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再切收入蛋糕,为劳动赢得尊严

作者:洪乐风 来源:人民网 2013-11-25 255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我们的传统观念之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带给中国人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激增让我们集体摆脱了“寡”的焦虑,更有分配“不均”的尴尬——据称,包括国家统计局在内的各种算法的基尼系数,都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因此,如何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如何把“蛋糕”切得更公平,关系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兑现,关系到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实现。对此,三中全会提出,“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相比以往,这一“着重”抓到了收入分配的要害,可谓切中肯綮之举。

  一直以来,关于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成因,众说纷纭。有人将之归咎为城乡二元结构,有人把矛头指向东中西部的发展失衡,还有人归因于一些行业的过于集中、监管缺失。可以说,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都是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表现,但是如果将表现等同于原因,显然难以揭示出真实的病灶。

  马克思曾指出,“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生产决定分配”,这一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收入分配领域的奥秘还得到生产关系环节去寻找。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人类目前所能掌握的最优资源配置方式,天然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趋势,也就是《资本论》所阐明的,劳动与资本的天然对立。通俗讲,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

  GDP就是这块表征国民财富的大蛋糕。居民收入的增速能不能跑过GDP的增速,反映着蛋糕分配的公平与否。实际上,1979-2011年,GDP年均增长9.89%,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分别只有7.37%和7.43%。2000-2008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由67.5%下降到58.3%。相比之下,资本收入的占比却在不断增加,这才是贫与富的根源所在。

  “拎得清”收入分配的主次矛盾,为劳动者赢得更多尊严,需要改革扭转收入分配体制的“游戏规则”。一方面,在私人部门,主要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需要按照《决定》的要求,抓紧“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牢牢扭住“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个制度关键,让“血汗工厂”、“生存工资”早日尘封。另一方面,在公共部门,主要是国有企业,应当突出公益属性,一些领域高管的天价薪酬,上缴利润的比例较低问题,能进不能出、能升不能降,种种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分配公平的顽瘴痼疾,必须刮骨疗毒。

  “中国梦”之所以不同于“其它梦”,说到底,这是一个共同富裕的梦。切好一次分配的蛋糕,让劳动者收获应有报酬与尊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在劳动创造幸福的主旋律中,激荡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红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