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第:“登高英雄”保卫钢铁运输线

作者:综合 来源:天津日报 2016-05-12 768

  抗美援朝“登高英雄”:杨连弟

 

  他是闻名铁道兵的“登高英雄”,又在朝鲜战场屡立新功,最后献出宝贵生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战士的光辉代表。 

  杨连弟(1919—1952),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副连长。 

  1949年3月13日,杨连弟加入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三连,成为铁道纵队的一名随军职工,驻守河北滦县。8月,参加陇海路8号桥抢修。在修复时,如何登上45米高的桥墩,成为修复工作的最大难点。在所有通常做法被一一否定后,杨连弟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提出了“利用桥墩上每隔三至五米的铁夹板搭单面脚手架”和“在距墩顶一米处搭木板做掩护,用土炸药爆破”的方案,并带头实施,为8号桥提前修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因此荣立大功一次,获“登高英雄”称号。 

  1950年9月,杨连弟被批准入伍,正式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10月,他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选入大会主席团,受到毛主席接见。10月25日,他主动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1951年3月6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朝鲜战场上,杨连弟和战友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铁路桥梁建设、抢修奇迹。1951年7月,他参加了著名的清川江大桥紧急抢修任务。当时恰逢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杨连弟指挥一个排在激流中奋战30昼夜,先后十二次搭起浮桥,又创造了钢轨架浮桥的新方法,保证了大桥的顺利修复。因此荣立一大功、两小功。 

  1951年8月,杨连弟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首届英模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9月,他出席全国铁道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再次受到毛主席接见。10月1日,他当选志愿军归国代表,参加国庆观礼。 

  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率部抢修清川江大桥。当敌机轰炸后,一片片高射炮弹爆炸的余烟还残留在大桥上空的时候,杨连弟就带领战士们上桥检查桥梁了。就在他和战士们移动被震动移位的钢梁时,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了杨连弟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当年7月下旬,铁道部将陇海路上的8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所在站为“杨连弟站”,并于桥头修建了纪念碑和烈士塑像。 

  杨连弟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杨连弟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人民英雄”光荣称号。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弟连”。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举行隆重的授勋大会,追认杨连弟烈士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并授予“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和英雄奖状。


  登高英雄杨连第

  2009年5月4日 

  1950年10月,曾在解放战争时期荣获登高英雄称号的杨连第,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第11师第1团8连开赴鸭绿江边。11月的鸭绿江已是天寒地冻,8连接到命令,要连夜抢修鸭绿江上的浮桥。一根根百余斤重的枕木,完全要靠战士们用肩膀来扛,而且每个战士一夜要扛30余根。在那样寒冷的天气,在没有照明和敌机随时可能轰炸的情况下,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杨连第和战友们硬是克服重重困难,园满地完成了抢修浮桥的任务。

  1950年12月,杨连第和战友们开赴朝鲜前线。列车通过鸭绿江大桥,飞驰在朝鲜的土地上。车窗外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逃难的人群,惨不忍睹,触目惊心……

  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部队顶风冒雪跑步前进,没有人感到寒冷。战士们恨不得一步就到达目的地,立即投入战斗。当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运输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各条铁路线的桥梁均遭到严重破坏。上级命令志愿军铁道兵部队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集中兵力重点抢修大同江、清川江、沸流江被炸毁的铁路桥梁,以保持运输不中断。

  第三次战役打响后,正当前方急需大批粮食、弹药的紧急关头,沸流江大桥又被敌机炸断了。上级限令7天修复大桥。为了争取时间,铁道兵战士们只能冒着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在黑夜抢修。西北风阵阵地怒吼,敌机不断地在头顶盘旋。只要发现一点亮光,不是打炮就是疯狂地投炸弹。杨连第和战友们在黑暗中一点点地摸索着架起钢梁,抢修速度是相当慢的。杨连第心里急得像着了火。要是不能按时修起大桥,前线就没有充足的粮食、弹药,伤员就不能及时运回后方,我们怎能对得起前线的同志们和祖国的人民……

  第二天一大早,杨连第便来到山顶,观察着敌机一次次轰炸的情况。根据观察,他总结到了一个规律,就是利用前后两批敌机轰炸的间隙,白天抢修大桥。他马上向连长申请白天抢修大桥。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调高射炮部队配合抢修大桥。

  在抢修时,杨连第命令大家在桥下工作,自己攀上桥墩,起梁速度比夜间增加了几倍。杨连第在钢梁上站得高、望得远。发现敌机马上吹哨,指挥大家隐蔽。就这样,抢修工作在敌机轰炸的间隔中进行。工程进展加快了,沸流江上的大桥提前了3天修复通车。

  1951年的夏天格外闷热。部队在完成了春天抢修龙津江大桥的艰巨任务后,奉命返回满浦铁路线上的清川江大桥,担任防洪任务。这时我军已胜利地结束了第五次战役。清川江大桥是满浦至平壤铁路线上的重要桥梁,疯狂的敌人早已把它看成眼中钉。防洪工程开始不久,敌机便把大桥炸毁了,志愿军运输中断。杨连第所在连队奉命接受抢修任务。要修复大桥,必须先在大桥旁边搭起一座人行便桥,以便来回运送材料。这次洪水是朝鲜几十年未曾有过的特大洪水,清川江水在一天中猛涨6米。并把清川江上所有临时性桥梁全部冲垮卷走。

  杨连第带领战士不分昼夜地搭设了11次人行便桥,但都被凶猛的急流冲毁。清川江桥附近山洞里,堆积着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待运物资,而桥梁却修不起来。杨连第的手脚,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已经溃烂了。但他仍在水中和战友们一起研究浮桥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研究,最后,杨连第和战友们用汽油桶连成的浮桥终于研制成功了。第二天早晨,杨连第和战士们冒雨在江边搭浮桥,在惊涛骇浪中,他们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把浮桥搭设成功了。

  为确保修复工程顺利开展,上级决定再架一座钢轨浮桥。但如何使钢轨稳定在江水中,一时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杨连第又一次彻夜未眠。经过一夜的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交叉稳固的办法。这个办法第二天就被上级采纳并进入了实施阶段。

  杨连第不会游泳,但他却第一个系上钢丝,手里拿着工具,在最前头作业。经过艰苦地努力,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使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1951年8月,杨连第光荣地出席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首届英模大会。1952年3月,已任副连长的杨连第重返朝鲜。5月,敌机又开始对清川江大桥进行轰炸。3月15日早晨,一批敌机刚刚离去,杨连第就带领战友们进入抢修现场,正当他指挥起梁的时候,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了,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

  杨连第把自己的热血洒在蜿蜒秀丽的清川江畔,他为中朝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连第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杨连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信息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