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新中国教育史上最短命的教科书”!
作者:
朱卫华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608
别了,“新中国教育史上最短命的教科书”!
朱卫华
“新中国教育史上最短命的教科书”!虽然未必是“最”,但确实“短命”。这本“短命”的教科书是指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材。据悉,“酝酿八年、试用三年、推广一年”的“人奶”历史教科书被扔进了历史废纸篓,取而代之的,是刚刚“出炉”的新版本——确实仓促了点,粗糙了点,但正像一个人用药,宁愿服用一种无益但无害的药品,也决不吞噬毒药。
废了!不仅是历史教科书,这大概是中国整个文科类基础教育教科书编纂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举动。面对迟到的“废止令”,人们感慨万端。去年秋天,这本正式进入“推广”阶段的历史教材,引发了一场波及中外的舆论风暴,风暴起处,要求“废止”该教材的呼声以压倒性力量,震彻上海滩那座正在颠覆中国历史教育的工事;但风暴过后,人们却被“有关方面”异乎寻常的沉默抛进了漫长的期待之中。朱学勤、余秋雨等人却在国人漫长的灰色等待中发出刺耳的鼓噪。这种祸及中华民族子孙的历史教科书,能否早一天被推上“短命”决策议程?……
一、历史教育惨遭颠覆,却遇历史良知逆势反击
据《南方周末》9月13日报道,2006年10月16日,北京7位历史学家对上海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批评意见,集中刊登在教育部所属科研机构——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内部刊物——《社会科学情况反映》上。他们认为,编撰者思想混乱,使该教科书既脱离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也脱离中国史学发展的实际,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的表现比比皆是。同时他们还认为,上海版历史教科书离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只讲现象不讲本质,在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学术方向上都存在严重错误。这些历史学家们要求上海地区立即停止使用这个新版教材。他们除了发表会议纪要,随后还以中国史学会的名义开会,并上书有关部门。
北京7位历史学家无疑是中国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难能可贵的良知,而教育部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机构和那份名不见经传的刊物,无疑成为中国当代教育史上这次非同寻常的教科书易版难能可贵的推手。但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他们同对手之间的过招注定是一场学术与政治的较量,因而注定是一场不对称的较量。因为在这些历史学家“上书”力谏的当时,权势熏天的陈良宇腐败集团虽已出现式微迹象,但仍然微而不弱。
既然那本“脱离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也脱离中国史学发展的实际,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教科书是经过“上海市市委办公会议”“通过”的,那么,这个“上海市市委”中已经清晰地显示出当时那位在这座国际都市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第一把手”的身影。正如著名网友云淡水暖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所指,在“苏版”历史教科书“酝酿”、“试用”和“推广”的1998年到2006年,正是陈良宇主政上海的“时点”。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公然宣称在历史教学中“淡化政治目标”、公然在历史教科书中淡化中国革命,如此攸关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重大“改变”,决不是一名“主编”甚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所能定局的事体。
我曾在去年9月底写过一篇文章,其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上海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学术精英”群体国家历史观(或国家制度观)向现实社会的试探性宣战;而且实质上是一种咄咄逼人的意识形态在历史教育领域的基因性孕育。因此,这决不是一项纯粹的历史教育工程,而是更像一种国家历史观的颠覆工程。源于政治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如此“鸿篇巨制”,决不是一群“秀才”所能独力承当的,其身后的背景恐怕更加高深莫测。我们看到的是,该教材的那个庞大的编写群体已经高挂“不争论”的“免战牌”。与其说他们不屑争论、不敢争论,毋宁说在他们的防线中,早就有了“根本就没有必要争论”的无敌底牌!
窃以为,那时就事论事地去争辩上海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是非曲直、正误得失,似乎不可能收获任何预期的效果。因为,这一教科书事件的实质从来就不是潜隐于事件自身,而是植根于事件之外!现在看来,真是太多的“巧合”:陈良宇得道之时,一本涉嫌非法运作的教科书竟然可以在上海畅行无阻;陈良宇垮台之后,那本教科书的“废止”却又来得如此迅速、如此彻底。
偶然吗?这样的“偶然”实在耐人寻味。在中国,把一件事办砸办坏太容易了,而纠正起来却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不是么?那个用纳税人的钱养活了八年的“上海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组”,最后不是被证明做了一件毫无价值的坏事吗?而且现在还必须“另起炉灶”编写教材,补救“历史”黑洞,难道不要再投巨资?而这只是经济账,如果再计几年来入淡化意识形态的政治成本和误人子弟的教学成本,那将是无法估量的“亏损”,这笔账该向谁去讨还?
二、美国反“共”甚嚣尘上,但见“去毛”课改配合默契
据报道,这本被废止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完全是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定的课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的,早已经通过了上海“课改办”的审查,在试用3年后,去年9月1日起作为上海“二期课改”教材,在全市范围内投入使用,当时有媒体将这套历史教材誉为“酝酿8年的进步”。
好一个中国人笔下的“酝酿8年的进步”!怪不得一直以“消灭共产主义”为国家使命的美国人在第一时间就嗅出了这种“进步”的味道。去年9月1日,即“苏版”历史教科书被上海教委宣布正式使用的第一天,美国《纽约时报》驻华分社社长周看(Joe Kahn)就抛出了一篇措辞微妙的报道:《毛去哪了?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今年9月9 日,周看对《南方周末》记者称,去年当他看到上海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材里“长期占很大比重的强调毛泽东领导革命、阶级斗争的内容相对减少,摩根银行、比尔•盖茨、纽约证交所都进入教科书,政治英雄让位给经济英雄,而美国的中学生还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华盛顿等政治领袖的生平,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信号,这是我写那篇报道的动机”。
好一个美国人口中的“这是一个好信号”!与那个“酝酿8年的进步”的默契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请注意,这位美国记者有意无意地向我们泄露了美国基础教育中十分强调并突出政治的“天机”: 美国的中学生还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华盛顿等政治领袖的生平!中国的历史教育,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花大力时间”去学习毛泽东等政治领袖的革命史呢?当上海滩“淡化政治目标”的历史教育如火如荼地蔓延着的时候,上海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当然不会听到美国总统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咆哮!
今年6月1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华盛顿出席“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揭幕仪式”时,将共产主义比作恐怖主义。他说,共产主义思想残暴危害世界各角落。他呼吁民众吸取二十世纪的教训,同时不要忘记,以邪恶和仇恨为基础的共产主义,到今天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不忘提醒全世界,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与共产主义一样杀人不眨眼,但只要自由世界团结一致,恐怖主义将和共产主义一样,终将走进历史灰烬。
美国这个西部牛仔在这次歇斯底里的讲话中,数次把“共产主义”是“邪恶”的、“仇恨”的和“恐怖”的、是“杀人不眨眼”的等极其恶毒的字眼强加到中国身上。他是在把50多年前中国那部可歌可泣的革命史“妖魔化”。当上海滩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欲把“淡化革命”和“去毛泽东化”的迷药注入我们子孙灵魂中的时候,小布什的血腥言论让我们感受了他和那本历史教科书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契合!同样,小布什也让我们蓦然记起了列宁的忠告——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也让我们骤然激活了曾经镂刻在我们心底的铭言——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这种赤裸裸的反“共”背景下,我们的革命历史教育能够沉默吗?
小布什在他的同一篇讲话中也提到了“文革”,但他对“文革”的“否定”跟中国自身对“文革”的评价却有着天壤之别。他的“否定”明显是对中国今天依然在奉行的社会主义即他口中的“共产主义”的全盘否定。“文革”,不过是他要把“共产主义”彻底扫进“历史灰烬”的罪恶口实而已。而那本历史教科书是否早就有先见地承担起了让“共产主义”“走进历史灰烬”的使命?!
这样,美国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把中国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逼进了一个“两难”的死角:要么彻底缴械,俯首称臣,乖乖地躺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政治砧板上任人宰割;要么“毫不动摇”,誓死坚持,让社会主义中国的赤旗永远飘扬在世界民族之林。既然中国选择了后者,那就绝对不能在历史教育中推销“非意识形态化”和“淡化政治目标”。中国向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推行和谐,但决不等于坐待西方仇视的怒火把我们烧成“历史灰烬”!废止那本历史教科书,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中国对西方在潜意识和显意识中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回应。
三、“精英”登场摇唇鼓舌,难敌“人奶”历史寿终正寝
关于那本教科书,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朱学勤曾以“殖民有功论”力挺过:“关于殖民与反殖民的历史,我觉得既应该讲出异族统治的不一样,同时也应该讲,当时这种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里面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客观上带来的一些文明因素,如果仅仅局限在过去殖民和反殖民的历史所形成的仇恨,今天上海外滩的那一条街就没有理由存在了。我们可以这样讲,一部殖民与反殖民的历史既是统治和反抗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的历史。我认为,也恰恰是多方面因素的参与,共同创造了我们沿海文明地带的历史。”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朱学勤教授的这段话可以概括为“殖民有功”或“侵略有功”。这与强奸犯称自己在“客观”上给被强奸者带来某种快感的肮脏调子如出一辙;也如当今日本政坛右翼势力说当年的侵略曾经为亚洲“共荣”做出了贡献的无耻谰言一脉相承。“上海外滩”的存在就等于中国对异族侵略的认同?殖民者野蛮的掠夺史在历史学家这里竟然成了“共同创造”的“文明”史,实在是一个让史学界的智商登峰造极的天才论断!不过,我们由此蓦然找到了毛泽东及其革命事业被史学和历史教育“精英”扫地出门的答案:当年日本人给中国送来了“文明”,你毛泽东凭什么要用暴力以几千万人死亡的代价把人家赶出去?朱学勤教授要修中国的“文明史”了,你毛泽东的暴力革命自然跟“共同创造”格格不入,不灭你灭谁?
关于那本教科书,作家余秋雨也曾以与美国记者周看相类的感觉“大声”说过:“在这个文化乱糟糟的时代,我们缺乏一种鲜明的文化态度和文化选择,这样就很难有明确的文化形象。不能为了求稳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态度。就像前段日子上海改了历史教科书,是个很大的进步。可是面对一些质疑声,我们为什么不大声亮出我们的观点呢?”
可历史似乎跟余先生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他曾为之慷慨激昂的那本历史教科书被废了!他的那个“很大的进步”,终于被时间证明竟然是一种居心险恶的倒退!不知他还能“亮出”自己什么样的“观点”,只是,再高分贝的“大声”,又如何拯救“人奶历史”春梦破灭的沮丧?中国历史教育的“中国化”不容亵渎,中国历史教育的“西化”不容得逞!
当余先生从自己心制的“文化”制高点的幻境中跌落时,是否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资格“代表”中国文化,充其量只是一个蹩脚的文化“发言人”而已;而且是否会突然发现,这个“文化乱糟糟的时代”,原来竟是一帮无良文人和无良学者几十年来最得意的“代表作”!请问,盗用历史教育“去政治化”就是你们达到“文化态度”?盗用历史教育“去毛泽东化”就是你们的“文化选择”?盗用历史教育“去中国化”就是你们的“文化形象”?
面对迟到的“废止令”,中国历史教育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整个中国教育依然布满雄关险隘:现实,较量正酣;前方,任重道远!(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相关新闻报道地址: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3427793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