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联合文化”是军事文化发展新生长点

作者:杨邦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8-24 2118

“中国特色联合文化”是军事文化发展新生长点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军队的组织形态、指挥体制和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联合作战、联合行动越来越成为军事力量运用的基本形式。联合文化是实施联合作战的血脉纽带和精神支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联合文化,以先进的联合文化牵引和加速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构建,不断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作战能力,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因此,“中国特色联合文化”已经成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军事文化发展的新生长点。

“四合”有机统一 终归指向“合和”

        中国特色联合文化,是指我军基于对信息化战争及其基本作战样式的高度文化自觉,通过有意识的主导和采取一系列文化建设措施,逐步积累形成的关于联合作战的理性认同、价值追求、情感取向和行为习惯的总称。它是体现我军根本职能使命的新型战斗文化形态,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讲“四合”,就是“综合、聚合、复合、融合”。综合就是综合安全观。安全观是一个国家、军队对其生存发展所面临威胁的基本判断和总体看法。当今国家生存发展面临的安全具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的综合性特点,由此既决定了军队必须在综合安全观的指导和引领下建设,也决定了国家在运用军事手段应对和化解安全威胁的选择必须是联合作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联合文化内涵的第一要义体现为综合安全观。

        聚合是指聚合效能型的武器装备观。武器装备是衡量军队战斗力水平的基本尺度,影响乃至决定战争的基本样式。联合作战从武器装备的角度看,就是依靠信息技术、基于信息系统实现聚合释放各种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过程。事实上,效能聚合,一直是人类发展武器装备的理想,效能聚合型武器装备的发展呈现为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如坦克的出现就初步实现了武器装备“攻击”与“防御”的效能聚合,而航空母舰的出现,意味着武器装备空、海攻防效能在一定意义上的聚合。当今,支撑联合作战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大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小到单兵作战装备,无一不体现着效能聚合的理念,而信息化武器装备其实就是联合文化聚合效能理念的外化和固化。

        复合是指复合型军事人才观。不管什么形态的战争,人才从来都是战争胜败的最终决定因素,所不同的是,联合作战所要求的是复合型的军事人才,联合文化是要塑造复合型的军事人才,因为联合作战所使用的聚合效能型的武器装备只能为复合型军事人才所掌握和运用。没有复合型的军事人才,没有聚合效能型的武器装备,联合作战就无从谈起。从人与武器是构成战争最根本的要件来讲,联合文化最集中地体现在复合型的军事人才观上,这是中国特色联合文化的核心内涵。

        融合是指军民融合式发展观。这是中国特色联合文化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道路上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联合文化的应有之义。当今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新军事变革不断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渗透融合越来越深入。建设信息化军队,必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打赢信息化联合作战,必须依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科研生产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一体化综合保障体系以及全方位国防动员体系。

        中国特色联合文化所彰显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二是以集体主义的文化传统为根基;三是以保障国家和平发展、推动世界和谐共赢为归宿。因此,中国特色联合文化所蕴含的“综合、聚合、复合、融合”终归是指向“合和”,中国特色联合文化归根到底是和平文化,这是我军作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联合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更是我军联合文化与西方国家军队联合文化的分野所在。

         总之,“四合”构成有机统一的文化结晶体。综合安全观设定了战略观念前提,聚合武器观规定了物质技术范式,复合人才观奠定了根本生态连接,融合发展观指明了基本实现途径。

科技、文化主导战斗力

        “科技、文化主导战斗力”是一种新的战斗力类型,其中既包括各战斗力构成要素中主导因素的“移位”,又包括一种基于科技和文化因素的新质战斗力的形成,并在整体意义上发挥作用。

        把提升“科技、文化主导战斗力”作为联合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其理论和实践根据在哪里?其一,战争文化发展本身的历史依据。战争其实也是文化传播、交流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只不过是一种武力强制的血腥的文化交往、传播而已。即胜利者强行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政治与军事制度。从这个意义讲,战争既是武力的释放,也是文化的交锋与交融,正所谓“武为表,文为里”!另一方面,从人类战争发展的趋势看,战争、军队是一个逐步被文化的历史。封建社会的战争相比于奴隶社会的战争、资本主义社会的战争相比于封建社会的战争,总体上是前者比后者更文明。如对待俘虏,由集体杀害到不杀俘虏,再到不虐待俘虏、宽待俘虏;交战法规的制定完善、武器的使用限制、军事目标的划定、战斗人员的区分等,都表明人类主观上对战争的约束、限制,表明战争、战斗力被文化的努力方向。

        其二,是从现代战争来看,科技、文化主导战斗力的发展方向更为清晰和现实。可以看到,信息化战争的目的已不主要是传统战争的那种攻城略地、消灭敌人,而主要是摧毁和瓦解敌方的作战体系和意志。信息化战争主要采取的是“非对称、非接触、非线性”的“精确打击”作战方式,以及信息战、网络战等新的作战样式,这就从客观上减少或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信息化战争中,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成为战略行动并全程运用,直接表明文化战斗力主导的现实作用已成为现实。同时,信息化联合作战,毕竟要容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时空背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借助经贸、体育、旅游等多种渠道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交锋,虽然消解了战争传播文化的传统方式,也对战争和战斗力被文化的过程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其三,对正处于向信息化转型的我军来说,文化战斗力主导是一个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必然的战略选择。我国已经把加强科技文化建设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这表明科技文化生产力主导已成为整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中国特色联合文化建设,理所当然要与此相适应。我军还处在信息化与机械化复合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军队切实把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而这就意味着中国特色联合文化建设必须肩负起孕育科技、文化战斗力主导的历史使命。

构建中国特色联合文化

        从战争史角度看,只有当海军作为一个独立军种登上战争舞台时,近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陆海联合才成为现实。与此相应,以陆权主义与海权主义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作战文化——近代联合文化才有可能应运而生,并进而催生新质战斗力,提高战争制胜的概率。今天,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作战空间的拓展及其作战力量的异军突起和加速集成化趋势,更使人们无法绕开建设联合文化这一复杂问题。

        当下有几个方面值得特别重视。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有优势,着力构筑一种自上而下、高度自觉、全军一致、多方协同的思想舆论环境,科学认识和把握军事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尽快形成推进联合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围绕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军事力量体系,着力从体制编制、制度机制、武器装备等方面,破壳去障、破旧立新,尽快形成联合文化滋生成长的体制制度环境;三是抓住人才转型这个重中之重。相对于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转型,人才转型更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根本性。联合作战人才作为联合文化的载体,既推动着联合文化的建设、转型,也深深受到联合文化的熏陶、型塑和滋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