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潮”来了,是谁摧毁了契约精神?

作者:谭吉坷德 来源:谭吉坷德 2022-07-16 1058

“断供潮”来了,是谁摧毁了契约精神?

富兰克林有一句话,这个世界只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现在看来还要加上一个房贷。

断供潮说来就来,在炎热的夏季,给人们带来了透骨的寒意。

短短时间内就有100多个楼盘加入其中,颇有燎原之势。这只蝴蝶的翅膀还会扇起什么样的狂风暴雨,这个时间窗口有多大,还有谁会被拖下水,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这个地雷早晚会响,没想到的是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决绝,力度如此之大。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系统性风险。

个体的断供仅仅是民事问题,断供潮的背后却是无法回避的民生问题。

断供潮的元凶有两个,一个是开发商烂尾无法兑现承诺,另一个是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预售制度。

在中国房产预售制度中,开发商,银行,地方政府这个铁三角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只有购房者需要承担无限责任,需要有识别一切陷阱的本领,需要面对所有风险。在这种预售制度中寻找契约精神,和在产妇中寻找处女一样可笑。

楼盘烂尾和资金监管不力都和购房者没有关系。购房者贷了款,按约定准时还款,那么保质保量按时收到房屋就是他们庄严的权利。

无论你的楼房是否烂尾,无论交房如何的遥遥无期,但是你的房贷必须按时还。这不是契约精神,这是强盗逻辑,这是市场经济的扭曲。谁应该来承担违约责任,谁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大家心知肚明,但一定不会是购房者。

断供潮是那些烂尾楼业主们心态崩溃后的唯一选择。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也是契约精神受损者正义的选择。

断供潮正在通过一个本不应有的方式参与多方利益纠缠,在没有公平正义可言的预售房领域强行打造一个各利益集团公平博弈的平台。这是一场无奈和绝望之后的韭菜起义

断供潮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反抗精神。开发商和银行违约在前,购房者不还贷款堪称天经地义。没有人敢让开发商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你不能吃干抹净后变成了毫无关系的旁观者。

这也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只有你要把屋顶掀了,他们才会同意你开一扇窗子。这些断供者宁愿放弃自己的利益也要讨要一个说法,无论是契约精神还是道义责任,他们都应该得到支持。

断供潮在中国房地产的历史上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宣告了卖楼花的游戏最后失去了生命体征,期房也正式走进了历史。

天量的巨大财富在利益集团内部快乐分肥,他们制造的灾难却要由购房者来承担。这个放纵开发商抢劫式致富的庞氏骗局,正在断供潮的冲击下,走上了穷途末路。

如果在中国拥有城市房屋就算是中产的话。那么这次断供潮体现的就是中产者的焦虑。这种焦虑摧毁了他们的信心,使外部环境恶化的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断供潮最大的风险是随之而来的信任危机。当房地产变成了金融欺诈。当老百姓用六个钱包战战兢兢赌博式地完成自己人生最大一笔消费时,契约精神和信任常常是对弱者的一种调侃。

信任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各家银行正在跳出来撇清关系,他们正在竭力地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信用一旦失去,需要极大地找回成本。

胡锡进又恰到好处地跳出来提示风险了,可他偏偏不说这个风险来自哪里,偏偏不说是谁摧毁了契约精神。还有的媒体直接站在上帝的位置指责断供的购房者,让他们承担制造金融风险的责任。

在有些人的眼里,中国的老百姓就应该像海绵一样,能够吸纳所有的风险和危机。你不这样做就是添乱,就是不厚道,就是没有契约精神。

这是多年的老套路了。资本左右媒体,媒体影响舆论和公众认知,通过话语霸权,让老百姓弯下腰去低头认命,让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为少数人的富裕买单。

在中国越是有钱的人越动不得,老百姓只要不是无路可走,却有着令人满意的韧性。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最肥沃的土壤。

凡是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进度会慢得让你发狂。比如新华社早就提出来的公摊面积问题。这种朗朗乾坤下劫掠式的套路,一直到今天也只是说说而已。人们为什么同情断供者,正是因为这个市场只强调开发商的权利,却忽略了购房者的利益。

每一滴雨水,落到蚂蚁身上都是滔天巨浪。必须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颓势。中国居民已经从净储蓄走入了净负债。消费者正在渐渐失去购买的兴趣,失去消费能力。我们提倡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家,更要像关心生命一样珍惜企业家的生存土壤。

不知道断供潮的结果如何,但是我知道房地产的时代过去了。聪明人早已退场,很多烂尾楼会成为并不光彩的工业遗迹,告诉人们我们曾经走过了这样的一个时期。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争论的核心就是经济,而关于房地产的争论又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这个争论已经接近尾声,但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的言行会被历史记录下来,会被人们永远地记住。

除了死亡人类迈不过去,其他的都不是人生的尽头。生活还要继续,风雨总会过去,每个人都会从中收获不一样的东西。也许只有走过泥泞才能享受坦途,只是希望不要在这个过程中失掉太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8
0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