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漓江,习近平山水之间看生态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4-27 828

  正在广西考察调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5日在漓江阳朔段,实地了解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时强调,千万不要破坏生态环境。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漓江正是这片山水之“魂”。从青少年时期与同学结伴游漓江、数十年后犹记湛蓝江面金鲤鱼,到多年来在不同场合反复叮嘱“一定要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习近平对这片山水念兹在兹。这次他再度来到漓江边强调,“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

  受访学者认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山水甲天下”之地看生态,再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至少有三重深意。

  首先,漓江之于广西、中国乃至世界来说地位特殊,习近平于此地言生态保护可以看作是对未来的一种指引。

  “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对于生态漓江,习近平曾如是说。

  如其所言,漓江被外媒列入“全球最美的15条河流”,总面积达1.2万余平方公里的漓江流域内有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等14处自然保护地。流域内生活着近350万人,一江清水牵动无数人心,甚至有外国元首在漓江上产生创作灵感,提笔写下优美歌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健说,漓江不仅是一江水,因其养育人民、涵养文明,实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

  近年来,伴随生态保护和开放发展并行,漓江沿岸农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势头正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得以改观,这里成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动写照。

  “漓江又是中国生态文明之于世界的一张‘名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生态环境保护是评判中国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如画漓江可以看作是中共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习近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重访漓江强调生态保护,可视为是对未来的一种指引。

  其次,漓江也曾经历“由乱到治”,习近平此次到漓江也可以视作其对治理“战果”的阶段性“验收”。

  漓江虽美,却也一度出现乱象。由于采石挖砂、乱砍滥伐、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沿岸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甚至水位下降。

  出台保护条例,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强化执法监管……经过当地不懈努力,如今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沿江两岸重回绿水青山。而“治乱、治水、治山、治本”的漓江治理经验之于他处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几天前,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如是说;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谈到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时也特别强调“统筹”,并在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基础上,专门把治沙问题纳入其中。从中不难看出,习近平对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视。

  “‘统筹’二字极为必要。环境治理本就不仅限于单一的环境问题,涉及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过程、人民生活需求等各方面。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既不科学也难以持续。”常健说。

  受访学者表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久久为功。

  专家还注意到,习近平再到漓江对外宣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也传递出中国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信心”。

  在漓江边,习近平说到采石问题,强调“再滥采乱挖不仅要问责,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依法治理环境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时,强调问责甚至入刑,彰显了用法律武器严惩罪行的决心。”竹立家说。

  常健认为,这也彰显了中共中央将环境治理作为长期任务的决心,“这项任务不是抓一阵就完,而是反复抓、持续抓,环境保护决心不可有丝毫松懈和动摇”。

  另一方面,当桂林山水面貌重回“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竹立家认为反映出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言行合一,“这是中国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的信心所在”。

  常健说,当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拿出“方案”,亦有漓江等“范例”,足以说明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可以兼顾。人们更有理由相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