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5年 习近平“两山论”改变着中国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8-15 1437

  “之前啊,由于生态破坏严重,连年干旱少雨,牛羊连草根都刨着吃了,山上光秃秃的。但这些年好多了,生态逐步得到了改善,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天也爱下雨了……”站在“退耕还林”的标识牌下,甘肃省榆中县贡井镇大坪屲村村委会主任白琦志这样感叹。

  白琦志所处的榆中北山十年九旱,光秃秃的大山成为祖祖辈辈的记忆,谁也没想到,有一天,这里会草木葱茏。

  沿着309国道前行,两侧的大山上是成千上万的“鱼鳞坑”,柠条、侧柏、山杏、山毛桃、榆树……昔日草木难生、四望黄沙的“旱源”,如今化身青草过膝、树木列阵的“绿洲”。

  在中国西北这些大山上,人们不时会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字。

  距此近两千公里之外的浙江安吉余村,矗立着一块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纪念碑。

  15年前,2005年8月15日,正是在这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年后,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如此诠释“两山论”。

  “两山论”提出15年之际,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再次走进余村。通过关停矿山和水泥厂以及封山育林、保护环境的举措,这个小村庄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人民币。看到余村的巨大变化,习近平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况历历在目。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了绿色发展这条路子是正确的。“这里的山水保护好,继续发展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正所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两山论”的发轫地余村,就是生动实践。

走过15年 习近平“两山论”改变着中国
资料图: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苍山下的洱海。李志雄 摄 图片来源:CTPphoto

  “两山论”不仅改变了一个山村的命运,也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2015年1月,在洱海边,习近平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这样说。他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这几年,洱海水质好多了,站在岸边都能看到湖底,被视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也多起来。

  山青了,水秀了,中国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成为全世界的绿色奇迹。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曾指出,“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

走过15年 习近平“两山论”改变着中国
资料图:祁连山山区夏日景致。 吴学珍 摄

  诚如其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重塑着中国的发展逻辑。

  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中南部的马鞍山林场,当地人说,“现在生态好了,在上山巡护的时候,时常碰到狍子、野兔、山鸡、野猪等野生动物,来旅游的人也多了,山野菜不愁卖了,山货也特别多,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了好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近年来,中国各地官员考核的“指挥棒”越来越强调“绿色导向”,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两山论”也给各级官员的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带来全新洗礼。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开矿、建水电站、旅游曾让这里热闹非凡,但过度无序开发也让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负重超载,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对此,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坚决整改。此后上百人被问责,中国开启祁连山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保卫战。2019年,习近平考察甘肃期间,实地查看祁连山生态修复保护情况并再次强调,“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对于发展理念和方式之变,白琦志感触颇深,他说,“之前都是强调生产,老百姓化肥不够,就挖山上的土块烧灰施肥,生态破坏严重,形成恶性循环。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政府的执政理念变了,老百姓的思路也就跟着变了,钱包也鼓起来了,这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走过15年 习近平“两山论”改变着中国

  通俗易懂的“两山论”,影响和改变的还有中国人的所感、所思、所言、所行、所盼、所愿。

  “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打扫滩地上的生活垃圾,打捞近岸的死亡水生植物和水藻。”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的家就在洱海边。

  近年来,他每天都注意观察洱海水质的变化,“只要洱海水质好了,自己辛苦一点也值得”。

  潜移默化中,生态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中国人的生活。

  “能走路就不骑车,能骑车就不坐公交,能坐公交就不开车。”这是在山东济南上班的邹欣欣的出行原则。

  邹欣欣还是一名“云环保”达人,从2016年开始,她已经在网上“种”了26棵树,并以“偷能量”为乐,因为这样就能督促别人也坚持“云环保”。“每天只需拿出很少的时间,就能为我们的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我感觉很有意义。”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美丽中国”是民意也是民生。

  有人形象作喻:中国此举就像开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功在当代、泽被子孙。

  “留在那,子孙后代可以用。”“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多年后回望,历史当会感谢今日中国之选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