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评梁晓声《父父子子》:中国故事中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作者:陈先义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3-05-31 2972

陈先义评梁晓声《父父子子》:中国故事中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一个时期,习近平同志在多次关于文艺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写出最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传世之作。但是很多年来,这样的作品,只能停留在一种希望和期待上。这两年,晓声兄以他勤于探索和笔耕不辍的韧性,相继捧出了两部力作,从《人世间》到《父父子子》可以说梁晓声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期。一般来说,小说家的作品往往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终极之作,你像巴金的《家》《春》《秋》一类,像剧作家曹禺的《雷雨》《日出》一类,都属于这样一类现象。梁晓声凭借《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称著于文坛,但出人意外的是,到了老年,愈见他的功夫之深,接连两部大作问世。达到了个人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所不同的是,这次他的《父父子子》回到从历史的深处对民族精神进行寻找和挖掘。

在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中,将叙事的笔触第一次伸展到了法国,但依然局限在主人公看问题视角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的角度,《父父子子》则不一样,直接将笔触指向海外华侨生存境况和情感命运。中国华侨群体是中华民族影响世界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这个群体不仅人口基数巨大,而且是世界观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应该说,世界对于中国的认识,很多是通过移居海外的华侨来认识和感知中国文化的。因此写好这个群体,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意义非同寻常。这部小说写了移居美国的福建漳州中医世家赵氏家族,将美国华人的爱国情怀融汇于纽约唐人街的发展中,波诡云谲的世界局势与赵氏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拓展并加深了作品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写了心怀祖国的海外华人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赴汤蹈火的那种精神,并通过他们这样一个视角,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毅品质。这就把华侨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命运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联系起来,使作品具备了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加远大的情怀。160多年以前,大批华工被招募到美国西部修筑铁路。中医世家赵氏家族族长命次子赵况希护送同胞远赴美国,凭借精湛的医术,赵况希不仅救死扶伤于华人间,还救治了不少白人,名气大增后便定居美国加州,就此开始了一个家族的美国生活。小说通过赵家第三代赵淑兰与高鹏举的结合,将小说叙事空间穿梭于中美之间,并着意描写了以赵氏儿女为代表的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感。他们出生于美国,并在美国接受教育,但仍有大批亲眷留在中国,从而时刻提醒着他们自己的出处与来源。当祖国遭受强盗欺凌,身在异国他乡,同样感受到了被人鄙视的那种屈辱,感受到了一种被侵略和被奴役的一种情感压抑。比如在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后,他誓要让这首乐曲响彻中华大地,于是掏空积蓄灌录了数百张唱片邮寄回国。随着战事的推移,他毅然参军,为争取民族解放奉献了生命。这个情节对于塑造华侨爱国爱家的那种品格,那种与民族命运共存亡的精神,非常具有感召力。

小说通篇蕴含着两个字:爱国。不论高家还是赵家,前后四代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不同境遇下的爱国选择,跨越中美两国,历经半个多世纪,运用多视角叙述,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描写,把家国情怀与世间真情融会贯通,再现了中国近现代沧桑历史,彰显了前辈英烈前仆后继的不朽精神,体现了作家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宽阔胸怀。比较起来,与那些名气很大,但多写同胞丑陋的、落后的、愚昧的甚至肮脏的那些东西,展示给洋人,从而为博得洋人欢喜,借用对同胞的侮辱,以向洋人讨好的作品,晓声的《父父子子》展示的是一个作家的高尚情怀和崇高的历史责任。因此,为晓声这样一种写作我们深感敬佩。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这些年一些作家已经因为为了讨得外国人喝彩,甚至不惜忘掉祖宗,忘掉尊严,忘掉作家国籍,忘掉自己责任的风气呈一时之盛时,晓声的《父父子子》便有了力挽狂澜的创新意义。

陈先义评梁晓声《父父子子》:中国故事中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关于怎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发了多个文件,领导人讲话更是经常化,但作为文艺作品的小说,怎么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一直是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角度,这部父父子子应该说在这个方面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小说对人物的塑造,突出了血脉基因与家风家训的沿袭。这恰恰是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不同的地方,中国文化中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是维系传统社会稳定的一种家族结构,对道德和秩序的维护是家规的一种表征,这就与西方社会以个体为单位的社会结构截然不同。比如中国的姓氏、家谱、宗祠这些文化中所包括的道德传承极其文化血脉,是西方文化完全不具备的。这些年,由于西风东渐,中国的这种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我们好不怀疑,这种深深植根于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依然非常牢固,从华侨这个视角来看待这种文化传承,更加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比如,爱国商人高亦林,不甘当亡国奴,暗中为东北抗联出力,最终因拒绝出任由日本人成立的满日联合商会副会长被毒害身亡,他的行为表现的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他也是在给后人做榜样,他的呼吁:“高家后代,受同胞之辱但忍何妨?屈日寇之獗威可耻!”儿子高鹏举是具有留学背景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受牺牲于汀泗桥战役的伯父和父亲的影响,在侵略者暴行的刺激下,激发出了强烈的复仇情结,并最终在共产党的引导下,成长为有组织有纪律的成熟的抗日人士。这些描写,充满的是一种正义的力量和民族气节。

我觉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父父子子》的文学语言。这些年,流行一种西化的语言,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语言类型,弄一些从西方小说模拟下来的所谓意识流语言来糊弄来百姓,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有的用他们那些语言方式去参加高考,可能根本就不及格,可是这样的一些语言,受到一些人的追捧,还给这奖那奖,这种毁坏中国语言的行为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论怎么讲,像柳青的《创业史》之类的小说,包括像浩然的《艳阳天》一类小说,都是被忽略的真正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永远都应该是中国作家的楷模。像那些用极其华丽的语言去写苍蝇写大便写丑陋写性的语言方式,永远都是哗众取宠的一种败坏中国文化的行为。《父父子子》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这一点我觉得应该给与充分肯定。

写出世间风情,人物万象,因为世间风情隐藏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父父子子》从近代中国出发,描画了现代中国在争取独立自主时代背景下的百姓生活图景,两部作品共同建构了百年中国的世态民情画卷。这些图景,可以把读者带回到百年前的人物景致,表现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延续,从而让读者从文化的源头来看待我们文化发展,这一点是作者并非可以描绘,而是不经意间的表现,但是读起来亲切真实。小说最后,1984年四家人再团聚,父父子子,继往开来,展一幅波澜壮阔时代画卷,谱一曲悲欢离合命运之歌。正如作者自己谈及这部作品说的,不唯苦难,不唯悲情,亦有大气节大义勇在焉,一批批铁血男儿,坚毅女子,乃是真真实实的存在。概括来说,这部小说可以看作为历史作证,为善良辩护,为正义伸张,为生活承担,作品所产生的坚不可摧的力量,使文学与真善美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陈先义
陈先义
7
0
0
3
11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