的“四大主导权”:1、商品市场与产业发展的主导权;2、金融与资本主导权;3、外汇定价主导权;4、货币发行主导权。

美国“巧实力”锁定的是中国经济的“四大猎物”:1、资源与市场;2、产业股权和金融股权;3、企业和居民储蓄;4、国家外汇储备。为了攫取这“四大猎物”,美国的产业集团和华尔街的金融集团会与美国国会和政府联手,动用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军事硬实力”加以配合。

为了应对美国“巧实力”的巧取豪夺,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在中国经济与美国“巧实力”之间形成宽阔的隔离带和防火墙,不可误入海外资本及其在华代理人设计的所谓“全球化、国际化、一体化”旗帜下的“巧实力包围圈”。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严格控制外资的进入和布局,同时,对国内企业创造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3万亿的外汇储备对应地发行了22万亿的人民币,占M2的比例接近30%。如果这些资金每年在国内平均取得15-20%的赢利,外汇占款及其动态赢利在M2中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没有哪个经济大国外汇占款达到如此高的比例,更没有哪个独立的经济体能够对此视而不见。海外资本利用国内招商引资政策和人民币升值政策大举进入中国,中国央行被动地向外汇持有者发行相应的基础货币,造成流动性过剩;同时,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向银行系统收回货币,减少国内企业和居民的贷款,造成目前60%以上中小企业缺乏正常的生产周转资金。

如果将外资进入、央行“提准”和加息、国内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等现象联系起来,可以发现:央行及其外汇管理局事实上把本该给予国内企业的正常贷款搬运给了海外资本集团。他们一方面采取“提准”和加息等手段,对内实施“金融窒息政策”,抑制了本国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他们采取汇率升值和加息等手段,对外实施“金融刺激政策”,吸引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乘虚攻城略地。这一系列客观上配合美国“巧实力”巧取豪夺的货币政策都以宏观调控和抑制通胀的名义巧妙地推行。

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日益严峻的境地。摆脱这种状况的正确政策应该是:

1、降低外汇兑换人民币的比率,比如,每一笔外汇只能按80%的比例兑换人民币,其余20%以准备金的方式留存下来;

2、取消各类财政性的出口补贴刺激政策,改为货币性的人民币贬值型刺激政策。在资本流入阶段,需要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土壤,逼走热钱;

3、把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降低到美国的水平,给予国内企业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通过增加供给来抑制通胀;

4、外资进入中国的规模必须纳入指标控制的范围,比如,每年外汇储备的增量对应产生的人民币发行量不得超过M2增量的10%,同时,将外汇储备占款逐步降低到M2的10%以内,等等;

5、各级政府不得以零地价、税收返还等任何制造不平等竞争环境的方式对外资进行招商引资。

第二、严格控制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同时,通过放松行政管制,鼓励高科技企业和资源性企业在国内上市。

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本质上属于出口企业股权、换取美元外汇的行为。我们出口了石油、煤炭、电信、银行、保险、有色金属、互联网、生物制药、太阳能、连锁教育、商业流通、饮食服务等等各类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股权,换取美元外汇储备然后接受美元贬值的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资产的证券化过程已经演变为境内资产的美元化过程,即,以美元主导的货币化和证券化代替了人民币主导的货币化和证券化。具有戏剧性的现象是在中国境内备受美元挤压的人民币居然开始梦想人民币的国际化。不顾自身经济条件而推行大跃进式的人民币国际化必将以闹剧开场,以悲剧落幕。

第三、在国际资本流出阶段,尤其不能大力发展股指期货,不能配合外资做空中国。

那些脱离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所谓金融创新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属地方政府和官员追求地方政绩和个人政绩的金融冒险。我们需要警惕“国际金融中心”变成“金融败国中心”和“金融卖国中心”。

第四、坚决保卫货币主权,牢牢掌握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严防美国“巧实力”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攻击。

汇率的定价权本质上属于货币的定价权。没有货币定价权就没有货币主权。汇率定价权的丧失意味着货币定价权的丧失、意味着货币主权的丧失。

在美国的施压之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变成美国指挥之下的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结果演变为人民币定价权的转移和货币政策主导权的丧失。现阶段出现的热钱持续涌入、人民币基础货币被动发行、通货膨胀趋势日趋严重、实体经济承受着汇率升值和货币紧缩的双重压力、经济社会日益不稳定,等等,都是源自于汇率定价权的丧失以及由此产生的货币主权的丧失。汇率武器不是常规武器,而是摧毁一国经济的核武器。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已经主导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导着人民币的定价权、进而主导着中国的货币政策。

从目前的经济现状看,中国的货币定价权和货币主导权已经丧失。如果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可以预见的最终结果将是:美国华尔街金融集团主导的美元热钱主导着中国经济的泡沫膨胀与泡沫破裂,并在国际金融资本的进出循环过程中完成对中国财富的转移、完成对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改造与转变。通过研究美国的对华经济政策可以发现,如果中国拒绝美国的汇率武器的“巧实力”打击,那么,中国将面临一系列直接的经济报复,甚至可以说,如果中国拒绝美国经济核武器(即汇率武器)的打击,那么,中国将面临美国军事核武器的打击威胁。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政府需要从经济领域核武器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人民币汇率定价权对中国经济全局的影响,需要拿出军事领域核反击的勇气来对抗美国对华经济领域的核打击,需要拿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来保卫货币主权和汇率定价权。总之,中国的货币主权和汇率定价权即货币定价权必须从美国指挥棒的阴影中走出来。

第五、坚守最后的金融防线: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

西方经济学家曾经把资本项目自由化作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加以鼓吹,但是,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本项目开放的好处体现在理论上而不是在实际中”(Bhazwati,1998)。正因如此,国内的官员和学者不是从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的常见角度、而是从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减轻外汇储备压力的角度制造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舆论环境。

人民币自由兑换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人民币自由兑换意味着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所持有的人民币可以自由地兑换为美元,同时美元可以自由地兑换为人民币。由于人民币无法与黄金挂钩,同时中国还缺乏强大的综合国力(包括覆盖全球的军事实力)来保障人民币的国家信用之情况,因此,人民币的信用主要是由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决定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意味着人民币持有者拥有了兑换美元的自由选择权。只要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博弈地位,美国拥有中美之间货币的定价权,中国仅仅属于美国货币政策的跟随者,那么,大部分人民币资产的持有者将倾向于选择美元或随时可能行使人民币的美元选择权。

中国的门户开放型招商引资政策所引进的海外资本及其滚存利润预计在3万亿美元以上。这是中国对外无序开放政策在对外经济领域所形成的巨大“资本堰塞湖”。国际资本已经完成了人民币资产的布局和建仓。这是做空中国的重要筹码。根据华尔街金融大鳄们惯用的“刺激-反射”手法,不难看出国际资本做空中国的长远布局和战略意图。国际资本的运动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二个阶段:即,“美元资本--实体资产--更多的美元资本”。价值形态的资本是一切实体资本的归属,美元资本进入中国所形成的人民币资产最终还要回到美元,简单地说,美元最终要回到美元。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意味着这些海外资本在中国境内长期形成的人民币资产在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和资产增值之后可以随时地、集中地兑换成中国的外汇储备而离开中国,从而完成一次集中做空中国的金融空袭,实现对中国财富的完美掠夺。

美国的“巧实力”围剿往往伴随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配合和策应。美国主导和控制的国际评估机构、国际投行部门和国内外各类媒体可以抓住中国经济领域的结构失衡问题、内需不足问题、农业基础不稳问题、能源供给瓶颈问题、环境污染与灾害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房地产泡沫破裂问题、银行呆坏账增加问题、政府财政赤字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社会矛盾激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等等,集中打击人民币资产持有者的信心,甚至不惜在中国周边制造军事冲突、对中国本土发动侵略战争,以配合美国“巧实力”的金融掠夺。

这一切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中国拆除最后的金融防线,即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从这一角度看,只要人民币升值接近国际资本的心理价位、同时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那么,海外资本及其背后的政治势力所导演的针对中国的出口压力、知识产权压力、能源供给压力、农产品和矿产品供给压力、人权压力、政治制度压力、周边军事压力都会接踵而来。

如果人民币始终与美元挂钩从而不给任何游资投机的机会,如果人民币在条件不成熟之前始终坚持不可自由兑换,那么,中国面临的国际军事压力和政治压力会减轻甚多。

在与美国“巧实力”的博弈过程中,首先,不能让强盗踏进门(遗憾的是我们通过无序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人民币升值政策引来了国际强盗);其次,不能让强盗顺利地跑掉。

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是最后的门槛和防线。

我们需要在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层面考虑人民币定价权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以及为了解决热钱流入问题而动摇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国之根本不可用于追求政绩目标,也不可用于外交的交易。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是:

1、中国真正完成了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商品定价权的工业化体系建设;

2、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和军事同盟的综合势力足以抗衡美国及其盟国,从而拥有瓜分美国的全球铸币税的能力;

3、以中国国家“硬实力”为后盾,通过动用外汇储备、按照合理价格回购海外资本在华的投资项目和股权,使海外资本控制的在华人民币财富总量降低到相当于外汇储备10%以下。

只有满足这三大基本前提,才有条件讨论作为大国货币的人民币如何实现国际化之问题。

当年,德国和法国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尚且不敢推动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挑战美元地位、瓜分美国的全球铸币税,而只能退而求其次地主导并组建欧元区来对抗美元,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处境远不如德国和法国,我们岂能在货币问题上开展大跃进式的国际金融冒险?国内金融冒险的失败,失去的仅仅是局部;国际金融冒险的失败,失去的将是整个国家。

十一、打造中国的软实力

建设强大的国家“软实力”,抗衡美国的“软实力”围剿。

第一、建立外交软实力。

以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强国之间的外交;以反侵略、反霸权为旗帜,开展与弱国的外交;以经济支援和军事保护为手段,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通过发展各种基金会,或政府通过此类基金会,在世界各国培养亲华势力。这是重要的软实力。

第二、建立民族认同制度、文化认同制度、国家认同制度以及执政党认同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GDP上去了,但是,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国家认同感、执政党认同感却下降到低点。这是民族分裂、国家分裂、执政党分裂的前兆,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同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文化认同制度建设显得十分落后;

同时,中国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十分欠缺的,党政军系统海外代理人或明或暗地大量存在,各类间谍案件层出不穷,民间富裕阶层30%已经移民,60%以上有移民倾向;

主流媒体和各类非主流媒体可以公开污蔑开国领袖,可以诋毁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等主要历史事件,可以质疑甚至否认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这些普遍存在的舆论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反击和纠正,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没有得到法律的惩处。

面对美国的软实力围剿,中国应该围绕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和执政党认同的目标,对人文学科特别是经济、法律、政治、新闻传媒、历史、哲学等学科的教材内容和教学人员进行清理。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教材、杂志、报纸、讲堂、课堂等方面,必须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反对民族认同、反对文化认同、反对国家认同和反对执政党认同的现象。

第三、通过民主的方式、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凝聚民众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1、全国人大及其专业委员会需要进入主阵地,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博弈。

全球博弈和全球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法律、规则、标准之间的博弈和竞争,这也是最高层次的博弈和竞争。如果海外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及其在华的代理人影响、操纵甚至控制了中国的法律、规则和标准,那么,中国的工业化和对外开放已经摔倒在起跑线上。

因此,首先,全国人大应该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增设和调整各类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成员主要由专门领域的法律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原则上,行政官员不得成为全国人大专业委员会成员。全国人大各专业委员会的法律素养和立法能力应该足以抗衡美国国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对华干预。

其次,全国人大及其专业委员会应该及时纠正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自我授权、自我扩权、自我越权的状况,防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基于部门和地方的权利、基于官员的寻租私利而出台损害国家利益和产业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各地方和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需要经全国人大专业委员会审核并出具无异议函之后方可颁布和实施。

2、重新梳理政府职能、重新调整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流程。

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制定行业管理政策和地方发展政策方面,必须充分征求和尊重国内骨干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充分体现保护民族产业的意志和要求。在和平时期,民族产业是纳税和就业的主要力量;在战争时期,民族产业是战争动员和战争支持的主要依靠。因此,围绕民族的发展、借助民主的方式、体现民生的利益,应该成为政府部门立规定制的基本原则。

各级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管理制度必须上报全国人大相关专业委员会,在获得“无异议函”之后方可颁布实施。在此之前,行业协会和国内企业可以就上述有关产业政策和行业制度发表意见或向全国人大有关专业委员会提交修改意见或反对意见,以便修改不合理的条款、或阻止不合理制度的颁布。

全国人大、政府部门和国内企业之间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流程、科学的制衡机制、及时的纠偏制度。这是保证中国经济少走弯路、不走错路、不断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软实力的制度前提。

第四、建立司法保护体系,避免国家软实力遭遇削弱和瓦解。

通过法制的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独立于地方党政系统干预的法院司法体系,保证法律法规和国家意志在各个地方的执行,避免地方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滥用公权、干预司法,从司法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避免国家软实力受到削弱。如果说好的民主方式可以凝聚国家软实力,那么,好的司法体系则可以避免国家软实力遭遇削弱和瓦解。

对于中国而言,中央不能搞“三权分立”,但是,地方绝不能搞“三权合一”。地方搞“三权合一”、“一把手说了”意味着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蜕变成了“地方三权合一”的、诸侯割据的封建主义。目前的现状是各地政府和官员敬畏新华社和新华社记者,却不敬畏法院、法官和法律。

如果一个人有过在地方法院诉讼的经历,那么,一定可以会认同当今中国社会的一条基本判断:中国各地不是法制社会,法院和法官无法秉公办案。没有法制,只好人治,也必然人治。因此,中国的法院体系即司法体系必须独立于地方、统一于中央,具体地说,全国各级地方法院应该归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并实行垂直管理、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领导由上级任命并定期异地轮换。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国家法制精神的统一,才能维护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才能维护地方百姓的利益,才能维护地方的稳定,才能避免国家软实力被削弱和瓦解。

第五、全面强化“软实力”建设意识。

党政机关和思想、文化、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领域需要加强“软实力”意识和“软实力”建设。

结束语

其实,从朝鲜战场失败之后,美国始终没有忘记唯一一场败仗的耻辱。美国国家战略的精巧安排和耐心实施的确令人折服。小布什上台之后对华摆出了强硬的态度,那实质上是为实施美国对华收网政策在营造舆论。令美国遗憾的是,9·11事件打破了美国精英集团对华收网的时间。推迟收网并不意味着美国不再对华收网。

今天,美国的硬实力、巧实力和软实力依然强大无敌,我们不可掉以轻心。美国国内的金融危机再次拖延了对华收网的时间,但是,其针对中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对华金融经济布局正在加快实施之中。中国可以支配的时间其实不多了。

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窗里,中国对外应该加快与俄罗斯结盟的步伐,尽快打造中国的“国际硬实力、国际巧实力和国际软实力”;对内应该调整战略思路和重大政策,迅速形成“国内硬实力、国内巧实力和国内软实力”。

只有有效地突破了美国及其盟国的“魔鬼三角阵”的合围,即美国硬实力、巧实力、软实力的聚焦合围,中国才有真正的国家安全、金融安全、政党安全和社会安全。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9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