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一道高考题,看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教学指导之迫切

作者:鹿 野 来源:察网 2018-06-23 986

从今年一道高考题,看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教学指导之迫切

鹿  

从今年一道高考题,看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教学指导之迫切

高考阅卷即将结束了。每年高考的阅卷标准总要有一些争议,像今年的高考理综的一道单项选择题就由于学科和教材版本之间的差异最后定为“ab都对”。其实,文科方面的一些问题更值得关注。比如说,今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有这样一道材料分析题:

【4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

这道题的难度并不大,标准答案基本上就是书上所讲过的内容:

从今年一道高考题,看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教学指导之迫切

不过,很多学生看完这道题以后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印象,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朝令夕改:昨天还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今天就变成了反法西斯的一方全是正义的。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的教材改革当中,中学历史课本不再讲二战性质两个阶段的变化,而宣称二战自始至终只有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种性质。这更可能会让做这道题的学生感觉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在二战初期对战争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判断。为澄清这种认识,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战争观。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具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既有可能是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或者争霸战争,比如说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如此,也有可能是有一方是维护民族独立或者实现人民解放的正义战争,比如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鼓吹所谓反对一切战争的抽象和平主义,首先要必须厘清战争的性质。如果要是非正义战争的话就必须反对,通过发动人民革命来制止战争,如果要是正义战争的话,那么就必须支持。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的性质是复杂的。同一场战争当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性质,但是决定该场战争性质的属于性质的主要方面。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属于帝国主义战争,但是对于一些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来看,参加战争也带有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一面。比如说,像塞尔维亚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就不能说是帝国主义性质的,相反主要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但是由于其在战争中起的作用很小,主导方面还是英法美俄日的协约国集团和德奥同盟国集团这两大非正义的帝国主义集团。因此,我们仍然应该把一战定位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的不同阶段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交战双方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也可能出现易位。比如说,在拿破仑开始进行战争时,主要是为了保护法国革命的成果,反对反法同盟的干涉与侵略,属于正义的战争,然而在后期就变成了侵略的非正义战争,反倒是反法同盟一方变成了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同样,普法战争开始的时候,是普鲁士一方为了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但是后来以色当会战为标志就变成了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根据这一基本理论,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某种意义上说抗日战争就是二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二者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

就中国的抗日战争来说,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就已经沦为备受侵略压迫的半殖民地,整个战争的过程当中自始至终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把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因此对中国方面来说始终是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当然,中国方面的共产党人是希望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民党集团仅仅是希望维护英美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地位和自身剥削压迫人民的特权,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否认其正义性是主导方面。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与此不同,战争爆发之前的时候英法美一方是掌握世界霸权,疯狂剥削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帝国主义国家。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发动战争固然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英法美无论是采取绥靖政策进行让步还是后来参加战争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世界霸权,因此应该定性为双方均属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只是由于德意日侵略的扩大,对英法美集团来说维护帝国主义霸权的非正义性在逐渐下降,反对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性逐渐上升,特别是德国大举入侵苏联使战争的主体变成了苏联与德国的战争,以此为标志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才上升为了主导地位。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在1939年和1941年对于二战性质的不同表述,并不是说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只不过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战争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其并不是什么刚开始的时候认为二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后来则认为二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而是认为二战的初始阶段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二战的中后期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些论述并不存在什么自相矛盾的地方,恰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能够科学的分析复杂事物的能力。

另外,高考标准答案之中还有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其宣称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受到了“共产国际对西方敌视政策的影响”。这也反映了现在史学界当中一种流行的观点,也就是把苏联和共产国际妖魔化,似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包括与西方的冲突过失也完全在全世界共产党人一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共产国际敌视西方,而是西方几十年如一日的敌视共产国际,始终想要毁灭共产国际和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这就好像今天西方与中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并不是由于中国敌视西方,恰恰是由于西方敌视中国一样。

具体到二战当中,在二战的初期虽然英法对德国宣战,但是并没有改变其把苏联当作主要敌人的做法。在1939年底,英法首先支持代理人芬兰挑起对苏联的战争,随后又污蔑苏联为“侵略者”将苏联开除出国联。到1940年初,英法计划全面发动对苏战争,首先进攻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地区:

【1940年1月19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写信给陆军总参谋长加默兰(后任法英盟军司令)和海军总参谋长让·路易;要求他们“提出进攻俄罗斯毁灭油田行动的意见”。进攻高加索和外高加索计划被纳入英法战略,是因为巴库石油工业当时在苏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高质量航空汽油占全国总产量的80%,煤油占90%,拖拉机用油占96%。破坏巴库和格罗兹尼的油田、炼油厂和石油加工厂,就意味着断掉苏联飞机和装甲车的燃油供应。经协调,英法两军达成下述协议:实施“高加索石油”计划空中行动,摧毁巴统、波季,格罗兹尼、巴库等城市的炼油厂和港口设施。在前6天,将摧毁高加索30%至 35%的炼油厂和港口。为了采取行动,将动用法国6个编队和英国3个航空大队的90至100架飞机。法英空军将配备现代化的飞机,每次最多可以投下70吨炸弹。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也制定了自己的计划,代号为“MA--6”。根据该计划,摧毁巴库需要15天,格罗兹尼12天,巴统4天。
军科年鉴编辑部编,世界军事年鉴  2001,解放军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347页】

更加可耻的是美国,其在1939年12月到1940年3月计划通过拉拢墨索里尼和教皇实现英法和德国停战,组成一起进攻苏联的反共统一战线,只不过由于苏联红军及时挫败了芬兰的侵略才使得这个反苏反共联盟未能建立:

【同年12月末,美国政府任命美国钢鉄公司总经理泰勒为驻梵蒂冈的非正式代表,同时,要求教皇庇护十二世为了维持世界的和平与秩序同美国合作。对此,教皇认为当时是欧洲政治家们谋求和平的最好时机,并且提出具体的和平条件,表示决心愿作和下的调停者。教皇在接到美国要求的一个星期以后,访问了自从意大利成立法西斯政权以来关系一直不甚融洽的意大利国王。此后没有几天,墨索里尼就向希特勒发出了上面那封呼吁德国与英法停战去进攻苏联的书信。这是值得注意的。由于教皇这样从中斡旋,美国和意大利也接近了。3月初,萨姆纳·烕尔斯以美国总统特使的身分前往欧洲。他撇开苏联,访问了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他前后两次访问意大利,向墨索里尼探询了结束战争的条件。当时,墨索里尼向威尔斯说:“除了我们一致对苏联开战以外,还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呢?”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这种和平的方向。
然而,当这种和平工作和对芬兰的援助问题正要积极展开的时候,苏联同芬兰的战争宣告结束了。在法国总理达拉第决定向芬兰派遣五万志愿军和支援一百架轰炸机的十天以后,在英国为了援助芬兰决心要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实行登陆那一天,芬兰不顾英法两国的反对,和苏联缔结了停战协定。
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  金锋等译,太平洋战争史  第三卷  太平洋战争前期,商务印书馆,1962年08月第1版,第11页】

上面的这些事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二战初期战争的阵线并未明朗化,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对这一时期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交战的两大集团均属非正义等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其实,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学历史教材当中对于二战的性质界定都是相当清楚的。也就是二战开始的时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的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这种非正义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两大主导集团英法美集团和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身上。但是,在这一阶段中的一些局部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当中带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为标志,二战转化成了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此后,以太平洋战争爆发和《联合国家宣言》的颁布为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建立,正义与非正义双方的阵线最终明朗化。只不过世纪之交的教材改革改变了论述,宣称二战自始至终是反法西斯战争,才使学生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惑。

附带说一下,尽管世纪之交的教材改革当中有很多违背事实为二战中的西方国家涂脂抹粉的地方,高考所用的教材《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也是以亲西方出名的袁腾飞等人编写的,西方国家却并没有因此丝毫改变对于社会主义的敌视。比如说,不少西方学者就表示,之所以不能宣称二战是“民主对专制的胜利”,主要就是因为打败法西斯国家的主力是“专制集权的共产主义者”,所以二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形势仍然很不明朗。这与中国教科书与某些学者通过修改二战性质歌颂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今年一道高考题,看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教学指导之迫切
【约翰·刘易斯·佳迪斯著,冷战  交易·谍影·谎言·真相=THE COLD WAR A New History,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7,第9页】

总之,今年的这道高考文综题表明,在中学历史课本与教学当中恢复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对于二战性质的科学分析已经刻不容缓。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只有明确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才能够明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2
0
0
0
0