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文艺批评的主体精神

作者:赖大仁 来源:光明日报 2015-03-30 411

   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艺批评,真正的文艺批评通过对文艺观念的讨论辨明是非,通过对文艺现象的具体评析而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从而形成应 有的文艺价值导向,引导文艺健康地繁荣发展。文艺批评要起到这样的作用,关键在于要有自觉的批评主体精神,避免在复杂多变的文艺潮流中迷失方向。新时期初 曾兴起文学主体性问题讨论,唤起和强化了文艺家和批评家们的主体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文艺的创新探索和蓬勃发展。然而从近一时期的文艺状况来看,在整体性的 繁荣发展中,仍然存在某些消极低迷现象,这便与文艺主体性的迷失有关。文艺批评本应在当代文艺发展中起到更主动积极的评价与引导作用,然而由于自身主体精 神不强乃至缺失,导致丧失应有的批评功能,甚或出现某些不良导向,因此尤为值得关注和反思。

  笔者以为,当今文艺批评的主体精神,比较容易在以下一些方面导致迷失,值得认真反思。

  一是容易在对西方批评理论思潮的过度追逐中迷失。西方批评理论自有其特点和优长,对其学习和借鉴是完全必要的,但理应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而不 是盲目崇拜埋头追逐。然而实际上,在前一时期对西方批评理论的引进接受中,一些人似乎显得过于急切,一切都只顾把它拿来,而不管它是否对路和适用;而 且在这种匆忙急切的追逐中,似乎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以为西方批评理论与方法是最先进的,我们只能亦步亦趋,步步紧追。然而在这种追逐中我们可能渐渐迷失 了自我,忘记了为什么要去学习研究西方批评理论,忘记了对这些拿来的东西是否应当进行必要的鉴别辨析,忘记了是否还要跟本土的文艺实际相适应。如果没 有这些必要的前提,那么就很可能丧失应有的主体精神。近期有学者指出,当代西方批评理论并不见得都很先进,其中的偏执与极端、僵化与教条,不顾文学本体特 性的场外征用,脱离文学实际的强制阐释等等缺陷并不少见。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外来的批评理论并不适合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今的文艺现实,盲目搬用不仅无 助于我们的理论建设,甚至会带来对文艺实践的误导。要改变这种埋头追逐和盲目崇拜的现状,更清醒自觉地学习借鉴西方批评理论,无疑有待于重建我们文艺批评 的主体精神。

  二是容易在文艺市场化发展潮流中迷失。应当看到,在当今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推进和大众消费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文艺生产要适应消费市场需求 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也有满足群众消费需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文艺市场化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即容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消极被 动地依附消费市场,乃至成为市场的奴隶,迎合低级趣味的消费需求,向低俗化、媚俗化的方向沦落。文艺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这恰恰需要文艺批评在其中 发挥应有的干预和引导作用。然而,当今的文艺批评好像也患了市场晕眩症,在强大的文艺市场化运行的旋涡中迷失了应有的方向感,既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 置,也似乎对文艺被市场化魔力支配的现实感到无能为力。当今人们看到的文艺批评,或者不敢面对现实问题发声唯恐不合时宜而退避三舍,或者甘愿在文艺市场的 潮起潮落中随波逐流,也有的甚或为了分享市场利益而是非美丑不分,为低俗化媚俗化的时尚潮流推波助澜,这些都与文艺批评的精神相去甚远乃至背道而驰。而这 种文艺批评精神和功能的缺失,无疑更容易使文艺市场陷入价值迷乱之中。

  三是容易在大众媒体的众声喧哗中迷失。当今时代大众媒体极为发达,媒体舆论的力量也十分强大,这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开放性发展带来的结果,也是当 今我们所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在大众媒体的众声喧哗中,既有许多富于民间智慧的理性表达,也有不少过于随意的非理性宣泄,众声混杂往往让人扑朔迷离是非莫 辨,文艺活动领域可能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形下,本来可以期待一些专业批评发出更加强有力的声音,在混杂的媒体评论中发挥主导性和引领性的作用。然而评论界 的情况却往往让人失望,有的自身也在各种混杂喧哗的声音中困惑不已,缺乏应有的判断力;有的或许畏惧现代媒体怪兽的力量而缺少批评勇气,害怕自己的批 评意见与民意不合而带来麻烦引火烧身;有的则干脆放弃批评立场而迎合大众舆论,参与媒体炒作和舆论狂欢。主导性文艺批评及其主体精神的缺失,无疑会使 得媒体评论更加混杂无序。

  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期望于能够强化文艺批评的功能和作用,因此重建文艺批评主体精神的问题无可回避。这种重建当然关涉许多因素,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新认识文艺批评的特性与功能,重建文艺批评本身的自觉与自信。文艺批评虽有多方面的特性与功能,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文艺观念辨析和审 美价值评判。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说: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文艺批评,这里所指主要就是文艺思想观念的斗争,通过文艺观念上的争 论而明辨是非,这对于文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审美价值评判则直接指向对文艺现象特别是文艺作品的评价分析,在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之中形成良好的文艺价 值导向。这种文艺批评的根本特性与功能,本来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为历来的优秀批评家所公认和努力践行的。然而在近期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这种文艺批评观念 在相当程度上被怀疑乃至颠覆,有人质疑批评家的判断评价为话语霸权,因而从根本上怀疑文艺批评的合法性,这样文艺批评也就只能退而借评论谈谈自 己。我们认为,这恰恰是文艺批评主体精神丧失的根源所在,也是文艺批评实践中出现功能性缺失的根本所在。当今文艺批评主体精神的重建,理应从对这个 问题的重新认识开始,增强文艺批评本身的自觉与自信。

  其次,重新认识文艺的精神价值,重建文艺的审美理想与价值信念。文艺批评直接关涉对文艺现象及作品的审美价值评析与价值导向,当然不能没有自己 的审美价值观念与尺度。而这无疑又根源于批评家对文艺特性与价值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文艺审美理想与价值信念。在当今时代文艺开放性、多样化的发 展中,尤其是在文艺大众化、市场化的条件下,不仅文艺的形态样式极为多样化,而且文艺的价值特性和人们的文艺价值观念也空前复杂多样了。这既是文艺观念容 易迷乱的复杂性之所在,也恰恰是需要文艺批评在其中起到审美价值昭示作用的重要性之所在。应当说,无论当今的文艺形态样式与过去有多么大的不同,也无论当 今的文艺价值特性有多么复杂多样,我们也仍然相信有最基本、最值得倡导的东西在其中起主导性作用。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 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正是他作为作家批评家宝贵的文艺价值信念和审美理想之所在。中外文艺史上类似的表达和教诲还有不少,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 示。当今一些文艺现象及文艺批评之所以会陷于价值迷乱,就在于相当程度上失去了这种文艺的审美理想与价值信念。因此,当今文艺批评主体精神的重建,也理应 对此重新认识,建立文艺价值和审美理想的自觉与自信。

  再次,重新认识中外文艺批评传统及特点,重建本土文艺批评的自觉与自信。当今的文化发展显然回避不了全球化的现实,文艺批评无疑也需要有开放的 视野,因此向国外的批评理论学习借鉴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跟着别人走,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中外文论的比较借鉴中建立自己的理论自觉,而不是在盲目崇 拜与追逐中迷失自己。应当说中外文艺批评各有其传统和特点优长,问题只在于如何从我们的文艺批评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把本土文艺批评的新传统培育起来,并且 使这种新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在对他人的追逐模仿中将自身的特点优长丧失掉。当然,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建立本土文艺批评的自信,有了自信才会有真正的理论自 觉和主体精神,才能谈得上对自身批评传统与特点优长的深切认识,也才能真正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重建中国文艺批评的新传统。

  (作者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