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来了,他能改变什么?

作者:谭吉坷德 来源:谭吉坷德 2022-11-05 851

舒尔茨来了,他能改变什么?

舒尔茨来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制造业大国又将手握到了一起。

面对这次舒尔茨的来访,中国显得谨慎多于乐观,务实多于幻想。毕竟对于一个昨天还用脱钩去中国化凝聚共识的西方政客,尽管他出行前释放出了阉割版的诚意,中国还需要观察一下他真正的底色。

舒尔茨谈不上对中国友好,但是他或许是中国唯一还能够与之打交道的德国政客。这种中德之间低迷的现状,舒尔茨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着实值得期待。

舒尔茨是带着压力和焦虑来的。压力来自德国内部和欧盟对他的指责,当然还有美国的怒火;焦虑的是如何通过产业转移消化内部的过剩产能,在价值观和利益之间寻找到一个有利于德国的平衡点。遗憾的是这种平衡以及默克尔中德政治遗产的毁灭者正是他和他的政府。

用舒尔茨的话讲美国才是欧洲最亲密和最重要的伙伴。他追随美国的价值观外交,把中国看作是美国和德国的共同敌人。德国对华政策的意识形态化倾向空前突出,政治挑衅和经济摩擦加剧,健康的中国形象已经从德国的政治正确中消失。

俄罗斯的能源和中国的市场是德国制造业的两大支撑,这是有德国特色的两头在外。舒尔茨上台后同时对两个世界大国寻求脱钩,没想到最后难堪的却是自己。

中德都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德国跟中国的贸易与德国跟美国贸易不相上下,毫无疑问中国的市场明显比美国更大。德国对中国的贸易已经由逆差转入顺差,在这个基础上脱钩,是一个杂货店小老板都不可能做出的决定。

舒尔茨大变脸,不再对中国脱钩,承认中国仍然是德国和欧洲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伙伴。这或许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形势所迫,是在中国市场中攫取利润同自由主义价值观之间不得已的抉择。

美欧加起来的制造业总量还不及中国多,德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远远大于中国对德国的经济依赖,这是德国自己的研究机构作出的结论。中德贸易不是单行道,不是德国对中国的恩赐。中德一旦爆发贸易战,德国将遭受到有史以来除战争外最大的经济损失。

俄乌战争中欧洲血亏,而德国成了最大的输家。能源安全受损,生活质量下降,通货膨胀加剧,企业大量外流,公众对社民党和舒尔茨的支持率急剧下滑,对政府的信心落到了低点。

作为欧盟经济的火车头,欧盟中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德国的增长率低于平均值。这不但影响到了整个欧洲外贸,而且也给欧盟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经济活力不够,债务风险高涨正在制约着德国乃至整个欧盟。德国《国家产业战略2030》中提到令人担忧的是,过去的20年,德国几乎没有出现新的大型企业,而美国和中国,却出现了大量世界领先的企业。

美国既是舒尔茨访华的强烈反对者,同时又是最有力的推动者。美国的《通货膨胀法案》正在通过补贴吸引欧洲企业搬到美国刺激美国经济。这是德法以及欧盟无法接受又无可奈何的事情,同时也是舒尔茨大变脸,亲访中国的动力。

美国的危机是当今世界所有危机的唯一背景。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不再会为美国的危机接盘,放眼全世界,能够承担这一重任的只剩下了欧盟。

今天已经看得很清楚,美国挑起俄乌冲突不是为了打击俄罗斯,而是为了榨干欧洲的血,让欧洲去工业化,助力美国走出危机。在美国欧洲奉献者的名单上,排在第一的就是德国。

美英澳三国安保同盟成立,德国和欧盟就已经被踢出了美国最亲密盟友的小圈子。在今日世界的棋局上,对德国和欧盟来说,中国和美国都是竞争对手。

德法以及欧盟能否重启人生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他们乐见中美博弈加剧。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对德国和欧洲有利,如果需要,他们随时都会落井下石。同时一个供应能力充足的中国符合德国和欧盟的需要,双方有很多利益可以合作和交换。舒尔茨本次访华,做的或许就是这个事情。

我们今天面临的,是世界秩序过渡期的一场综合性全面危机。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在失去其稳定性,危机正在加速世界秩序的变更。

美国虽然越来越力不从心,但仍然能够控制欧洲。舒尔茨的德国政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联合政府。这个政府中跨大西洋派亲美势力前所未有的强大,甚至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处处都能看到美国操纵的身影。

面对政治独立性的缺失,舒尔茨访华能够改变中德中欧关系吗,显然不能。不但不能,中德中欧关系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对此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欧盟内部的主要势力都是亲美的,裸官冯德莱恩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无论如何理解中德中欧关系,都必须要紧盯其中的美国因素。

中德合作最大的障碍是美国。在这样的政治光谱下,中德合作在德国政府和民众中能够得到的理解和沟通越来越少,中德经贸合作将会面临极大的困境,在落实上的风险不容低估。当年《欧盟中国投资协议》仅仅因为没有征求美国意见就成了一张废纸,这个教训中欧都不应该忘记。

美国一直希望欧盟是一个听话的小伙伴而非一个自主的竞争者。欧盟不放弃对美国的依赖,就永远寻找不到独立性。中德中欧关系依附于中美关系,从属于中美关系,这是中美欧三角关系中最突出的特征。

中德中欧关系的复杂之处就在于美国因素的存在,正是这种因素决定中德中欧关系将长期处于调整期。同时,美国和德法等欧洲大国的关系也正处于低落期,所以这是一个各种关系结构性调整的复杂过程,也是新的结构框架产生的过程。

全球衰退已经不可避免,在西方政客中寻找不到罗斯福、戴高乐、丘吉尔那样的政治家。欧美政治的韩国化正在成为主流,正在引导西方世界走向美式民主的终点。

我们当然欢迎舒尔茨的来访。中国社会对德国以及欧洲的总体评价是积极正面的,这同欧洲民意对华不友好的攀升形成了鲜明对比。后默克尔时代德国被美国绑上了对华战车,一边是最强大的盟友,一边是最重要的经济伙伴,我们有必要同德国一起寻找中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共同利益。

德国有从默克尔那里继承来的优质遗产,以及中德高水平的经贸往来。德国希望在欧洲和全球发挥领导作用,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中德关系仍然是中欧关系的基础,是中欧关系走向的一个典型样本。这一点,值得高度重视。

德国和欧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这一优势同中国广阔的市场潜力,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共赢,符合中欧各自利益。当然,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维护我们的主权尊严和独特利益。制造危机敲诈中国的时代过去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同中国的尊严不允许受到一丝一毫的侵犯。

国家和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利益。中国和德国包括欧盟没有地缘政治冲突,共同点是都比较务实,在制衡美国的单极霸权单极秩序以及全球化方面也有共同语言。毕竟在世界大国中,旗帜鲜明地支持欧洲自立自强的国家只有中国。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国对欧洲去工业化的战略展开,欧盟的政治动荡不可避免,欧洲的苦日子也许刚刚开始。对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伙伴,我们必须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沟通态度,秉持理性前瞻的大国精神。

必须要看到,随着美国霸权衰落,西方政治正在进入歇斯底里。中国已经成为美欧等国家的主要对手和假想敌。对抗抹黑,经济制裁,金融打击和军事挑衅都可能发生,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日子会很不好过。

马克思100多年前就告诉过我们,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危机不可避免。西方的现代化注定是不可持续的,注定被替代。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国正在用存量维持优势,而中国的优势是增量。美国不怕自己很烂,但是希望中国更烂。博弈正在进行中,结果也许会在十年左右被全世界看到。

舒尔茨来了,正在和中国谈一场还没有结果的生意。他的去中国化正在被调侃成去中国化缘。那种称赞舒尔茨访华是寻求对美战略自主,德国对华政策要发生巨大回转的结论还是早了一些。他也许什么都改变不了,但是这毕竟是西方价值观外交的一个缺口,是中德之间一个新的良好开端。

大风起兮云飞扬,每一天都是新的世界。俄乌冲突已经走入中场,世界瞩目的美中期选举开始入场,英国低调迎接印度小哥,舒尔茨匆忙变脸访华,马克龙正在焦急等待。风云变幻,世事如棋,我们正在见证历史,我们就是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1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