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一份亲笔批示

作者:佚名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2021-08-14 532

  习近平的亲笔批示长啥样?想必不少人对此感到好奇。最近,东南卫视播出专题片《习近平与福建文化自然遗产》,许多珍贵历史资料第一次通过电视镜头与观众见面。

  学习小组注意到,专题片中出现了一份习近平的亲笔批示。这份20多年前的批示,全文近150字,肯定了福建泉州筹建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的做法。今天的故事,就从这份批示讲起。

习近平的一份亲笔批示
习近平的亲笔批示(图源:东南卫视)

  一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曾领先世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舟船文明。尤其是福建泉州凭借发达的造船业,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世界近百个国家有海上贸易往来。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一直呼吁,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船模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承担起这份重任。上世纪90年代,海交馆启动大规模古代木帆船科学复原工程,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和造船师傅,复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各式古船。经过8年努力,海交馆完成了多达156种船型的复制。

  当时,大家迫切希望能给这些古船复制品建一个大型船模陈列馆,以展示工作成果。但由于缺少建设资金,工程迟迟未能上马。海交馆原馆长王连茂回忆:“我们做完了船模,但没钱建陈列馆,就向当时的习省长写了一份报告。”

  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得知情况后,立即作出批示:“福建是中国古代造船中心,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海交馆筹建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是适合的,有特色,有意义,也有基础和基本条件。”在批示结尾,习近平叮嘱:“尽快形成报告,报我审批。”

  为落实习近平的批示,福建有关部门迅速协商解决建馆所需资金。很快,展厅改造与陈列所需的320万元经费全部落实。

  2001年2月,船模陈列馆正式动工。两个月后,习近平来到海交馆考察,他表示:“像这种有特色、有意义的项目应该大力支持。”

  透过船模陈列馆,习近平看到的是泉州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01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案。次年,习近平再赴泉州调研,要求抓紧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历经20年,泉州最终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项目名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福建省第五处世界遗产。

习近平的一份亲笔批示
2001年4月,习近平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考察。(资料图片)

  二

  1999年深秋,一行人匆匆走进考古学家贾兰坡的家中,一股脑儿掏出37件文物。经鉴定,贾兰坡郑重写下“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几个字。贾兰坡所说的“这个遗址”,就是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万寿岩。

  上世纪末,万寿岩出土了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制工具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将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十几万年。然而,由于岩石中含有炼钢所必需的矿石,万寿岩早已被三明钢铁厂买下开采权。这个号称“南方周口店”的史前遗址,面临挖掘机和炸药包的威胁。

  一边是生钱的冶炼机器,一边是“几颗哺乳动物化石”,当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短兵相接”,究竟孰轻孰重?当地掀起了一场“保”与“炸”之争。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一锤定音,定分止争。三明钢铁厂停止爆破开采,异地选定新的采矿点。

  “能舍弃一时经济利益,毅然决定支持保护遗址,没有惊人睿智和长远战略眼光,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策的。”一位曾为万寿岩保护奔走呼吁的人士如此感叹。

  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冲突之间,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博弈之中,考验的是领导者的历史远见。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始终将保护历史文物放在第一位。

  例如,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赴杭州市良渚遗址考察,当了解到“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市德清县6家石矿关停困难”后,次日就赶到湖州调研。很快,这6家石矿全部关停。

  再如,2017年,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保护大运河生态,江苏扬州关停了“每年能够交税2个多亿”的化工厂。

  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时指出:“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

习近平的一份亲笔批示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到地方考察调研时也十分关心文物保护工作。

  在陕西西安博物院,习近平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在内蒙古赤峰博物馆,他要求“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在山西云冈石窟,他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2月,习近平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说:“我很喜欢参观博物馆,只是没有太多时间。”当他看到随行摄影记者近距离围着拍照,连忙伸出胳膊,幽默地提醒:“小心别碰到(文物),砸了我得负责。”总书记爱护文物之心,可见一斑。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6年4月,习近平在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中这样强调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意义。

  的确,文物古迹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明血脉的延续。2014年,习近平在柏林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座谈时说:“我作为国家主席,有一些老前辈就跟我讲,作为中国的领导人要干什么呢,就是不要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搞丢了,还应该在你们手里传承下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