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告诉你:泄密就在一瞬间

作者:佚名 来源:保密观 2019-12-24 700

 真实案例告诉你:泄密就在一瞬间

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仅要抓制度,思想上更不容放松。相对于显性、可量化的保密制度而言,思想层面的变化往往更具隐蔽性和渐进性,难以及时察觉,更需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严防“贪”念、“私”念、“惰”念滋生!

“贪”念。表现为贪财、贪色及贪图其他不合法的便利和利益等,甚至表现为将泄密作为利益输送、利益交换的手段。

典型案件

案例1:某省省直机关原副局长李某参加境外短期培训期间,禁不住境外间谍组织代理人刘某(另案处理)美色诱惑,被以裸照要挟其参加该间谍组织。回国后,李某心存侥幸,未向组织汇报,并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拷贝多份文件交予刘某,由其转交境外间谍组织。经鉴定,这些文件中包含1份秘密级国家秘密。案发后,李某以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案例2:某涉密单位下属宾馆物业部保洁主管常某,主动与境外间谍组织勾连,窃取内部文件谋取私利。常某利用工作之便,使用手机拍摄1份机密级、2份秘密级国家秘密及多份内部文件,通过互联网提供给该间谍组织,非法获利13万元。案发后,常某以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万元。

案件分析

在案例1中,李某贪图美色,被人抓住把柄进行要挟而无法回头;在案例2中,常某贪图钱财,利用工作之便,窃密转卖牟利,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贪念的存在,往往使责任人成为别有用心者围猎的对象,被投其所好、被多方关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错误;也往往使责任人利用职权、地位、工作条件等形成的便利,故意实施泄密行为。亲属、同事甚至工勤人员等所有与之发生联系的人,都可能成为其利用的“渠道”和“工具”。

“私”念。可以表现为亲情、友情、学习、面子等私人原因,将国家秘密作为实现个人意图的工具,进而导致泄密。

典型案例

案例3:某市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茅某在机要秘书蔚某处看到1份某重点案件的处理意见的机密级文件。茅某的姐姐正是该案的当事人之一,为让姐姐早日吃上“定心丸”,茅某趁蔚某不备时,用手机偷拍了文件的首页,微信发给了姐姐,姐姐又将图片发到该案当事人的微信群中,导致大范围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给予茅某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其姐姐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

案例4:某部某市支队业务科原干事孙某,因未按期晋升提职,对支队领导心怀不满并欲伺机报复。孙某在支队机要室复印材料时,发现有1份机密级文件放在机要室办公桌上,遂产生将该文件发于网上报复领导的想法。孙某趁室内无人,窃取文件,用手机拍照后上传到互联网贴吧、论坛,造成大范围泄密。案件发生后,孙某被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案件分析

在案例3中,茅某为照顾姐姐的情绪,以私犯公,犯下大错,最终双双受到处分;在案例4中,孙某为报复领导,心生恶念,不惜窃密扩散。在现实中,还存在为供朋友学习参考或为炫耀工作岗位显赫,将所持密件拍照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现象。责任人大多错误认为涉密文件知悉范围即使超出法定范围,不大规模扩散就没有实质危害;或认为利害关系人也应属于知悉范围,以个人主观判断代替法定知悉范围等。

“惰”念。即因“懒惰”而导致的玩忽职守、消极怠工等情况。

典型案例

案例5:某县政府门户网站违规发布1份秘密级文件。经查,该县某局收到上级转发的该文件后,文件收发员孙某(长期聘用人员)怠于履行职责,未认真审核密级,未履行保密审查程序,擅自将文件上传至县政府门户网站,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孙某解聘开除处理,责令该局副局长郑某在局班子会议上作深刻检查。

案例6:某市邮区中心局邮车押运员韩某凌晨随邮车出发时,未将后厢门栓完全插入插槽,导致邮车后厢门在途中被颠开,邮包掉落。该邮包共有文件68份,其中,机密级18份、秘密级7份。市环卫工人党某拾到该邮包,主动上交警方。经有关部门技术鉴定,邮包内文件未被拆封,无一遗失。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押运员韩某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经济处罚1万元;对19名相关责任人员作出政纪处分,对14名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案件分析

在案例5中,孙某怠于履职,未认真审核密级、未履行保密审查程序,致使文件泄露;在案例6中,韩某凌晨押运,非常困倦,便降低了工作标准和要求,致使邮包掉落。惰念具有很大的隐蔽性,难以及时察觉,责任人存在惰念的时候,并非经手的每件事都会出错,甚至有时候表面看起来仍然一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样子,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容易发生难以挽回的后果。现实中,尤其要防止因职业倦怠产生的惰念,即丧失了工作的激情,浑浑噩噩,进而放松了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

应对措施

加强保密教育。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对照具体岗位,梳理风险点,厘清各种错误认识,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保密氛围,杜绝“贪”“私”“惰”滋生空间。

强化制度管控。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知悉范围传达涉密文件,防止亲属、同事甚至工勤人员之间相互泄密,筑牢内部防线;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定期轮岗机制,防止职业倦怠,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构建和谐环境。在单位内部充分开展思想交流,消除误解,建立和谐工作氛围和健康人际关系,有效防范携怨报复、恶意陷害等原因泄密案件的产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1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