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西方战略分裂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1-10-29 455

西方战略分裂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张志坤

张志坤:西方战略分裂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欧洲对美国的种种不满,彼此之间的矛盾与纠纷,经常见诸于各路媒体报道,给人们造成的印象,似乎美欧之间有怎样不可开交的矛盾冲突一般。这就是我等身居国内平头百姓的通常感受和惯常印象。

  事实上,在中国在俄罗斯,许多人都抱有这样的期望,一直都有人广泛议论西方集团内部矛盾与分裂的话题,他们热烈盼望欧洲从霸权的桎梏下挣脱出来,因为这对中俄而言,不啻是一记福音。为此,有人不遗余力地寻找相关的蛛丝马迹,尽可能地夸张渲染这类所谓的“迹象”。前些日子,美国搅黄了法国向澳大利亚出售常规潜艇的军售合同,这件事如同一针兴奋剂,使一些人再次燃起了欧洲战略自主殷切期待,他们以前鼓噪过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也曾掀起过德国倒向中国的种种喧嚣,随着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深化,他们又强烈地寄希望于西方集团的战略分裂。

  这样的希望尽管十分美好,但我们认为,实质却不过是镜花水月的幻梦而已。

  一、关于他们之间矛盾与裂痕

  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矛盾由来已久,资本主义体系内不同势力集团之间的争斗历久弥新,这是客观事实。但总体而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仍然是一个集体和联盟性质的战略集团,这个集团内部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矛盾与斗争,尽管如此,但还远远没到可以造成战略分裂的程度。这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西方世界仍将呈现为以霸权为首领的一个整体,而不可能出现两个集团并立并列的局面,未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仍然是一个板块,而不可能是两个板块。

  对此,我们可以从“纵”“横”向两个方向进行比较。

  从“纵”的方面来说,现如今西方集团内部矛盾与裂痕远没有帝国主义时期大,也不比殖民时期更严重。殖民时期,西方殖民者持续掠夺瓜分世界,为此狗咬狗;世界瓜分完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他们之间激烈地争夺世界霸权,为此先后引发惨绝人寰的二次世界大战,围绕前后二次世界大战,西方世界呈现空前严重的战略分裂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面对崛起的东方世界与第三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面临共同生死存亡的考验,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他们结成新老帝国主义的神圣同盟,协调一致共同对抗共产主义。现在,对抗共产主义的冷战阶段已经结束了,但对抗新兴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又开始了。在这个问题上,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之间仍然具有相同的利害关系,从全球战略格局的角度而言,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彼此分歧,不会也不可能发生战略分裂。

  从“横”的方面看,自从新霸权代替旧帝国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就一直唯新霸权的马首是瞻,搞垮苏联是这样,冷战后历次侵略扩张也是这样,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及侵略南斯拉夫战争,他们一概都集体出动、合伙打劫。即便曾经出现一个戴高乐,貌似西方战略集团中的叛逆,其实也不过就是耍一点儿法国人特有的小性子而已。几十年的战略经验证明,联盟集团是西方的力量倍增器,他们都在从中受益而不是受害,尽管法国、德国等一些国家总要把自己打扮成一副很不情愿、委屈难受的模样,但实质上他们从内心里都很乐见西方的集体性扩张。所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骨子里都拒绝被边缘化、沉沦化,因此他们都本能地并积极地抗拒“东升西降”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并将继续通过整体的集团力量来抗击狙击之,不可能有哪个或者哪几个国家真的从这个集团中挣脱出去另立门户。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盟不过北约身上多长出来的一个赘瘤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战略意义,所谓“独立”“自主”充其量就是做做样子,而根本不能当真做实。

  没有分裂,所谓的欧洲战略自主就无从谈起。对于他们之间的矛盾与裂痕也就必须予以辩证和全面的估价,既不能无视,也不能夸大,既要看到他们之间在具体利益上的狗咬狗,也要看到这群狗历来集体狩猎的战略一致性、统一性,否则就难免要吃大亏。

  二、中国、欧洲、美国三者之间的战略关系

  为了彰显欧洲作为全球战略一极的突出作用,为了烘托世界多极化战略格局的浓厚氛围,现在有人祭出了中美欧三边关系一说,甚至还有人直接将其描述为“中美欧大三角”,俨然乎冷战时期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又再现重演一般。果真如此,那么在此概念与逻辑之下,欧洲就已经不是能不能战略自主,而是已经成为独立战略力量登上了世界舞台,如此一来,中国就可以在美、欧两大力量之间运用“三角”法则来纵横捭阖了。这样的说法现如今有相当的热度。

  但笔者以为,现在就如此判定中美欧三者之间的关系过于武断,欧洲到底能否成为具有真实意义的战略实体,这本身就值得商榷。退一步说,即便如此,有关这三个战略实体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也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

  首先,说一说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

  中国和欧洲之间关系的内涵主要表现为战略影响、经济联系与政治价值。从战略影响的角度说,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战略影响与欧洲的战略影响,二者总体上是对冲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此消彼长。中国在战略上做大走强,将削弱包括欧盟在内整个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相反,西方获得更大的支配能力,也将明显地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冷战结束近三十年的战略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此前一个时期中国著名的“韬光养晦”战略,从一个侧面看,其实就是西方战略压迫的结果。现如今中国越来越强烈地“有所作为”了,这也是中国做大走强地位上升的必然反映。在经济关系上,欧洲同中国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但经济关系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竞争性,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与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中欧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竞争性质也将越来越强烈,经济联系的双刃剑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某种意义上说,在欧洲的视角与经验下,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同他们过去所遭遇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矛盾似曾相识,甚至别无二致,而正是这些矛盾与冲突,最终演绎发酵成为他们之间的激烈战争。现如今中国的专家学者们基本上都只看到中欧经济联系的正向效果,而对这一联系可能产生的危机却不屑一顾,这也是一个危险的倾向。从政治价值的角度看,中国同欧洲之间的关系,说得轻一点,可能“道不同不相为谋”,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将集体保持同中国的距离;如果说得重一点,就是对立与对抗的关系,彼此都属于政治异教徒。

  所以,尽管中国对欧洲并不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中欧之间也不存在地缘安全冲突,中国更不会赞助恐怖主义袭击欧洲或者支持其内部的动乱,也不存在任何形式难民涌入或者宗教输出的麻烦,但在上述三个视角之下,决定任何指望中国和欧洲成为战略之友的企图,都将成为缘木求鱼。

  其次,说一说美欧之间的关系

  美欧关系庞大复杂,概括起来说,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冲突

  只要没有欧洲国家重新鼓起称霸世界的勇气与进程,欧洲和美国之间就没有根本和实质性的矛盾,彼此之间就不会发生战略层面的对峙与对撞。至于具体经济贸易上的纠纷纠葛,比如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向澳大利亚出售潜艇项目等,那是任何一个体系内部都难以避免的事务性矛盾。过去在大英帝国时期,英法、英德之间因为列强争霸而闹得不可开交,现如今这个矛盾早已经“钙化”、“结痂”,今天的英法德三国,单独拎出其中任何一个,不要说争夺与控制世界,连控制和左右欧洲都无能无力。

  二是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深刻的共同点

  人们都知道欧美是一伙,因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太多了。欧洲是美国文化上的“根”,血缘上的“祖”,价值观上的“源”,而美国则是欧洲殖民所造就的孽子,也是欧洲列强全球战略遗产的继承人,这个最大最强的杂种寄托着西方世界的未来与希望,如果没有美国,西方在世界上的位置就将坍塌,就可能出现可怕的沉沦与堕落。

  三是互相借重互相利用

  如今的欧洲离不开美国的战略庇护,不要说乌克兰、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等如何处心积虑地投怀送抱,就算法国这样的核大国,也离不开美国的支撑,因为如果没有美国,欧洲将重陷四分五裂的状态,法国就将如同历史上所曾遭遇的那样,变得岌岌可危。

  整体而言,无论是影响与支配世界,还是对抗俄罗斯,欧洲都必须得借助美国的力量,简单地说,没有美国的保护,就没有欧洲的安全,甚至连对付土耳其都是这样。这已经成为欧洲战略安全的基本法则。

  美国也离不开欧洲。抛开文化与思想价值联系不说,仅仅就现实利益而言,欧洲也是美国最大最有用的战略资产。没有欧洲,美国打不赢冷战;没有欧洲的配合与支持,霸权横行世界一切所谓“制裁”、“封锁”、“遏制”之类的把戏,都将流产泡汤。针对中国也是这样,历史上封锁遏制中国,离不开欧洲的支持与配合,现在以“战略竞争”的名义同中国打新冷战,更加需要欧洲鼎力相助。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在美国不管谁上台当政,他们都对此看得一清二楚。

  最后,说一说这三者之间的战略互动

  现在,中美欧貌似有点三边互动的样子了,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评价:

  其一,构不成所谓的“新三边关系”

  不管是不是真的有什么中美欧三边互动,但这三者之间都不能形成什么“新三边关系”,更不可能出现类似当年战略“大三角”一类的局面,如果有谁向着这个方向使劲的话,那将是严重而可怕的战略误判。

  其二,欧美将站在一起共同对付中国

  一些“专家”、“学者”从主观愿望出发,在中国舆论媒体场上起劲地宣扬什么欧美之间在对华战略上的分歧,卖力地兜售欧美对华行动不能协调一致的论调。在笔者看来,这等行径如果不是无知愚蠢,那一定是居心不良。事实上,欧洲不是会不会站在美国一边,而是已经站在美国一边了;也不是对华行动能不能同美国协调一致,而是正在同美国协调一致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完全被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搞乱、搞混淆了。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判定,在“战略竞争”名义下的中美新冷战中,欧洲将完全站在美国一边,至于具体在多大深度与广度上卷入具体的对抗之中,那就要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了, 不同的欧洲国家将有不同的取舍。

  其三,针对中国将扮演不同的角色

  当然,不能不承认的是,即便欧美站在一起共同对付中国,但他们各自的角色、功能与方式也将各有不同,彼此将在对华关系上也有不同的扮演,欧洲将主要发挥劝说、对话的功能,而美国及其几个忠实走狗如五眼联盟及日本等,将主要发挥打击、威慑的作用,即中国人所熟知的,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演绎让人眼晕炫目的博弈双簧戏。

  三、塑造全球战略新格局的希望在哪里

  欧美分裂还是相当遥远的事情,指望欧洲成为塑造全球战略新格局的积极与推动力量完全不切实际。既然这样,那么今后的希望到底在哪里呢?

  这里笔者要再次强调,联合欧洲是不切实际的战略幻想。中国同欧洲的联系,说来说去还是经济贸易上的那点事,这样的关系在战略层面根本靠不住。经济力量是塑造战略格局的物质基础,但国家间经贸关系不能决定或者左右彼此间的战略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经济关系不能支撑战略关系。譬如英国同美国,哪怕是一分钱的经贸联系都没有,但仍然无改于他们之间“父子”关系,还是上阵父子兵。对中国而言,中国同西方世界不管经贸关系上是否脱钩,战略上都将日趋对立对抗,中美关系是这样,中欧关系也是这样,这是总方向与大趋势。在这个问题上,切不可为庸俗的商人思维所左右,几乎把欧美的一切战略活动都诠释成为了生意,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相当一些中国人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只要有生意做,只要有钱赚,一切就都在所不计了。窃以为,如果让这等舍命不舍财的守财奴心态影响或遮蔽中国,那将造成十分惨重的损失。

  当然,这不是说中国在欧洲就没有出路与活动余地。欧洲也分核心、外围与边缘几个层次,针对中国,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取舍,这就为中国周旋其间留下了可观的空间,也为浅层面的经贸联系提供了充分的容留。中国的活动空间有机会和余地就在这里,只能也只有在这里。

  现在,欧洲整体上对中国的敌意越来越明显,北约也越来越明显地把矛头指向中国,越来越频繁地触角伸到中国周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能低估北约这个冷战僵尸所带来的威胁,也不能低估北约来到亚太的可能性。

  因此,如何避免欧洲成为中国须直接面对的敌手,正日益变得越来越现实了。

  广大第三世界的崛起发展当然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希望,譬如朝鲜、伊朗、巴西、墨西哥、南非甚至土耳其等,这些国家的发展壮大都将对欧洲起强烈地对冲作用,但这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以说是远水不解近渴。

  直接与现实的可能只有俄罗斯。中国对欧洲进行干预的能力和手段有限,可以施加影响的空间和余地也不大。但俄罗斯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这一点中国无法比拟。不管俄罗斯在经济上多么疲软,任何时候也都能够把欧洲搅得天翻地覆,几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现在,俄罗斯正在中东欧同美欧角力,几乎整个欧洲都被俄罗斯牢牢牵制,如果没有北约支撑,整个欧洲也不堪俄罗斯战略对手,何况现如今在边缘又隐约出现了一个战略“叛逆”土耳其。只要有俄罗斯坚挺在那里,欧洲面向中国的能力与成效就要大打折扣,所能构成直接威胁就将被极大地削弱。所以,中国必须在战略上充分借重和挖掘俄罗斯的潜力效能,这不仅是对美博弈的需要,更是制衡欧洲的需要。这里还不能不提及的是,通过俄罗斯这条陆上通道,中国还可以大力发展同欧洲边缘国家的陆上联系,使“一带一路”的欧亚通道得以切实的保障。

  欧美不分裂,中俄应联合。中俄战略联盟的作用与意义实在太重大了,为此笔者已经说过无数次,这里不厌其烦地再重复一遍。

张志坤:西方战略分裂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很值得中国人警醒警觉:一是10月21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所谓《欧盟与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报告》,公然鼓动欧洲和台湾发展政治关系,提出要把“欧洲驻台经济贸易办事处”更名为“欧盟驻台办事处”;二是不多与此同时,北约召开了各国国防部长会议,宣告北约要大幅扩大目标范围,将把对抗中国崛起纳入其中,宣告北约今后将同时对付中俄两国。

  针对这两件事,据说中国外交部又进行了“严正交涉”,也发出了什么“正告”,但愿这些“强有力”的举措能稍许见效或者多少有点收益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6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