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对安倍晋三访华的理性评估

作者:孙锡良 来源:孙锡良 2018-10-21 499

孙锡良:对安倍晋三访华的理性评估

 

  对安倍晋三访华的理性评估

  根据中日双方达成的共识,本月下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毫无疑问,这对中日两国来讲都是大事,冻结七年的领导人会晤机制重启,不论成果大小,都能体现双方的各自需求,也能给世界以明确的正面讯号。

  我们在讨论安倍晋三访华成果之前,必须要分析清楚中日重启会晤的两大背景。

  现实背景:特朗普的全球贸易大棒触动了中日双方及多数国家的利益。

  因为特朗普的特立独行对世界各大经济体构成了新挑战,尤其是他试图重构世界新秩序的野心推动着各大国和各大区域联合体频繁互动,中日两国根据自己的处境做出外交调整实属正常。

  历史背景: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四十周年纪念年。

  尽管有这两个背景做依托,但我们又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中日双方的现实处境还是略有不同,心态也不完全一致。

  主人心态:中美之间的尖锐对抗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冲突给中国制造了相当大的压力,就整个态势而言,可以认为已经带有包围圈的性质,突围成为中国当前的现实需要。

  客人心态:日本,虽然与美国也有分歧,也有利益争夺,但仍然处于同盟内部的利益调整,近期主要是经济层面的角力,日本希望利用中国借力制衡美国,暂没有借中国突围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换句话讲,日本会从自我感觉上认为自己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大家注意!就在双方对安倍访华做精心准备的时候,10月16日,安倍仍然敢以“内阁总理”的身份向靖国神社献上供品,足显其内心对此次访问的沉着与自信。他以前并不是没有献供品,但选择在出访前的几天搞如此敏感的挑衅动作实属罕见,他应该是认定自己的行为不会触怒中方。安倍此次来华会带着要取得成果的决心,绝不是仅仅为了破冰,他会视中国的棒棒糖大小而发出自己的不同回应。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四十周年,给中日双方制造了一种特殊氛围的友好环境,放在前些年,这件事根本不是大事,但今天就不一样,可以认为,这次会晤,在安排上可能会表现得较为客气而有声势,既是对历史关系的某种高调认同,也是对现实关系的加温手法,最重要的是能给相关各国提供不同的外交讯号,相信双方都会有各自的默契,甚至不排除有超常规的礼遇。

  中日两国是邻居,是大国,中日友好对双方都是好事。但是,简单道理下的现实操作就并不那么容易,否则就不会出现长达七年的互不往来。中日之间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也不是简单的大国争锋,而是双方之间存在结构性的核心利益问题——领海争端。

  有些人会问:双方按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处理东海问题行不行?

  这个方案在上世纪八十年曾经适用过一段时间,但后来慢慢暴露出矛盾,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日本抓捕福建籍渔船船长,日本制造钓鱼岛购岛风波,非常明确地对钓鱼岛实行有步骤地实际控制战略,这不能不激起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也就是讲,领海争端已经无法搁置,共同开发也很难顺利进行,日本甚至要求在中间线中方一侧享有石油开采权,显然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超越了共同开发的底线。

  在双方互访机制停滞多年以后有没有可能重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呢?

  我看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最近几年,日本一系列军事部署和国防预算扩张均着眼于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占有,即使中国做了适当让步也无法改变日本这一既定战略。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中国不可能无底线地放弃传统立场,因为如果你放弃了核心权益,只会促使日本更加得寸进尺,最终会成全日本的包围战略。

  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问题上,日本会联合中国对付美国吗?

  虽然日本希望与中国达成某种钳制美国的合作意向,但实际上也不会有太大的空间,因为美日同盟关系很难松动。从国家战略的视角分析,日本绝不会在看不到新战略盟友的情况下抛弃老盟友,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家美国。安倍晋三能做的是“有限”二字,他会对中日关系进行有限地调整,他会利用中国眼前的困难对美日政策做有限地调整,仅此而已。

  中日双方会利用此次机会共同对付美元霸权吗?

  绝对不会。日元早已经是国际储备货币,其地位高于人民币。如果中日联手对付美元,日本很清楚地知道,这只会抬高人民币的国际化认同度,安倍晋三及日本决策圈应该还是很有算计的,不要期望太高,能有象征性配合就算很大成果,比如在双向贸易中挤压一下美元。

  日本的台湾政策会有新表态吗?

  安倍晋三应该还是会沿用历史上一惯的模糊策略,表态很客气,政策不跟随,大动作不搞,小动作不断。日本国内有一些支持台湾分裂的团体,他们并不直接处于政府监管之下,财团背景很浓厚。所以,此次安倍来访,很难在台湾问题上有太多意外表述。

  关于“印太战略”。因为中日因东海及钓鱼岛死结难解,所以,安倍政权还会继续配合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局势突变,很难在本次行程中有建设性新转变。

  中日双方可以期待的成果会有哪些?

  其一、期待双方能共同表态支持自由贸易国际规则,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类表态虽然只有象征性意义,虽然不一定能代表未来实际方向,但仍然是当前国际背景下的重大需要。

  其二、期待双方能就是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达成更进一步共识。双方可以并轨合作,双方可以避免陷入恶性竞争。中国要争取说服日本在经济上尽可能着眼于互利共赢,中方也许会表态支持日本在TPP框架中的重要主导作用。

  其三、期待双方能就东海及钓鱼岛争端达成一个中短期框架式和平共识,至少要保证短期内不因岛屿争端发生冲突。

  其四、期待双方能就朝鲜半岛问题取得一定共识。希望中国能帮助日本在新朝鲜半岛进程中取得一定的发言权,帮助日本与朝鲜实现一定程度的关系缓和。

  其五、期待双方就双向投资及经济往来达成有地区性影响的共识。日本需要稳市场,中国需要稳投资,双方有互补性,达成成果并不太难。

  以上分析全都是基于短期工作做出的判断,中日是邻居,最大的关系是长期关系,所以,给中日关系重新规划长期战略十分必要。在做这项工作之前,我们应当看到日本的一个倾向:重新崛起的大国情结。安倍身上明显的大国情结并非无缘无故,它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那么,中国就面临一个选择:是鼓励日本脱离美国独立成大国好?还是帮助美国约束日本好?

  从长期的规律看,日本肯定会脱离美国束缚,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绝不会有永远附从的道理。所以,我们不用怀疑远期的日本独立性,关键是中短期如何权衡?民间人士千万不要随意界定利弊大小,只能通过国家部门做最全面最综合的分析才能有科学判断。有了科学判断,才能做科学决策,才能设计好处理三国关系的中、短、长期立场。

  分析中日关系及安倍访华,不能过度悲观,不能过度夸张。前期,有两种说法明显过头,一是有专家把此次安倍访华与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进行对比,一是把此次访华说成是改变国际格局的大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安倍此次访华的意义都无法与当年田中访华相提并论,一个是为了建立正常的国家外交关系,一个只是解冻双方短期的冲突坚冰。中日关系冷却了七年,一次升温就改变国际格局,恐怕太不现实了。

  机会对谁都来之不易,双方定会倍加珍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交融,就有温暖,有接触,就有成果,远亲不如近邻,和气才能生财,祝愿中日双方能在这次重要外交活动中取得阶段性成功!

  附回应:

  有网友讲我把特朗普的美国看得太高,缺自信。答:没有,我一直是这个观点,如果是长期关注者,应该记得我曾经讲过,中美斗斗也好,可以检验双方的真实底气和成色,讲多了硬话不好,最后还得靠自己圆场。不能兑现的硬话真的不要随口讲,讲了,就要有志气做实,落空几次,人家就不把你当回事了。至于股市,我不想多讲,咱没资格嘲笑别人,先看看自己吧!

  写于2018年10月16日星期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0
0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