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花言巧语

作者:佟登青 来源:求是理论网 2014-05-07 421

  今天,全国上下吹响了深化改革的集结号,而作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代言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则在绞尽脑汁地试图操纵改革进程。新自由主义的策略不可谓不高明:“打着红旗反红旗”,具体说来,就是试图打着“改革”的旗号使改革偏离社会主义的大方向而走上有利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轨道,使我国始终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低端,甚至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

  比如,围绕着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正在进行一场激烈而诡谲的暗战。《报告》提出简政放权,新自由主义就趁机鼓吹政府角色最小化,要求政府退出所有的经济领域;《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新自由主义就趁机鼓吹国企私有化,宣扬只有私有制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报告》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新自由主义就趁机鼓吹利率汇率的快速自由化和金融领域的全面去除政府管制。

  表面看来,《报告》的这些政策似乎与新自由主义很接近,然而若是仔细分析,却很容易发现两者的根本不同。简政放权针对的是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的权力寻租乱象,而不是要求政府完全对市场放任自流;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能等同于只有私有化才能盘活国企的妄言;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是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激进变革。简而言之,新自由主义鼓吹市场万能,鼓吹市场能够自我调节,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得很明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或许有人会问,新自由主义如果操纵了改革进程,会带来什么后果?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拉美、苏东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确实按照新自由主义提供的方案进行了经济改革,但结果却是惨痛的教训。这些国家都曾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取消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并将国企私有化后卖给了寡头富商,结果却反而加重了失业、分配不公、贫困化等社会问题,经济增长几近停滞,陷入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和“低度民主陷阱”。这些故事反复告诉人们:轻信新自由主义的花言巧语,最终只会自食苦果。

  那么,如何才能识破新自由主义的花言巧语,从而辨别出哪些改革政策真正有利于我们而哪些貌似有益、实则有害?这需要我们对于当下国情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因为只有对症才能下药。

  对我国来说,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想要控制我国的经济命脉,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那些强大到足以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的大型国有企业。因此,国企的私有化就是新自由主义最热衷的话题。为此,一些学者和媒体还杜撰出了“国进民退”的神话,造成私营企业主似乎就能代表民间的假象,并且硬把国企推到民间的对立面。然而事实却是,在目前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落后、外部政治和经济压力相互叠加的情况下,大型国企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正是这些大型国企保证了我国的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而且还能通过内部完整的科研和生产体系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对于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可能出现的后果,邓小平曾经告诫道:“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新自由主义妄图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其后果必然导致改革失败、走上邪路,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1
0
1
1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