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2020-06-24 1107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题: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管建涛、王建

  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指出,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一些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黑土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等问题治理加快,耕地正重回绿色和健康,为稳定粮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为宝贵黑土“加油”

  走进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脚往垄沟上一踩,黑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抓起一把黑土攥成了团,松开后黑土又散开落地。

  “这是好土,下雨后垄沟里一般看不到水,地还特别松软,抗旱保墒能力强。”付正武说,这几年通过深翻整地、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等综合性措施,黑土地又“有劲儿”了。

  “一两黑土二两油”,黑土是世界公认的肥沃土壤。但由于长期垦殖,我国一些地区的黑土地出现退化,有机质含量下降。近年来,我国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黑土地正变得更黑。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上集镇宝田村,1030亩绿油油的水稻连成一片“稻海”。这是宝田绿色水稻高产示范区,该示范区近年持续开展水稻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黑土保护模式,成效明显。

  宝田村党总支书记连忠林说,经有关部门测算,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以上。

  推进休耕轮作,有效“藏粮于地”。绥棱县克东向荣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种了7000余亩玉米,今年轮作改种大豆,每亩补贴150元。合作社负责人刘峰说,轮作让病虫害减少,让黑土地“歇口气”,提高土壤肥力。去年,黑龙江省完成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1369.39万亩。

  保护性耕作在黑土地上兴起。在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的一块试验田,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正记录测试数据。当地农民秋天将玉米秸秆还田,第二年春天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

  关义新对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跟踪研究多年,他说,经过数据对比,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黑土地得到保护,玉米长势更好。

  今年3月,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

  为受伤耕地“祛病”

  有些土地需要补充“营养”,有些则需要祛除“病灶”。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

  河北省曲周县地处华北平原,属于地下水超采区。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村种粮大户王拥军今年种了200亩小麦,其中100亩是抗旱节水小麦品种。“这100亩少浇了一遍水,就节水8000立方米,但产量却相当于普通高产小麦。”王拥军说。

  近年来,曲周县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县10个乡镇设立11个节水小麦示范方,引进17个抗旱节水小麦品种。今年该县推广节水小麦9.2万亩,压减地下水开采400万立方米。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境内滏阳河和支漳河的引水工程,可辐射灌溉面积5.1万亩。邯山区水利局工程科科长于志信说,原来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土地有板结,现在使用“活水”灌溉,微量元素多了,土壤结构改良了。

  河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地下水超采治理不断深入,河北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镇的农民王全,闲暇之余就去田间捡农药瓶,然后送到固定回收点,每个农药瓶能换回0.1元。

  嫩江市设了190个固定回收点,遍布14个乡镇。2010年以来,嫩江市财政累计投入回收、无害化处理资金700多万元,回收农药瓶超过3000万个,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

  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华容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吴建军介绍,华容县紫云英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一亩紫云英可产鲜草2000公斤以上,含有机质10%以上,全县的紫云英还田后,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为农民增收“护航”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核心区,3000亩大豆连成一片。海伦市海北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振涛说,黑土地保护正在见效益,土壤肥力增加,每亩大豆产量能达到400斤。加上增施有机肥,大豆品质也提升了。

  绿色种植既保护了土地,又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海北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与黑龙江省龙海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单,如所种大豆达到绿色标准,蛋白含量达到40%以上,企业每斤高于市场价0.05元收购。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康达农机合作社杨青奎应用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已有13年。说起好处,杨青奎算起了账:“化肥少用10%-20%,增产10%,加上减少的机器作业成本,一公顷地一年节本增效1500多元。”

  农民收入增加了,也更愿意进行绿色种植。前些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白泉镇华晨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增产多施化肥,如今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每亩用肥量仅用80多斤。

  “种植成本减少了,产量并没减,过去每亩产量1500斤,这两年都有所提高。”合作社负责人边振华说。

  不久前,河北省曲周县种粮大户王拥军把100亩地所产的约13万斤节水品种小麦,卖给当地一家面粉生产企业,因是强筋麦,价格比普通小麦每斤高0.1元,多卖约1.3万元。今年秋季,他准备全部种抗旱节水小麦品种。

  严守耕地红线,加快集约使用和有效涵养,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们的饭碗将端得更稳、更好、更久。(参与记者:程子龙、孟含琪、范世辉、周楠)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