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变成“中国吹”了吗?

作者:申鹏 来源:平原公子 2024-07-10 429

《经济学人》最近一直在当“中吹”。

虽然骨子里还是在渲染“中国威胁论”,但已经非常讲究数据和逻辑了。

“入关之后,自有江南大儒帮你辩经”。

现在关还没入,只是在关门口蹭蹭,露出了庞大的体量和尺寸,就让“大儒”们一顿失魂落魄,惊呼不可战胜了。

这篇讲的是中国的“科学”,从高质量论文、科研设备、研发支出、到研究人员和工程硕士数量各个方面论证——中国的科研从硬件到软件,都在逐步碾压西方。

《经济学人》变成“中国吹”了吗?

有几个关键数据:

“2022年以来,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占比已经比欧盟或美国都要多。2023年,中国高质量论文数首次超过了美国。根据引文统计,世界上约40%的论文是中国学者发表的,美国贡献了大约10%,欧盟和英国加起来发表了15%。中国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领先世界了”。

《经济学人》变成“中国吹”了吗?

“中国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华丽硬件库存”,包括超级计算机、世界上最大的全口径射电望远镜和一个地下暗物质探测器。现在,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超高能量宇宙射线探测器,世界上最强的稳态磁场,不久还将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不需要出国,就可以使用全世界最顶级的科研设备”。

“中国现在的研究人员多于美国和整个欧盟。2020年,中国大学授予了140万个工程学位,是美国的7倍。在2014年,中国大学培养的科学技术博士人数几乎与美国持平;到2025年,博士预计将是美国的近两倍”。

这体现在中国史无前例产业升级上,任何一个产业,只要被中国突破,立刻都会走到“大结局”。举个例子 ,几年前被吹上天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现在被各种转卖无人接盘;而中国宇树科技的机器狗,早已成为淘宝几千块一只的“工业奇迹”,性能卓越,连美军都要采购。再举个例子,一年前被吹上天的chat GPT,现在还是个废话生成器,半年前被吹成“科技革命”的sora,至今还是个PPT,但现在中国的“可灵” ,已经是随便申请随便用了,截至2024年6月28日,C-Eval榜单上,前20名全是我国的大模型,GPT-4位于21位……早就说过,比高水平工程师人数、比应用场景复杂程度,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

《经济学人》变成“中国吹”了吗?

《经济学人》变成“中国吹”了吗?

《经济学人》吹中国的科技也就罢了,甚至开始一本正经吹中国的经济了,虽然我以前嘲笑它“既不经济,也不做人”,但这一次,明显是下了工夫的。

《经济学人》终于看出中国的GDP“有问题”,似乎“反向虚标”很多年了。

5月30日,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一期以PPP(购买力平价)为标准的各国经济总量排名。榜单显示,中国以28.82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球首位,美国以23.59万亿美元紧随其后,印度以10.96万亿美元排名第三。

《经济学人》变成“中国吹”了吗?

《经济学人》认为,即便按照PPP的方法,中国的GDP总量仍然被严重低估。根据《经济学人》的估算,2021年中国的GDP被低估了1.4万亿美元。如果将这1.4万亿美元加上去,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30.22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28%。

这份结论的依据来自于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一张表。从表中可以看到,中国在诸多关键金属及制成品的产量上遥遥领先于美国。例如,2023年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两倍,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2.6倍,水泥产量是美国的22倍。中国造船厂生产的船舶总吨位超过全球产量的50%,汽车产量达到了3020万辆,是美国的三倍。

《经济学人》变成“中国吹”了吗?

《经济学人》的大手子们看出来了,这玩意儿不合理啊,你发电量、钢铁产量、水泥产量、造船、汽车全部吊打美国……凭什么GDP还不如美国?换算成PPP也只比美国高一点?这不科学。

生产端也就罢了,中国在消费端的表现同样压倒美国。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中国人均蛋白质供应量都超过美国了!生产力是美国的好几倍,普通人吃得比美国人好,人均寿命比美国高……为什么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

《经济学人》变成“中国吹”了吗?

《经济学人》指出,中国几乎每种消费品的需求都占全球需求的20-40%,但这些消费的大部分服务并没有被纳入GDP统计行列。

而且相较于美国,中国的GDP统计中缺少了租金、法律费用、研发投入、儿童保育等许多内容……世界银行的计算也忽略了这些,而这些东西,其实是美国GDP的大头啊。

大家都知道,GDP是基于市场价格的一种统计方法,那么“物价”、“汇率”就成了影响统计的关键因素……因此得出的结论其实是非常离谱的,比如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的人均消费是9286美元,美国52564美元,美国是中国的5.7倍……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不如南非、墨西哥、俄罗斯……所以,中国的人均GDP比较低。

嗯,美国人均消费是中国的5.7倍可以理解,毕竟找医生聊个天就能收到五六千美元的账单,但你说中国人均消费不如巴西、墨西哥、俄罗斯?

实际上,高生产水平、低价格,其实是一种超能力,直接在本国范围内实现了“物质极大丰富”。

当然,《经济学人》写这两篇文章,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夸我们,而是为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科学太强,中国太可怕了”,“中国隐藏经济实力太多,中国太可怕了”。

讲经济那篇,还提出了一个暴论:“如果其他国家效仿中国的发展模式,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应该采取措施控制这种模式的扩散”。

“如果世界各国都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世界来说是个灾难”。

翻译翻译——“若天下人人如华,帝国主义死无噍类矣”……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3
6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