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潇静:“为人民服务”就是毛泽东的全部人生

作者:卢潇静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1-12-23 958

人民的方向,就是中国前进的方向

——“感动上帝”的历史回望

卢潇静

卢潇静:“为人民服务”就是毛泽东的全部人生

导读:

本文正文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人民”:至伟的名号至高的荣誉。

第二部分:“人民的利益”:革命者理想中的燃点,毛泽东生命中的旗帜。

第三部分:“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座右铭,毛泽东的全部人生。

第四部分:毛泽东“人民国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五部分:注释。

在无数国人的记忆里,“人民”、“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这些朴实而具有深情的话语,曾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无限向往,也为中国革命孕育出了无尽的英雄。

回望百年历史,人民如同天际间的一道彩虹,一路扑面,始终相伴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从“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反“围剿”斗争,到“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的抗日战争;从“人间正道”的人民解放战争,到“保家卫国”地抗美援朝精神战争;从“分田分地真忙”的彻底废除数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到探索集体化道路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这每一项都有亿万人民参与的行动,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添了华丽的乐章。

“人民”:至伟的名号至高的荣誉

七十多年前,当毛主席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经典论述通过党的七大政治报告呈现在代表们前面时,共产党人这粒“种子”已深深地扎根在人民这块“土地”。

二十四年的血肉相融,人民已浩浩荡荡地汇聚在“延安”的旗帜之下。从1945年的重庆谈判,到1949年的共和国大典,四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这个“上帝”,彻底地推翻了代表着封建大地主势力、大官僚大资产阶级利益和帝国主义利益的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统治。即“第四仗最后地结束了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及其走狗蒋介石等一切反动派的统治。”[1]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主体地位全方位的确立,一批各级党政组织、社会团体、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国防军事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共安全机构以及楼堂馆所、街道街巷道路、公园娱乐场、人物称呼、荣誉称号、影视戏剧、歌曲音乐、报刊杂志、出版发行、邮电交通、货币金融等的命名都与“人民”喜结良缘,冠有“人民”字样的名称名号在全国竞相纷呈。新中国大江南北,恰似一幅“人民国家”的多彩图卷。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权力机关名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省市地县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行政机关名称:中央人民政府、省市地县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2];

民主协商机关名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会(简称人民政协)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协会议常委会;

国防军事名称:人民解放军、人民军队、人民空军、人民海军、人民国防等;

审判机关名称:人民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省市县区设立的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名称:人民检察院,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省市县区设立的人民检察院;

公共安全机关名称:人民公安[3];

金融货币管理机构名称:人民银行;

国家货币名称:人民币;

广播电台机构名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各地方人民广播电台;

医疗机构名称:人民医院,包括省、市、县(区)各级人民医院[4];

报纸期刊名称:人民日报、人民军队报、人民画报、人民文学、人民军医、人民铁道、人民国防、人民之友、人民之歌、人民之窗、人民之声、人民教育人民公安人民司法等;

新闻出版机构名称:人民出版社(属于地方管理的一般称某某地方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铁道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人民中国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

邮政通信机构名称:人民邮电、人民邮政[5];

场馆名称:人民大会堂、人民大厦、人民礼堂、人民剧院、人民商场、人民饭店;

交通行业名称:人民交通、人民铁路、人民公路、人民航空[6];

网站名称:人民网、人民金融、人民之窗、人民铁道、人民论坛、人民中国等;

学校教育基金名称:人民助学金[7]、人民奖学金;

道路地域名称:人民大道、人民画廊、人民路等;

公共娱乐场所名称:人民公园;

重大工程名称:人民防空(人民防空工程的简称,即国家的国土防空体系);

影视戏剧名称:人民医生、人民干部、人民的力量、人民检察官等;

歌曲音乐名称:人民干部、人民江山、人民领袖等;

政治词汇:人民文化[8]、人民战争、人民立场、人民力量、人民革命、人民国家;

人物(职业)称呼:人民解放军、人民军官、人民战士、人民干部、人民教师、人民警察、人民法官等;

荣誉称号:人民英雄、人民楷模、人民公仆、人民之子、人民之光[9]、人民科学家、人民艺术家、人民音乐家等。

“人民的利益”:革命者理想中的燃点,毛泽东生命中的旗帜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10]这是七十多年前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结束语中讲的一句话。

七十多年来,这段讲话不断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成就了无数革命者辉煌人生。

在毛主席的全部革命实践中,“人民的利益”始终是他思考问题的基本点,也是他全部思想理论中的一块基石。

人民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这是革命事业的生命所在。毛主席曾这样谆谆教导党员干部,“……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11]

“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判断是与非的“最高标准”。在毛主席看来,“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2]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法宝。毛主席强调,“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3]

坚持真理,也就是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人民的利益。毛主席说,“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14]

密切联系群众,是实践人民利益的必然选择。毛主席认为,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接近群众、认识群众,最终才可能真心地尊重群众,自觉地去践行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15]

他说,“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16]

条件越是艰苦,越是要倍加珍惜人民利益。在革命事业的艰难岁月时期,毛主席曾告诫军队,要“在游击战争的条件下,……利用战斗和训练的间隙,从事粮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产,达到军队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之目的,借以克服经济困难,改善军队生活和减轻人民负担。”毛主席强调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17]

在极端险峻的战争环境中,毛主席依然惦记着人民群众。“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是1947年10月18日,在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为葭(佳)县县委题词。[18]

不断维护好人民的利益,这是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向前的保证。在毛主席看来,“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9]

把生命献给了人民的利益,革命先烈要永远怀念。毛主席曾用先烈的事迹启发教育党员干部:“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20]

毛主席十分重视农民在中国革命进程的作用,关注他们的过去,关心他们现在以及未来的利益。

农民是中国社会一个最大的阶级群体,他们既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又是中国革命主要的利益人群。从某中意义上讲,中国革命首先是党领导的农民革命。一是中国革命发轫于农村土地革命;二是农民构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三是中国革命最大最根本一项成果是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数万万农民从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四是土地革命是后续一切革命胜利的基础。五、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农民、对待农民,其本质是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中国革命、对待中国革命。

关于农民地位问题上,毛主席在七十多年前曾有过一段较为完整的表述:

“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将来还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

农民——这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只有他们能够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业品。

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士兵就是穿起军服的农民,他们是日本侵略者的死敌。

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他们就将一事无成。

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21]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努力改变工人阶级的际遇。早在七十多年前,毛主席就强调八小时工作制这一基本原则。他说,“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将采取调节劳资间利害关系的政策……保护工人利益,根据情况的不同,实行八小时到十小时的工作制以及适当的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保障工会的权利”。[22]

爱惜人力物力,避免滥用和浪费,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另一种形式。“在推进解放区的各项工作时,必须十分爱惜当地的人力物力,任何地方都要作长期打算,避免滥用和浪费。这不但是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而且是为着建设新中国。”[23]

贪污是对人民利益的偷窃,浪费是对人民利益的挥霍。1934年1月,毛主席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应该使一切苏维埃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24]

经济利益是国之大计,是民生之基础。毛主席曾引用孙中山的话,表达了这一观点。“……在工商业问题上,孙先生这样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25]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因而也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头号掠夺者。毛主席曾列举出了帝国主义十个方面的侵略行径,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的通商都市直至穷乡僻壤,造成了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造成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以便利其剥削广大的中国农民和其他人民大众。……帝国主义列强在所有上述这些办法之外,对于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的一个方面,也不放松,这就是它们的文化侵略政策。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就是这个侵略政策的实施。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26]

“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是毛主席对“革命老人”吴玉章的评价,也是他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勉励和希冀。194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隆重庆祝吴玉章六十寿辰,毛主席亲临致祝词:“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我们的吴玉章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毛主席还号召全党学习他“对于革命的坚持性”。[27]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白求恩,并号召大家学习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的工作态度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8]

“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是毛主席对一位“革命文化战士”的评价。在为“民族的大都数”奋斗的人群中,毛主席盛赞鲁迅精神,称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29]

毛主席对鲁迅的斗争精神给予了特别的目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最初大家都是左的,革命的,及到压迫来了,马上有人变节,并把同志拿出去献给敌人作为见面礼。鲁迅痛恨这种人,同这种人做斗争,随时教育着训练着他所领导下的文学青年,教他们坚决斗争,打先锋,开辟自己的路。”[30]

“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座右铭,毛泽东的全部人生

今天的中南海新华门前,人们依然可以看见毛主席时代留在影壁上的五个金色大字:“为人民服务”。

在毛主席的思想体系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居于整个体系的最高峰。党要为人民服务、政府要为人民服务、军队要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为人民服务、知识分子要为人民服务、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服务、医务工作者要为人民服务、国家一切工作人员要为人民服务……不仅如此,毛主席在阐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论时,还强调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方式、实践路径以及组织纪律、工作要求等。

1944年9月,毛主席在著名讲演《为人民服务》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具体到党的干部,毛主席更是话语亲切,谆谆教诲。他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31]。

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但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更难的实践问题。

“不脱离群众”,是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路径。毛主席认为,“不脱离群众”始终是共产党人行动的指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2]

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是对党的宗旨的最大背离。毛主席对脱离群众的做法有过具体生动形象地描述:“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33]

他说,“我们党吃所谓‘钦差大臣’的亏,是不可胜数的。而这种‘钦差大臣’则是满天飞,几乎到处都有。”[34]

毛主席在对如何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曾有过“手把手”式的指导。早在1934年,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这样告诫党员和军队干部,“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是否“对人民有好处”,是毛主席对待一切批评的根本态度。他曾这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35]

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最能反映党群关系的密与疏、好与坏。毛主席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36]

他说,“……应该号召全党提起警觉,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37]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38]这是毛主席关于正确认识人民群众作用问题的著名论断。

群众是党的根本依靠、军队的根本依靠。毛主席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9]

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革命的力量之源。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有着具体生动的比喻,称它为“铜墙铁壁”。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40]

毛主席对知识分子一贯寄予厚望,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能够自觉地积极地汇聚到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来。

早在1939年12月,毛主席就为中央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决定》明确表述:“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人民解放斗争迫切地需要知识分子,因而知识分子问题就特别显得重要。”

他说“为着扫除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41]

那么,知识分子又该如何服务人民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具体的实践问题。因为它不仅关乎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发展壮大,还关乎知识分子的成长与进步。

毛主席指出,在思想观念上,知识分子“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在路径的选择上,“中国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应该觉悟到将自己和农民结合起来的必要”;知识分子“应该热情地跑到农村中去,脱下学生装,穿起粗布衣,不惜从任何小事情做起,在那里了解农民的要求,帮助农民觉悟起来,组织起来……”[42]

毛主席认为,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知识分子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他们的最后分界仅仅在这一点,而不在乎口讲什么三民主义或马克思主义。”[43]

毛主席告诫人们,知识分子与群众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思想磨合、行动渐进的过程。“知识分子要和群众结合,要为群众服务,需要一个互相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许多痛苦,许多磨擦,但是只要大家有决心,这些要求是能够达到的。”[44]

毛主席十分重视旧社会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转换工作,以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他说,“对于旧文化工作者、旧教育工作者和旧医生们的态度,是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他们,使他们获得新观点、新方法,为人民服务。”[45]

关于文艺工作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毛主席有着鲜明的政治表达。他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他强调指出,“这个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列宁所早已解决了的。列宁还在一九○五年就已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46]

他又强调,“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47]

“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他进一步引用列宁的话作形象比喻,把文艺称为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48]

具体到文艺工作者时,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通讯文学。我们的戏剧专门家应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小剧团。我们的音乐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歌唱。我们的美术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美术。……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专门不致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49]

“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这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一句名言。

毛主席说,“我们应该尊重专门家,专门家对于我们的事业是很可宝贵的。但是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说,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50]

“坚持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的作家是不可能真正地为革命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他们的兴趣,主要是放在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面。”这些作家“对于工农兵群众,则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某些方面也爱工农兵,也爱工农兵出身的干部,但有些时候不爱,有些地方不爱,不爱他们的感情,不爱他们的姿态,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他们有时也爱这些东西,那是为着猎奇,为着装饰自己的作品,甚至是为着追求其中落后的东西而爱的。”[51]这是毛主席对坚持个人主义的作家的剖析,这也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关爱,对整个文艺队伍的关爱。

毛主席十分关注知识分子的成长进步,甚至在与知识分子的日常书函中也念兹在兹,及时鼓励。1965年7月,在致华罗庚的信中,他写到:“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听说你到西南视察,并讲学,大有收获,极为庆幸。”[52]

服务人民的立场,也是如何继承优良传统文化遗产的立场。他说,“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53]

他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54]

普及文化教育,服务人民大众。毛主席十分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脱盲工作,他说,“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55]这也成了后来新中国文字简化改革工作的一项初衷。

毛主席十分重视医药卫生工作,关心人民大众的健康。他说,“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56]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曾强调,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57]

体育事业与人民群众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挥笔写下的这个题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58]

毛主席把“做人民大众的‘牛’”,视作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品质,把鲁迅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学习的榜样:“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9]

毛泽东“人民国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1945年6月,毛主席在著名演讲《愚公移山》(即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中,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帝”传说,形象生动地引入到中国革命的火热实践中来。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但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他坚信,人民大众也具有上帝的神奇力量。“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毛主席这一真理性预言,后来为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实践所验证。

194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毛主席在另一篇文章中写道,“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他同样坚信,“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60]

毛主席的这一预言,也被以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验证。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在《愚公移山》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概念:“人民国家”。

该文虽然没有把“人民国家”这一提法完整写出,但对“人民国家”的基本理念,毛主席已有了清晰准确地初始表达。他说,“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

1951年4月,在致陈昌烈士后人的信中,毛主席则完整地使用了“人民国家”这一概念。信中说,“……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61]

关于“人民国家”这一思想概念,毛主席在他后来的一系列文稿中,虽然鲜有使用,但历史已清晰地表明,他所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每一项实践活动,几乎都与之相关联,或者说都以此为努力的目标。

细读上述与“人民”相关的一系列名称名号,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冠名几乎都是围绕着毛主席“人民国家”这一思想概念来呈现的。

从本质上讲,“人民名号”是“人民国家”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把“人民名号”看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诺言书。换句话说,只有当“人民”真正成为每一个“人民名号”的中心内涵时,或许才是毛主席“人民国家”思想的现实愿景。

今天重提思考、探讨和研究“人民国家”这一思想概念,对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深刻理解毛主席关于“人民”“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思想论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人民的方向,就是中国前进的方向。

2021年6月初稿,2021年12月定稿)

注释:

[1]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2]1978年,续存了20年的人民公社解体,到上世纪80年代初退出历史。现在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一般称为“镇人民政府”或“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与“乡镇人民政府”最根本的一项区别是,“人民公社”是以村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核算体制,土地由村队集体经营,而后者土地由是家庭个人经营。

[3]泛指各级公安机关,是一种非正式行政称谓,多用作新闻或口头语境。后文提到的“人民邮电”“人民邮政”等也属同一性质。

[4]全国“人民医院”的具体数字目前尚未见到,但从去年的一则新闻评论中可以窥见到一些情况。“2020年2月,西部某省公布了全省102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名单,其中冠以某某“人民医院”字样的共有93家,其余9家或是中心(专科)医院,或是医学院附属医院。”(大风《从武汉抗疫行动中折射出的中国制度担当》

[5]参见本注释[3]。

[6]1952年5月7日,政务院、中央军委做出《关于整编民用航空的决定》。同年7月17日,军委民航局发出通知:“奉政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命令,设立中国人民航空公司,自即日起开始办公。”

[7]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出〔52〕厅秘字第250号通知《关于调整各类学校教职员工工资及学生人民助学金的原则、标准、办法》。该办法称,鼓励学生升入高等学校深造,全部给予人民助学金,保证其完成学习任务,毕业后统一由国家分配,参加各项建设工作。1986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将普通高等学校人民助学金制度改为奖学金制度和学生贷款制度。

[8]毛泽东:“苏联所创造的新文化,应当成为我们建设人民文化的范例。”(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9]革命老人徐特立70大寿,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分别为他题词祝寿。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老战士”,周恩来的题词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10]毛泽东《愚公移山》。

[11][12][13][14][15][16][17]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8]求是网《这些“红色文物”,见证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

[19]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20][21][22][23]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4]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

[2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6]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7]毛泽东《吴玉章寿辰祝词》。

[28]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9]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0]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1]毛泽东《一九四五年的任务》。

[3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33][34]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35]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36][37]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38]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39][40]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41][4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43]毛泽东《五四运动》。

[4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4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46][47][48][49][50][5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52]《毛泽东书信选集——致华罗庚1965.7.21》。

[53][5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55][56]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57]《毛泽东年谱——1965年6月26日》。

[58]光明网《党史上的今天1952年6月10日》。

[59]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60]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61]《毛泽东书信选集——致陈文新1951.4.29》。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7
0
5
1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