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吹捧日本了

作者:鹿 野 来源:察网 2018-10-10 448

别再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吹捧日本了

鹿  

近些年来,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已经在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心中失去了权威性,但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仍然被大多数中国人视作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标准。差不多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都成了攻击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舆论风暴掀起的舞台。

特别是这几天,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携美国同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网上甚至主流媒体掀起了一股吹捧“日本18年获得18个奖”的风潮。至于在同一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中国科学家陈列平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主流媒体的解释也仅仅是“宣传工作做得不好”等等,并没有质疑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作为评判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准是否合适。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此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一、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同样有鲜明的政治性

想必有一点马克思主义常识的人都知道,文学和经济学是有着鲜明的阶级性的,自然科学却并没有阶级性。因此,不少人认为自然科学奖项的评判就是“客观公正”的。

其实,这种理解是混淆了自然科学本身与自然科学评判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科学的研究与评判工作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自然科学,因此有着鲜明的政治性。科学家们是不可能不受到自己政治观念影响的。像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指出“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选机制。一位科学家如果要是想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要经过提名和评选两个步骤,有提名权的基本都是在西方科研圈里的科学家,而评判则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评选出来的。中国的科学家不仅没有任何参与评选的权利,甚至连提名推荐的资格也几乎没有。

谁敢说这种体制就是“客观公正”呢?只要真正和自然科学家们接触一下,就会知道科学圈子里边的矛盾与斗争也是不少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早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设立的时候,大家都公认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是在世的科学家当中对于化学贡献最大的人。但问题在于,门捷列夫和诺贝尔奖的评委的矛盾很大,特别是其发表文章批判过瑞典皇家科学院主要负责诺贝尔化学奖评选的评委阿伦尼乌斯,所以一直到死也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

如果要是再看一下苏联与俄罗斯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具体时间,就会发现号称没有政治因素干扰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同样带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特别是和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好坏直接相关:

在沙俄依附于西方的时代里,俄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相对比较容易。在十月革命前的十几年时间里,沙皇俄国一共获得了2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56年苏共20大召开,虽然苏联的经济与科技蓬勃发展,重大发明源源不断,但是在近40年的时间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反而变成了空白。在1956年批判斯大林当年,谢苗诺夫便获得了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1956年到1978年东西方关系缓和的20多年里,苏联一共获得了8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末东西方关系再度紧张到苏联解体这十多年里,苏联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再度出现了空白。然而,解体之后急剧衰落的俄罗斯反而再次获得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井喷,共获得了5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试问,在近几年西方国家反华活动愈演愈烈,特别是就在今年诺贝尔奖评选前夕中国还和瑞典因为辱华事件发生了外交冲突的情况下,瑞典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负责评奖的人怎么可能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中国科学家呢?

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学术水平和授奖方式

即使我们排除政治与人际关系的因素,单纯从学术角度来看,同样不能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可以代表全世界最高的科学水平。

一方面,负责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评选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的评委并没有涵盖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科学家,因此其学术水平也是受到不少人质疑的。

想必对电影史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有一部著名影片《飞越疯人院》,其中就尖锐地批判了精神病院当中通过进行脑白质切除手术,把正常人变成白痴来“治疗精神病”的现象,曾经轰动全中国的日本老电影《追捕》也把片中集中批判的“中枢精神阻断剂”与这种手术相提并论。可是,这种手术就是被授予194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重大科技成果”。之所以瑞典的评奖人员干出这种砸自己牌子的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术水平有限,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其究竟是治病还是害人。

另一方面,就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自身的授奖要求而言,也是不利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因为现代科学研究主要的方式就是多人协作,很少有两三个人甚至一个人就能够进行研究的科学项目。但是诺贝尔奖却偏偏要求自然科学奖获奖者在三人以下,于是要么就给一些水平并不太高的成果,要么就给相关实验项目挂名的老板。这显然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中国在1965年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196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的主席蒂斯利尤斯(A.Tiselius)高度评价了这一项成就。当时很多有资格推荐的科学家也表示希望中国参评,但是被中国方面拒绝。当时中国表示,很感谢这些科学家的支持,但是这个科技项目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果,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不仅评选不公正,而且只评选个人的方式也是错误的,如果参评就承认了诺贝尔奖的公正性与先进性,所以中国不会去参评。

到70年代末,随着中国国内推崇西方的思潮逐渐兴起,大多数人认为应该承认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公正性和先进性。于是就把结晶牛胰岛素十几个贡献差不多的研究人员当中挑出了一个钮经义去参加评选,最后不仅没有评上,还闹出了很多矛盾。笔者个人认为,钮经义就算是真的评上了,这种把集体的研究成果归功到一个人头上的做法本身也是不合适的。

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国籍分布和科技实力

很多人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布给过一些苏联科学家为例,宣称其具有客观公正性,能够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然而事实上,只要我们查看一下获奖者的国籍分布,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十分荒唐的。

从奖项设立到2017年,三大自然科学奖获得最多的八个国家是,美国253人,英国81人,德国72人,法国31人,瑞士21人,日本20人,瑞典17人,俄国15人。(不同统计因为国籍争议略有区别,但是大体排序基本一致。)

只要对这一百多年的科学技术史有点儿了解,大概就会发现,这个获奖者的国籍分布与实际国家的科技实力有着很大的差别。我想,不会有人真的认为瑞典和瑞士比苏联的科学实力还强吧?一般认为苏联在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实力是接近于美国的,所取得的世界顶尖成就大约占了当时世界的1/3左右,但是获得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数量却连美国的1/10都不到。因此,很多人认为的自然科学领域奖励评判所谓“客观公正”只不过是一种等级差异性的评判。因为苏联的科技实力太强,西方如果完全不承认就损害了诺贝尔奖附带的话语权。但是在具体评选过程当中,苏联人获奖是要比西方难好几个层次的。

其实,即使是西方世界自己,大多数人也同样不认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具有评判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权威性。像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之后,西方世界普遍认为苏联在尖端科技领域已经赶超西方。当时,也有个别人表示“苏联一共也没有得过几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但是这种声音很快在一片哄笑声中被淹没:“人家根本不承认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好不好?如果苏联科技实力真的那么差,为什么苏联能办到的美国办不到?(美国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上天以后也进行了一次人造卫星发射,但是以失败告终)。”这就是世界科技史上著名的“人造卫星冲击事件”。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很大一部分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并不是在国内取得的,因此和国家与地区的科技实力并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说,香港不久之前去世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和台湾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其主要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和美国同行一起参加研究的时候取得的,属于美国科研体系的组成部分。所以,不论是其得奖的成果成就高低,都和香港与台湾的科技实力没有多少关系,不过是美国科技实力的一部分而已。

因此,是否能够承担大型科技项目,研究出顶级的成果要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判断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强弱方面权威得多。

四、结语

这当然不是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一点价值都没有。由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除了个别人以外,的确都属于是较高水平的科学家。兼之西方整体看确实在科技上占据优势,而且西方内部虽然也有获奖的难易差异,但是总的来看差异并不大。特别是20世纪早期的物理学革命中,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少数最顶级的科学家基本都获了奖,不仅提高了其影响力,高额奖金也确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可问题是,“获奖者大都有较高水平的成果”和“达到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都获了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问题并不能因为获奖者大都有较高水平的成果而被否认。虽然说绝大多数获奖的成果还是有较高价值的,但是即使是在其鼎盛时期,获奖者获奖的理由也并不都是最高的成果,像爱因斯坦就不是因为相对论获奖的。进入冷战时代之后,其对非西方国家的歧视和对科学发展的不适应性更是暴露的越来越充分了。比如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无疑是近十几年来生理学和医学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是其不仅在过去没有得奖,将来也不太可能得奖。因为参与的人太多,不好评判给谁合适。

另外,除了那些亲西方的公知以外,现在有一些人之所以推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也是因为当前国内科技奖励评选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像屠呦呦和陈列平等人虽然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国内并没有能够获得很高的待遇,是获得了诺贝尔奖或者有类似成绩的西方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才为人们所熟知。笔者完全理解这些人的心情,但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改进中国的奖励机制,而不是去盲目崇尚诺贝尔奖的公正性与先进性。否则只会损害中国科技评判的独立性,最终危害中国的发展。

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固然体现了西方对于舆论话语权的操控,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同样也体现了其在科技评选方面的舆论话语权。一些人认为其评选完全是客观公正的,甚至片面地把获奖的多少视作国家科技实力强弱的唯一标准等种种做法,本身就是陷入了西方的话语陷阱。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5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