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兴华:再谈学好用好《资本论》的生产力理论

作者:卫兴华 来源:昆仑策网 2017-12-19 2577

再谈学好用好《资本论》的生产力理论*

卫兴华

我讲的题目是学好用好《资本论》中的生产力理论。对《资本论》理论的准确理解及其当代价值问题,我过去写过一系列文章。今天单讲一下《资本论》中的生产力理论。

为什么讲这个问题?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强调说社会主义要尽快发展生产力,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最后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当前一方面正在努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紧抓好的两大环节,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既然我们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这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我们就得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研究怎样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要研究怎样优化和扩展生产力的诸要素。包括怎样改进原有生产要素和发现利用新的生产要素,从而发展生产力。例如,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知识水平;运用新的科技,改进和创新管理,提高全要素效率等。

第三,研究生产力不是研究生产力的技术层面。不是研究怎样更好地挖煤、炼钢,这是自然科学家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应研究社会层面的生产力。比如,怎样转变发展方式、怎样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把这方面的内容加入研究对象中。

我们建立、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不能离开《资本论》的指导。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在教学研究当中一直对《资本论》的理解存在着一些误区和盲区。对《资本论》的有关理论的正确理解,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中包括什么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究竟是什么;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

因为对生产力要素的理解不同,对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认识有偏差,曾经产生了两次本不应该产生的有关生产力要素问题的政治风波。

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要素是什么?曾经一个时期只能讲二要素,讲三要素会受到批评。而现在基本上讲三要素了,也还有个别学者坚持讲二要素。但是马克思的《资本论》里所讲的三要素仅仅是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人们往往把马克思讲的简单要素当成全部要素。所谓简单要素就是说这是一切社会发展生产力都必不可少的、最起码的要素,这意味着决定生产力的要素也会发展。马克思自己在《资本论》里面清楚地讲明了这一点。

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注意到了“简单要素”的规定,但做了错解。认为讲“简单要素”是指撇开生产关系只讲生产力的要素。其实,《资本论》中早已说明,讲劳动过程是撇开生产关系单讲生产的劳动过程。马克思自己对“简单要素”的本意做了明确的说明:

“就劳动过程只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单纯过程来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这个过程的一切社会发展形式所共有的。但劳动过程的每个一定的历史形式,都会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形式。”[1]

而且马克思也讲明了在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是怎样发展生产力的。这些问题对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怎样发展生产力具有指导意义。

关于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马克思有清楚的说明。我们有的教材里只讲生产力是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这样,不明确说明利用、改造自然,是要生产出用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产品,这就容易导向生产力二要素论。因为劳动对象和自然力等是被改造的对象。用以改造自然的就只能是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有人说,马克思没有给生产力概念下过定义。不对!马克思讲过,“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生产要素的发展”。[2]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生产力就是生产产品的能力;其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要素的发展。马克思还讲,“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3]也就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生产能力是满足人民需要、解决人民衣食住行的能力。马克思的著作里讲过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但是因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物质生产力,所以这里更多讲的是物质生产力。人们讲生产二要素、三要素时,都有没有注意到马克思讲“生产要素的发展”。

马克思讲劳动过程三要素,仅仅是“简单的要素”,原始社会也有生产的三要素。马克思讲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对每一个生产发展的阶段首先讲清楚了这个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马克思讲简单写作时就说协作创造了生产力,把协作生产力的发展叫做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简单协作就可以提高生产力。在论述机器大工业时,马克思强调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马克思多次讲科学是生产力,而且是独立的生产力要素。

在生产力问题上曾经产生了两次政治风波。本来是一个生产要素的概念和内涵问题,居然产生了重大的政治风波。

一次政治风波是,1938年苏联著作中提出了生产力二要素,简单概括就是劳动者和生产工具。1938年以前苏联也没有讲生产力二要素,而讲生产力多要素。但是后来政治权威、理论权威讲了生产力二要素以后,当时苏联和中国都是讲生产力二要素了。成为经典定义。1952年,王学文老先生当时在中央党校工作,他提出生产力三要素,即《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讲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跟生产力二要素不一样。当时在中国执教的苏联专家批判王学文是反对斯大林,王学文受到批判,被迫离开了中央党校。这是一次小政治风波。

再一次更大的政治风波,是在文化大革命末期。1975年,胡耀邦向邓小平汇报中国科学院的汇报提纲。因为是科学院的,就写上了科学也是生产力。他们起草时不知道马克思仅在《资本论》中就多次从不同的方面讲过科学是生产力。邓小平同意《汇报提纲》,说科学也是生产力。当邓小平再次受贬时,《红旗》杂志和辽宁日报发表文章,竟批判邓小平讲科学也是生产力,理由是劳动者才是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把科学作为生产力否定了劳动者的重要作用。讲科学是生产力这不是抬高科学家了吗?

马克思很重视科学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我们目前发展生产力强调科学创新、管理创新。过去二要素、三要素没有科学、管理。

《资本论》讲的生产力理论跟西方讲的生产力理论是有差异的,是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原来讲生产力的三要素就是资本、劳动、土地,而马克思讲的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资产阶级经济学只着眼于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讲生产力是讲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他们首先重视的是资本,把资本主义当作最完善的社会的终极制度,而马克思讲生产力的简单要素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包括从原始社会到以后的社会都离不开这三个简单的要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不仅重视三个要素,而且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利用了科学、管理、自然力,分析了怎样通过分工合作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把这些问题作为系统理论综合于一体讲清楚了,远远超过了西方经济学讲的生产三要素论,然后才逐步加入管理、科学等。

《资本论》里还讲到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发展生产力的,比如怎样进行扩大再生产、怎样进行集约经营或粗放经营、怎样利用折旧费进行积累、怎样提高生产力的质量和效率。这些问题对我们发展生产力当然具有借鉴意义。

马克思从发展的观点看待生产力,确定了生产力已发展的要素。他也知道未来还会有生产力发展的新要素出现。马克思讲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现在起码已经到了第四个阶段,比如说信息、网络这一类要素的发展已经超过马克思所看到和预见到的新的生产力要素的发展。但是现在还有不少人讲三要素,甚至个别人还讲二要素。我们看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除了讲生产力多要素,还补充了信息,这个是马克思没有讲到的,所以关于生产力的问题要按照马克思的思想方法来研究。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因为邓小平讲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大家接受了,所以现在讲生产力和生产力要素不能不讲科学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即很多著作不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生产力要素,而只是作为附加的生产力。因为囿于生产力三要素论的束缚,就把科学作为辅助的要素,说科学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里面起作用。其实马克思明确讲过,科学是作为独立的生产力。我们看一下他的原话。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4]

“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5]

“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6]

“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7]

我们搞教学研究不要离开马克思的本意,把自己错解的一套硬说成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原原本本地把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贯彻到我们正在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

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都不够,都偏离了马克思的有关理论。苏联演变前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也不讲生产力二要素了。为什么会产生两次关于生产力问题的政治风波,我觉得有一个缘由,即过去对《资本论》的有关理论有误解、错解。

有一个曾具有理论影响的老经济学家,为坚持生产力二要素,否定劳动对象是生产力因素,还进行举例论证。他用“战斗力”比喻“生产力”。他说:战斗力中不包括战斗对象即敌人的力量;同样的道理,生产力中也不包括劳动对象。其实这种比喻是不恰当的,因为两者没有可比性。战争是要打败和消灭敌人。敌人越少越弱对己方发挥战斗力越有利。而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对象,则是质量越好、数量越充分,越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里就提出了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多个要素,除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外,还包括科学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管理、协作、自然力等。

我们过去争论,有人认为马克思虽然讲了劳动生产力多要素,但那是劳动生产率的要素而不是生产力要素。我们提出的理论观点要有论证、有论据,没有论证、论据的理论观点是站不住的。讲劳动生产力就是讲生产力,有什么根据呢?马克思的论著里面已讲清楚了。可以讲很多例证,这里只引一例。

马克思讲:“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它随着生产力提高而提高,随着生产力降低而降低。”[8]

将劳动生产力和生产力作为内涵相同的概念通用。再者,马克思讲劳动生产力概念,不是他自己发明出来的,而是借鉴了古典经济学的概念。古典经济学强调生产力是劳动生产力,而资本家及其辩护士则强调资本的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经劳动推动的生产力,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主导劳动,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

生产力当然是指具体、有用的劳动生产力。因此,生产力诸要素不是生产价值的能力,而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我们现在讲人均GDP多少看起来好像是价值的指标,其实,人均GDP是使用价值指标。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也是一致的,不能割裂开来。生产力或劳动生产力的高低,要通过劳动生产率来表现。因此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和决定生产力的因素是相同的。

释:

*说明:《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第3期发表了我2017年3月18日的发言速记稿,未经我校阅,纰漏较多,许多地方失去了原意。现经校阅、改正并增加一点新的内容后,重新刊发。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00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00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8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98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6—357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7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1页。

【作者介绍】

卫兴华(1925—),山西五台人,1946年在太原参加党的地下革命工作。1948年经北平回解放区入华北大学学习。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总编辑、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和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校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等。

研究领域主要有《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论、经济运行机制理论、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系统的研究和论著。

在六十余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中,卫兴华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上千篇,出版学术著作(含主编、合著)40多部。他的学术著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20多项,其中包括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二届论文奖和中国图书一等奖。

卫兴华教授被国内外学界称作“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国《资本论》研究权威”。2013年获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马克思经济学奖。2015年荣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卫兴华
卫兴华
4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