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座谈会,习近平为人民健康“织网”“筑墙”定策标向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6-03 1224

  6月2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要“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强调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此间学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召开的会议意义深远,既是一场问计问策的座谈会,也是一场“织网”“筑墙”的部署会,更是一场生命至上的总结会。中央决策层通过及时总结疫情经验教训,为未来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理清思路、锚定方向。

  “座谈会”:一以贯之与特殊之处

  “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是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求,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使得这一要求更显迫切。疫情发生以来,“公共卫生体系”成为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的关键词。

  ——2月14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时指出,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在亲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习近平再次强调,“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对未来如何“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进一步提出“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改革方向。

  观察认为,习近平当前再次强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是对前一阶段机制建设的系统总结,另一方面选择与专家学者座谈,体现出科学规划对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参与此次座谈会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表示,从时间角度看,中国应对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需要对此前暴露出的短板进行反思和阶段性总结。从内容角度看,体制机制建设具有科学性,中央决策层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意见,力求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在严密的科学基础之上,渗透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之中。

  “部署会”:“织网”与“筑墙”

  在当日的座谈会上,亲临抗疫一线的医疗专家、研究公共管理的学者、卫生法律领域的教授均参与发言。观察指出,与会专家构成的多样性证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并非着眼于一“点”,而是需要“织网”和“筑墙”。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强调“体系建设”说明公共卫生绝不仅仅是卫生健康部门“一家之事”。从防疫经验可以发现,如果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当,政策实施将会遭遇梗阻。“构建好公共卫生体系这张网,不是说某个部门,而是需要整个党政部门共同来编织。”

  对于如何“织网”与“筑墙”,习近平在是次会议上提出8方面发力重点,从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到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从健全疫情防控执法机制到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每一项具体举措均从不同角度构建公共卫生体系。观察指出,相关部署体现出整体思维,为下一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指明方向、圈定工作重心。

  薛澜分析称,8方面重点可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理解,共同构成完整的链条。“比如疾病防控、早期监测预警、中西医并用等都是事前事中应对的措施。法律、科技则为平时提供重要的支撑保障,为未来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全方位准备。”

  “总结会”: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

  习近平在当日座谈会上指出,“这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前所未有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救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

  从疫情一开始就鲜明提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到亲赴湖北武汉明确“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到在湖北团参加审议时提出“继续做好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以及病亡者家属抚慰工作”,再到座谈会上强调“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有评论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价值标尺,也为疫情防控提出具体要求。

  竹立家表示,面对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社会生产按下暂停键,但相关决定背后是为了人民生命健康不惜一切代价,强调必须保住人民生命的原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重要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得到体现,也为疫情防控提出具体要求。”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健认为,“如何保障从出生不久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都不放弃,如何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相关要求实则是对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应对能力提出考验。”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