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作者:罗敷媚 来源:今日头条 2021-05-16 926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罗敷媚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杨步浩

  1961年9月,陕西开往北京的一列火车上,列车员正在例行巡查。

  当走到一节车厢时,一大堆行李引起了的列车员的注意,只见大大小小十多个口袋,码得整整齐齐,堆放在火车座椅之间的小桌子上,占满了整个桌板。

  列车员皱了皱眉头,问:“这是谁的行李?”

  没人答应。

  列车员抬高了嗓音,喊道:“这是谁的行李?”

  话音刚落,一个老人跑了过来,赶紧回答说:“这是额滴(我的)。”

  列车员打量了一下,老人头上包着有些脏的白毛巾,上身穿着一件黑色棉袄,下身穿着打了补丁的棉裤,裤脚边还扎着带子,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方言,加上一口浓重的陕西方言,一看就知道是一个长期种地劳作的陕西农民。

  列车员指着行李对老人说:“大爷,你把这一堆大包小包放在桌子上,不合适吧?”

  老人搓着双手,局促地说:“额知道,额知道,但这是额们父老乡亲带给毛主席的礼物,珍贵得很,额不舍得放在地上。”

  列车员一脸疑惑:大爷你这身打扮,是去北京看毛主席?

  老农看出了列车员的疑惑,嘟囔着说:“额真是去看毛主席,额是毛主席的朋友。”

  列车员差点笑出来,“大爷,你是毛主席的朋友?你咋证明呢?”

  列车员和老农的对话引起了其他乘客的好奇,大家都围过来看热闹,乘客们都不相信这个衣着破旧的老农会认识毛主席,等着看他的笑话。

  老农有些急眼了,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高声喊道:

  “你看,你看,这是毛主席给额写的信……”

  列车员拿过信,随意瞥了一眼,眼神一下子亮了:这真是毛主席的字!

  毛主席的字全国人民都认识,龙飞凤舞,潇洒奔放,自成一体,无论谁都模仿不来,也不会有谁胆大妄为,冒充毛主席的字体写信,这绝对是可信的。

  车厢里顿时轰动了,大家瞬间对这位老农充满了敬意。

  老农并没有说谎,这真是毛主席的亲笔信,他真是毛主席的朋友,而且是毛主席的老朋友,两人的友谊已经长达20年,老农的名字叫杨步浩。

  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什么自称“毛主席的朋友”?一个普通农民,一个国家领袖,杨步浩和毛主席为何会成为朋友?两人的友谊究竟起于何时?两人之间有哪些精彩动人的故事?杨步浩的最终结局究竟如何?本篇文章带你一起回顾毛主席与杨步浩长达30年的友谊,体会一代伟人深厚的人民情怀。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故事要从1941年开始讲起。

  时间进入1940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作为敌后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延安也迎来了最困难的时期。

  一方面,日军在占领武汉之后,开始改变侵华政策,将大量兵力调集到敌后战场,不断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另一方面,正面战场屡战屡败,国民党陷入悲观情绪,顽固派开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不断在陕甘宁边区周围制造军事摩擦,并进行经济封锁,用尽一切办法切断边区同外界的经济联系,干扰和破坏边区经济,掀起了一个“反共”的小高潮。

  长期的战争消耗、严重的自然灾害、日军的残酷“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导致陕甘宁边区的经济遭遇严重困难,为了打破封锁,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同时也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党中央发动了广泛的大生产运动。

  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标志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始。

  当时,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规定,每一名党员干部、每一名八路军官兵都要参加劳动生产,并且要完成一定任务,领导同志也不例外。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因此,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以及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都要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完成自己的生产定额,当时每个人一年的定额是小麦1石,合300斤。

  大生产运动是毛主席亲自号召发动的,他不仅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也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大生产运动,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体现了毛主席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宗旨意识。

  然而,对于毛主席的这一举动,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反对的人是延安一位普通农民,名字叫杨步浩。

  杨步浩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反对毛主席从事生产?

  杨步浩,陕北横山人,1905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9年,陕北遭遇大旱灾,横山一带尤其严重,杨步浩一家为了活命,背井离乡,一路逃荒讨饭,最后到了延安县碾庄乡石家畔村落了户,给地主当了佃农。

  杨步浩一家起早贪黑,给地主干活,到头来却吃不到一顿饱饭,挣扎在死亡线上,父亲和两个女儿竟然被活活饿死,为了让父亲和女儿入土为安,杨步浩不得不向地主借钱,结果又背上了地主的驴打滚债,成了给地主免费打工的长工。

  杨步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几亩地,让老婆孩子吃上顿饱饭,可这无异于做梦。

  1935年,杨步浩梦想成真了,因为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

  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陕北,发动了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搞得轰轰烈烈。杨步浩也在土改中分了好几亩地,分了几眼窑洞,债务也被废除,一夜之间翻了身。

  这样的杨步浩,能不热爱中国共产党,能不感激毛主席吗?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为了多打粮食,多交救国公粮,多给抗战出一份力,杨步浩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正值盛年的他起早贪黑,精耕细作,每亩地总比别人多收二斗粮,光景一年好似一年。

  1943年正月十五,杨步浩作为劳动模范去南泥湾慰劳垦荒的359旅,闲谈之际,359旅旅长王震对他说,毛主席、朱总司令也有生产任务,也同战士们一样开荒种地。

  听到这句话,杨步浩很不是滋味:毛主席、朱总司令比自己大十几、二十岁,每天日理万机,为穷苦人操碎了心,还要亲自垦荒种地,这怎么能行?他们哪有功夫啊!可大生产是毛主席亲自提倡号召的,自己反对有什么用处?

  回到延安之后,杨步浩反复地想,怎么才能一举两得,既让毛主席、朱总司令专心干工作,又能完成生产任务,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自己替毛主席、朱总司令代耕。

  杨步浩说干就干,他找到延安县政府负责人,提出为毛主席、朱总司令代耕,保证每年完成定额任务,让毛主席、朱总司令有精力干更重要的大事。

  延安县政府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但他们做不了主,便把杨步浩的想法写信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收到信后十分感动,通过延安政府问杨步浩,代耕需要什么条件。

  杨步浩很干脆地说:“我要四头驴、四把犁、四把犁耙、四石小米。”

  就这样,杨步浩开始了辛勤劳作,他原本就是一把耕地种田的好手,为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代耕更让他热情高涨,他起早贪黑地耕地,好像浑身使不完的劲,也不觉得累。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这年夏收,杨步浩大获丰收,他把收获的麦子碾皮、晒干、扬净,赶着毛驴车,送到了毛主席居住的杨家岭,不多不少,整整是一石公粮,毛主席一年的定额。

  毛主席十分感动,他亲切接见了这位替自己代耕代缴的农民,握着杨步浩粗糙的双手,毛主席表示了真诚的感谢,询问杨步浩为什么要替自己代耕。

  杨步浩含着激动的泪水,向毛主席讲述了自己苦难的身世,他说:“吃米不忘种谷人,我现在翻身过上了好日子,不能忘记共产党和您的恩情呀!”

  毛主席被杨步浩的朴实感动了,多好的农民啊,咱们共产党就是要和农民交朋友,就是要给农民朋友谋福利,他竖起大拇指,称赞说:“这才是无产阶级闹革命呀!”

  第二天,毛主席领着杨步浩到了自己开垦的菜园,亲手摘了一些西红柿送给杨步浩,还送给他一些腊肉和饼干。毛主席对杨步浩说,“你替我代耕,我没什么好感谢的,也送你我的一点劳动果实吧,希望你回去带领乡亲们好好劳动,发展生产!”

  杨步浩激动地热泪盈眶,毛主席真是平易近人,真是穷苦人的救民恩人!

  回到村里后,杨步浩深受鼓舞,他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和关怀,生产劲头更足,不仅自己耕地更有劲头,还回到老家横山动员乡亲移民到延安,打井抗旱,开荒种地,养殖牲畜,发展纺织,植树备荒,让延安县川口区六乡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乡。

  1945年,杨步浩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英雄,出席了边区群英会,受奖5万元,思想觉悟和境界也大大提高,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力支援了大生产运动和敌后抗战。

  杨步浩为毛主席代耕一直坚持到1947年。在此期间,毛主席和杨步浩成了真正的朋友,他们有来有往,互动频繁,留下了一段段佳话,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毛主席与杨步浩

  杨步浩知道毛主席喜欢吃辣椒,就在田里种了一些湖南产的朝天椒,每年收获之后都给毛主席送一些去,有时赶上饭点,毛主席就留下杨步浩一起吃饭,俩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无话不说,毛主席也借机了解陕甘宁边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1945年11月18日是杨步浩40岁生日,由于条件有限,当地农民50岁以前很少过生日,只有到了50岁以后才开始过寿,但这一天,杨步浩却迎来一个意外惊喜。

  毛主席、朱总司令在百忙之中,还记得他的生日,派专人骑马赶到他的家中他祝寿,送给他20万边币作为贺礼,同时送上一面“与民同寿”字样的大红寿幛,庆祝杨步浩的40岁生日。杨步浩收到意外的生日贺礼,激动地不知说啥好,一个劲说:“这咋成,这咋成……”

  众所周知,毛主席不喜欢过生日,他自己的生日都很少过,甚至有时会忘记生日,却如此重视一普通农民的生日,如果不是对边区群众怀有的深厚感情,是不会如此重视的。

  1946年春节,延安人民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看着今天的好日子,杨步浩想到是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打跑了日本侵略者,是毛主席带领边区人民过上了好日子,该如何报答毛主席的恩情呢?最后,他提议以延安县川口区六乡人民的名义,给毛主席敬献一块大红金字匾。

  正月十五元霄节,边区各路秧歌队齐集延安会演,杨步浩带着乡里的秧歌队也到了王家坪,给党中央和毛主席拜年,扭完秧歌之后,杨步浩让群众把金匾抬了出来。

  揭开红布绸缎,金匾的四个大字呈现出来:人民救星。

  杨步浩握着毛主席的手,激动地说:“毛主席,您是咱人民的大救星。今天,向您献匾,是我们川口六乡群众的一片心意。祝贺您身体健康。”

  毛主席接过匾,笑着说:“我感谢六乡的全体人民,祝贺六乡人民今年夺得大丰收。”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杨步浩向毛主席献金匾

  转眼间,解放战争爆发了,国民党胡宗南部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向我西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为了粉碎敌军进攻,毛主席决定疏散延安各党政军机关,并动员群众做好坚壁清野工作,杨步浩坚决拥护毛主席的主张,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百倍地说:

  “胡儿子要进攻延安,我们欢迎。全边区男男女女齐动员,老老少少都武装,叫他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让他的几十万人马都埋葬在边区肥田。”

  这就是杨步浩,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的劳动英雄,是毛主席给了他信心,他坚信在毛主席的领导之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打败任何强大的敌人!

  随着战事推进,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率党中央暂时撤离延安,转战西北。关键时刻,毛主席依然惦记着老朋友杨步浩,考虑到杨步浩既是劳动英雄,又是共产党员,很可能会引起国民党的注意,他便征求杨步浩的意见,问杨步浩如何决定。

  杨步浩想了想,决定留下参加地方游击队,继续保卫延安这个革命圣地。

  1947年3月,毛主席和党中央撤离了延安,两位老朋友就此分别。分别之前,毛主席和杨步浩约好,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再来延安相见。

  谁都没想到,这一别就是5年。

  毛主席离开之后,杨步浩一直关心着他的消息,当得知毛主席进了北京、建立了新中国之后,杨步浩激动地一晚上没睡觉:毛主席真的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毛主席与杨步浩在一起

  山水迢迢,千里相隔,并没有隔断杨步浩和毛主席的友谊。

  1952年,杨步浩终于迎来了与毛主席见面的机会。这一年,延安组织部分劳动模范赴京参观国营农场经验,杨步浩作为代表之一参加观摩。到了北京之后,他按耐不住对毛主席的挂念,大胆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看望毛主席。

  过了几天,中央办公厅派来专人专车,把杨步浩接进了中南海。

  杨步浩一见毛主席,激动地握着毛主席的手不肯放开,毛主席也很动情,热情地招待了杨步浩,甚至亲自给他倒水端饭,对他说不要拘束,吃饱喝好,杨步浩见了毛主席心情特别好,一口气吃了七八个馍,毛主席看了之后十分欣慰。

  毛主席十分挂念延安人民,他跟杨步浩坐在一起,详细询问了延安的建设情况、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让杨步浩代他向延安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临行之前,毛主席用自己的工资,送给杨步浩一身崭新的棉衣棉裤,还送他300元的路费。

  带着毛主席的温暖,杨步浩离开北京,回到延安,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毛主席亲切接见杨步浩

  不幸的是,1954年,杨步浩在一次耕地时因为用力过猛摔倒在地,一只胳膊骨折了,虽然后来接好了,但不能使劲干重活,没办法参加农业生产了。

  杨步浩是个农民,种了大半辈子地,不种地让他感觉浑身不自在,一家人也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一时陷入困境。

  想来想去,杨步浩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告知了自己受伤和生活困难的情况。

  毛主席看后十分关心,亲自给西北局和陕西省委写了信,讲述了杨步浩当年为革命做出的贡献,要求安排好劳动英雄的工作,解决杨步浩的后顾之忧。

  在毛主席的关心下,延安县政府决定让杨步浩到县种子公司工作,种子公司隶属县农业局,负责培育和推广优良粮食品种,直接服务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而这正是杨步浩的专业领域,他便接受了同意了组织上的安排,继续为农业生产服务。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61年。

  这一年,我国遭遇了空前的自然灾害,进入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对延安人民的生活十分关心,尤其惦记杨步浩,便托人给杨步浩捎去了几斤白糖和两瓶酒。

  杨步浩十分感动,多年未见,睹物思人,他更加思念毛主席,给毛主席写信汇报了自己和延安人民的生产生活,“主席,我很想念您,想去北京看看您,不知您有空没有?”

  不久后,毛主席给杨步浩回信了,信中说:“我同意,你跟地方上商量一下,只要地方上同意,我没有什么意见。”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延安人民给毛主席写信

  杨步浩把事情向延安县委、县政府做了汇报,立即得到大力支持,乡亲们得知杨步浩要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纷纷送来礼物,托他带给毛主席,杨步浩和乡亲们精心准备了十几个口袋的礼物,包括延安最好的小米、炒面、绿豆、南瓜子、红枣、干菜等。

  1961年9月底,杨步浩带着延安人民的心意,带着十几个口袋的礼物,一个人踏上了开赴北京的火车,于是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12周年,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国庆观礼,毛主席邀请杨步浩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了国庆典礼和群众游行,还把这位农民老朋友介绍给外国友人,让杨步浩真切感受到了毛主席对自己、对延安人民的深厚情谊。

  到了20世纪70年代,杨步浩先后在“五七”干校、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1973年6月9日,周总理回延安视察,专门接见了杨步浩,转达了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对杨步浩的问候,杨步浩激动地老泪纵横,他多想再去北京看望毛主席,可是他也知道很难。

  一直到了1975年,杨步浩听说毛主席、周总理身体不好,他心急如焚,写信给中央办公厅,强烈要求去北京看望毛主席、周总理,办公厅的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分别向毛主席、周总理作了汇报,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意了。

  杨步浩终于得到第三次进京探望毛主席的机会,只是这次进京因为毛主席身体不好、周总理住院治疗,没办法会见客人,便分别委托朱德委员长、王震副总理代他们接待杨步浩。

  尽管没有见到毛主席、周总理,但朱德委员长在自己家中招待杨步浩,和他促膝长谈,一起回顾了延安时期的光辉岁月,总算了却了杨步浩的一桩心愿。

1961年,一老农自称毛主席朋友,受质疑后拿出毛主席亲笔信:真的

朱德委员长接见杨步浩

  1976年1月、7月、9月,周总理、朱德委员长、毛主席先后病逝,三位与杨步浩关系最亲的领袖相继殒落,杨步浩几乎哭干了眼泪,恐怕没有农民比他更悲痛了。

  谁都没有想到,就在三位伟人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1977年7月6日凌晨,延安突发洪水,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一夜之间爆发,淹没了杨步浩居住的窑洞,睡梦中的杨步浩及老伴、儿媳、一个孙子4人不幸遇难,杨步浩走完了普通又不平凡的一生,终年72岁。

  消息传来,人们深感悲痛,同时又欣慰地说,“是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这三位延安时代的老朋友请他去叙旧了,几个老朋友又可以见面话家常了。”

  如今,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和杨步浩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虽然他们去世已久,但他们之间的故事从未远离,仍为人津津乐道,人民领袖和普通农民这一段长达30年的情谊,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民情怀,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7
2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