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宾:防范金融危机并非杞人忧天

作者:张庭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3-08-05 444

  对于中国在不久将来发生经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乐观主义者仍认为这是杞人忧天。

  乐观主义者的理由似乎相当充分:1.虽然中国GDP增速下滑,即使跌破7%,但保持6%以上并不困难,这仍然是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长。更何况中国城镇化率仅为50%,距离发达国家常规的70%~80%,仍然可能提供10~20年的发展空间;2.楼市是中国经济的核心支撑之一,由于卖地收入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政府不会放任地产危机爆发;3.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仍然可以支持政府投资;4.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开放,人民币汇率还没有市场化,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5万亿美元,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要被做空谈何容易。中国不可能重蹈1990年日本和1997年东南亚的覆辙。

  上述观点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颇有刻舟求剑之嫌。1.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农村大包干、市场化、世界工厂、房地产市场化和人民币升值引发的全球资本投机等动能次第释放的结果,过去30年的快速城市化是这些动能释放的结果。如今,这些因素都已经充分释放,或者转为反面。当旧的动能衰减,而新的动能尚未建立的时刻,经济势必继续探底;2.楼市历来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怀对象,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2007年的美国,没有哪个政府愿意房地产泡沫崩溃,但政府能力也是有限的;3.中国居民的储蓄率是高,但那也要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幅作为保障,过去这些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一直是低于GDP的增速;4.中国资本项目虽然没有完全自由化,但是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其数量比当年日本、东南亚的量要大得多。

  诚然,做空中国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并不容易。但是,倘若如下三个新变数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中国正式推出国债期货和美国、以色列袭击伊朗引发石油危机同时出现的情况下,这并非不可能。

  在这个沙盘推演中,有三个关键点:1.中国正式推出国债期货,并且正式运营,从而使得做空中国的工具基本完备,同时贷款利率市场化正式实施,从而打通了中国流动性危机从商业银行到企业的传导机制;2.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从而导致国际热钱撤出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3.美国以色列袭击伊朗,封锁波斯湾,对高度依赖中东石油的中国经济以实质性冲击,并引发中国严重的输入性通胀。

  恰恰在这三个关键点上,时间窗口正在恰好地重合。伊朗战争的阴霾正在迅速升级。伊朗新总统鲁哈尼曾一度给人“鸽派”的印象,这让人对其缓和中东紧张局势带来希望。然而,8月2日,他在集会上称: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是“伊斯兰世界中根深蒂固的毒瘤,它应该被去除”。这正是美国、以色列所喜闻乐见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迅速回应鲁哈尼比预想更早展示了自己的“真面目”。因为这无疑给了美国、以色列对伊朗动武的最好借口。

  美国其实正在对伊朗施压升级。7月31日,美国众议院很快通过一项加紧对伊朗制裁的法案,要求在未来1年内再每天削减伊朗石油出口100万桶,以迫使伊朗完全停止铀浓缩。鉴于全球制裁令2012年伊朗原油出口量同比大幅减少39%,降至150万桶/天。如果此法案得以落实,则伊朗石油出口每天将减至50万桶,这几乎等同于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简直是要了伊朗的命。在要么软弱退让,经济崩溃政权解体;要么强硬反抗,虽受打击,但可利用民族主义巩固政权之间,伊朗执政者势必选择后者,而鸽派的新总统变成强硬派也不难理解。

  显然,美国、以色列不会放弃这么好的借口,双方矛盾的升级是必然的,爆发战争或已成为大概率事件。倘若战争爆发,波斯湾被封锁,由于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超过60%,中东占进口石油比例超过40%,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仅仅30天的现状下,势必对中国经济造成直接正面的冲击;与此同时,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大获成功,对中东石油依赖度大幅下降,假如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美国将成为最大赢家。

  近几个月来,国际石油价格似乎正印证这个判断。其摆脱了大宗商品下跌走势,走出了独立上涨行情,从4月18日至7月19日大幅上涨了27.6%。在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欧洲经济衰退和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大幅增加石油供给的情况下,石油合理价格应在每桶80美元以下。此离奇价格的唯一合理解释是市场预期伊朗战争爆发。

  对此三个窗口叠加引发中国金融危机的可能,中国不能不防,并应做出针对性的预案,才有可能避免损失最大化,这是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应有理性态度。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张庭宾
张庭宾
中华元智库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