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永勤:鲁迅在抗战中立下了任何诋毁者都不可磨灭的功勋

作者:法永勤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2-09-24 2163

九一八读《鲁迅的抗战》有感

法永勤

法永勤:鲁迅在抗战中立下了任何诋毁者都不可磨灭的功勋

收到《鲁迅的抗战》一书,先是有些惊讶,继而一想,此书题意非常;仔细读来,便觉出非常的分量。编者同仁用心良苦,大作之出,可喜可贺。

九十多年以来,国人大多以为抗日战争进行了八年(老一辈人也是言必称“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自卫战争。”)1895年之前的日本对于中国的觊觎窥探,甲午以及战后对中国的不断撕咬侵吞尚且不算数,三千万的关东人民早于关内六年就受到日寇铁蹄的蹂躏也似乎还不算抗日战争的开始;只有到了公元一九三七年的七月七日,日寇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打进了关内,才算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应当说,当时的这种定义,不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是不妥当的;八十年以后的重新界定是科学的必需的,设立“抗战胜利日”等等,鸣钟鸣笛都是必要的纪念措施。

中国人民的抗战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就正式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从这时在中国开始的。3500多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800余万劳工被强掳,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如果不说前六年,那么,日本的侵略罪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都将大打折扣,而且立论不稳。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七年,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中国人民以及世界的好多事情都将说不通道不明。而伟大的鲁迅先生,在这一时期,为中华民族呐喊,为中国人民请命,为了揭露日本的侵华阴谋,痛击日军的烧杀掳掠,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投降论调行径以及汉奸文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发了许多战斗檄文,值得百世景仰。鲁迅的抗争,鲁迅的抗战应当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给予应有的深入研究和应有的历史地位。

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知道的鲁迅先生,是读了毛主席的部分评价,从课本上学到的(我初中时曾在新华书店花钱买了一套鲁迅照片集)。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中华民族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写了大量的杂文,还有散文、新编故事和诗词等等。他在抗日战争开始的前夜,于一九三六年就去世了,享年仅五十五周岁。画像上的他是铁一般的面孔,两撮硬须,两道浓眉,深邃锐利的目光似乎洞穿了黑暗的世界。他的文章像投枪,像匕首。他用笔为武器,与形形色色的敌人做了不妥协的殊死斗争;总之,是一个不屈的战士,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不折不扣的战士形象。为了用鲁迅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文学成就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的各类文章编入了我国的大中小学教材,鲁迅受到全国人民的敬重,启发了几代人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才思。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开放接轨不断加深,人们的思想言论空前地活跃;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共产党的文化阵地里混入了不少的反共势力,社会主义中国的课堂上喧嚣着宣扬美国资本主义的声音;不少聪明的共产党人变得糊涂起来,一批胡吹海嗙的“公知”口吐白沫,一时在网络舆论阵地占了上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他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伙同域外敌特,内外勾结,遥相呼应,模仿对付苏联的做法,不遗余力地“砍旗”“挖墙”“凿船”;他们胡编段子,群发信息,污蔑人民的导师领袖,诋毁革命的英烈先贤,歪曲中华民族的历史。更甚者,他们钻入教材领域,竟然窃取了编辑设计大权,公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歪曲篡改、丑化恶化,必欲把青少年造成民族的送葬者和共产党的掘墓人。他们把矛头也对准了鲁迅。在网络空间,他们编弄花边旧闻,丑化他的为人。说什么鲁迅的文章文词过于深奥,背景复杂,老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从而逐步地删减鲁迅的文章,换上另类美化美帝西方的文章。作为革命家的鲁迅先生不见了,丰满的富于革命斗争精神的鲁迅形象不见了;九十年代以后的新生代对鲁迅的印象逐渐变得弱化,软化,简单化,鲁迅形象变得苍白无力。幸运的是,大批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不屈的有效抗争,中央识破了鬼蜮的伎俩,揆度历史真实,正本清源,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使清者清,浊者浊,国人因而长吁大气拍手称快。尤其是开始重视教材建设,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整顿编写队伍,剔除混入的毒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相信在国际斗争日益激烈而且影响投射国内,文化领域鱼龙混杂的复杂背景下,不久以后,鲁迅的文章还将恢复到应有的体量和地位。

在新的时代,在国际阶级斗争日渐激烈,因而需要人们树立斗争精神的大背景下,重新评价鲁迅,传承鲁迅精神十分必要,非常重要。《鲁迅的抗战》的编者慧眼备具,大义凛然,顶着浊流逆浪,早在2016年之前就开始了对于鲁迅的深化研究,并进行了该书书稿的筹划选编工作。他们没有庞大的团队,没有耗费多少经费,没有花费更多的时间,及时地把这么一本大有益于人民大众,大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图书捧到了人们面前,及时地发挥了应有的认识作用、教育和战斗作用,确是功德无量。人们自然而然地一致给以高度的评价。

在这清凉之风渐起的时候,借着熹微的晨光,我翻看着书页,形成以下认识:

一、“鲁迅的抗战”是全面的,业绩是突出的。

法永勤:鲁迅在抗战中立下了任何诋毁者都不可磨灭的功勋

毛主席曾经诙谐地说过,“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即‘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读《鲁迅的抗战》一书,不但可以全面认识鲁迅坚决地不妥协地反封建、反新旧军阀,坚决地不妥协地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而且可以系统全面地认识鲁迅旗帜鲜明地从多方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鲁迅有力地领导了国统区敌占区的文化工作,仅仅从《抗战》收编的文章来看,鲁迅的文章就不单是投枪和匕首,还是除病疗伤的手术刀,他解剖社会,解剖历史,也经常地解剖自己,解剖他人;也还是当头棒喝的清醒剂,使将要闷死的铁屋子里的人们醒悟过来,使千年沉睡的狮子猛然醒来。对于忽必烈、努尔哈赤、沙皇、希特勒、天皇和日本军阀等,他都有精当的分析;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和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有深刻的揭露,对于中国的新旧军阀、对于国民党反对派的卖国求荣有无情的痛斥,对于“流尸”般的“民族主义文学”等汉奸文学进行了有力的鞭挞。而对于左翼文艺阵营里的错误认识、糊涂观念也予以辩驳分析,以矫正之,提高之;带领革命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总之,在思想文化战线,鲁迅高举“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大纛,艰苦斗争,抗战不歇,为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抗战时,鲁迅就在沪上,他写了许多文章,也做了他人记录下的不少的谈话;对于当时形势的分析,对于战争前景的预判,都是真知灼见。鲁迅的战场既是敌后战场,也是正面战场;鲁迅的抗战应是前敌抗战。日本军国主义者贪得无厌,对于中国土地步步蚕食。蒋介石一面命令撤退,一面假惺惺的高喊抗日;一边与日本秘密接触,一边坚称“不妥协,不投降。”美帝国主义的自私卖华,国联偏袒日本的无耻嘴脸,都得到了痛快淋漓的揭批。观《抗战》之所辑录,则战线之广,烈度之大,前后方之胶着。或近身肉搏,或远程投射,或截断后方,亦有隐蔽战线,多种战术并用。鲁迅的抗战与全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一体的,一致的;在鲁迅后期的生命里,放射出灿烂的光华。

《鲁迅的抗战》廓清了长期以来鲁迅研究领域的以偏概全的种种倾向;树立起了鲁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的丰满的鲜活的形象。鲁迅是一个革命家,一个彻底的革命者。非独因为他一直直面国内的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而且一直反对侵略中国掠夺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列强,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他们的罪恶图谋,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行径。他不是持其一隅的偏执,而是从多个方面,从历史的、现实的诸多方面,自始至终地进行批判和批驳的战斗。鲁迅又是一个清醒的革命者,他不是一时的热情和亢奋;而是充分地认识到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一直激励人们进行韧性的战斗。“通打落水狗”的观点有长久的警示意义。“夜正常,路也正长。”因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强调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极端重要性,“战斗要继续得很久,当务之急是养成勇敢而明白的战士。”对于新生的无产阶级的苏联,他并没有盲目的乐观,“不消说,排长串是一时难免的,但到底会快起来。”他要求“我们应该看现代的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毛主席“空前的民族英雄”的崇高评价有翔实的注脚。

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鲁迅人格的不可分割的完整写照。

法永勤:鲁迅在抗战中立下了任何诋毁者都不可磨灭的功勋

《鲁迅的抗战》收辑了有限的篇什,尽管如此,仍然能够从中管窥鲁迅正直公允、温和温婉的人间情味,而不是一个“毫无温情的冷血战斗者”。其对于进步作家作者的扶持与呵护令人感喟,即使在论战中,对于左翼阵营里有缺点的文化战士也是满腔热情的给予鞭策鼓励。他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苏维埃由衷的向往,对于无产阶级新的社会制度热切地肯定,对于祖国的光明未来是热情的期待。许多篇章的结末都有“恐怕不久天也就要亮了”之类的句子。足见,鲁迅用全部的精力去批判黑暗是为了拥抱光明,无情地投身战斗是为了早日夺取人民的胜利,并不是为战而战。

说鲁迅是一个清醒的革命者,还在于他对日本军国主义、日本人民的深入分析和不同的对待态度。日本统治者自兴国以后,逐渐觊觎中国的地大物博,侵略野心逐渐膨胀。甲午之战开始付诸野蛮行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公然夺占本应回归的山东权益。进入二十世纪,其野心已经昭然,先后有北方三一年的“九一八”,三七年的“七七”,在上海则有三二年的“一二八”,三七年的“八一三”等惊人事变;军国主义者采取南北对进战略,进行全面的侵华战争,其罪行罄竹难书。可以说,当时中日民族是不共戴天的。但是,日本人民不同,普通百姓也是受害者。人们印象尤深的是鲁迅写于一九二六年的《藤野先生》,该文主要记叙了一九0四至0六年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与思想经历;可以看到鲁迅对自己受业先生的景仰融合于对善良的日本人的敬意;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对恩师的深情感念,而是包含了对于日本人民优秀品质的由衷赞扬。他对于内山完造等不少日本朋友的友谊的记叙,屡见文端。在作品中,鲁迅对于日本民族的优点多次进行了毫不掩饰的肯定,“我敢坚决的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可见,鲁迅先生绝对不是盲目反日,盲目排外的偏执者,而是一个清醒的革命的民族主义者。

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心明眼亮,编者用心良苦,读者与有同焉。

法永勤:鲁迅在抗战中立下了任何诋毁者都不可磨灭的功勋

鲁迅先生的文章歌诗是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典范,其现实主义的方法、大无畏的精神泽被后来。他要求“一般人不要只注意近身的问题,或地球以外的问题,社会上实际问题是也要注意些才好。”方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我们要主动担当,敢于作为,勇创新业,不避险阻;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更要做到明确底线红线,超前仔细谋划,勇于斗争,敢于胜利。作为文学创作的内容如此,形式亦如之。在民族危亡、斗争激烈的上世纪前期,观瞿秋白毛泽东等革命家,他们无暇作长篇大论,鲁迅亦各类文体皆短小精悍,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打击敌人、教育人民的战斗作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业猛进,人们获取信息欣赏文学之面广量大古来所无。近来,发现各类主流媒体之网上文风为之一新,多为短平快之图文,轻快敏捷,引人入胜,全无臃肿拖累之感。正能量之得以发挥,主旋律之得以弘扬,中国故事的畅快讲解,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华民族大步的走向世界大有裨益。

总之,鲁迅的的确确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在文化战线上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在抗战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鲁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无人可比,其辉光亦是中华民族的不朽财富。

《鲁迅的抗战——鲁迅先生抗战文选》一书主编刘加民曾是我班里的课代表,他学习认真,工作负责,追求进步。上班以后竟然撂下比较舒适的工作,再次考研。后做编辑,进文联。期间工作学习繁忙,不曾放弃写作。我至今收藏着他的处女作《老磨》。每有得意之作,辄寄发于我,或者向我征求意见。我有所思,也同他切磋,常有进步。今次编辑《鲁迅的抗战》一书,倾注心血,颇见功力了,也体现出较高的政治站位。我心甚慰。所以,写了上面的感想。愿他事业更上层楼,在文化文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恰巧,今天是九月十八日,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的一百四十一周年诞辰。写下这文字还是有意义的。

2022918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2
0
6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